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436篇
  免费   310篇
  国内免费   54篇
财政金融   3230篇
工业经济   541篇
计划管理   3482篇
经济学   3878篇
综合类   1208篇
运输经济   141篇
旅游经济   14篇
贸易经济   3600篇
农业经济   1830篇
经济概况   4776篇
信息产业经济   34篇
邮电经济   66篇
  2024年   82篇
  2023年   323篇
  2022年   230篇
  2021年   382篇
  2020年   391篇
  2019年   426篇
  2018年   147篇
  2017年   352篇
  2016年   513篇
  2015年   730篇
  2014年   1833篇
  2013年   1560篇
  2012年   1651篇
  2011年   1682篇
  2010年   1471篇
  2009年   1402篇
  2008年   1730篇
  2007年   1615篇
  2006年   1299篇
  2005年   1351篇
  2004年   742篇
  2003年   774篇
  2002年   564篇
  2001年   419篇
  2000年   338篇
  1999年   135篇
  1998年   121篇
  1997年   97篇
  1996年   81篇
  1995年   77篇
  1994年   62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48篇
  1990年   30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5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3 毫秒
1.
通过解析知识流动和组织信息化环境的内部构成,探究知识溢出/知识扩散、高管支持/ICT应用对组织创造力的差异性影响,以及不同组织信息化环境对知识流动与组织创造力关系的调节作用。利用信息化程度较高的企业数据,使用层级回归分析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组织创造力受知识流动的正向影响,知识扩散对其的正向影响更强;组织信息化正向影响组织创造力,相比ICT应用,高管支持对组织创造力的正向影响更强;高管支持在知识溢出/知识扩散与组织创造力之间的正向调节作用显著;ICT应用对知识扩散与组织创造力的强化作用显著强于对知识溢出与组织创造力之间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
县域是完成农民就近城镇化、实现城乡要素跨界配置、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最为基础的空间单元.在一些户籍人口规模大的县域,县城公共服务设施的提标扩面是保障城镇化质量的关键,而教育设施至关重要.通过剖取皖北太和县重点研究,发现该类县城呈现出非常明显的基础教育驱动人口集聚的城镇化景观,现象背后折射出农业转移人口以家庭为单位用时空成本换代际流动的诉求,即该类城镇化的动力机制.农村学生家庭在乡城迁移过程中发生了从"半耕半工"向"半工伴读"的分工模式转变,家庭成员因就近陪读和远距离务工相结合而呈现横跨乡村—本地县城—异地大城市的时空离散.以教育为媒介,上一代在付出巨大时空成本的同时,下一代进行着"城市性"的生活方式、思维模式的社会习得,积累融入社会阶层体系的文化资本,乃至以考学作为通道,实现基于代际之上的城镇化.研究对于具体规划实践中,认识县域城镇化的特征趋势、扩大县城公共服务设施布局中教育资源的供给,提供了更为坚实的实证基础.  相似文献   
3.
以我国30个省份1998~2016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和面板数据为研究对象, 利用VAR模型和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人口、经济、产业城镇化因素对水资源消耗影响的动态效应与区域差异。研究结果表明: 水资源消耗受到自身的冲击作用最大, 省份的人口、经济城镇化程度高, 则对水资源消耗有负向冲击作用, 反之有正向冲击作用, 大部分省份的产业城镇化对水资源消耗均有正向冲击作用, 只有少数省份有负向冲击作用; 我国大部分地区的人口城镇化对水资源消耗都有负向影响, 东北地区影响最大; 而大部分地区的经济、产业城镇化均对水资源消耗产生正向影响, 其中东北地区的经济城镇化影响最大, 中部地区产业城镇化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4.
文章选取东北地区作为研究区域,对研究区内1990-2010年的湿地面积变化进行研究。通过对获取的数据进行数据矢量化得到所要研究的湿地数据,并对不同年份的湿地面积进行统计,通过比较得出湿地面积变化的规律,然后利用GIS技术做不同时期研究区湿地的标准差椭圆及其质心,分析得出东北地区20年间湿地的空间格局变化规律。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个方面入手,分析得出本区域湿地空间格局变化与人口数量增长所带来的对粮食需求的增加有直接关系,从而造成东北地区自然湿地的减少和人工湿地的增加,最终使得影响东北地区湿地变化的主要因素由自然因素向人为因素转变。  相似文献   
5.
6.
文章结合2020年“两会”以及《政府工作报告》所聚焦和关注的地摊经济热点,针对福建省福州市南后街步行街流动摊贩聚集处的市民进行实证研究。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了解流动摊贩的关注程度、区位影响等。依据防疫阶段的经济发展状况,提出“共享摊位”的概念,结合地摊经济有成本低、门槛低、风险低的特点,对共享摊位的可行性进行全面分析。  相似文献   
7.
8.
中国城镇化从出现劳工荒现象开始, 就进入了一个被称为 “刘易斯转折” 的时间段。 其中, 人口流动规模和趋势的变化是这个时间段国内外研究的重点, 但是尚缺乏从整体到分区域的统计分析。 本文以定量的方式阐述中国城镇化在刘易斯转折期面临的人口规模和结构变化的约束条件, 意在将一些容易隐藏和忽略的城镇化人口流动问题以直观的方式展现出来, 特别是从分区域角度将中国七大区域的劳动力规模和价格 (工资) 方面的变化同近年来中国城镇化所经历的刘易斯转折结合起来, 凸显城镇化刘易斯转折时期中国所面临的客观经济事实,以为中国各区域以及总体人口控制政策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北京水资源人口承载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资源在城市发展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本文分析了2010-2019年,特别是2014年南水北调工程中线进京以来北京市水资源的变化情况。从量、质、域的角度分析了水资源人口承载力情况,得出由于人口基数巨大,且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用水及其占比持续增加,加之节水空间越来越小,北京市水资源短缺问题仍将长期存在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尼日利亚地处非洲西部,毗邻大西洋几内亚湾,人口超过2亿,是非洲第一大经济体和第一人口大国,外界誉为“非洲雄鹰”。2005年,中尼建立战略伙伴关系。2018年,习近平主席在会见布哈里总统时表示“两国关系正处于历史上最好时期”,并提出“将中尼合作打造成中非关系的典范”。中尼经贸合作亮点纷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