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企业在空间上的聚集不仅是一个地理现象,而且还有着深刻的经济学涵义。从交易费用的观点看,集群可以通过形成一个汇聚众多买方和卖方的市场而产生稠密市场效应,降低交易费用;从分工角度看,集群是企业间分工对企业内分工的替代,这种替代提高了分工水平和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在实施集群启动战略时应注重提高市场化水平,优化企业边界,提高产业整体配套能力,以实现产业的规模经济。  相似文献   

2.
随着产业集聚的迅速成长,这种集聚现象成为全球经济发展中的普遍现象。产业集聚的原因在于外部经济、规模经济、运输成本。在分工理论和交易费用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区域分工——贸易模型,从交易费用的角度论证了交易费用水平对产业集聚形成和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出发,对产业集群的性质、产生、发展、成熟、衰退及升级过程作出了新的解释和分析。产业集群在本质上是一种产业间交易、分工的创新,是为了节约交易费用、提高经济效率和企业抗风险能力而产生的一种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4.
新兴古典经济学中,经济组织的主要功能是降低分工生产中的交易费用.家庭区别于自由契约组织(市场与企业)的特征在于成员身份确定的血缘原则,而正是这一特征决定了家庭组织分工生产的功能在分工深化过程中从主到次的逐步退化规律.经济功能的退化导致平均家庭规模以及出生率持续下降,这一结论在中国省际数据的计量分析中得到了进一步的验证.  相似文献   

5.
基于分工的上下游企业的纵向交易治理,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通过引入交易费用,科斯分析了企业和市场的边界。在科斯的基础上,威廉姆森认为不同的交易对应着不同的治理结构。纵向交易治理不同于一般的对交易治理结构的选择,实质上是对分工制度安排的选择。在选择中,不仅要考虑交易费用,更要考虑不同分工制度安排的收益,而不同的分工制度安排则要通过企业边界的变动实现。  相似文献   

6.
服务业分工的特点在于分工后各任务单元之间具有极强的关联性,导致协调费用过高,容易出现分工的不经济,寻求有效率的经济组织是解决服务业分工演进困境的关键.交易效率改进是经济组织变动的目的,服务外包组织是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分工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分工出现了能直接定价的中间产品,服务外包组织通过契约规定双方的关系降低了交易费用,发包后使企业所有权结构得到优化,并且缓解了企业代理问题的压力,最终改进了交易效率.  相似文献   

7.
交易费用经济学在解释流通企业的本质及规模决定问题时不如在解释其它经济组织时更成功,原因在于流通企业本身是市场的栽体,是专业化交易的经济组织,其最佳规模在一定市场容量的制约下,由交易费用的变动决定,并且流通企业的规模是商品供求矛盾内在化于流通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不仅是劳动分工深化的结果,也是某种特定交易制度安排的结果。信任的扩展是集群分工发展的基本动力,而网络以它特有的信息、规范功能有效地保证了这一过程的顺利进行。因此,分工不仅受市场规模或范围的限制,实际上也受制度安排中交易效率的限制。政府在产业集群中的作用更多的是要注重经济制度的建构,对基于普遍性信任的交易进行规范,以此降低交易费用,促进产业集群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非均衡发展与制度创新—浅论温州专业市场兴衰之道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专业市场是发生在我国第三产业的最大的农村制度创新,是温州模式的主要内容之一,对温州经济的发展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但是近年来温州专业市场却有萎缩之势,本试图对此作出解释,并提出对策建议,笔认为,温州专业市场的兴衰以经济非均衡发展为前提,它是中小企业联合起来应对市场竞争的一种制度创新,其对交易费用的节约有利于交易秩序的扩展,但专业市场也需要不断进行变革,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文章构建了一个分析经济增长和贫困关系的理论框架,将亚马蒂亚·森提出的“交换权利”概念进行扩展,分析不同阶层交易权利对其占有经济增长成果能力的影响,得出了关于增长与贫困关系的若干推论:贫困是交易权利的函数,而不是经济增长的函数;由制度、技术、市场等因素构成的整个权利关系,决定着某些阶层是否有能力分享足够的经济增长成果以避免贫困;贫困既可以由资源禀赋的匮乏引起,也可以由交易权利的恶化引起。文章的政策含义是:有利于穷人的经济增长政策的调整方向应该是扩大穷人的交易权利,使其能获得经济增长的好处。  相似文献   

