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2篇
经济学   5篇
经济概况   1篇
  202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近年来,中国的高储蓄率越来越引起关注。本文利用中国城镇居民住户调查数据对城市家庭的收入、消费以及储蓄率进行基于组群分析的实证研究。实证结果表明,中国城市家庭的储蓄行为具有独特性,家庭储蓄率不断提高。本文从两个方面对此做出解释:其一,各个组群的家庭消费增长慢于收入增长;其二,年轻组群的高储蓄倾向及其在样本中随时间的比重不断提高。此外,本文也分析了养老金收入对于年老组群家庭收入和储蓄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中国城市失业率--从出生组分析经济转型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城市的失业率存在显著的差异,如果比较不同的教育群体,不同性别和不同出生组别的话。相对而言,在所有教育组内,年轻群组内存在比年老群组更高的失业率。年老群组在他们劳动生涯内,失业率长期维持在接近零的水平。然而对于年轻群组,情况大相径庭:失业率差异增大。对于年轻群组而言,失业率和教育程度呈现反向关系:大学以上教育依然维持最低失业率水平。性别的失业率差距随着教育程度的降低而扩大:最大差距出现在低等教育组。除此以外,出生组别之间的失业率差异随着年龄增加而扩大,而且这种差距也是在低等教育女性组最为明显,这也意味着低等教育女性在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处于极为不利的地位。我们对于这种群组之间的失业率差距提供了解释:国有企业高度集中导致了非常低的失业率,而经济转型过程中国有企业比重的下降伴随着劳动力市场自由化程度的提高, 带来了较高的失业率。  相似文献   
3.
周绍杰  张俊森  李宏彬 《经济学》2009,(3):1197-1220
近年来,中国的高储蓄率越来越引起关注。本文利用中国城镇居民住户调查数据对城市家庭的收入、消费以及储蓄率进行基于组群分析的实证研究。实证结果表明,中国城市家庭的储蓄行为具有独特性,家庭储蓄率不断提高。本文从两个方面对此做出解释:其一,各个组群的家庭消费增长慢于收入增长;其二,年轻组群的高储蓄倾向及其在样本中随时间的比重不断提高。此外,本文也分析了养老金收入对于年老组群家庭收入和储蓄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5.
改革以来,国有部门在城镇就业中所占的比重有了大幅度下降,但在持有本地城市户口的居民中,国有部门就业的比重一直比较高.我们把职工在国有部门就业分解为两方面选择的结果,一个是职工对国有部门的偏好,另一个是国有部门的准入.使用1988年到2000年中国城镇居民住户调查6省的数据,我们联立地估计了这两方面的行为.估计结果表明,在20世纪90年代,城市居民对国有部门的偏好有所降低,但是平均而言仍然保持比较高的水平;国有部门的准入限制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有一定程度的放松,虽然在90年代中期职工大规模下岗期间,这种趋势有些反复,但是下岗高峰期过后,国有部门叉放松了准入.在90年代初期国有部门就业比例的上升,主要是国有部门准入放松的结果;在90年代后期国有部门就业比例的下降,则主要是居民对国有部门偏好有所下降的结果.进一步地对工资部门差别的分析,发现国有部门的工资持续地高于非国有部门的工资,这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90年代城镇居民与国有部门之间粘连的原因.该文的发现说明,降低国有部门的工资升水,可以使国有部门的改革更加顺利.  相似文献   
6.
改革以来,国有部门在城镇就业中所占的比重有了大幅度下降,但在持有本地城市户口的居民中,国有部门就业的比重一直比较高。我们把职工在国有部门就业分解为两方面选择的结果,一个是职工对国有部门的偏好,另一个是国有部门的准入。使用1988年到2000年中国城镇居民住户调查6省的数据,我们联立地估计了这两方面的行为。估计结果表明,在20世纪90年代。城市居民对国有部门的偏好有所降低,但是平均而言仍然保持比较高的水平,国有部门的准入限制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有一定程度的放松,虽然在90年代中期职工大规模下岗期间,这种趋势有些反复,但是下岗高峰期过后,国有部门又放松了准入。在90年代初期国有部门就业比例的上升,主要是国有部门准入放松的结果,在90年代后期国有部门就业比例的下降,则主要是居民对国有部门偏好有所下降的结果。进一步地对工资部门差别的分析,发现国有部门的工资持续地高于非国有部门的工资,这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90年代城镇居民与国有部门之间粘连的原因。本文的发现说明,降低国有部门的工资升水,可以使国有部门的改革更加顺利。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