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阚雅玲  吕铭 《经济师》2007,(2):174-174,176
溢达集团纵向一体化模式与现代管理学提倡的非核心业务外包似乎背道而驰。但文章将这一模式与香港利丰公司“虚拟供应链”模式进行比较,从供应链的整合能力、供应链的准确性和供应链的柔性三个方面分析中得出,“纵向一体化”有其巨大的优势和机会存在,因而供应链的选择应从实际出发,不可盲目跟风。  相似文献   

2.
现代供应链战略联盟是供应链节点上各企业充分利用各自核心优势进行合作来提高企业竞争优势,实现各环节价值链增值最大化的企业联盟。供应链战略联盟要进行一体化整合并建立健康的供应链战略联盟合作伙伴关系,对供应链战略联盟利益进行有效的合理分配,同时加强供应链战略联盟的绩效评价,确保各节点企业能够获得最大利益,实现"共赢"的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3.
构建了基于技术风险的供应链纵向合作研发模型,研究了不同利益分配方式下的供应链研发联盟成员研发投入策略,分析了利益分配方式和技术风险对成员研发投入策略的影响,找出了不同环境下的最优利益分配方式,激励成员提高研发投入。研究表明,在供应链纵向合作研发中,平均分配易于实施且能激励成员提高研发投入;随着技术风险增大,成员会提高研发投入。因此,供应链研发联盟应尽可能实施平均分配,并在技术风险较大时加强合作,通过促进合作取得研发成功。  相似文献   

4.
供应链知识纵向转移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提出供应链知识组成的基础上,研究了供应链知识纵向转移的特征。这些特征包括:第一,供应链纵向上长期联盟的各节点企业之间极少共享各自在供应链运作中的采购、生产、发运和退货知识,合作支持他们实现专业化;第二,这些企业在态度和行为上的相似性主要源于供应链目标管理知识和供应链运作中计划知识的共享。这些特征支持知识输出方在贡献知识后获取收益,因而使主动推进供应链知识纵向转移成为企业的一种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5.
企业供应链管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世和 《经济师》2010,(9):241-241,243
供应链管理是当今企业管理领域的热门话题,几乎所有企业都无一例外地是供应链上的一环。现代的供应链管理不再只是单纯的产销供货与企业联盟,而是更进一步合作关系的改善,使供应链中的运作程序更加合理化、弹性化来求取产业环境波动中无法取代的竞争优势。基于全球一体化的供应链管理趋势越来越具有战略意义,本文对供应链管理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供应链管理的实施前景和相关原则。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化大生产的不断发展和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供应链正逐步取代纵向一体化成为一种主流的生产模式,供应链金融正是针对供应链中的资金流管理提供的一系列的金融服务.本文从商业银行角度入手,研究供应链金融服务发展现状,总结该服务主要的运行模式,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国内供应链金融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7.
银企联盟供应链与供应链金融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供应链金融是银行基于供应链管理进行的业务创新;银企联盟供应链是供应链引入银行的结构创新,都有加强和密切银行与企业合作的作用。通过对两者各自特点的比较,银企联盟供应链不但有利于促进银企合作、解决企业融资困难,更具有提高供应链的稳态和核心竞争力的优势。因此,银企联盟供应链具有应用推广的价值和前景。  相似文献   

8.
供应链联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供应链联盟是未来企业供应链管理的重要模式。我国加入WTO后,企业实施供应链联盟是其制胜的重要措施。本文阐述了供应链联盟的概念、特征及其所产生的竞争优势,提出我国供应链联盟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9.
浅析我国现代供应链联盟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庆广 《经济师》2003,(12):159-160
自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 ,作为一种新型企业组织形式的供应链联盟的产生和发展 ,有利于提高供应链联盟成员对需求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中国企业参与供应链联盟是必然的 ,我们应克服困难和障碍 ,更好地使我国企业参与供应链联盟 ,文章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非对称信息的供应链联盟关系与合作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在非对称信息环境下发展供应链联盟关系的制度诱因与合作机制,并通过供应链成员在联盟不同发展阶段的商业行为活动,说明供应链联盟关系是如何得以维系和发展的。  相似文献   

11.
何雪峰  艾兴政 《技术经济》2015,34(7):122-128
构建了不确定环境下非对称竞争供应链模型,考察了两条供应链在纵向中心化、分散化及混合化结构下的绩效,分析了供应链纵向结构的动态演化过程及其均衡结果,识别了潜在市场份额、需求风险、零售商预测能力等对供应链纵向结构选择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制造商,供应链系统的纵向结构选择并不依赖于需求风险和零售商的预测能力;当市场份额较大时,无论是制造商还是供应链系统,绩效改进的中心化结构的稳健性得到增强。  相似文献   

