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一、小城市与大区域的关系 研究小城市发展战略,必须遵循区域性的原则。将小城市放到它所在的较大区域中去研究和制定其发展战略。因为一个小城市的形成和发展,总是遵循一定的客观规律进行的,总是和周围的自然资源、社会结构、经济联系分不开的,总是依赖于区域,同时又受到区域的制约和影响而发展的。尤其是小城市,各方面的功能很不完善,对区域的依赖性就更大。  相似文献   

2.
把小城市规划好、建设好、管理好,对于繁荣城乡经济,扩大对外开放,改善人民生活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了搞好小城市的规划建设和管理,我认为在观念上要有所转变,思路上要有所创新,招数上要有所突破。一、小城市发展的动力因素随着农村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特别是第二、三产业的蓬勃发展,小城镇的不断崛起,为小城市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和条件,在城乡商品流通中起着桥梁和纽带作用,是城乡经济的联结点和结合部,对加速农村城市化进程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小城市建设的强劲势头吸引了广大农民迁徙到小城市,从事…  相似文献   

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的重大历史任务。从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以来,我国农业和农村的发展迎来了新的历史性机遇。新农村建设的科学内涵表现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等5个方面。新农村建设最根本的任务是要发展生产.提高农村的经济水平。新农村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不能局限在农村地域范围孤立地解决问题。需要发挥周边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因此,应当尽快以小城市建设为契机,加快城市化进程,发展农村经济。  相似文献   

4.
<正> 农村经济兴旺以后,迫切需要发展小城市。近十年来,我国小城市发展比较快,这些城市,工业、商业、服务业和文化教育科学卫生事业兴旺发达,城市建设也面貌一新,真的是繁荣起来了。实践需要理论指导,并为理论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现实资料。在此期间,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对小城市的研究也取得了很大成绩,结了一批硕果。但我觉得对小城市的研究,还需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战略来看,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个农村人口转化为城  相似文献   

5.
试用重力模型研究小城市空间结构规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东部发达地区相比,中西部的小城市面临着先天不足的难题,城市发展缓慢,东中西的差距越来越大,因而成为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障碍。大都市圈层内的小城市空间结构演变规律,并用重力模型分析大都市圈的核心城市对圈内的小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小城市应依靠交通资源优势积极对接大都市圈来发展自己这一战略决策。  相似文献   

6.
基于生态经济理念,探讨城市规划与低碳小城市建设的关系,重点探讨城市布局、公共服务设施和配套设施配建、交通规划、绿地系统规划与低碳小城市发展的关系,为我国低碳小城市建设提供规划依据和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7.
我国西部地区城市化的重点不应是大城市和小城镇 ,而应是中等城市。大城市、特大城市需要中等城市支撑 ,小城市需要中等城市的带动 ,中等城市起着承上启下的中介作用。但我国的西部地区恰好是缺少中等城市。西部地区应首先发展一批中等城市 ,使中等城市能够接受大城市的辐射 ,并能承担起对小城市、农村城镇及乡村的辐射。  相似文献   

8.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背景下,检验京津冀城市群不同城市间的经济增长关系,厘清大城市是否有利于小城市经济增长,对于打赢脱贫攻坚战具有重要意义。以京津冀128个县级小城市为例,在传统经济增长模型中加入大城市地理距离、行政边界、产业结构等因素,估计不同等级大城市对小城市经济增长的空间影响及其异质性。研究发现:核心城市抑制了周边小城市经济增长,存在集聚阴影和“环京津贫困带”;小城市之间也存在经济增长负面溢出效应;与长三角城市群相比,京津冀城市群内核心城市辐射和带动功能明显不足,区内城市间发展差距大。最后,从破除行政区经济束缚、强化中心城市辐射溢出效应、科学界定各级城市功能等方面提出了促进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加快小城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朱铁臻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共产党的十四大确定的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历史抉择。小城市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根本出路在于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因为小城市的经济特点决定着它与市...  相似文献   

10.
李静  孙亚运  邓苠苠 《财经研究》2021,47(9):154-168
高铁快速发展带来整体经济的突飞猛进,也带来小城发展变化.文章通过选取2010至2018年881个小城市的面板数据,研究高铁建设对小城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高铁开通可能引致部分小城人口的外流,或许加剧了部分小城人口的空心化程度.作用机制甄别结果表明,高铁通过引致消费需求外流、滞后产业结构升级和助推房价攀升途径予以实现,其中滞后产业结构升级是更为重要的传导途径.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对不同规模的小城市而言,高铁开通可能造成人口流失的程度具有明显差异性,城区人口规模在0-20万的小城市,人口流失程度要明显低于城区人口规模在20-50万的小城市.进一步研究发现,高铁建设并未形成开通高铁小城和未通高铁小城间的经济增长差距;同时,对于开通高铁小城间的内部经济增长差距,也未得到有效验证.总之,小城应充分考虑自身区位劣势、资源禀赋和产业布局等条件,在符合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下发展高铁经济.  相似文献   

