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汽车产业竞争力的影响要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立敏 《经济师》2008,(7):13-14
汽车产业具有高技术、高附加价值、资本密集度大,进入壁垒和退出壁垒高、规模经济效应显著等特征。影响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要素包括政府、产业组织、企业、资源禀赋以及市场需求等。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需要利用优势要素,抑制劣势要素,增强我国汽车产业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2.
安烨 《江南论坛》2001,(12):12-13
汽车产业国际化是由汽车产业的规模经济的特性所决定的。汽车制造是个十分复杂而昂贵的过程。较长的开发周期和巨额的开发费用,迫使许多生产厂家寻求大规模生产,以获取规模经济效益。规模经济和非规模经济不仅是汽车产业发展的主要障碍,而且使企业在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因此,扩大经济规模,是汽车企业发展的必然途径。而要达到理想的规模经济效益,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就必然要求汽车企业实行国际化发展战略,在全球范围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成为国际性的跨国企业。一、企业的规模经济与规模效益经济规模是指经济实体所拥有或占用的…  相似文献   

3.
汽车制造业己由过去机械工业中的一个小行业发展壮大为国民经济中的主要行业之一,汽车制造业在整个工业中的比重不断提高。然而从总体上讲,我国汽车产业市场集中度低,企业生产规模小,多数没有达到最低有效经济规模,我国汽车产业缺乏足够的进入壁垒。  相似文献   

4.
中国汽车产业的市场规模和企业规模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中国汽车产业市场规模和 企业规模的实证研究 (一)市场规模 我们研究的汽车产业的市场规模是指中国民用汽车的保有量,中国自1994年以来的民用汽车保有量及其构成见表1。  相似文献   

5.
中国汽车工业规模经济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充分发挥规模经济效益 ,按规模经济原则组织专业化、大批量生产 ,是汽车工业发展的灵魂。但我国汽车工业生产规模过小 ,投资分散。原因在于我国汽车工业缺乏足够的行业壁垒、市场需求狭小及生产技术、管理技术落后等。针对存在的问题 ,提出形成我国汽车工业规模经济的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6.
充分发挥规模经济效益,按规模经济原则组织专业化、大批量生产,是汽车工业发展的灵魂。但我国汽车工业生产规模过小,投资分散。原因在于我国汽车工业缺乏足够的行业壁垒、市场需求狭小及生产技术、管理技术落后等。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形成我国汽车工业规模经济的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7.
汽车工业是典型的规模经济行业,因其在生产设备和产品研发上需要巨额资本投入,必然要求企业有足够的规模才能实现效益,这就从客观上要求该行业有较高的生产集中度.此外,生产集中度也反映了汽车行业的技术水平,管理水平及综合实力,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该国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但长期以来,我国汽车制造企业规模偏小,集中度过低.进入WTO后过渡期后,国内汽车企业的生存环境发生了嬗变,如果还按当前的生产规模,绝大多数企业将失去生存机会.因此研究汽车产业组织结构变化的影响因素,对于优化产业组织结构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不同性质特征的产业对市场结构的要求是不同的,对于规模经济要求高、技术与资本密集型的汽车产业来说,合理的市场结构应该体现集中度极高的特征。我国汽车产业属于中下集中寡占市场,集中度低,这是我国汽车产业低水平竞争的主要原因。从产业经济市场结构理论的角度,对影响市场结构的三个主要因素:市场集中度、产品差异化程度和进入壁垒进行阐述,并结合上汽集团与南汽集团的合并案例进行促进市场结构合理化的分析,最后预测我国汽车产业未来发展趋势应是寡头垄断市场结构的形成。  相似文献   

9.
伴随着科学技术和工业技术的不断发展,工业机器人作为自动化装备已经被广泛应用到了汽车的生产制造中。在生产过程中,汽车车身的钣金冲压线是主要设备,其对汽车制造业的生产效率,以及汽车的质量有着直接性影响,而冲压自动化技术能够有效提高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因此,工业机器人作为可靠性强和灵活性高的机械设备被切实应用到冲压自动化生产线上,对汽车制作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据此本文对工业机器人在冲压自动化生产线中的应用进行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0.
李硕  陈蔚 《时代经贸》2008,6(5):102-103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民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高,我国释放出了对汽车的巨大需求。本文旨在从规模经济的角度出发,讨论我国汽车产业的规模经济状况及其成因,并试图对我国汽车产业的规模和发展提出一些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1.
《经济论坛》2006,(4):F0003-F0003
沧州四星玻璃有限公司创建于1993年,是中国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专业生产各种管制药用玻璃瓶企业。经过十余年努力,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目前公司拥有1200多名职工,160台小瓶生产设备,OCMI公司ZG-35全自动生产线1条,安瓿瓶生产线10条,玻璃管生产线6条,年产各种产品27亿支。公司有固定资产4000万元,年产值9000万元,现已成为中国最大的药用管制玻璃瓶复合型产品生产企业,先后获得“河北省先进医药包装企业”、“星级企业”、“纳税功臣”等荣誉称号。公司主要产品有2—30ml各种型号管制口服液、抗生素,螺纹口瓶、各种异型瓶、安瓿瓶等系列产品…  相似文献   

