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通过对现代物流人才的需求分析,总结了企业对物流人才能力的要求,建立了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应用能力框架。在分析"导师组"模式特点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了导师组的构建,提出了基于过渡、实践、就业三大阶段的新型培养方式,为培养物流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现代物流人才的需求分析,总结了企业对物流人才能力的要求,建立了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应用能力框架.在分析“导师组”模式特点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了导师组的构建,提出了基于过渡、实践、就业三大阶段的新型培养方式,为培养物流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3.
张翠花 《价值工程》2011,30(8):255-256
高职教育要培养社会需要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而人才培养模式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培养质量,为此我们进行了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改革实践中我们根据物流企业对物流管理人才的需求,与企业深度合作,创新了物流管理专业"职教融合,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颇具工学结合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本文介绍了我们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面的成功经验,对于我国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改革有较强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
职业教育要服务区域经济,与产业对接,专业建设人才培养与职业岗位对接,能力本位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了这一联系,促进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本研究从物流业,物流人才需求分析出发,明确人才培养定位,系统分析职业岗位和职业能力,搭建模块化课程框架体系,辅之于教学做一体项目教学,立体化的教学评价,多渠道增强师资队伍综合素质和能力,以实现对适应企业需求物流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5.
欧阳芳  魏力 《价值工程》2011,30(28):178-179
精益管理方式一直广泛用于全球制造业的运营优化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绩效。供应链是物流的高级形态,在面向供应链管理人才断层,难于培养,无法满足企业实际需求的市场环境下,文章从用人单位角度出发,提出引入精益管理理念,明确供应链管理专业培养的职业能力目标,去除培养过程中的"无增值"环节,对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的进行再造,提高供应链管理人才的职业能力。  相似文献   

6.
课程体系的设计和建设对现代物流人才的培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实现培养更多能够适应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的技能型物流人才这一目标,文章提出了以提高"上岗能力、迁移能力、个性发展能力"为重点,以提升"职业素质、知识结构、职业能力"为核心的系统化的物流专业课程体系,对技能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大胆的思考和创新。  相似文献   

7.
《价值工程》2017,(11):73-74
在"互联网+"环境下,探讨适合高职高专物流管理专业"四位一体"协同联动的人才培养模式,采用"上下"结合、"内外"结合、"前后"结合和"左右"结合四个层面上协同联动的培养模式,培养"四能"学生,即"精管理"、"懂信息"、"能应用"和"融创新",从而为社会、行业和企业培养出综合型、技能型的"适时"物流人才。  相似文献   

8.
田帅辉  常兰 《价值工程》2014,(35):269-271
复合型电子商务物流管理人才匮乏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电子商务健康发展的瓶颈。结合电子商务高速发展的需求以及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新特点,提出了复合型电子商务物流管理人才所应具备的核心专业能力,并从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课程知识体系和人才评价体系等方面提出了复合型电子商务物流管理人才的培养改革措施,为高等院校培养电子商务物流管理人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周勇 《物流技术》2014,(15):474-476
对国内外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现状进行了综合性分析,并以贵州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实地调研了物流企业、在职物流管理专业教师及在读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分析发现工学结合与理论实践结合在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性。有针对性地探讨了高职院校物流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提高物流人才素质与能力的具体举措,指明了高端技能型物流人才培养的革新之路。  相似文献   

10.
校企合作下的双赢——以物流管理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永龙 《物流技术》2009,28(8):155-157
以"校企合作下的双赢"为主题探索物流管理专业校企合作的教育模式.以校企联盟为依托构建人才培养理念,以制造企业物流为基点分析物流管理专业职业能力,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工作任务为内容构建"校企联盟"人才培养机制,以提高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1.
文中通过分析我国对于物流人才的需求,并将其分为三个层次:物流操作人员、物流实际管理人员和高级物流管理人才。提出了基于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构建,有利于企业实施人才战略,从而获得符合企业特征和个性需求的人才。与此同时谈到了构建综合物流人才需求各方与物流人才供给各方的网络平台,加强物流人才培养信息的及时反馈。最后提出对加快发展我国人才物流培养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我国物流管理专业教育现状的分析,找出民办高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结合企业对物流人才需求的特点.主要从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加强实践环节、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构建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  相似文献   

13.
培养符合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的人才是高职教育的核心目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高职教育的主线和灵魂,是培养符合企业需要人才的主要路径。传统的"一对一"订单制校企合作模式已满足不了90后学生追求个性化和多元化的需求,改革校企合作模式,创新符合校企双方需求的新模式意义重大。文中提出了"多对多"校企联合培养物流人才模式,分析了该模式的基本做法,实施的路径以及实施该模式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4.
唐臣  徐小桃 《物流技术》2021,(1):146-151,160
随着现代物流产业发展对高层次技术技能复合型人才需求的日益增加,“1+X”证书制度下物流管理课程体系建设是职业本科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模式转型发展的重要支撑。通过分析“1+X”证书制度下物流管理职业本科人才培养的新生态与新动向,在遵循职业本科物流管理课程体系基本原则的基础上,提出“三能兼容+课程融通+横纵双跨”课程体系,以期探究物流管理人才培养转型之路。  相似文献   

15.
随着企业国际化程度不断加深,盈利模式从产业链下游逐渐上移,对人才需求也不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企业推进“走出去”战略的进程中,通过以内生培养为主,有效打造应用型人才;以外部招聘为辅,合理选拔应用型人才;以激励机制为基,全力打造满足企业海外业务需求的各类专业人才队伍,才能达成全球领先、跨国经营的一流企业的使命和愿景。基于此,论文“走出去”战略中企业的人才队伍建设展开了研究。  相似文献   

16.
汤良  刘航 《物流技术》2012,(17):256-258
通过对相关理论的回顾,构建了本科物流管理专业人才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其进行评价。通过具体实例,说明评价模型的科学性,有助于解决高校本科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企业需求严重脱节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何赟 《物流科技》2013,(11):112-113
物流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物流人才,而目前高职院校对物流人才的供应和企业的需求存在着矛盾.文章通过分析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提出高职院校应通过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并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实训室和实训基地的建设来培养出满足企业需求的物流人才.  相似文献   

18.
吴少武  蔡文宇  燕萍  付晓奇 《价值工程》2011,30(20):102-102
美国知名管理学者托马斯.彼得斯曾说":企业或事业唯一真正的资源是人,管理就是充分开发人力资源以做好工作"。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而物流行业也是一个需要人才的行业,人才不是天生的人才,而是需要经过很多的培训,所以本文以物流行业为大背景以XX公司为例设计了一套培训方案。  相似文献   

19.
米海珍 《价值工程》2014,(27):289-290
本文根据当前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方案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学生应具备的核心能力,并探讨了根据社会需要进行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学生核心能力培养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20.
物流人才缺乏是影响我国现代物流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培养适应现代物流发展所需要的专业高端人才,可有效解决现代物流管理人才短缺,促进高职物流学生就业、创业,具有极其重要和深远的意义。通过创业教育引导物流学生形成正确的创业观念,做好创业规划,对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将有很大的帮助。一是要创业教育早期化、创业指导经常化;二是教育手段多元化;三是主动为学生提供各种实践的机会。同时开展创业实训,锻炼各种创业能力等。四是要建立校企联合创业教育的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实战场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