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经济学   2篇
农业经济   8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在我国林业基金制度的建立发展历程中,跨越了计划经济、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三个阶段,林业基金制度所包含的主要内容也在随之调整并不断充实完善。受当时计划经济思想的影响,在林业基金制度的最初设计方案中存在着一些明显的缺陷,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建立林业基金  相似文献   
2.
为加强对国有林区木材生产的管理,严格控制森林资源消耗,林业部和国家计委于1987年颁发了《东北、内蒙古国有林区森工企业木材总产量计划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把过去由国家统配的商品材和森工企业自行销售使用的抚育伐材等所有符合国家木材标准(含部标)的木材,均纳入木材总产量计划,并作为国家的指令性计划指标和考  相似文献   
3.
辽宁省是一个少林省份,林业生态建设任务非常繁重。近年来,各级政府对林业采取了一系列保护性政策措施,特别是在我国较早的实行多渠道筹集林业建设资金,对森林生态效益补偿问题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林业生产资金循环受阻的问题。但是这些政策措施仍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林业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因此,根据新的《森林法》,在全省建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制度已势在必行。一、我省现行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政策评析1987年辽宁省人民政府以辽政发[1987]171号文发布了《辽宁省征收林业开发建设基金暂行办法》…  相似文献   
4.
建立林业基金制度的实质内涵是政府为矫正“市场失灵”,以林业生态建设所付出的成本资金为价值尺度,对森林资源的生态保护和环境服务功能予以的经济补偿。在实行森林分类经营的基础上,完全有必要对原来作为林业基金来源的各种资金的性质重新进行认定,按照使用功能将育林基金分离出林业基金管理范畴。  相似文献   
5.
企业在实施收购和兼并时,一方面购并方企业需要对企业本身予以正确定位,对自身财务状况作全面评价;另一方面在选择购并对象时必须对潜在目标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生产经营效益进行细致的分析,以选准真正有潜力的企业,避免背上沉重的包袱,甚至造成公司财务失败.本文拟借鉴国外在企业评价方面的做法,提出适合企业购并财务分析的指标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6.
论育林基金的本质属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育林基金不是一项行政事业性收费,而是营林生产单位的育林成本,是维持林业简单再生产的资金来源。它与林业基金在性质、用途、资金来源和补偿方式上完全不同,因此不能将其纳入预算内政府基金进行管理。应逐步取消各级行政主管部门的育林基金比例分成,将育林基金的使用支配权归还给营林生产单位。育林基金的提取标准应以育林成本为尺度,其使用范围应限制在营林生产阶段。建议将育林基金改称为育林成本,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等财务会计制度的规定按生产费用管理并进行核算。  相似文献   
7.
关于建立我国森林碳汇市场体系基本框架的设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在分析森林碳汇市场机制各要素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我国森林碳汇市场体系的基本框架构想.  相似文献   
8.
每当开发一个新林区,根据现行规定,其开发建设与经营原则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条:1.以营林为基础,采育结合,永续利用;2.以场定居经营,以场定产轮伐,全面经营;3.大力发展木材加工、综合利用与多种经营,全面开发;4.生产建设与社会服务建设兼顾,全面建设。这是我国林业多年来一贯坚持的原则,按照这些原则,已经和正在开发了东北、内蒙古大部分的国有林区,并且大有依此继续发展之势。长期以来,对这些原则几乎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林业基金制度的建立发展历程中,跨越了计划经济、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三个阶段,林业基金制度所包含的主要内容也在随之调整并不断充实完善.  相似文献   
10.
内部审计职能是内部审计本质属性的体现。当前高校内部审计在经济监督、规范管理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尚处于财务监督的较低层次,其功能和作用远没有充分发挥。因此,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及时转变审计理念;调整审计目标,转换内部审计职能;实现审计目标由检查监督型审计向防范风险、提高绩效的管理导向型审计的方向转变;审计角度由关注微观执行层次向关注宏观战略层次的方向转变;审计时间由事后审计向全过程审计的方向转变;审计手段由手工查账为主向计算机辅助审计和网络审计的方向转变;审计队伍构成由财会人员为主向多元化的专业人才结构的方向转变。在推进审计创新的过程中,必须量力而为,控制审计风险。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