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该项目为地质类地下水勘查项目.勘查区位于天津市武清区下武旗、河北屯一带,面积49.2km2,通过勘查工作提交了一处每日可开采水量5×104m3的水源地,达到了勘探阶段精度.依据勘查工作成果,实施了水源地应急开发及供水工程,2003年4月正式向武清城市区供水,经过二年多的供水运作,证明了勘查工作成果正确.为天津市在当前合理利用地下水、开辟新的地下水水源提了良好的途径和经验.促进了武清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逸仙工作园区的经济发展,产生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环渤海地区主要城市应急供水水源地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在区域水资源供需分析基础上,提出了建立环渤海地区主要城市应急供水水源地的基本原则。并根据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开发现状和开采技术条件,对应急水源地选区进行了综合分析,对33处拟选水源地进行了初步评价,为该区进一步勘查应急水源地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我们工程勘察处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坚持“质量第一、用户至上”的服务宗旨,积极开拓地质市场,先后为中芬合办的磷铵工程、鄂化热电厂、襄樊(汉江)二桥桥墩、空军三医院和襄樊大学等基地,开展岩土工程勘查;为宜城、枣阳等县市棉纺厂进行水文地质钻探,在水源奇缺的三北(枣、随、襄)干旱区,找到了供水水源地。为振兴襄樊地区的经济作出了应有的贡献。1991年荣获省地质系统多种经营先进单位称号,通过乙级勘察单位质量达标。我们的体会是:  相似文献   

4.
“八五”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研究的主要成就与进展(连载Ⅱ)陈梦雄(等)二、三峡工程地质问题及重大工程选址研究(一)地矿部在三峡工程前期论证的水工环地质成果几十年来,地矿部在三峡工程的前期投入了大量的科研和勘查力量,特别是“七五”期间,参与组织论证...  相似文献   

5.
<正>一、水源地概况吉林省桦甸市关门砬子水库位于辉发河右岸支流发别河的上游,距离桦甸市、市区24km,水库控制集水面积105.2km2,河道长度19.5km,库容1554.30万m3。该水库是集防汛、供水、灌溉、发电、养殖于一体的综合性水库。水库由于担负全市供水任务,2009-2012年实施了水源的污染治理工程,(移民100户,350口人,和2个企业,征地174.5hm2)防止生活污染和农业污染饮用水水质,同时建成围网27640m,形成合围面积1.47km2的一级水源地保护区。  相似文献   

6.
<正>广西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院(前身系广西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成立于1958年,是集水文地质、灾害地质、岩土工程、测绘、物探、施工、实验、审图、监理、科研等于一体的地质专业技术队伍。现有员工270人,工程技术人员174人,其中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3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6人,高级工程师  相似文献   

7.
河北省矿产资源勘查现状及面临的形势和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介绍了河北省地质勘查队伍现状、地质勘查经费投入现状和地质勘查工作现状。结合河北省“十·五”计划纲要 ,对河北省 40种主要矿产“十·五”及以后十年供需保证程度进行了分析 ,并提出了确保河北省矿产资源安全稳定供应的四项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城市供水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影响城市供水安全的水源地水量、水源地水质、水源地工程、城市供输水以及管理等因素进行分析,建立了城市供水安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以及可操作性的评价模型,并以嘉兴市为例,对2005年嘉兴市的城市供水安全状况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表明,2005年嘉兴市城市供水安全状况为不太安全。  相似文献   

9.
科学优化配置水资源 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论述实施城乡供水一体化的必要性,分析供水工程现状及预测需水量,提出实施淄川区东水西调、西水东调、南部供水3大供水工程联网,利用国内先进的水源监测和无线调度系统,对区域水资源进行合理调度,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促进淄川区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0.
供水成本是供水价格的基础,针对南水北调东线江苏境内工程的实际,论述了新增供水成本费用的构成与核算方法,提出了新增供水成本费用的分摊方法。在此基础上,对南水北调东线江苏境内工程新增供水成本进行了具体核算,核算结果表明,江苏境内供水成本为0.516元/m3。  相似文献   

11.
为了全面总结内蒙古自治区水权试点工作,介绍了内蒙古黄河干流跨盟市水权试点过程中强化行业监管方面的一些做法,总结了试点过程中坚持问题导向、坚持两手发力、强化节水管理、创新体制机制的一些重要经验。  相似文献   

12.
内蒙古黄河水权既未通过初始水权分配,也未通过水权交易配置政府留存水量,与内蒙古沿黄地区生态环境保护、重大项目建设和水权交易发展的现实不相匹配。为此,提出通过行政手段或市场手段在内蒙古黄河水权中配置政府留存水量,对政府留存水量实施流域管理和区域管理相结合的垂直管理模式并进行适时调整。  相似文献   