11.
农村就地城市化——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创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世松 《经济师》2008,(5):17-19
城市化的实质是农民生活方式城市化。农村“就地城市化”是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之一,它和大、中、小城市的发展并行不悖,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我国应走城乡统筹、有利于农民就业和增加收入、节约土地、生态良好、与我国人口众多的国情相适应的新型城市化的路子。我国的城镇化战略应该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镇和农村就地城市化协调发展。就地城市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应当统筹考虑,整体推进。  相似文献   

12.
一、小城市生态系统的主要特征 (一)我国小城市大部分由原来的县城和集镇演变而来,生态空间处于城市和农村两大生态系统的交接部位.虽然小城市有了一定的人口数量、空间规模和经济基础,但从生态经济系统分析,仍保留着农村生态系统的特征印痕. 据1986年统计全国小城市非农业人口有2205万人;仅占小城市总人口的26%,而农业人口却有6245万人.占74%.清楚地反映出小城市从农村生态系统发育而来的特点.但小城市的农业人口不是单纯从事农业而有70%~80%的农业人口是亦工亦农,白天进城从事第二、三产业,晚上回到农村居住,农  相似文献   

13.
《经济师》2017,(3)
文章综述了临海市杜桥镇小城市建设及农行临海杜桥支行支持杜桥小城市建设的概况,分析了杜桥小城市建设及农行支持杜桥小城市建设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决议》指出:“发展小城镇是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大战略。”浙江省新昌县依托农村经济的支撑,实现了小城镇建设的“第一次飞跃”。目前,一大批新型建筑物遍布城乡,各类配套设施日趋完善,建制镇呈现出现代小城市的雏形,并促进了经济繁荣。然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小城镇建设不但与发展农村  相似文献   

15.
文章首先指出学术界对小城市研究的不足,说明了对不同职能类型小城市发展特征及战略进行比较研究的意义。接着,以专门化型和中心地型小城市为例,选取河南省舞钢市和山东省沾化县进行了发展特征的比较,总结出这两类小城市经济发展、城镇化进程与城市空间结构之间的作用机制。最后,从职能差异及小城市发展的基本规律出发,对不同职能类型小城市的发展战略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大城市的人口数量急剧膨胀,经济社会发展与城市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城市功能的更新与升级成为各大城市所面临的突出问题。当前,以开发区转型带动周边区域融合发展和整体功能提升,已经成为我国城市更新的一种重要模式。本文以上海金桥经济技术开发区为案例,通过构建产城融合度评价指数,对金桥开发区与周边区域的融合发展情况进行评价,分析其在转型升级和带动区域更新发展方面的成功经验,并提出促进我国大城市开发区和周边区域融合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80年代我国兴起了社区服务运动,90年代初,通过总结经验,联系实际,又提出了社区建设,使居民由被动的接受者转化为社区建设的主体,极大地调动了居民的社区参与积极性,社区日益成为我国城市建设的依托和基点,社区服务、社区建设在各大小城市全面展开。但是,在看到成就的同时,我们务必保持清醒: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70%的人口是农民,农村的发展举足轻重,因此,农村社区建设至关重要。农村社区建设应与城市社区建设联袂共兴,共同推动我国社区建设事业向前发展。苏南地区城乡社区建设,互相借鉴,携手共进,已经形成了社区建设共同体,在我国的社区建设中起到了示范导向效应。  相似文献   

18.
在目前我国城镇化高速发展时期,中小城市的建设发展是空前的.鲁西北平原小城市也应利用这一快速发展的历史机遇,在城市建设过程中着力营造出自己的个性与特色,为实现各自城市的现代化,为城市的未来发展打好根基.  相似文献   

19.
在双循环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为国家战略的大背景下,构建了城市化区域协调发展指数,研究城市规模对城市化区域发展协调性的影响.本文发现,城市规模扩大、初期城市化区域发展协调性水平较高;城市规模达到一定程度时,城市化区域发展协调性水平较低;城市规模超过一定程度后,城市化区域发展协调性会上升.研究发现,城市规模与城市化区域发展协调性间的关系满足"U"型曲线关系,在城市规模扩大初期应更加强调宏观调控的作用以促进小城市的充分发展,而在城市规模超过一定程度后,更强调市场机制的自发调节作用,以使城市能够更好地发挥规模经济效应,而城市规模达到一定程度时,应强调政府调控的作用,以解决城市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20.
现代化视域下我国中小城市发展策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国城市化发展失衡和发展速度趋缓的原因在于忽视了中、小城市的发展,从而阻碍了现代化进程及制约着工业化和农业产业化。现阶段应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把以大城市为主导的城市化调整为以中、小城市为主导的发展战略,以促进我国城市的健康发展和加快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