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7 毫秒
1.
保险业对于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的作用已得到广泛认同。本文通过估计若干衡量生产效率的指标,以检验财产保险和人身保险在中国经济增长中发挥的作用。文中选用1994年~2007年国内的14组数据来建立我国的经济增长模型,发现在控制了教育、贸易出口、财政支出和投资增长率等变量后,财产保险深度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面影响,而人身保险深度的影响却不显著。该实证分析结果还表明,与保险和银行的独立影响相比,保险深度和银行贷款占比对经济增长的联合影响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2.
本文运用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省级营业机构的业务数据,探究使用出口信用保险是否能够提高出口竞争力,以及通过何种机制产生影响。研究表明:使用出口信用保险可以显著提高出口竞争力,且对发展水平较低地区的促进作用更大。通过检验该影响的非线性特征发现:出口信用保险对出口竞争力具有显著的门槛效应。通过构造链式多重中介效应模型发现:出口信用保险通过缓解融资约束、提高科技创新水平,发挥间接促进所在地区出口竞争力增长的链式中介效应。出口信用保险的链式多重中介效应影响机制存在地区差异,出口信用保险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地区通过促进科技创新水平提高出口竞争力,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地区通过缓解融资约束提高出口竞争力。出口信用保险通过科技创新促进出口竞争力的机制存在非线性门槛效应,随着研发投入的增长,出口信用保险对我国出口竞争力的促进作用会产生质的飞跃,表现出科技赋能保险现象。  相似文献   

3.
保险业在经济中的重要性已得到逐步的认识,但相关研究还是较少。保险作为金融中介,通过强大的筹资功能,为社会创造价值。本文运用两个理论模型分别论证了财产保险为经济提供了分担机制,寿险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多长期资本,且两类保险对技术进步也有促进作用,保险制度直接与间接地提高了社会产量,推动了经济增长。以我国为实证,结果表明,人寿保险和财产保险对GDP增长有贡献作用。  相似文献   

4.
利用动态空间杜宾模型并结合中介效应模型,基于2011—2018年全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探究数字金融影响经济增长的直接效应,以及产业结构转型对经济增长的间接效应.实证结果发现:我国的经济增长在空间上存在正向的溢出效应,而且具有积极的动态化正向连续性特征.在直接效应的结果上,本地区的数字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呈现正向影响,而周边地区的数字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呈现负向影响,产业结构合理化抑制了地区经济增长,产业结构高级化促进了地区经济增长,产业结构转型能够缓解周边地区数字金融发展对地区经济增长的抑制作用.在间接效应方面,产业结构转型在数字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过程中起到了正向的中介效应,本地区数字金融发展对地区经济增长的直接效应大于产业结构转型的间接效应,周边地区数字金融发展直接促进地区经济增长的效应大于产业结构合理化的间接效应,周边地区数字金融发展直接促进地区经济增长效应小于产业结构高级化的间接效应.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中国数字金融研究中心2019年发布的省级数字普惠金融指数,考察了数字普惠金融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利用全要素生产率指数衡量经济增长质量,运用工具变量法考察数字普惠金融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并通过中介效应模型检验数字普惠金融影响经济增长质量的机制。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与中国经济增长质量之间呈现"U"型曲线关系,二者存在以企业技术创新为中介渠道的传导机制,即数字普惠金融通过缓解企业的创新融资约束,激励创新研发活动,进而间接影响经济增长质量。此外,数字普惠金融对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存在区域异质性,表现在对中东部地区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程度显著高于西部地区。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别构建了我国地区人身险和财产险影响因素的实证模型,使用1996年~2008年的省际面板数据,重点采用动态系统GMM估计方法,检验人身险和财产险需求地区差异的动态形成机制。研究发现:与人身保险需求相比,财产保险需求近年来的“习惯形成”特征更为显著,收入水平的增长更有利于加快当前财产保险市场的发展;东部省份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7.
从1996年财产保险和人身保险分业经营以来,人身保险业务得到了跨越式的发展,财产保险业务相对增长比较平稳,财险保费占总保费的比重逐年降低。2002年,全国保费收入为3053.1亿元,同比增长44.7%。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778.3亿元,同比增长12.6%;人身险保费收入为2274.8亿元,同比增长59.8%。无论是从保费规模还是从增长速度,财产保险业务都处在落后的位置。一、制约财产保险发展的主要问题(一)全社会的保险意识普遍偏低,投保和承保都存在误区和“逆选择”。突出表现投保人对保险的认识淡薄,不能充分认识保险在保障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作用,预算、…  相似文献   

