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田影 《当代经济》2024,(2):3-13
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必然会对劳动力市场产生深远的影响。运用2000—2019年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和2007—2019年中国制造业A股2878家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利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来检验退休年龄延迟对就业的影响。研究发现,退休年龄延迟能够通过降低老年抚养比,显著增加就业率,对就业存在显著的促进效应。因此,建议制定更加灵活、弹性的退休年龄延迟政策;重视退休年龄政策对就业影响的异质性,加强对各年龄段劳动力就业的引导,对于劳动力技能进行针对性培训,提升人力资本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2.
延迟中国法定退休年龄已经势在必行。本文提出延迟退休年龄应该统筹考虑养老保障和就业状况,统筹考虑不同群体利益,统筹考虑短期和长期影响。退休年龄方案设计主要包括目标退休年龄的确定、延迟时机的选择和延迟方式的制定等内容。本文根据林宝2001年提出的方案测算了延迟退休年龄对养老金资金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按照推荐方案延迟退休年龄将有效改善职工养老保险的资金平衡状况,改变现行制度下将出现资金缺口的情况,实现资金盈余且大幅度降低实现资金平衡所需的缴费率。  相似文献   

3.
文章基于“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适当降低社会保险费率的现实背景,从社会福利最大化视角,运用一般均衡模型对五种生育情景下不同退休年龄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最优社会统筹缴费率进行测算,并分析降低社会统筹缴费率的经济效应。研究表明:(1)最优社会统筹缴费率随退休年龄的延长而下降,随人口增长率的上升而提高。0%-100%符合全面二孩政策规定的妇女生育二孩,使退休年龄为60岁时的最优社会统筹缴费率降到191.8%-196.3%,使退休年龄为65岁时的最优缴费率降到107.7%-116.4%。(2)除了受生育政策和退休年龄影响外,最优社会统筹缴费率对物质资本产出弹性、个人主观效用贴现因子和社会贴现因子的敏感性也较强。(3)降低社会统筹缴费率具有积极的经济效应,不仅能促进经济增长和增进社会福利,而且有助于完善我国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因此,文章为降低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社会统筹缴费率的改革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延迟退休年龄来应对人口老龄化压力是国际通用的一种做法.本文主要通过研究退休行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以及养老保险制度与退休行为的关联机制,以提出有利于经济增长的养老保险制度设计和退休行为安排.研究显示,我国应建立多支柱型养老保险制度,加大政府转移支付力度,降低养老保险缴费率,分阶段分行业分层级地延迟退休年龄.  相似文献   

5.
《经济师》2020,(1)
我国延迟退休年龄政策提出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青壮年劳动力供应不足,老年退休人口不断增多,致使养老金缺口日益放大。文章主要从人口老龄化、养老金缺口及人口红利三个方面阐述了延迟退休年龄的必要性,推行延迟退休年龄的可行性,以及实施延迟退休年龄政策的可行性建议三个方面阐述我国为什么要实行延迟退休年龄政策。  相似文献   

