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06篇
  免费   171篇
  国内免费   40篇
财政金融   583篇
工业经济   283篇
计划管理   897篇
经济学   845篇
综合类   564篇
运输经济   39篇
旅游经济   31篇
贸易经济   526篇
农业经济   311篇
经济概况   726篇
信息产业经济   1篇
邮电经济   1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111篇
  2021年   157篇
  2020年   149篇
  2019年   72篇
  2018年   72篇
  2017年   105篇
  2016年   77篇
  2015年   157篇
  2014年   197篇
  2013年   228篇
  2012年   379篇
  2011年   520篇
  2010年   429篇
  2009年   347篇
  2008年   348篇
  2007年   335篇
  2006年   369篇
  2005年   306篇
  2004年   91篇
  2003年   77篇
  2002年   70篇
  2001年   73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方政府“以地谋发展”的策略在促进各地区制造业大规模集聚和出口贸易快速增长的同时,也势必会给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带来深刻影响。本文综合利用中国土地市场网城市土地交易数据、中国工业企业数据、中国海关进出口产品数据和中国城市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土地市场扭曲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升级的影响,并对其内在机制进行了探讨。研究发现:中国城市建设用地配置存在明显的工业偏向性,进而导致工业用地价格被低估,产生工业用地应得收益大于实际价格的反向扭曲问题。这种反向扭曲可通过抑制技术进步、阻碍产业结构高级化、弱化集聚经济效应等机制显著降低制造业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土地市场扭曲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升级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异质性特征。具体而言,土地市场扭曲不利于一般贸易企业与混合贸易企业出口产品质量提升,但对加工贸易企业出口产品质量提升具有促进作用。土地市场扭曲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升级的抑制作用由东到西依次递增。土地市场扭曲不利于外资企业和国有企业出口产品质量提升,对集体企业及民营企业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战术面向服务架构(TSOA)是实现战术云平台服务基础设施的重要支撑概念。由于战术环境的复杂性,目前对TSOA实施过程中面临问题和相关实现技术的总结还较少。为此,开展了针对TSOA的概念以及相关技术的研究。首先,从战术环境下的TSOA架构需求背景出发,介绍了TSOA架构的组成以及适应性特征;然后,通过分析战术环境下设备和网络等多方面存在的限制性因素,明确实施TSOA架构所面临的挑战以及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并对实现过程中涉及的服务发现、消息传输机制、网络状态自适应等相关技术进行归纳;最后,对国内外的相关研究工作进行总结,期望对推动TSOA架构的具体实施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3.
Interest in supporting local and regional food systems is rising and food hubs have attracted considerable attention among Federal, State, and local policymakers. This study explores the problem of endogenous hub location in fresh produce value chains in the Northeastern United States. To overcome limitations in the literature, we incorporate the effects of economies of scale and production seasonality into our models. Three experimental models are designed to examine the effects of alternatively applying yearly, quarterly, and monthly data on model solutions. We explicitly assess how interactions of scale economies and seasonality influence the structure and spatial attributes of an optimal regional produce aggregation hub system. The three models generate marketed different solutions and in many respects they lead to different conclusions about developing local/regional supply chains. The monthly model allows for production seasonality and actual hub operation cycle frequency and thus leads to more efficient hub solution with rich policy implications.  相似文献   
4.
Qi Yan 《Leisure Studies》2019,38(2):288-290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美国对外经济政策呈现出多方面的变化,对这些变化的解读有多种不同的视角.本文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视角,从资本全球治理的理论和实践出发,对美国对外经济政策的转向做出了新的解读.在这一视角下,全球资本兼具了资本的一般逐利属性和国家属性两种性质,进而也就有了两重功能:一是代表资本家阶级执行攫取全球剩余价值的功能,二是代表母国执行符合本国利益的功能.当这两重功能都得到强化时,全球资本的母国就倾向于支持开放型的对外经济政策,而当这两重功能都被弱化或总体呈现出被弱化的情形时,全球资本的母国就倾向于支持保护型的对外经济政策.美国当前对外经济政策的转向势必会对世界经济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从短期和中期来看,此一转向都不会有大的变化,对此我国应继续推进以"一带一路"为主要内容的新型经济全球化建设,同时积极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6.
吴传琦  张琪 《南方经济》2021,40(4):18-36
从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我国不同部门市场化程度有所差异,劳动供给的部门异质性随之体现。基于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结合汉森门槛回归模型和劳动供给模型,依托部门市场化程度的差异性,文章探讨了工资对劳动力个人供给的非线性影响及其部门异质性。主要得出以下研究结论:第一,我国市场部门与公共部门劳动力的个人劳动供给有所差异。第二,工资与个人劳动供给呈现非线性关系并且存在部门异质性。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工资对个人劳动供给的影响存在三个"突变点",工资门槛均使得工资"激励效应"加强并呈现逐步增加的趋势。第三,劳动供给的工资门槛存在性别、城乡和行业异质性。第四,随着年龄增长、人力资本积累,个人劳动时间供给趋于降低,签署书面劳工合同使得市场部门劳动力工作时间显著增加,而政治面貌显著影响公共部门劳动供给。总体来看,无论是市场部门还是公共部门,我国劳动力个人供给曲线均未"向后弯曲",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改善收入分配格局、提升居民幸福感等议题需持续关注。  相似文献   
7.
"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持续不断地优化营商环境,转变过去追求政府优惠政策的"洼地",转向构筑公平营商环境的"高地",进而释放地区发展的内生动力,实实在在的推动企业发展,让市场主体真正体会到更简洁的审批流程、更强力的监管政策、更优质的服务质量。因此,重视营商环境建设,重视当前大的营商环境背景下企业家精神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以此作为基础工作才能更好地适应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相似文献   
8.
薛琦 《现代食品》2021,(6):131-133
做好食品抽样检验工作是确保食品质量和安全的关键,本研究对目前国内食品抽样检验管理现状进行了分析,针对食品安全抽样检验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要强化制度建设、强化技术团队建设、制定统一检测标准等方法,并提出进一步深化改革食品安全抽样检验管理办法,旨在保障公众食品安全,提高食品抽样监管力度。  相似文献   
9.
打造营商环境是促进经济的重要环节,提升营商环境是增强城市竞争力和吸引力的手段。论文通过引入万博新经济研究院发布的《后疫情时代中国城市营商环境指数评价报告(2020)》,多角度对比分析成都与国内先发城市,发现成都在营商环境方面的优势与短板,最后得出改进措施,旨在为成都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Firms in emerging economies are faced with multiple, incompatible institutional forces in their environmental activities. Which of these forces will be dominant and instantiated within an organization is partly determined by the social relationships that a firm maintains with external actors.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oard social ties and the level of environmental responsibility undertaken by firms in China, an emerging economy, by categorizing board social ties into three types in terms of the three isomorphic forces in the institutional field (coercive, normative and mimetic). Drawing on institutional and agency theories, using a sample of listed firms in environmentally sensitive industries, and a generalized least squares regression method, the results provide empirical evidence that ties that are linked to coercive and normative forces (i.e., political organizations and universities) are related to a higher level of environmental responsibility; however, those that are linked to mimetic forces (i.e., industrial peers) have a negative association with environmental responsibility, which is mitigated by CEO power. These findings suggest that the heterogeneous effects of board social ties on environmental responsibilities experienced by firms in a context of environmentalism are at an early stag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