8.
金融科技创新对于提升金融服务效率,服务实体经济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11—2021年我国31个省份的平衡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和中介效应检验,研究金融科技创新对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直接影响、间接效应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金融科技创新不仅能直接促进本地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而且具有正向空间溢出,对邻近地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呈现渐进、动态的长期影响。中介效应和异质性检验表明,提升金融服务效率是金融科技创新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机制。在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地区,金融科技对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直接影响、间接效应和中介效应均明显高于非试点地区。因此,要优化金融科技业态空间布局,提升金融服务效率,深化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以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9.
使用长江经济带2011-2018年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数字普惠金融、产业结构转型对经济增长的具体影响.由空间溢出效应可知,数字普惠金融有利于促进地区经济增长,产业结构中的产业结构合理化抑制了地区经济增长,而产业结构高级化对地区经济增长产生积极影响,但数字普惠金融与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的相互作用均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由中介效应可知,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对经济增长存在正向中介效应,但数字普惠金融对经济增长所产生的直接影响大于通过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所产生的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0.
大量理论和实证研究表明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有着显著的推动作用,随着研究的深入,金融发展推动经济增长的效应对收入分配的影响也越来越重要,但是关于保险业发展、竞争对城乡收入差距的研究却并不多见。本文将保险业活动与竞争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内生机理划分为保险发展效应、非均衡效应和反垄断效应三类。本文选取我国各省份1999~2010年的面板数据,发现总体上看产寿险业发展会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然后,构建相对保险深度指标对样本分类,发现在保险业发展与经济增长匹配较好的区域发展保险业会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保险业与经济增长匹配较差的区域保险业则会扩大城乡收入差距。最后,保险业竞争加强垄断降低的结构调整也有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11.
中国人身保险行业发展长期以来主要依靠供给推动,需求约束特征明显,数字经济的消费者培育效用有利于消费者人身保险需求释放和行业可持续发展。本文通过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从消费者培育视角研究省级层面数字经济与人身保险行业发展的因果关系。研究表明,一地的数字经济发展可显著提高该地人身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通过工具变量处理内生性问题后这一结果仍然稳健。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可以通过消费者培育效应促进人身保险行业发展,具体机制为改善消费环境、缓解信息不对称、提高金融素养。在异质性方面,数字经济对中、东部地区人身保险发展有显著促进作用,但对西部地区无显著影响;在受教育水平高、收入水平高、儿童抚养负担低的省份,数字经济对人身保险发展的促进作用更大。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保险法现行框架体系中,受益人的适用范围被限定于人身保险之列,受益人制度只有在人身保险中才具有合法地位。财产保险能否适用受益人制度存在争议,财产保险中是否可以约定受益人成为各方关注点。为了顺应保险不断发展的趋势和需要,一些国家和地区已经逐步明确地承认了受益人在财产保险中的法律地位,表明了财产保险受益人在立法和司法实践中的可行性。在信用保险中引入受益人制度具有现实和理论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3.
京津冀区域保险业发展呈现明显的不均衡性,保险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也存在很大差异.通过状态空间模型对京津冀保险业相关的指标的分析,发现河北保险产业发展对于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最为明显,大致保险深度每增长1%,会带动人均GDP增长1.27%.因此大力发展河北保险业有助于消除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性,加快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  相似文献   