6.
美国社会保障法案的颁布标志着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在人口老龄化的背景下,美国对法定退休年龄和养老金领取年龄进行改革,逐步废除法定退休年龄,提高正常退休年龄,同时对养老保险制度中的退休收入核查制度进行调整,建立延迟退休补助制度,由此增强延迟退休对老年劳动力延迟退休的激励。美国废除法定退休年龄和延迟正常退休年龄的改革对中国延迟退休年龄改革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7.
退休年龄、生育政策与中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可持续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基于我国人口老龄化对养老保险体系可持续发展影响日益凸显的现实背景,运用系统精算模型对四种情况下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财务运行状况进行动态模拟,以重点观察延迟退休年龄与调整生育政策所产生的效果以及降低缴费率的可能性.研究显示:(1)在不实施任何改革方案的情况下,大约30年后我国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将出现亏损,面临支付危机;(2)而适时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引入“单独二孩”等生育政策调整,则可以消化人口老龄化对养老保险体系带来的负面影响,同时为降低基本养老保险缴费率的改革提供基础;(3)在一定的条件下,即使缴费率显著降低,基金收支仍能保持略有盈余的状态,从而减轻企业和职工的缴费负担,为进一步扩大覆盖面创造条件.因此,适时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和调整生育政策,是实现养老保障体系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8.
退休年龄政策调整是老龄化成本再分担的过程,延迟退休意味着激励预期寿命延长的劳动者工作更久。发达国家以充足、持续、公平和效率为目标,以制度改革、参数调整和环境改善为工具,以提高正常退休年龄、消除强制退休、控制提前退休、激励延迟退休、倡导弹性退休和开发高龄劳动市场等为主要内容,构建了宏观政策、中观运行和微观决策相衔接的退休年龄政策体系。文章认为,中国要以激励性灵活退休年龄体系为方向,以增量改革为宗旨,以高龄劳动市场为重点,秉承纵向匀速、横向异速的渐进延迟路径,构建工具多样的退休年龄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9.
女性延迟退休:养老与平等的双重目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龄化社会的加速来临给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巩固和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严峻挑战。就长期而言,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是应对老龄化的有效措施,也是客观趋势。现行的女性提前退休政策给养老保险和性别平等带来了机制性障碍。作为渐次延迟整体退休年龄的第一步,率先延迟女性退休年龄,使之与男性同龄退休,兼具养老与性别平等的双重意义;女性平均预期寿命的延长、受教育水平的提高等,为延迟退休提供了可能性;渐进、差别和有弹性的退休政策则是女性延迟退休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速,社会保险基金支出快速增加.社会养老保险的"空账"问题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人们对延迟退休政策的关注度空前高涨.基于我国目前法定退休年龄存在的退休年龄偏低、退休年龄存在人群差异等问题,我们对延迟退休政策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应对问题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1.
经合组织国家近年来为应对养老金支付压力,在就业年限的调整和改革中循序渐进地提高退休年龄,逐步统一男女退休年龄,并推行弹性退休制度。这一过程当中形成的较为成熟经验无疑会对中国起到重要的启示作用:应充分考虑就业年限调整和养老金制度改革中的公平公正;就业年限的调整应"预则立不预则废";突出激励自愿推迟退休年龄的作用;并可发挥劳动力市场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2.
我国现行法定退休年龄的规定始于1951年,几十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健康状况的改善,我国的人口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老龄化趋势不断加快,人口抚养比和养老金的缴费率持续攀升,养老负担越来越大。因此,从长期来看,用延迟退休年龄来缓解养老金的支付压力就成为了必然趋势,但目前我国对"延迟退休"的争议颇多。分析了延迟退休将给社会带来的积极与负面影响,同时,也给出了几点合理性的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3.
隔代抚育会对延迟退休年龄政策在促进劳动力供给上产生挤出效应。为了对此进行验证,本文在工资收入随机性的假定及延迟退休5年的情景下,模拟了面临孙辈照护需求的女性临近退休者提前退休所产生的福利变化。进一步,本文采用CHIP和CHARLS的微观调查数据,对不同群组的收入增长率和收入风险进行了估计,继而分析了当面临孙辈照护需求时这些收入特征对退休决策者制度退休和退休后劳动参与抉择产生的影响。总体上,在延迟退休年龄政策下,隔代抚育将对女性劳动力供给产生挤出效应。当面临孙辈照护需求时,女性临近退休者的制度退休抉择主要受自身收入增长率和收入风险的影响,收入增长率越低,或收入风险越高,她们提前退休的意愿就越强烈;制度退休后的劳动参与则更多地受子女收入增长率的影响,子女收入增长率越高,劳动参与的概率越低。  相似文献   

14.
从个人效用和社会福利最大化的角度出发,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着最优的缴费率。最优缴费率与资本产出弹性α、未来效用的贴现因子ρ、人口增长率n、有效劳动增长率g、个人工资与社会平均工资的比例λ等参数有关。结合中国现实,在其他参数不变的前提下,个人工资与社会平均工资比例λ的不同导致个人最优缴费率的差异。现行养老保险制度的个人账户缴费率与实现福利最大化的最优个人账户缴费率相比是偏低的;适当提高个人账户缴费率不会影响在职者的当期消费,提高个人账户缴费率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就业效应及制度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法定退休年龄偏低,职工缴纳养老保险费的年限偏短,而领取养老保险金年限偏长,一方面引起赡养率上升,统筹养老保险基金入不敷出;另一方面,随着预期寿命的延长,退休职工平均寿命将超出10年,个人账户面临长寿者支付风险。因此,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成为改革的必然。但是考虑到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可能挤占青年人就业岗位,产生就业替代效应:而延迟退休年龄也会产生就业促进效应,并且就业促进效应将大干就业替代效应。借鉴国外做法,结合国情。建议我国应尽快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实行浮动退休制度。  相似文献   

