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本文基于一个具有内生增长机制的三部门世代交叠模型,讨论了政府举债为公共投资进行融资时经济的长期均衡;同时,通过数值模拟方法考察了我国的均衡政府债务规模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特定条件下,经济系统存在一个正的均衡政府债务-产出比重,该债务比重水平明显受到公共投资—产出比重、公共投资的债务融资比重、民间资本产出弹性等参数的影响。但是,均衡政府债务比重并不是无限上升的,当上述参数超过特定临界值时,经济系统无法达到均衡,政府债务-产出之比将持续上升,财政将不可持续。另外,当民间资本产出弹性较低时,较高的均衡政府债务比重可能导致经济运行动态无效率。数值模拟结果还显示,基于不同的假设情形,我国的均衡政府债务-产出比重均在不同程度上高于当前实际的政府债务规模,这为我国在未来期间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提供了有利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在两期世代交叠模型中引入"统账结合"的养老保险模式,研究了当养老保险体系通过政府发行债务维持收支平衡时,经济系统的动态一般均衡性质,并通过数值模拟方法估算了不同养老保险政策具有怎样的经济效应。在理论上,本文证明:第一,如果允许政府通过发行债务来弥补养老保险的资金缺口,那么经济系统可能存在多个动态无效率的稳态均衡;第二,虽然可以通过养老保险政策来减少这种效率损失,但是在不同的稳态均衡点上,采取同样的改革措施,其经济效果有可能恰好是完全相反的。本文的政策含义在于说明,当推行养老保险改革时,需要考虑其对动态效率的影响效应。  相似文献   

3.
2012年中国基本实现了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的制度全覆盖。本文通过一个多阶段世代交叠的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对这一制度给中国经济带来的短期和长期经济效应进行了量化分析。本文有如下发现:其一,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中的社会统筹机制降低了参保人群的养老储蓄需求,对调整宏观经济中的消费和投资不平衡有一定积极意义,使社会总消费在短期内上升0.4%,而长期资本存量降低0.7%。其二,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最重要意义在于实现了非参保人群(城镇就业人员)向参保人群(农村居民和城镇非就业人员)的转移,减轻了社会保障的城乡"二元"差异,有效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并提高了社会总福利;参保人群和非参保人群间的收入差距将下降7%,社会总福利短期和长期将分别提高0.5%和0.4%;如果提高基本养老金水平,这一效应会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4.
本文构建拓展的世代交叠一般均衡模型,在现收现付筹资模式下,考察降低养老保险缴费率与提高财政养老保险补贴比例对经济产出和养老保险待遇的影响,探究通过财政补贴能否破解养老保险降费率"不可能三角".研究发现:降低缴费率使得经济产出增加和养老保险待遇降低,证明了降费率"不可能三角"的存在性;提高财政补贴比例使得经济产出减少和养老保险待遇提高,揭示出财政补贴利弊兼具.财政破解降费率"不可能三角"的作用效果不仅取决于预期寿命和私人资本产出弹性,而且依赖于缴费率下降幅度.伴随预期寿命延长和私人资本产出弹性下降,缴费率高于某个临界值时,财政可以完全破解降费率"不可能三角",否则,财政只能部分破解降费率"不可能三角".  相似文献   