14.
郑理  徐雷  钟坚 《保险研究》2021,(6):28-48
本文选取2000~2018年中国五大城市群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地理信息系统、Dagum基尼系数、Markov链等分析方法,揭示五大城市群保险业发展水平的动态演变趋势,同时对保险业发展水平的空间敛散性和影响因素进行识别.研究表明,在全国保险业发展水平持续上升的同时,五大城市群的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表现出"板块化"的空间集聚特征.从Dagum基尼系数来看,保险业发展的空间非均衡在城市群间、城市群内呈下降趋势,但城市群间的差异是造成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从Markov链来看,五大城市群保险业发展水平的等级状态之间能够保持较高水平的流动性,保险密度的流动性多表现为向上等级的转移,保险深度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概率也较大.考虑空间效应后,城市群保险业发展存在显著的绝对β空间收敛、条件β空间收敛以及俱乐部收敛特征,并且影响各个城市群保险业发展的因素不尽相同.因此,主张在明晰城市群保险业发展具有地域分异特征的前提下,应充分重视空间动态关联,提出缩小保险业发展差距、助推城市群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保险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的理论模型与实证检验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依据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理论,运用两部门模型,揭示了保险业发展对经济增长贡献的传导机制,证明了保险业发展不仅对经济增长做出贡献,而且对非保险部门还存在溢出效应。结论表明,保险业增速每提高1%,将带动实际GDP增长率提高1.2154%;同时,模型回归结果也证实了保险业发展对经济其他部门存在溢出效应的假设:保险业每增长1%,非保险部门增长0.0472%;初级阶段的保险业边际生产力低于其它部门的边际生产力。随着保险业的发展,边际生产力的提高,其外溢效应将进一步显现,保险业必将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  相似文献   

16.
2008年,保险业经受了许多困难与考验,并实现了较好的发展。但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世界经济环境中的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加,国际金融危机愈演愈烈,迅速从局部发展到全球,从金融领域扩散到实体经济领域,我国保险业发展面临着来自国际国内的严峻挑战。展望2009年,复杂的经济形势使保险业的发展面临许多不确定性;财产保险市场增长面临压力,承保利润面临考验;银行保险加大调整力度,寿险业务增长相对趋缓;农村保险将继续探索前行;保险市场秩序的治理有赖于体制改革与创新。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工农业生产的蓬勃发展,我国的保险事业也得到迅速的发展。目前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已经举办国内外各种保险业务60多种,保险的对象已从财产扩展到人身,开办的地区由城市逐步发展到农村。国外业务也由口岸城市向内地发展。保险公司举办的国内保险业务有财产保险和人身保险两大类。开办的财产保险有:企业财产保险、家庭财产保险、货物运输保险、船  相似文献   

18.
论文基于区域视角,采用江苏省13个城市2005-2015年间的面板数据,利用个体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保险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研究发现:从总体来看,江苏省财产保险发展对经济增长贡献显著,而人寿保险的贡献并不明显;从区域来看,财产保险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苏北、苏南地区表现较强而苏中较弱,与银行业联合时主要表现为竞争关系,人寿保险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在苏北地区体现为一定的制约作用,在苏南、苏中地区无显著关系,与银行业联合时仅在苏中地区存在竞争关系.  相似文献   

19.
基于熵权法测算我国2004-2017年30个省市科技金融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并运用空间滞后(SAR)模型实证分析科技金融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科技金融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整体水平较低,区域差异显著,随着时间变化二者上升幅度明显,差异有所改善;科技金融与经济高质量具有显著的空间集聚效应,二者在经济发达地区有高—高集聚现象,在经济欠发地区有低—低集聚现象;科技金融对全国和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有显著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且对经济发达地区正向空间效应更为显著,控制变量中产业结构升级、技术创新、城市基础设施、人力资本水平对全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空间效应,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具有差异性。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保险业增速放缓、金融同业竞争压力增大、行业发展空间被压缩,户籍制度改革、土地流转制度改革共同推进下的新型城镇化及保险业"国十条"将成为保险业发展的新机遇与新动力。基于实证ECM模型发现,城镇化率与保险深度、保险密度长期协整正相关,城镇化率每增加1%。保险深度提高0.6114%,保险密度增加5.26465%;根据面板数据模型发现,城镇化率每增加1%,人身保险深度增加0.6138%,财产险保险深度增加0.1727%,人身保险密度增加5.0873%,财产险保险密度增加0.2313%,城镇化率对人身险的深化作用强于财险;与此同时,对比不同城镇化率面板发现,城镇化率越高,对保险密度深化的促进作用越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