16.
《经济研究》2016,(6):128-142
本文在我国计划生育政策放松、家庭内部存在代际收入转移和家庭生育时表现出数量和质量的替代关系的背景下,利用统一增长理论研究了延迟退休年龄对劳动力供给的长期影响。文章提出并检验了家庭代际收入转移程度受经济因素影响的假设,发现延迟退休年龄通过这一渠道影响了家庭生育时数量和质量的替代关系,对劳动力供给增长的影响方向取决于父母对子女数量和质量的相对重视程度。如果相对于质量,父母对子女数量的重视程度较小,那么延迟退休年龄将降低劳动力供给数量的增长率,提高质量的增长率。反之亦然。这意味着评估延迟退休年龄在长期下是否有助于缓解劳动力供给短缺,不宜只关注于数量或质量一个维度变化,而应综合二者可能存在的异向变动。  相似文献   

17.
退休会影响健康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文使用2005年1%全国人口抽样调查数据,利用中国退休制度对人们退休决定的外生冲击以及断点回归设计研究了退休(指永久性离开劳动力市场)对人们健康状况的影响.我们发现在正常退休年龄退休对男性健康有显著的负面影响,对女性则没有影响,而提前退休对男性和女性的健康都没有影响.由于提前退休多是自愿发生的,而正常退休则是强制性的,我们的研究表明,在设计退休制度时,应该给劳动者一定的选择退休年龄的灵活性.  相似文献   

18.
本文基于生育动机视角,利用统一增长理论研究了生育政策松动的背景下延迟退休对劳动力供给和经济增长的长期影响。研究发现,影响方向取决于父母对子女数量和质量的相对重视程度以及对子女照料的偏好规模。数值模拟结果显示:在当前中国的现实参数下,延迟退休将提高均衡状态时劳动力供给数量的增长率并降低质量的增长率,净效应为促进经济增长。动态角度来看:当父母对子女数量的相对重视程度或者对子女照料的偏好规模提高时,延迟退休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都将由促进逐步转变为抑制。而当退休年龄既定后,经济增长率与父母对子女数量的相对重视程度之间呈倒U型关系、与对子女照料的偏好规模之间呈负相关。以上结论表明在评估延迟退休的政策效应时,应充分关注微观个体的偏好情况及其变动趋势,以规划并实施配套政策措施,从而达到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目标。  相似文献   

19.
作为企业经营成本的重要部分,过重的社会保险缴费负担直接降低了中小企业的参保意愿和缴费水平.这使得工业企业缴费水平可能低于政策缴费率,也导致不同企业之间实际缴费率存在差异,而且社会保险缴费可能增加了企业经营活动的负担.解决这些问题不仅有助于理解企业社会保险缴费的内在动机,而且有助于社会保险征收制度的顶层设计,并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降成本"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文章尝试研究这些问题,基于利润最大化框架,系统考察了劳动力市场规模与企业社会保险缴费比例的逻辑关系.理论分析表明,给定企业社会保险缴费具有改善劳动生产率和增加财务困境风险的双重作用,最优社会保险缴费比例应满足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伴随着劳动力市场规模扩张,再就业搜寻成本和工资构成中的解雇风险补偿下降,企业社会保险缴费引致的边际成本越小,均衡状态的最优社保缴费比例趋于向上调整.文章以行业就业容量衡量劳动力市场规模的计量结果显示,劳动力市场规模增加会显著提升企业社会保险缴费比例,并集中体现于行业内而非行业间,而且在高融资约束企业、高失业成本企业和民营企业更为凸显.进一步,企业社会保险缴费比例提升会显著降低其经营绩效,即成本效应占据主导地位.文章强调,企业社会保险缴费行为内生于所处的行业环境,在政策调整时需要加以考虑.  相似文献   

20.
养老保险对劳动供给和退休决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子兰  郑茜文  周成 《经济研究》2019,54(6):151-167
本文使用三期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数据,采用工具变量法等计量方法,分别考察了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和"新农保"对退休行为和劳动供给决策的影响。研究表明: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会激励职工提早退休,养老金财富每增加1%,职工预计停止工作年龄平均提早约1.2个月,需要照顾孙子女的职工倾向于提早退休,而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会减弱这一引致退休效应;"新农保"对农民预计停止工作年龄产生微弱的负向影响,随着年龄的增加,养老保险的引致退休效应将减弱。同时,养老金财富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农民无休止劳动的意愿;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对劳动供给产生的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它不仅会影响个体全职劳动时间,也会影响兼职的劳动时间;"新农保"对劳动供给的影响是非线性的。随着养老金给付水平的提高,自家农业活动的劳动时间呈现先逐步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其他活动的劳动供给并未受到显著影响。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如果基本养老金增长率降低,则职工的预计停止工作年龄将推迟,这为中国适时推出渐进式延长退休年龄政策提供了经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