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7 毫秒
1.
未来的竞争,实质上是人才的竞争。入世后,外资银行以其灵活的经营管理机制,良好的培训条件、优越的工作环境、丰厚的薪金待遇等对中资银行的专业人才进行竞争,并处于优势。在这种形势下,对于中资银行来说,不从构筑人力资源竞争力入手,就很难取得独创、歧异与速度的优势。如何吸引和留住人才,关键取决于人力资源政策的导向。  相似文献   

2.
外资银行全面进入引发了中外资银行之间的新一轮人才竞争。基于胜任特征模型和客户导向的商业银行人力资源优化配置将成为中资银行应对人才竞争的重要管理策略。坚持客户导向的业务流程再造和岗位设置是中资银行应对市场竞争的必然选择。基于胜任特征模型的人才招募和甄选是动态适应商业银行客户导向人力资源战略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中国加入WTO后,我国经济主体将直接参与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竞争,银行业同样面临着相同的竞争。入世后中资银行与外资银行的竞争之一,将主要表现在:对客户的竞争。外资银行进入国内市场后,会利用其经营手段、服务方式上的灵活性挖国有银行的客户。可能的结果是中资银行原有的一批好客户被挖走,而有风险的、效益不好的甚至亏损的客户留在中资银行。  相似文献   

4.
1999年末 ,中美双方签署《中美关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双边协定》 ,关于银行业方面着重强调了两点 :一是入世后两年对外资银行开放人民币批发业务 ;二是入世五年后开放人民币零售业务。针对这两项协议 ,我国金融界已认识到外资银行开办人民币批发业务与中资银行竞争不大 ,更抗衡不过中资银行。而银行零售业务将是外资银行重点研究的对象 ,是未来中资银行与外资银行的竞争焦点。一方面中国零售业务市场潜在的资源规模非常巨大。中国自然人占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 ,换言之就是中国的零售业务市场占世界的五分之一。而这块市场基本上是未开发的处…  相似文献   

5.
对中资银行在入世后所面临的竞争形势,提出了在贷款业务的管理、人力资源的控制、客户市场的开发等多方面的改进方案,以期对我国银行提高信贷业务上的竞争力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6.
自去年12月11日中国履行入世承诺全面开放银行业后,外资银行通过改制成国内独立的法人银行后,可以全面经营人民币和外币业务,与中资银行共享国民待遇。中资银行在风险管理、金融创新、客户关系、电子化等方面都将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提高服务水平与质量成为中资银行决战外资银行的唯一途径。而服务水平与质量的提高又依赖于经营管理理念、  相似文献   

7.
<正>21世界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毋庸置疑,人力资源是各行各业的首要战略性资源。中资银行向海外扩张的发展趋势势不可挡,如何充分培养和利用人力资源将是提升中资银行海外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着力点之一。因而从人力资源视角下审视中资银行海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发展对策,对优化中资银行的海外发展战略具有重要参考意义。一、理论支撑:现代人力资源相关理论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管理理论是在古典管理理论的基础上,融合  相似文献   

8.
黄金老  徐闻 《银行家》2004,(5):92-97
入世,拉近了国人与外资银行的距离;入世,更让中资银行感觉到来自于外资银行的巨大竞争压力。对中资银行而言,入世前与外资银行相安无事的年代已一去不复返,生存和发展的课题,从未如今天这般严峻地摆在面前。中国有一句话叫做“狭路相逢,勇者胜”,在这个意义上,近几年中资银行苦练内功严整以待;中国还有一句话:“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在这个意义上,我们特别邀请了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黄金老博士和徐闻同志总结了国际上十大活跃银行的经营战略,以期能为广大读者提供相关方面的一些有用信息。  相似文献   

9.
历时13年的入世谈判,在新千年终于露出了胜利的曙光,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已指日可待。“入世”对中国的政治经济生活都将产生巨大的影响,尤其是中国的银行业,在“入世”后将如何发展,更是为国人所关注。为适应入世形势必须加快改革。入世后,中国银行业将在以下五个方面实施对外开放:扩大外资银行经营人民币业务的范围;取消对外资银行经营外汇业务的地域限制;入世五年后,外资银行可以自主选择在中国设立机构的法律形式;金融租赁业务,在对内开放的同时对外开放;放开对汽车融资业务的限制。届时,中资银行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重…  相似文献   

