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莲田直播晚稻两熟制的技术经济效益江西省广昌县农牧渔业局谭金石广昌县甘竹镇农技站魏月明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农村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莲乡──广昌县白莲生产稳定发展,年种植面积8万亩左右,约占总耕地面积的37%。但是,莲稻争地的矛盾比较突出,为了探讨莲稻双...  相似文献   

2.
春耕之际,江西省广昌县联社针对全县春耕生产全面铺开的实际情况,把支持春耕生产作为支农工作的首要任务来抓,及早部署、深入调查、简化手续,开辟春耕生产贷款"绿色通道",优先满足广大农民生产资金需求,积极支持全县做好春耕备耕生产工作。截至目前,该社已累计发放春耕生产贷款6102万元。广昌县联社以"额小、量大、面  相似文献   

3.
正目前,江西省抚州市广昌县11万余亩白莲进入丰收采摘期,莲田里一派繁忙景象。近年来,当地推行"良种+良法"白莲绿色标准化栽培管理技术,有效提升莲农科学种莲水平和产业增收能力。  相似文献   

4.
<正>在江西省广昌县甘竹镇图石村,人们时常会看到一位身材中等偏瘦、戴着一副眼镜、拎着一个扶贫宣传袋的中年人,走户串门嘘寒问暖,田间地头访困救急,时而与村民一起干农活,时而与农户一起唠家常……在图石村村民眼里,他是书记,更是亲人,村民亲切地称呼他老龚。这位老百姓口中的老龚,就是广昌县支行驻图石村第一书记龚建华同志。服务村民的"贴心人"只要提到老龚,图石村的乡亲们都能如数家珍般说起他的故事。其中影响最大的,  相似文献   

5.
正贵州省地质环境监测院是全省地质环境管理的技术支撑单位,实行责州省国土资源厅和责州省地矿局共管体制,履行保护地质环境、防治地质灾害职能。主要承担省内地下水(热矿水)环境、矿山地质环境、地质灾害、地质遗迹(公园)、城市地质环境与农业地质环境调查与监测,汛期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和地质环境信息发布,组织实施和管理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地质灾害防治施工项目的质量监督与检验,为政府部门编制年度地质环境公告、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地  相似文献   

6.
土地利用变化及其驱动机制研究是土地利用转型研究的重点。以江西省所辖的9个地级市为研究区域,以土地利用遥感数据与江西省统计年鉴为数据来源,借助单一土地利用动态度和土地利用转移矩阵研究方法分析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江西省土地利用变化态势及区域特征,得出土地利用变化的结构特征和各地类之间的转移方向,并从人口变化、经济发展、居民生活、政策四个方面进行主要驱动力分析,以期为江西省土地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近月来,江西省广昌县驿前镇姚西村甚是热闹,随着村中1400亩通芯白莲的采摘上市,前来赏莲和贩运白莲的游客商户络绎不绝。村支书姚宝仔自豪地说,是“一村一品”建设火了姚西村,姚西白莲只要一上市就会被抢购一空,外加游客赏莲的旅游收入,今年全村仅白莲产业一项收入至少可达320万元。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农民收入稳定、快速增长与农业弱质性之间的矛盾出发,首先从理论的角度指出政府财政支农支出的必要性和作用.然后以江西省为例,从实证的角度研究江西省财政支农支出对农民收入增长的作用,找出政府财政支农支出中影响农民收入增长的主要因素,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江西省农业发展的实际,对未来江西省财政支农支出的方向提出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9.
地质灾害风险管理是一种寻求更加合理有效的地质灾害减灾防灾的理念和模式。国外对于地质灾害风险管理的研究,主要是通过采用现代高技术与地质灾害风险管理相结合的方式体现出来的。国内学者对我国地质灾害的类型、特征、影响因素、分布状况和区域发展规律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许多新理论、新观点。需要解决的问题:(1)如何评估灾情程度需要科学的理论与切实可行的方法;(2)需要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和数值模拟仿真技术建立地质灾害风险评价与风险管理的数学模型,以进一步拓展地质灾害风险管理的研究体系;(3)需要结合具体的区域,对风险管理措施、手段及传导机制进行系统仿真和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0.
文章简要地分析了我国地质灾害的种类及地质灾害治理现状 ,在此基础上 ,系统地分析了我国地质灾害治理工作中存在的六个主要问题 ,如地质灾害治理缺乏统一规划、治理经费无保证、工程项目管理体系不完善、技术规程与规范不健全、工程监理队伍不适应需要、评估机制不完善等。  相似文献   

