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民主被认为是一种相对于家族统治、军人独裁、寡头治理的政治体系和制度安排,它通常与限任制度、选举制度、协商制度以及政策辩论相联系。随着教育的普及,公共领域的扩大,公民权利意识的增强,民主体制和实践在各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应用。但是,由于各国历史基础、传统观念、社会结构以及社会力量对比的不同,民主实践不仅在各国采用不完全相同的方式,而且,其绩效也有很大不同。在有些国家,民主运行良好,而且"正效应"显著,显示了"好民主"的特征;而在有些国家的特定时段,民主不仅运行不畅,而且还显示了"病态"特征和"负效应"。这就促成了有关"民主质量"的讨论。文章认为,一种理想的民主政治应该在法治进步、经济发展、政治自由、人才选拔、公民参与、社会福利、政府效能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并具有优良表现。因此,法治水平、经济发展、政治自由、绩优选拔、公民参与、社会福利、政府效能应该成为评价和测量民主质量的七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20世纪末以来,民主化浪潮几乎席卷整个世界,虽然民主已成为大多数国家认同的价值,但至今民主仍没有统一的定义。古典民主理论倾向于从观念上来理解民主,用权威的来源或目的来界定民主。近代以来,越来越多的学者接受了程序性民主概念,倾向于从制度上来解释民主。综合来看,民主就是通过一定的制度设计和制度安排来实现人民的统治。民主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民主政治作为人类的共同价值,有其自身的普遍性,一个健全的民主制体需要法治与选举,需要社会自治与公民参与,还需要权力监督与政治透明等等。  相似文献   

3.
协商民主理论的兴起和发展在中西方有其各自特定的社会背景和理论诉求。西方学者对协商民主的阐述极大地推动了民主理论的发展,为改善和提升政治与政策过程的品质提供了新的路径。在中国语境下,协商民主的价值和定位还存在不少争论。但可以肯定,协商民主在中国的发展有其现实的实践需求和理论需要。面对中国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特定背景,协商民主的发展特别需要开掘其"治理"层面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4.
肖立辉 《开放时代》2006,(6):153-158
2005年12月,中共中央党校政法教研部政治学教研室牵头召开了“党内民主、基层民主理论与实践”学术座谈会,来自北京大学、民政部、中共中央组织部、北京行政学院和中共中央党校的专家学者20余人,就当前党内民主、基层民主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与会者一致认为,中央对推进民主的愿望是非常积极的,从民主实践的效果来看,近年来国家民主、社会民主和党内民主都获得长足发展,形成了比较成熟的经验。在座谈中,与会者主要围绕以下几个问题展开讨论。一、政治体制改革的整体设计与发展路径(一)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要不要整体设…  相似文献   

5.
关颖  李林 《经济研究导刊》2011,(33):236-238
参与式民主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在美国等西方国家兴起的一种民主理论范式。参与式民主通过倡导基层民主,主张公众参与,培育公众精神,在沟通、协商、妥协中实现公共利益。通过公众的讨论,倾听他人的观点,完成了民主内涵,这无疑体现了现代社会的公众精神。它的这些精神对当今中国正在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具有重大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
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具体实践活动,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化解农村人民内部矛盾、维护农村安定团结的一项主要措施.为了全面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就需要从宏观上准确把握当前社会基本矛盾.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必须适应生产力和经济基础,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它在历史发展的每个阶段都毫无例外地起作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和农村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7.
《经济纵横》2008,(12):15-15
出生于1928年的霍夫斯泰德将文化定义为五个不同的维度。每个维度他都在很多的国家做个测试。并且做了跨文化的比较。在全球化盛行的年代里,这些文化维度都被各国的经理人们广泛的使用,以理解不认同工作环境下员工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8.
民主作为现代化的一种特质,随着现代化的全球性展开,表现为一种世界性的潮流。但不同民族国家实现民主的道路、实现民主的具体样式,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模板,必然有自己的特殊性。鉴于中国的特殊国情和历史文化.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以党内民主推进社会民主,应是中国民主化道路的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9.
刘瑜 《开放时代》2016,(3):113-136
为什么第三波民主化进程中,有些新兴民主国家实现了民主稳固,而另一些却走向了民主倒退甚至崩溃?在常见的"经济水平论"、"制度选择论"、"社会结构论"、"政治文化论"和"国际环境论"之外,本文提出了一个新的视角——"精英行为论"。本文认为,对民主观念存在两种理解("程序性的理解"与"实体性的理解"),而这两种理解导致了两种政治精英行为方式,进而构成了两种民主模式("多元制衡式民主"与"赢者通吃式民主"),后者往往带来民主的倒退甚至崩溃。换言之,在民主转型这样一个历史的"关键时刻",一定观念下的精英行为与选择很大程度上塑造了新兴民主国家民主稳固的前景。在理论阐释之外,本文还选择了南非与委内瑞拉两个案例对此进行详细说明。  相似文献   

