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运用引力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等方法,以淮海经济区59个县市为研究单元,从强度、方向和格局三个方面,对2008~2017年淮海经济区经济联系的空间相互作用演化进行综合分析评价。结果表明:淮海经济区一体化程度不断加深;内部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相互作用强度不断增强;经济联系具有显著的相邻区域指向性、中心指向性和交通指向性;相互作用格局鲜明,形成了范围稳定的东南、东北、西南和西北四大子群。  相似文献   

2.
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开展的5年来,区域合作与领域不断拓展。环渤海地区向陆连接丝绸之路经济带,向海连接海上丝绸之路。向东邻接东北经济区;向西沟通京津冀;向南联系着中原经济区;向北连接东北亚经济圈,具有独特的地缘优势。本文采用定性定量结合的方法对该地区区域发展与产业优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域己从过去的第二产业独大,向二、三产业并举转变,多数城市的优势产业基本形成,但集聚辐射能力仍不够突出。基于此,环渤海地区应重点发展区域合作,发挥产业聚集扩散效应,进而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3.
本文首先对城乡一体化的内涵加以诠释,并明确了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直接目标和根本目标,在分析了沈阳经济区域乡一体化发展的条件及优势基础上,对沈阳经济区未来城乡一体化发展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及生活需求和消费习惯供需矛盾的演变,作为消费行业的旅游业的发展由单个景点发展到旅游线路竞争,再到城市竞争,现已转向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与竞争。渝东北"金三角"区域旅游产业已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在共建共享区域旅游资源、实现区域内旅游产业一体化发展方面取得了诸多突破,但也存在诸多困境。文章基于对"金三角"区域旅游发展现状及资源禀赋的分析,提出通过贯彻全域旅游思路、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推进四个"一体化"、创新管理体制机制与路径,助力渝东北"金三角"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强化区域旅游的聚合、竞合与融合,实现"金三角"旅游产业发展的转型升级,拉动地方经济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5.
从经济地理位置、产业基础、经济规模等方面对沈阳市区域发展优势进行了分析,明确了沈阳市作为中心城市的战略地位;介绍了机械工业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从4个方面对机械工业的发展进行优势分析、劣势分析、机遇分析和挑战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6.
区域经济一体化与区域层面水资源合作开发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促进区域层面水资源合作开发与经济一体化的发展,通过梳理文献,明确水资源合作开发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相关概念,分析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下我国国际河流面对的水资源开发合作问题,并从政府、市场和边境贸易等方面,结合企业、公众和非政府组织等相关主体,将主体协商、多主体参与、环境利益保障合作、利益补偿等机制纳入其中,构建区域层面水资源合作开发机制,并提出借助水资源合作开发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论文结合海洋产业的特点,通过改进后的区位商对环渤海区域的海洋产业集群进行测度,在此基础上运用格兰杰因果检验的方法明确海洋产业集群和经济增长的关系,并借用脉冲响应函数分析环渤海经济区海洋产业集群和区域经济增长的具体依存关系。从总体上,可以看出海洋产业集群的发展促进了环渤海区域经济的增长,而环渤海经济区的经济增长同样对海洋产业集群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且随着海洋产业集群的形成,两者之间的推动关系变得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8.
中国环北部湾地区旅游产业发展区域整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化北部湾经济区的竞争与合作关系是在新的国际国内经济环境下的必然选择;从北部湾旅游圈的基本情况出发,分析该区旅游产业开发与整合的条件,提出主要可以从制度安排、空间建构、产品开发、市场拓展、区域形象、产业联动等加强整合与协作。  相似文献   

9.
本文简要介绍了国内外生态经济区理论发展和实践模式及生态农业产业体系、生态工业产业体系和生态服务业产业体系的构建方法。并运用上述理论和方法提出了江西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生态产业的指导思想与目标、生态产业体系的构建方法,分别从地理区域、经济区域和企业三个层面构建了区域生态产业体系和具体的项目结构,设计了区域生态产业体系的空间布局总体框架和产业积聚模式。  相似文献   