10.
后WTO时期,我国金融业开放程度不断加深,外资银行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融入我国金融体系,外资银行的进入,将从总体上提升我国银行系统效率,但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相应的冲击。本文从客户资源、银行业务、服务手段、人力资源等角度分析了外资银行对中资银行的冲击,并提出应当通过完善金融体系、提高整体实力、培育新生力量及加强合作等策略增强中资银行抗击外资银行的实力,引导中资银行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后WTO时期,我国金融业开放程度不断加深,外资银行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融入我国金融体系.外资银行的进入,将从总体上提升我国银行系统的效率,但同时也带来很大的冲击.本文从客户资源、银行业务、服务手段、人力资源等角度分析了外资银行对中资银行的冲击,并提出应完善金融体系、提高整体实力、培育新生力量、加强合作等策略,以增强中资银行抗击外资银行的实力,引导中资银行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陈怡  马喜德 《福建金融》2002,(12):11-13
加入WTO后,我国银行业的竞争不断加剧,中资银行如何应对外资银行所带来的冲击成为人们普遍关心的话题。但是,我们在探讨中资银行自身缺陷的同时,也应看到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市场同样面临着竞争力不足的问题。本文分析了中资银行潜在的比较竞争优势及基于上述优势的竞争策略———加强与外资银行的合作,探讨了中外银行合作的利益所在、业务领域、合作方式、制约因素等,为入世后实现中资银行、外资银行、消费者“三赢”局面提出了初步构想。  相似文献   

13.
本文针对中国入世五年的过渡期后,中国银行业必将与外资银行在同台共舞的同时形成竞争与协作凝聚力,共同促进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与繁荣。与此同时,给中资银行带来了竞争的压力,而在压力的环境中,为中资银行提供了动力与学习的机会。中资银行要面对现实寻找自己的不足,增强核心竞争力,逐步缩小与发达国家银行业的差距。  相似文献   

14.
刘涛 《金融会计》2007,(11):30-36
后WTO时期,我国金融业开放程度不断加深,外资银行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融入我国金融体系,外资银行的进入,将从总体上提升我国银行系统效率,但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相应的冲击。本文从客户资源、银行业务、服务手段、人力资源等角度分析了外资银行对中资银行的冲击,并提出应当通过完善金融体系、提高整体实力、培育新生力量及加强合作等策略增强中资银行抗击外资银行的实力,引导中资银行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一、提出"应对能力"命题的本质涵义是什么 目前,不少学者已就我国银行业为迎接"人世"挑战,而要提升应对能力问题形成共识.这种认识根植于我国"入世"后,中、外银行在神奇的金融舞台上展开的全方位竞争毕竟是一场实力的交锋,是否具有应对能力对中资银行来说至关重要.不过,有的学者将应对能力与竞争力等同起来,笔者不敢苟同.应对能力是一个泛义词,它一般被定义为中资银行应对我国"入世"后对外开放银行业所带来的各种挑战和冲击的能力.从严格意义上讲,这种应对能力应当涵盖中资银行应对外资银行冲击所需具备的生存力、竞争力和控制力.而界定这种应对能力既要有质的规定性,又要有量的规定性.  相似文献   

16.
崔淑敏 《中国外资》2011,(12):45-45
<正>2006年12月11日,中国金融业的入世保护期结束, WTO框架内最后一张"保护伞"彻底消失。外资银行的进入给我国金融体系带来一定的冲击,不仅中资银行将丧失越来越多的优质客户,而且削弱了我国政府的经济控制力。  相似文献   

17.
新形势下中资银行应对外资银行挑战的策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入WTO后,我国国内的金融市场已经对外开放,外资金融机构尤其是外资银行随即进入我国,与中资银行展开了激烈的竞争,对我国的银行业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和影响.中资银行虽经过多年改革与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在银行体系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尚未得到根本性的解决.本文根据加入WTO后的内外环境分析,对入世后中资银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并从产权结构、业务创新和市场准入等方面提出了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8.
马超 《中国外资》2009,(18):33-33,35
加入WTO后,我国国内的金融市场已经对外开放,外资金融机构尤其是外资银行随即进入我国,与中资银行展开了激烈的竞争,对我国的银行业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和影响。中资银行虽经过多年改革与发展。取取了一定成效,但是在银行体系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尚未得到根本性的解决,本文根据加入WTO后的内外环境分析,对入世后中资银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并从产权结构,业务创新和市场准入等方面提出了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9.
“入世”意味着竞争,对于中资银行而言,了解竞争焦点,掌握优势与不足,才能有的放矢地选择对策,才能沉着迎接“入世”挑战。  相似文献   

20.
2002年是我国入世的第一年.为感受一下外资银行与中资银行悄悄拉开的竞争序幕,记者在元月4日新年上班的第一天,对广州部分外资银行和中资银行进行了一次"亲密接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