10.
人类社会的现实和演进总是指向一种更为丰富、完善而又理性、和谐的社会生活,而从民主目的指向的困境和工具指向的张力来看,民主本身和其目的相混淆就可能产生认识上的混乱和实践上的障碍。作为一种致力于实现更多人的权力与权利和更多的人的权力与权利的程序和机制,民主的根本目的应该是实现一种“更为丰富和完善而又理性和谐的社会生活”。作为一种制度设计,无论其形式与内容的内涵和外延如何,民主都只是为这一目的服务的工具。只有实现从目的到工具的回归,民主的作用才可能得以最大限度地发挥。  相似文献   

11.
美国国内长期的收入不平等具有制度上的“合理性”。资本主义代议制民主下的权力结构一方面将政府权力掌握在资产阶级手里,另一方面又限制了政府机构的权力集中。资产阶级利益集团在代议制民主中扮演了所谓的“人民利益”委托人的角色,通过利益游说和政治献金对政策制定和执行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力,造成了美国国内长期的收入不平等,其影响延续至今。尽管马克思和恩格斯承认代议制民主是人类民主文明的一大进步,但依然对代议制民主进行了猛烈批判。由于资本主义剥削产生了阶级权力不平等,剥削下形成的民主制度将工人阶级系统性地排除在社会治理之外,从而暴露出代议制民主的本质不过是资产阶级对工人阶级持续剥削和维持收入不平等的最佳政治外壳。  相似文献   

12.
“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 自从古希腊雅典城邦闪出了第一束民主之光,民主,就成了千百年来一代又一代人所憧憬和追求的政治理想。共产党从诞生的第一天起,民主就是党动员人民群众为实现社会主义而奋斗的光辉旗帜。邓小平同志指出:“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社会主义民主是通过我国根本的和基本的政治制度,把绝大多数人纳入了民主的范围,是迄今使社会各阶层各类群众享有民主权利最充分、最广泛的民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总设计师邓小平的指导下,党中央把发展人民民主作为最重要的政治实践,党的基本路线把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作为党的奋  相似文献   

13.
民主是人类的普遍追求,选举是民主的重要内容。协商民主的出发点是破解选举民主的困境,弥补选举民主的缺陷。这是一种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各政党、各人民团体、少数民族和社会各界的代表,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为组织形式,经常就国家的大政方针进行民主协商的制度。中国必须把协商民主与选举民主相结合,才能在政治稳定、社会和谐中推动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大发展。  相似文献   

14.
有关党内民主有何裨益的争议尚无定论。争议双方看似都能据理力争,但都并非无懈可击。文章认为基于特定的政治举措以及各政党的政治环境,党内民主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激烈动荡的政治局势则表现为更多政治联盟、转投的出现以及新政党的形成,聚焦于此,目的是更加清晰地剖析党内民主措施的利弊,文章提出了5项主要挑战。  相似文献   