11.
旅游资源与景区的空间结构特征是学术界的研究热点之一。以赣东北区域内国家级旅游景区为研究对象,运用地理空间分析方法,对赣东北旅游空间结构进行分析和探讨;同时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几项指标对集散中心地中心性进行定性分析,并运用数理统计分析方法,对赣东北地区的26处国家A级景区的地理坐标以及国内国际游客人数、旅游收入两项旅游指标的重心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赣东北国家级景区空间结构具有点轴圈环状空间结构;景区的几何中心坐标和旅游重心坐标均落在上饶市区范围内并与市中心的经纬度坐标十分接近,因此上饶极可能发展成为赣东北旅游集散中心地。  相似文献   

12.
安徽省山洪灾害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受气候原因、地形地质条件及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安徽省境内山洪灾害频发;就安徽省山洪灾害的特征作了简要归纳,并在此基础上对山洪灾害的成因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湖南省因采矿活动引发的地质环境问题主要有矿山地质灾害、占用破坏土地资源、影响及破坏地下水系统、水土污染。湖南省从法律法规和制度建设、矿山地质环境调查、治理规划、治理备用金制度、评估及企业和政府投资治理等方面对矿山地质环境进行了一定的保护。湖南省矿山地质环境保护需要进一步完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法规体系,通过法律手段促进矿山地质环境可持续发展;实施严格、高效的矿山地质环境行政管理措施;运用矿山地质环境管理经济手段,从影响成本和收益入手,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从根本上减少矿山地质环境破坏;采取无废开采,矿区复垦等技术措施对矿山地质环境进行保护。文章还探讨了新建、生产、闭坑三种类型矿山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4.
地质灾害防治政策法规评价是对地质灾害防治政策及法规实施之后的效果与作用进行检测的一种必要手段。为合理地评价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政策法规的效应,选取了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政策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作为出发点,运用生产函数建立评价模型,将相关政策与法规统称为政策变量,对其进行量化。评价结果表明:(1)由于法规的滞后性和长期性,使其不能化解地方政府在具体的地质灾害防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2)政策因素对地质灾害防治有显著作用;(3)地质灾害防治体系中法规因素是基础,政策因素是政府在防治工作中的重要手段,政策因素可以弥补法规因素中的不完善。因此,应完善法规制度并重视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15.
河北省是一个矿产资源大省,也是一个矿业开发大省,随着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矿山环境问题,特别是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和地质灾害日益显现,不仅影响到矿业经济可持续发展,还危害社会稳定和人民生命及财产安全。本文立足于矿业开发在河北省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论述了矿山环境问题的形成原因及影响,参考借鉴了一些发达国家矿山环境的主要做法,对河北省矿山环境保护与矿业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德州市降水及旱涝灾害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基于德州11县市1957~2009年降水量及全市范围内的所有旱涝灾害资料,分析了年降水量及旱涝灾害变化趋势,年平均降水量555.1mm,年降水量呈减少趋势,结果表明,平均每10年减少18.3mm。年平均旱灾2.5次,旱灾呈增加趋势,平均每10年增加0.235次,53年降水量与干旱次数的相关系数为-0.39,呈负相关。年平均涝灾2.5次,涝灾呈缓慢增加趋势,平均每10年增加0.05次,主要是由于特大暴雨等极端灾害性天气气候事件增加造成的,53年降水量与涝灾次数的相关系数为0.67,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7.
2000~2010年我国洪涝灾害损失综合评估及其成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我国的洪涝灾害损失数据,分析了我国2000~2010年洪涝灾害受灾人口、农业受灾面积和直接受灾经济损失之间的关系,洪涝灾害损失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及受灾损失与年平均降水量之间的关系。根据近10年来我国洪涝灾害的新特点,提出了我国洪水管理及防灾减灾的若干措施。  相似文献   

18.
抚顺西露天矿坑被誉为“亚洲第一大矿坑”。文章运用环境资源经济学的思维和方法,研究了西露天矿坑的形成和影响,分析解释了矿产资源开采引发的地质变化是直接造成地质灾害的成因,提出了西露天矿环境资源成本不完全性带来的环境资源粗放型开发是地质灾害形成的深层次原因的主要论点。  相似文献   

19.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的经济发展速度依然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准。2005年经济增长10.9%,2006年为8.9%。其他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等增长速度也较快。但是不容忽视的一个影响因素是地质环境。从2004年到2006年由于经济发展对地质环境的影响造成的灾害所产生的损失越来越大。因此,要加强立法,实施地质环境灾害保险,扩大宣传力度。  相似文献   

20.
河北省水旱灾害发生情况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北省历史上水旱灾害频繁,对河北省的水旱灾害进行了统计分析,探讨了水旱灾害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该省涝灾减轻,旱灾是该省的一种主要自然灾害,为今后的防灾抗灾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