5.
该文从两个角度对中国财政可持续性进行评价。一方面,跨期预算约束是否满足?Johansen、Gregory-Hansen、DOLS等时间序列模型对中国1980-2013季度数据应用显示,政府收支存在长期协整关系,财政具有"弱"可持续性。鉴于非对称调整和非线性的可能性,进一步利用(M)TAR、LSTR-(M)TAR发现,在考虑非线性趋势后,公共债务-GDP之比仍旧平稳、但对称与否则与模型形式有关。另一方面,未来公共债务水平能否降低或收敛?本文通过引入金融中介成本、建立了增长和利率内生化的DSGE模型以模拟债务期望路径。预测表明,债务-GDP之比将在未来150年内单调持续增长。为了提高财政可持续性,政府需要稳定保持占GDP1.2%的收支盈余,或者根据经济周期以及当年待偿债务余额灵活调整预算。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养老保险事业改革的不断推进,统筹层次不断提高和覆盖范围的逐渐扩大,养老保险制度会对宏观经济的均衡工资率水平产生何种程度的影响是亟待研究的重大问题.本文选择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在1997年和2005年的改革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一般均衡模型从理论上分析了我国养老保险改革对工资总额增长率的影响,并结合来自<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客观全面地评估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与工资增长率之间的关系.本文研究结论为:1997年的改革提高了缴费率水平.降低了国有企业的工资总额增长率;而2005年的改革加大了养老金计发工资基数的激励系数,提高了国有企业工资总额的增长率.  相似文献   

7.
地方公共债务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效应与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敏  曹婧  毛捷 《经济研究》2022,57(1):107-121
本文从企业层面考察地方公共债务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地方公共债务增长抑制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一个城市的地方公共债务余额占GDP比重(负债率)每提高1%,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平均下降约0.06%。区分企业所有制的估计结果显示,地方公共债务增长对不同所有制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呈现明显异质性,负债率每增加1%,国有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平均提高约0.20%,而非国有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平均降低约0.07%。以上结果在进行了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和处理内生性问题后保持稳健。机制分析显示,地方公共债务规模扩大通过放松融资约束促进国有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并通过提高企业税负、加剧信贷融资约束降低企业创新投入水平和研发设备更新速度,进而阻碍非国有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上述发现表明,地方政府应科学调控地方公共债务的总规模和增速,加大对非国有企业的信贷和投资支持力度,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8.
张晓娣 《财经研究》2015,41(5):42-54
文章首先在考虑地方政府债务的情境下,运用主权债务门槛(Sovereign Debt Threshold)模型测算出中国公共债务警戒值约为GDP的72%;其次,基于未来10年的考虑,运用DSA模型与动态CGE模型相结合的方法模拟出中国的债务与GDP之比将由2014年的40.07%提高到2025年的65.53%;再次,若全面实施增值税扩围改革,则GDP与公共债务之比将呈现先小幅下降后加速增长再增长放缓的趋势,而税收收入与公共债务之比则呈现先小幅提高后加速下降再小幅反弹的趋势,随着GDP和税收总量的增加,2025年的公共债务率将下降至48.68%;最后,引入宏观经济风险因素,运用蒙特卡洛(Monte Carlo)模拟描绘出预测期各年公共债务概率分布,结果显示:增长、利率和汇率冲击可能导致债务水平波动并且其超过警戒值的概率最高可提升至1o%,而营改增则能使债务水平在整个预测区间内保持在警戒值以下.  相似文献   

9.
本文实证考察了如何使我国的公共债务对经济的促进作用最大化问题,并研究了政府债务对私人与公共资本投资的影响。由此建议我国的债务管理目标,应该是使得公共债务规模在长期中收敛并稳定在最优债务水平上,且在此规模下的公共债务与其他重要宏观变量处于一个长期稳定的关系,从而实现公共债务对经济增长在长期中最佳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建立一个拓展的交叠世代模型,探讨了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以及实现均衡增长的财政政策。研究发现,当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起到促进作用时,均衡增长政策是增加财政支出规模并加大健康保障支出;反之则是减少财政支出规模并加大公共教育支出。实证检验支持了理论模型的结论,并发现人口老龄化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正在从积极转向消极。因此,中国应当逐步降低财政支出规模,并将更多的财政资金分配到公共教育领域。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建立一个拓展的交叠世代模型,探讨了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以及实现均衡增长的财政政策。研究发现,当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起到促进作用时,均衡增长政策是增加财政支出规模并加大健康保障支出;反之则是减少财政支出规模并加大公共教育支出。实证检验支持了理论模型的结论,并发现人口老龄化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正在从积极转向消极。因此,中国应当逐步降低财政支出规模,并将更多的财政资金分配到公共教育领域。  相似文献   