15.
作为社群主义的一员主将,查尔斯.泰勒从自我与语言共同体、自我与道德空间、自我与社会想象三个维度阐释了社群主义所基于的整体本体论。首先,任何人只有在语言共同体之中才是自我,只有应用既有的语言才能做出自我解释。任何个体都不可能是他自己的自我,而必须是处于对话网络之中的自我。其次,道德空间是自我无法逃避的一个框架。道德空间之中的强势评价或性质差别为个体行为选择提供了标准。再次,自我也是处于社会想象之中的自我,社会想象是赋予人之实践以意义并使其成为可能的共同理解。  相似文献   

16.
中国村民自治民主的制度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对80年代以来中国农村的民主政治实践进行了回顾,运用拓展了的制度供给和制度变迁理论来分析其发展的前景与困难。最终的结论是:西方社会的民主制度是从市民社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中国政治社会的特点决定了民主政治发展的基础应是乡村社会;农村村民自治为中国民主政治制度的演进提供了可行的初始制度条件;实现均衡的中国民主政治是一个渐进的、长期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主要从民主的本质出发,从国家、社会和家庭三个层面来剖析民主的历史体现、发展趋势及其意义,从而进一步来证明民主不是政治生活所特有的,它是生活的本然,是人的本质所本有的,以期使人们加深对民主的认识,促进民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民主意识与大学班级的民主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大学生民主意识特色随 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入发展 ,民主与法制建设不断完善 ,大学校园里的教师和学生的民主观念和意识更趋于活跃。各种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民主公平、平等协商等方面维权护权的社会行为表现给大学生带来了全新的民主生活经验和感性体验。于是 ,我们看到当代大学生在校园生活和班级体活动中表现出强烈的民主参与意识和民主实践欲求 ,呈现出以下突出的特色 :(一 )参与意识强 ,敢于维护切身的权益 ,民主的主观需求强烈在我国逐步确立和发展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过程中 ,相关的法律规章制度相应地得到了大力的制定和普及 ,深入到了广大民众的心理意识 ,人们的民主愿望、实现自身民主权利的期望值逐步高涨起来。这是推动我国建设“三大文明”的真实有效的作用力。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 ,各种信息和观念意识接受渠道广泛 ,也自觉地形成和培养了自身民主观念意识 ,在校园的学习生活中 ,他们参与性强 ,敢于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意见 ,不盲从 ,不轻信 ,把学习到的民主知识和法律保障的权利运用于实际。但是 ,从公民的民主价值目标来看 ,公民的民主目标应是追求个人利益与追求人民整体利益的统一 ,不能将民主权利仅仅用来追求个人的利益 ,...  相似文献   

19.
选举往往导致富人和特权阶层享有过多代表权,而穷人和弱势公民则得不到充分代表,抽签从候选人库中随机遴选,每个人都有被选中的平等机会,可以矫正这种民主的缺陷.抽签广泛应用于早期民主国家和共和国:古雅典和文艺复兴时期的佛罗伦萨和威尼斯城市国家.才能与知识的障碍不应成为将普通大众排除在民主过程之外的借口,现代大众民主国家应考虑将抽签制度化,并扩大其适用范围,这样才能让自己的政治制度更加民主.如果理所当然地接受受过教育的精英支配一切,并满足于他们仅仅只是每隔几年接受一次选举制约,那我们就不能再自称为民主主义者,我们所喜好的实际上就是带有自由、民主和技术专家统治特征的“寡头混合体制”.  相似文献   

20.
反向的民主化:第三波民主的问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第三波民主化浪潮中的国家,多在建立法治、公民社会、领导人问责制等现代国家的基本制度之前建立了自由选举制度。相反,第一波民主化的国家则在普选引入之前已经先建立了现代的国家制度。第三波民主化中这种反方向的民主化造成了在大多数国家中形成的是不完全的民主制度。不完全的民主有三种发展前景:(1)继续向前,完成民主化;(2)民主选举制度失败,转向一种不民主的制度;(3)在统治精英低效但公众对民主政治要求也低的情况下,更会堕入一种低水平平衡的陷阱。本文通过分析三个新民主国家的大众观念调查数据,展示这样一种不完全民主的各种问题。这三个国家的前身各不相同:过去属于专制体制的俄罗斯、过去曾有民主和专制的捷克、过去是专制军事政权的韩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