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12篇
计划管理   3篇
经济学   20篇
综合类   1篇
经济概况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对混合竞争性产业最低限价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我国混合竞争性产业实施最低限价的原因 ,对该类产业的竞争行为进行了辨析。最后提出了解决混合竞争性产业无序竞争的方法应该是理顺产权关系 ,加强政府调控 ,靠技术而非价格进行竞争。  相似文献   
3.
资金异常流动监测一直是反洗钱工作的核心组成部分,而监测工作的目的在于将非法的资金流动速率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本文对现行反洗钱法规中所内含的监测标准进行了量化工作;还针对现有监测约束条件下资金异常流动活动中金额与时间、账户数等参数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确定了一定条件下资金流动绝对上限。最后本文对洗钱者可能呈现出的新特征进行了分析与设想。  相似文献   
4.
寡头市场结构是一种有许多买主而只有少数卖主的市场结构。本文从寡头所处行业厂商数目的多少、寡头在品牌策略和技术创新方面的表面以及寡头所处的市场竞争规则三个方面,说明我国的寡头市场结构是一种不规范的市场结构。作者认为,寡头要成为真正的优势企业,需要在技术创新、品牌策略和联合联盟方面做大量地工作。  相似文献   
5.
洗钱活动逐渐从金融机构向其他领域蔓延,房地产行业已成为洗钱的高发地。对比房地产行业洗钱的两大主体——腐败的公职人员和以民营企业家为代表的非公职人员的洗钱行为,结果表明:腐败的公职人员注重安全效用,常常通过能在短时间内利用他人名义的房地产交易活动洗钱,具有较强的隐蔽性;非公职人员则注重收益最大化,主要通过将非法资金注入企业经营,虚假报账,具有较强的欺骗性。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中国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的时间序列数据,对国际短期资本、中美利率差、人民币实际汇率和证券市场同比收益变动率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并建立了相应的国际短期资本影响因素的模型。研究表明:国际短期资本的波动比利率差滞后3个月,利率差是国际短期资本变动的原因;国际短期资本是人民币实际汇率变动的原因;证券市场的收益对国际短期资本的流入影响较小,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7.
突破要素制约和市场局限是文化产业发展的现实问题."十四五"时期进行产业结构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是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内容.文章对文化产业供给侧和需求侧进行双向驱动研究,并从经济地理学角度对全国分地区文化产业基于供给和需求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文化产业供给侧存在结构不均衡、有效供给不足与有效需求不足并存、市场主体空间集聚效应弱等困境,应从政府、市场、社会和行业四个层面优化改革路径.据此文章建议从调整供给结构、创新供给、提高文化供给结构与需求变化相适应的调配性、优化文化发展生态环境等方面入手,助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顺利推进,促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8.
文章在对洗钱的流程进行了描述之后,对商业银行在洗钱与反洗钱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进行了分析,明确了金融机构是洗钱的必经途径,商业银行在反洗钱活动中扮演核心角色。最后,对商业银行在反洗钱中的局限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金融信息化对政府金融监管工作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加快电子化金融监管建设的步伐,保证金融市场中资金的安全流动是我国政府金融监管部门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金融信息化彻底改变了传统的金融服务模式,其显著特征之一就是金融市场中资金流动模式的变革,然而,新型的资金流动模式在极大推动了全球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给金融监管部门对资金流动行为的监管提出了空前的挑战。本文从资金流动异常行为监管的角度出发,分析了金融信息化给我国政府金融监管工作带来的挑战和机遇。  相似文献   
10.
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实体经济传染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将国际金融危机传染路径分为实体经济传染和金融市场传染两大路径。首先分析了国际金融危机通过这两大路径中的贸易传染、FDI渠道传染、金融市场跨国传染以及中国金融市场对中国实体经济传染等传染机制,其次通过构建SVAR模型实证检验了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实体经济的传染路径。本文得出的结论是:实体经济传染路径中的贸易渠道及金融市场传染路径中的信贷渠道是国际金融危机传染中国实体经济的主要渠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