12.
采用案例研究的方法,选取双汇、百果园两家企业作为研究对象,从组织整合、信息整合、资源整合三个层面对其供应链整合过程进行了分析比较,梳理了整合的一般性规律和差异化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全渠道模式下农产品供应链整合的实现路径。研究认为,全渠道模式下农产品供应链整合强调农业企业以消费者为中心,依托信息技术,通过对供应链组织、线上线下业务流程和资源信息的整合,推动供应链一体化运营的过程,但不同类型的农业企业在进行供应链整合的过程中在上游把控程度、渠道建设重点、供应链复杂程度以及产品流转效率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推进全渠道模式下的农产品供应链整合,应以全渠道协同为保障,通过建立供应链联盟,实现组织整合;以信息技术为手段,通过打造信息管理平台,实现信息整合;以消费者为中心,通过构建差异化供应链,实现资源整合。  相似文献   

13.
供应链成员侵占行为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供应链联盟的出发点是在相互信任和相互依赖的基础上通过合作实现互利,但现实中,却有不少供应链联盟成员为一己之利而损害整个供应链联盟的利益,从而导致供应链联盟竞争力的下降,本文分析了这一现象并提出及论证了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14.
基于资源依赖理论的供应链联盟成因分析及其发展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供应链联盟的兴起引起了国内外不少学者的关注。从理论导向和问题导向两方面归纳了供应链联盟的成因。通过比较各种供应链联盟成因的学说,我们认为基于资源的视角分析联盟成因具有更大的合理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企业硬性资源和软性资源的概念。代用资源依赖理论,就两种资源分别讨论了联盟的成因。最后,采用动态联盟的思想,提出了联盟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5.
建立钢厂、用户一体化的供应链,围绕一个核心企业的一种或多种产品,用服务方式的创新,形成上游、中游与下游企业的战略联盟,结成"经济链"。未来的市场竞争,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而不只单纯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哪个供应链更加坚固,它必然将在整个市场中处于优势地位。  相似文献   

16.
本文提出了产业集群中第三方虚拟供应链联盟的构想,认为它是网络环境下集群企业间联盟合作的新形式,并分别从构建统一的供应链联盟电子商务平台和网络环境、实施供应链联盟合作项目智能代理和业务流程再造、采用虚拟联合库存模式和实施虚拟生产等方面对其运作管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银企联盟供应链对中小企业财务的监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吉 《经济导刊》2011,(9):38-39
作为一种能够使供应链中小企业获得有效银行贷款的供应链融资模式,银企联盟供应链的做法是核心企业通过与合作银行组建银企战略联盟,使合作银行成为供应链成员,然后通过核心企业与其他中小企业的供应链关系,组成有银行参与其中的一个新型的供应链模式。银行与核心企业组建的银企战略联盟,  相似文献   

18.
郭妍君 《时代经贸》2014,(2):54-54,83
收益分配是供应链管理的一个焦点问题。良好的收益分配政策有助于供应链稳定、有效地运行,也有利于实现供应链管理的目标。为了实现供应链整体利益的最优化,供应链成员间必须寻求有效的合作,即形成战略联盟。本文分析了供应商与零售商形成战略联盟的可行性,研究了由“单零售商和多供应商”组成的供应链联盟中各成员之间的合作及利益分配问题,并探讨了利益分配的方案。  相似文献   

19.
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的企业供应链激励机制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知识经济的兴起,我国制造业的市场环境和经营特征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内部整合的传统方法已不能适应新的商业环境,协调制造商和供应商之间的物流及资金流的流通效率成为企业急需解决的问题。供应链管理作为一种动态联盟,以合作伙伴紧密合作和相互协商使所有成员利益最大化为企业所接受。而为了保持供应链企业间长期稳定的互利合作关系,对供应链的设计成为企业最根本、最核心的竞争力所在。在分析了供应链管理与企业内部管理存在着巨大差异的基础上,探讨了供应链管理的必要性及基于委托—代理理论设计供应链管理激励机制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供应链联盟作为一种新的企业联盟模式日益成为研究的热点问题.外部企业以何种模式进入供应链联盟会成本最低、利润最大,是当前理论界关注的重点.集中进入和分散进入是企业进入供应链联盟的两种主要模式.基于供应链联盟的不同层面,以价格折扣为基点,通过判断企业进入的预测产量与最优产量的关系,可以确定以何种模式进入供应链联盟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