12.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发展,我国已基本实现养老保险制度的全覆盖。但也存在如隐性双轨制依然存在、隐性债务巨大、部分地区基金收不抵支、基金存在贬值风险、统筹层次较低、缴费率过高、经办服务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建议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实行"小统筹+大账户"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模式;将职业年金改为自愿参保,提高企业年金企业税收优惠比例至工资总额的8%;寻求多种方式逐步偿还养老金隐性债务;实现职保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和城乡居保省级统筹;建立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适时降低养老保险缴费率,并开征社会保险税;尽快出台渐进式延迟退休政策和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办法;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险经办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3.
钟仁耀  徐铁诚 《财经研究》2006,32(11):56-65
人们普遍担心新型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中的养老金水平会有所降低,这直接会影响到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发展。文章借用生命周期理论和世代交叠模型理论的基本原理,以模拟测算的方式对此问题进行了必要的探讨和研究。其结论为:一是新方案的养老金水平比旧方案要低,养老金发放水平的总体差距比原来有所拉大,但新方案的结构可能更趋合理;二是男女之间养老金发放水平的差距将进一步拉大。根据这一研究结果,文章建议采取在同一代人之间和世代交叠之间两个层面上效率与公平的统筹兼顾策略,并提高女性退休年龄等措施来缩小差距,以保证基本效率基础上的社会公平。  相似文献   

14.
本文使用一个世代交叠模型揭示了公共教育与社会保障调节收入分布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公共教育能够有效地缩小家庭教育投资差距,从而降低收入差异;社会保障则通过减少低收入家庭的劳动供给、增加其有效家庭教育时间来降低收入差异。本文的数值模拟结果显示,在同样的支出水平下公共教育调节收入差异的能力比社会保障更强。并且当存在财政预算约束时,从降低收入差异的角度来看,若财政预算规模较低则应当将资金优先用于公共教育;若财政预算规模较高则应当在公共教育与社会保障之间保持平衡。  相似文献   

15.
文章基于延迟退休可能带来就业挤出和闲暇损失的现实背景,在动态一般均衡世代交叠模型框架下通过引入异质性消费者并根据中国经济校准主要参数,在控制延迟退休对中国劳动力市场冲击影响的基础上,模拟分析了延迟退休政策对企业职工福利水平的长期影响。研究分析表明:(1)无论是采用保持现有的缴费率不变的政策方式还是保持养老金待遇不变的政策方式,延迟退休均能提高城镇企业职工的社会福利水平———第一种政策会增加社会福利3.66%,第二种政策会增加社会福利1.1%;在保持养老保险缴费率不变的情况下,从长期看,延迟退休5年会使社会福利最大化。(2)最优的退休年龄与劳动力市场状态息息相关,如果当前就业形势严峻,最优退休年龄需要相应降低。  相似文献   

16.
国有资本划转养老保险基金与劳动力长期供给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景鹏  郑伟 《经济研究》2019,54(6):55-71
国有资本划转养老保险基金通过"挤占公共财政收入"和"放松个人预算约束"两条路径影响劳动力供给。本文构建了一个包含国有资本划转、内生生育率和教育投入的世代交叠模型,考察划转对劳动力供给的长期影响。研究发现,与不划转相比,划转将降低劳动力数量和提高劳动力质量,但对劳动力总供给的影响不确定,它不仅取决于父母对子女数量和质量的相对重视程度,而且依赖于划转之后养老保险政策工具的选择,即降低养老保险缴费率还是提高养老金替代率。若选择降低缴费率,当父母相对很重视子女质量时,划转后劳动力总供给与划转率呈倒"U"型变化关系;当父母逐渐重视子女数量时,二者呈正向变化关系。若选择提高养老金替代率,无论父母对子女数量和质量的相对重视程度如何,划转后劳动力总供给与划转率都呈反向变化关系。从促进劳动力供给增长的角度看,划转的同时降低缴费率,并引导父母同等重视子女数量和质量,将有助于实现养老保险制度与劳动力市场的良性互动发展。  相似文献   