10.
京津冀是我国雾霾污染最为严重的地区。要想彻底解决环境问题,必须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全面推行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京津冀循环经济区域协同发展,不仅是治理环境污染的根本途径,也是实现区域一体化战略的重要突破口。运用综合分析和对比分析方法,在系统梳理北京、天津、河北循环经济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从农业、工业和服务业三个方面提出了京津冀地区循环经济协同发展的基本途径。农业方面,根据资源禀赋统筹整合农业生产区,建设各类生态产业园,推动农业循环发展;工业方面,按照循环经济理念统筹规划空间布局,建设改造现有产业园区以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构建废弃物回收再利用体系以减少污染物向外排放;服务业方面,基于比较优势合理规划服务业布局,有序推动产业转移与承接,大力发展现代低碳服务业。在当前区域一体化的背景下,从产业角度提出京津冀循环经济协同发展模式,对区域顶层设计和战略规划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进入21世纪以后,世界性的能源危机已经对各国经济发展造成威胁。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如果不能解决能源问题,将会阻碍经济的发展。东北地区林业资源丰富,充分利用林业资源发展生物质能具有很大的优势。从分析再生能源利用情况入手,利用翔实的数据分析东北地区的资本资源情况,指出东北地区具有发展林业生物质能的基础优势,对比农业生物质和林业生物质原料的成本,以证明发展林业生物质的产业优势和利润优势所在,指出林业生物质的再造过程,能创造更好的生态环境,因此林业生物质更具有生态优势,充分利用林业生物质和林业生物质能对于东北地区经济的发展有着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分析研究黑龙江省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提出地方政府在加强县域经济发展中要找准定位。地方政府应在重点加强政策引导与政策扶持,加大力度调整区域产业结构、拓宽融资渠道、重点培育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民营经济、加快城镇建设步伐、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等方面积极发挥作用,在党的"十七"大精神指引下,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大环境下,大力发展县域经济,为促进国民经济的良性运行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大兴安岭林区发展林下经济的对策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阐述了大兴安岭林区发展林下经济的意义和林下经济的现状,对大兴安岭林区如何大力发展林下经济进行了论述并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4.
结合现代林业理论与可持续发展战略,探讨黑龙江森工林区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运用SWOT分析法筛选出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因素,探讨循环经济优化发展的战略组合和指导思路。基于SWOT分析结果与科学设计原则,进行黑龙江森工林区循环经济优化模式设计,提出企业内部循环模式、企业间循环模式、林区社会参与模式等三种优化型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5.
青岛市特色经济发展研究--以制造业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特色经济是区域经济取得快速发展的关键,以青岛市制造业为例,构建了特色产业选取的指标体系,应用灰色系统理论,选取了该市的特色制造产业;提出了青岛市特色产业发展战略与措施,应用产业地理集中理论为指导,辅之以产业垂直分工理论将青岛市特色产业落实到5个特色经济区。  相似文献   

16.
建立东北内蒙古国有林区林业产业集群的设想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业集群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模式。产业集群一方面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提供了产业整合的路径,另一方面为科技创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因此以发展产业集群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是必然的选择。在东北内蒙古国有林区,要提高对发展林业产业集群重要性的认识,加强林业产业集群发展的规划引导,研究制定扶持产业集群发展的政策措施,充分发挥政府的重要作用,要支持配套企业加快新产品开发步伐,逐步提高区域自主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7.
地方政府在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变革中的特殊而重要的作用构成了中国制度变迁的一个显著特点,同时也构成了东北国有林区制度创新的宏观背景。东北国有林区过去是现在也依然是我国重要木材生产基地和生态屏障,其改革与发展瓶颈的形成有着深刻的历史及现实原因。文章中把对地方政府在推动东北国有林区制度变迁中作用的研究作为主线,提出了东北国有林区地方政府行为悖论。文章以此为切入点并结合对东北国有林区政府行为转变的环境分析,提出了规避东北国有林区政府行为悖论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8.
在对东北国有林区林产工业产业组织结构矛盾分析的基础上,以国有林区林产工业组织结构重构为基点,提出了林产工业组织结构重构的指导思想、目标和途径,目的在于促进东北国有林区林产工业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是国家继“西部大开发”后又一战略举措;在经济全球化和我国经济追求快速、均衡发展的前提下,如何使东北老工业基地再度辉煌,为我国经济发展做贡献已是一个重大的课题;浅析了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采用SWOT分析法分析了东北老工业基地自身的情况;对从区域经济角度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0.
吕盈 《林业经济》2012,(5):93-96
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为现代林业建设布局提供了基本依据。文章选取东北、内蒙古林业经济产业带为例,通过对林业三次产业占林业总产值比重变化的分析,以及该地区林业三次产业与林业的灰色关联度的分析,给出相应的林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