12.
文章梳理了历史上学者们对进入壁垒的集中主要定义,并分别作了分析;对进入壁垒按照定义的角度和起作用的方式进行了分类;并从进入壁垒的角度探讨了规模经济和必要资本量(或沉没成本)的性质;最后提出对进入壁垒的后续研究应注意进入壁垒对进入时间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汽车工业是典型的规模经济行业,因其在生产设备和产品研发上需要巨额资本投入,必然要求企业有足够的规模才能实现效益,这就从客观上要求该行业有较高的生产集中度。此外,生产集中度也反映了汽车行业的技术水平,管理水平及综合实力,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该国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但长期以来,我国汽车制造企业规模偏小,集中度过低。进入WTO后过渡期后,国内汽车企业的生存环境发生了嬗变如果还,按当前的生产规模绝大多数企业将失去生存机会。因此研究汽,车产业组织结构变化的影响因素,对于优化产业组织结构有着重要意义。国内学者虽然对此做…  相似文献   

14.
过高的进入壁垒曾使得汽车自主创新高不可攀,但随着汽车产业环境和产业自身特性的变化,进入壁垒正逐渐弱化。在壁垒弱化的趋势中,采取创新战略进入汽车自主创新领域就成为产业发展的新机遇,奇瑞即是成功的典范。  相似文献   

15.
李硕  陈蔚 《时代经贸》2008,6(8):102-103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民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高,我国释放出了对汽车的巨大需求.本文旨在从规模经济的角度出发,讨论我国汽车产业的规模经济状况及其成因,并试图对我国汽车产业的规模和发展提出一些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6.
在世界主要汽车生产商——通用、丰田、福特等纷纷遭遇困境时,乌兹别克斯坦的汽车生产业却风平浪静。乌兹别克斯坦“GM Uzbekistan”公司(“GM”和“УзДЭУ авто”的子公司)的领导层宣称计划扩大汽车的生产。目前,“GM Uzbekistan”公司正按原定的规模继续开展生产,上马组装“Lacetti”汽车的生产线并正在组建生产轿车发动机的新工厂。  相似文献   

17.
广州汽车制造业发展展望 (一)打造全国最大的汽车生产基地 1.汽车制造业继续高歌猛进 根据广州市工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广州汽车工业发展继续贯彻落实国家<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产能过剩行业结构调整的通知>和国家发改委<关于汽车工业结构调整的通知>等,坚持以市场为导向、零部件与整车协调发展,按照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相结合的原则,以零部件产业为突破口,加强自主品牌建设,努力把汽车产业做大做强,进一步提升汽车产业核心竞争力和根植性.  相似文献   

18.
以北京为样本城市,综合汽车产业组织特点和数据可获得性,将其划分为一般零部件、核心零部件、汽车车身和挂车制造、汽车整车制造、改装汽车制造和汽车修理6个环节,运用空间分析、生态位宽度和系统聚类分析方法,分析北京汽车产业价值链地域分工特征及形成原因。研究发现:①从平均利润、销售利润率来看,北京汽车产业价值链主要环节利润分布分别呈对称倒"U"型、"波型"曲线特征。②汽车整车生产与改装环节空间分布集中,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布局分散。③一般零部件与核心零部件环节、改装汽车制造与汽车修理环节空间布局具有较高相似性。④地域分工形成原因主要包括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和产业关联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一、知识经济下的进入壁垒   进入壁垒是指产业内已有企业对准备进入或正在进入该产业的新企业所拥有的优势,换个角度来说,进入壁垒也就是新企业在进入该产业时所遇到的不利因素和限制。进入壁垒大小反映了新企业在进入该产业过程中所遇到困难的大小。形成进入壁垒的因素主要有:规模经济、必要资本、沉没费用、产品差别、技术优势等。由于知识经济有着一系列不同于工业经济的特征,所以在知识经济下,影响和形成进入壁垒的因素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   1.规模经济壁垒。在工业经济中,生产具有大批量、标准化、少品种的特点,因此规…  相似文献   

20.
中国汽车工业的市场规模和企业数量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本文根据Bresnahan&Reiss(1 991 )的文章所发展的模型和计量方法 ,对中国汽车工业的市场规模和企业数量进行回归分析。证实了在汽车产业中同样存在着市场规模和企业数量正相关关系 ,并且从实证的角度衡量了中国汽车工业规模小、企业数量多、投资分散的程度。我们的经济计量分析表明 ,在当今中国的汽车行业 ,企业实际数目与理论估算的合理企业数目相吻合 ,且单个企业的生产尚未严重受到“最低市场需求量”这一门槛水平的制约的省份 ,只剩下上海、天津和吉林三个省市。这从一定程度上揭示了 ,下一步中国汽车行业的重组、兼并与整合的任务有多么艰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