17.
现实经济中存在公共债务具有可持续性时却发生政府违约的现象,本文在政府未来收支波动具有不确定性的假设下,建立一个政府与投资者的重复博弈模型以分析这一现象,研究发现:公共债务可持续性并不能完全排除政府违约风险,在政府未来基本盈余不确定的条件下,理性投资者愿意持有的公共债务水平远低于可持续的公共债务水平,两者的差异取决于政府对未来基本盈余的控制能力.  相似文献   

18.
刘潘  张子尧 《经济研究》2023,(10):114-133
地方公共债务是中国宏观政策的重要工具,高企的债务规模也成为解释资源配置效率不可或缺的政策环境。本文借助微观数据考察了地方公共债务对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地级市公共债务负债率每提升10个百分点,微观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标准差提高1.28个百分点,表明地方公共债务增长显著降低了资源配置效率,不利于宏观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地方公共债务抑制资源配置效率的机制在于集约边际和外延边际两个维度:一方面在要素市场挤占金融资源,对产品市场产生非对称性冲击,带来企业“融资贵”的难题,更重要地是扩大了企业间融资成本和市场势力的差异;另一方面影响企业进入、退出市场,降低行业竞争性。进一步分析发现,地方公共债务的抑制效果在金融发展水平较低、财政透明度更低的地区更显著,对资本密集型的行业影响更大。本文直接回答了地方公共债务如何影响资源配置效率这一重要问题,并重新审视了地方公共债务导致的效率风险,有助于理顺政府—市场关系,寻找高质量发展的动力。  相似文献   

19.
《经济研究》2016,(9):17-28
本文立足于公众预期的有限理性,将三种适应性学习过程引入混合新凯恩斯菲利普斯曲线,构建刻画通货膨胀非均衡运行机制的动态模型。使用2001年1季度至2015年3季度实际数据估计参数的基础上,遴选出合意的学习模型。模拟分析发现:(1)在适应性学习预期下,通货膨胀运行呈现出非均衡特点;(2)降低通胀预期和通胀惯性在通胀驱动机制中的影响力可以有效抑制均衡通胀,通胀惯性的影响力度大于通胀预期;(3)公众预期的理性程度提高有助于降低实际通胀对均衡的偏离度。本文认为稳定物价的货币政策应从两方面推进:(1)通过提高公众预期的理性程度降低实际通胀对均衡的偏离;(2)长期内须引导经济收敛于一个合意的低水平均衡通胀。本文建议货币政策应结合制度建设长短配合共同抑制均衡通胀;同时预期管理要规避短视化倾向、完善信息披露机制,在长期则须提高国民的经济学受教育程度、增强公众对经济状况的判断力。  相似文献   

20.
林峰  赵焱 《财经研究》2018,(2):58-74
文章在构建一个局部均衡模型的基础上,采用150个国家(地区)2000?2014年的面板数据,实证考察了政府债务对财政支出乘数效应的影响,得到了与理论预期一致的经验证据.结果表明:(1)政府债务会显著影响财政支出的乘数效应.随着政府债务水平的提高,财政支出的乘数效应趋于减弱.尤其是在克服内生性问题之后,这一结论仍然成立;(2)政府债务作用存在显著的非线性特征.当政府债务占GDP的比重突破88%的阈值后,财政支出的乘数效应会在低债务国家和高债务国家之间发生非常迅速的逆向转换;(3)对中国这样的低债务国家,顺周期的财政政策运用是非常有效的.而对美国、希腊等已经处于高债务水平的国家,采取逆周期的财政政策才能避免潜在的经济波动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