13.
我国西北部水资源对沙尘天气的影响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71~2000年新疆、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和青海6省、区的沙尘暴、扬沙、浮尘、降水量、地下水与地表水资源的数据资料,分析降水量、地下水与地表水资源对我国西北部沙尘天气的作用机理和效应,给出水资源主要通过改善地表状况和植被状况来凝固沙源、减弱大风强度以抑制沙尘天气发生强度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东北、内蒙古地区木材供需状况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近年来中国东北、内蒙古地区木材供需的发展状况。2005年该区域的木材供给量为4 066.91万m3,其中区域内木材产量占木材总供给量的67%,进口木材占总供给量的33%。2005年区域木材需求量为3 986.57万m3,其中满足区域内的需求占48%,满足区域外的需求占32%,满足国外的需求占20%。实证研究表明:东北、内蒙古地区的木材供给能够满足本地区及区域外甚至出口的需求,如果不考虑区域外及国外的需求,仅东北、内蒙古地区的木材产量也还是能够满足本地区经济建设需求的。  相似文献   

15.
以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黄河南岸灌区农业水价改革为例,分析灌区农业水价改革的必要性和影响,并提出确定农业初始水权,构建农业水价形成机制,建立农业用水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机制以及健全完善灌区量水设施等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荒漠化是内蒙古最为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结合自然和人为因素数据分析其荒漠化的驱动力,同时探讨水土保持措施,以期为内蒙古荒漠化治理提供一定的指导。[方法]通过皮尔森相关系数法分析内蒙古地区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与荒漠化的密切程度及相关性方向。[结果]蒸发量与荒漠化显著正相关,是荒漠化的主要自然驱动力。人为因素中人口在1980~2000年与荒漠化显著正相关,在该时间段内是内蒙古主要的人为驱动力;GDP在1900~2010年与荒漠化极显著正相关,在该时间段内是内蒙古主要的人为驱动力;牲畜数量在1980~1990年与荒漠化显著正相关,在该时间段内是内蒙古主要的人为驱动力。此外,在降水量相对较高的半干旱及半湿润地区选取适宜的植被,在降雨量极少且蒸发量高的干旱半干旱荒漠化区域采用节水灌溉起到水土保持的作用。[结论]内蒙古荒漠化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探讨其主要的驱动力,并结合内蒙古的区域特点,促进其荒漠化的进一步治理。  相似文献   

17.
针对内蒙古自治区特别是黄河流域水资源供给侧存在水资源匮乏,供需矛盾突出;用水效率低,政府投入不足;受传统体制机制制约等问题,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提出补足灌区基础设施薄弱短板,调整用水结构促进经济发展,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调节作用,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等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各种新型奶源供给组织模式应运而生,这是生产发展的必然。[方法]文章在比较研究、案例研究和实证分析基础上,对当前内蒙古奶源供给组织模式的基本经营方式进行定性比较和定量的测量,分析了当前内蒙古乳品产业链奶源供给组织模式的6种基本经营方式。[结果]研究指出:当前内蒙古奶源供给的各种模式,这些组织模式均是经营者在生产经营中处于利益诉求理性选择的结果,其各具优劣势,但从无论从组织生产、利益分配、产业化程度、销售各个方面都能充分证明,合作社将成为内蒙古奶源供给组织的主要形式和目标模式。[结论]内蒙古"奶牛专业合作社"的奶源供给组织模式的完善和普遍推进还需长期努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秋季霜冻是影响内蒙古大豆优质丰产的主要气象灾害之一,为了揭示内蒙古大豆秋季霜冻灾害风险的空间分布特征,科学合理布局大豆生产,减轻霜冻灾害造成的损失。方法 文章利用1981—2010年内蒙古119个气象站日最低气温、初霜冻发生日期,结合内蒙古不同地区大豆成熟期和种植面积资料,根据大豆生长发育对气象条件的要求,从霜冻灾害的危险性、脆弱性、敏感性和防灾减灾能力四个方面评估内蒙古大豆秋季霜冻灾害风险,并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4个因子对霜冻风险指数的贡献,建立内蒙古大豆秋季霜冻灾害综合风险指数模型并进行灾害风险区划。结果 从霜冻灾害综合风险指数来看,中、高风险区主要分布在大兴安岭北麓和阴山北麓偏南地区,是内蒙古自治区霜冻发生较早的地区,山地众多,霜冻发生强度频率较高,占全区总面积的36%。低风险区和较低风险区主要分布在东部偏南和西部地区,约占全区总面积的64%,主要原因是地势平坦、海拔较低,初霜冻发生日期相对延迟,有黄河和西辽河的经过,灌溉面积占耕地比例较高。结论 在气候变暖的大气候背景条件下,优化调整种植制度,在内蒙古东南部低风险区扩大优质大豆的种植面积,东北部高风险区应尽量选育和推广早熟抗寒品种,减轻霜冻带来的损失,助力国家大豆振兴计划,实现大豆稳产增收。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目前我国东北内蒙古国有林区森林资源一种监督、两类体制的模式,分析了存在的信息传导机制不活、监督检查机制低效、刚性约束机制缺位等问题及其成因。指出其存在问题和矛盾是制度供求不平衡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