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土地征收补偿纠纷是当前多发的一类典型争议.从土地征收补偿费用总体性质和各组成部分性质的界定着手,按照土地征收补偿费用确定和落实的程序,依次对纠纷的三个层面,即整体征收补偿纠纷、土地补偿费在集体经济组织之间的分配纠纷、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与其成员间分配土地补偿费纠纷进行针对性分析,讨论法律救济的具体适用.着眼于实践当中的操作性要求,对土地征收补偿程序的立法完善提出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必须对土地制度进行实质性改革。城市化进程推动城中村集体土地国有化转制,该转制过程应在量化城中村集体财产的范围及其实际价值后,明晰农民集体成员的判断标准、重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参照适用土地征收制度,以确保城中村农民集体及其成员的财产权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土地征收作为国家凭借公权力强制剥夺集体土地所有权和农民土地使用权的一种法律行为,其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的权益直接产生重大影响。笔者认为,在我国土地资源之稀缺性日益突显的今天,为规范土地征收,保护农民利益,参照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做法,在征收法律制度中规定被征收土地的所有权人和农民的申请收回权,已具有现实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小产权房主要是指在未经国有化征收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土地上自行建设并用于销售的房屋。小产权房明显违背我国的土地经营管理制度。本文主要从小产权房的概念分类和解决方案对小产权房作相关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我国现行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存在着土地所有权主体不明确、土地产权内容残缺等方面的法律缺陷,导致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的合法权益遭受严重损害。为弥补上述法律缺陷,应从立法上对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加以完善,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确立为农村土地所有权的主体,并明确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法律地位;通过赋予农村土地所有权应有的处分权能、适当放宽对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的限制、完善农村土地产权的收益权能等途径完善农村土地产权权能。  相似文献   

6.
国家对农村集体土地和农村居民房屋的征收和征用,是国家基本建设的重要内容。征收和征用涉及到集体土地和农村居民房屋所有权或使用权的变化,如何依法征收征用?如何保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村居民的合法权益?如何确定征地补偿费的最终归属,如何处理农村征地补偿费分配纠纷?是当前较为关注重要问题。本文从新的宪法修正案确定的征收或征用制度及司法对策对农村居民房屋拆迁和征地补问题进行探讨,并从理论上探讨土地补偿费分配纠纷的处理问题  相似文献   

7.
农村土地仅仅属于农民集体所有,集体经济组织的财产或者土地是指其经营、管理的财产或者土地,农民集体经济组织代表农民集体行使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农民集体的多层次决定了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的模糊性,模糊产权实际上留下了不清不楚的公共产权,会产生"公地悲剧"和强者取胜。"公地悲剧"与"反公地悲剧"理论为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的完善奠定了基础,农村土地产权应该是明晰基础上的整合。  相似文献   

8.
基于制度经济学制度变迁理论,探讨了中国土地征收征用现行立法同转型时期经济发展之间的互动与博弈。回顾土地征收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土地征收制度的构建、初始发展主要借助于国家立法,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强制性变迁路径。目前国家“允许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租赁、入股,实行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流转、同权同价”则是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社会规则自我演绎自下而上推动的诱致性变迁获得了政策层面的首肯,也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乡镇地方政府与农民共同推动的制度创新需求。这种诱致性制度变迁以市场经济的内在需求打破了原有的制度均衡,必将推动新的制度均衡建立。  相似文献   

9.
重塑农地集体所有权主体的新制度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行农地制度混同了农村社区组织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在正义和效率两方面都造成了负面影响,其深层次利益动因是国家通过其基层代理人--社区组织替代集体经济组织行使土地所有权从而获取制度收益.重塑农地集体所有权主体的实质是以增进农地使用效率和满足农民的土地利益诉求为目标的制度变迁.新的制度安排的核心内容是:使农民成为农地的终极主体,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为农民的直接主体,两者通过产权联系构成一个复合主体系统.  相似文献   

10.
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课题。文章以安徽省973个样本村的调研资料为基础,梳理了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脉络,剖析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现实矛盾,并基于SCP分析范式,探讨出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路径:重新赋予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组织和管理职能,引入村两委、村民代表大会和上级政府,完善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有效制约和监督,实现农村集体经济生产制度、交易制度、监督制度、收入分配制度的创新,进而实现盘活农村集体经济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政策的实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集体建没用地依法流转的实质是,还集体土地的商品属性,还集体农民的集体土地所有者和土地流转增值收益者的主体地位。这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发挥集体建没用地的增值功能,促进节约集约用地、保护耕地,有利于农民“以地生财”,形成持续稳定的增加财产性收入的渠道。  相似文献   

12.
农村土地家庭承包制曾对农村经济发展起到了保障作用,但该制度已与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不相适应.新一轮土地改革应根据<决定>精神和原则,立足于本国国情,在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和农村社会保障体制的基础上,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化机制.  相似文献   

13.
法律规定的集体住宅用地仅限于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自住的宅基地,且不得流转。但这一规定与实际状况大相径庭,且既不符合物权法基本原理,也损害了广大农民的利益。可从"同地、同权、同价"的角度,扩大集体住宅用地的主体范围,重构集体住宅用地制度。  相似文献   

14.
论我国农民集体土地所有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法律地位不明的一个根本原因是缺少对农村集体土地的物权制度设计,传统上对农村集体土地的公有制设计是从政治经济的意义出发的。在坚持集体土地公有制的前提下,认可集体土地所有权是民法上的私权利大有裨益,由此也有必要赋予每一个“农民集体”以法人地位,并精心设计该法人的治理结构,从而成为确保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得以实现的一种良好的方式。  相似文献   

15.
实行农民集体所有土地制度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成果,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关键。坚持和完善农民集体所有土地制度可以从根本上保障农民的主体地位和农民的经济、政治发展权益,可以有效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6.
我国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是农业合作化运动后产生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政策与法律形成与发展是在不断适应农村经济的发展变化,经济的飞速发展也带来需要改变原有的政策和法律关于转让权界定的压力。文章分析了集体建设用地政策的现状,回顾了这一政策现状的形成过程,在成都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分析了当今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政策对市场各主体的影响,最后讨论了成都经验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