11.
农村劳动力转移对于农民增收和解决农村地区剩余劳动力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劳动力转移为现代工业发展提供了人力支持,也是城乡间最终实现均衡发展的重要渠道.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对农民收入产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收入水平、收入结构、收入差距等方面.  相似文献   

12.
我国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特点与问题主要是,劳动力转移的变化基本上与经济周期波动相吻合;有较强的地域性;技能水平偏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成因主要有政策制度、科技进步、城乡收入差距以及产业结构调整等因素。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能促进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提高,改变居民生活方式,促进农村消费观念的改变,回乡投资促进农村地区经济,开放农村消费市场等积极影响。也有政策难以落实,土地抛荒,农村地区消费和经营收入较少等负面影响。应鼓励和帮助劳动力回乡发展,加大资金和技术的投入,扶持乡镇企业的发展。利用转移劳动力智力优势提高农村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  相似文献   

13.
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形成与扩大和城市偏向的社会保障制度密切相关.城市偏向的社会保障制度反映在社会保障的模式、管理体制、覆盖面和水平等方面.这种城市偏向的社会保障制度增加了城镇居民的隐性收入,降低了农民抑制因灾致贫的能力,降低了农业劳动生产率,阻碍了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和农村劳动力素质的提高,从而最终导致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要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就必须改变城市偏向的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建立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4.
采用甘肃省国家级贫困县14个建档立卡贫困村的调研数据,分析个体人力资本、家庭禀赋对农村劳动力就业选择和农户贫困的影响及其交互作用,结果表明:人力资本和家庭禀赋的增加有利于农村劳动力就业层级的提高和农户贫困发生的减少,人力资本与家庭禀赋对自主创业的影响具有互补关系、对兼业和非农务工以及农户贫困的影响具有替代关系,人力资本和家庭禀赋与就业选择对农户贫困的影响具有互补关系,家庭禀赋增加比个体人力资本增加的减贫效应更强,自主创业的减贫效应大于兼业、兼业又大于非农务工。因此,农村劳动力就业层级的提升不仅需要个体人力资本水平的配合,还需要家庭禀赋的支持;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层级应与其人力资本和家庭禀赋相互支持、相互配合,才能有效提升减贫绩效。  相似文献   

15.
我国农村是涉及贫困人口数量最多的区域,因此,农村扶贫的难度也远远超过城市,且返贫现象极其严重。从包容性视角来看,我国农村贫困外在表现是经济贫困,而更深层掩盖的却是基于可行能力被剥夺的权利贫困以及所遭受的各种社会排斥。包容性增长作为农村反贫困的新范式,核心要义就是要消除贫困者的权利贫困和所面临的社会排斥,实现机会平等和公平参与。这一新范式的确立,使我国农村贫困群体能够公平合理地分享经济增长的成果,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与均衡。  相似文献   

16.
农村女性劳动力转移有利于新型城镇化和工业化的推进,也有利于农民增收和乡村振兴。基于江苏省14个村庄597位农村女性劳动力的调查数据,运用Logit模型分析农村女性劳动力就近转移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就近转移已成为农村女性劳动力转移的重要渠道,个人特征、家庭禀赋和制度环境等多重因素对农村女性劳动力就近转移产生影响;受教育程度和家务分担程度的提高、家庭收入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以及家人的支持和自身的返乡意愿,均能显著促进农村女性劳动力就近转移。应积极开展农村女性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促进夫妻合作型家务劳动,优化农村女性创业环境,创造农村女性就业机会,以持续推动我国农村女性劳动力就近转移。  相似文献   

17.
农民问题的实质是收入问题,由于农业比较收益的低下和农村剩余劳动力存量巨大,第一产业就业空间极其有限,提高农民收入问题就自然而然地演变为如何合理解决农民就业问题,尤其是非农就业问题。根据安徽省的资源禀赋和农村剩余劳动力存量巨大的现实,因势利导发展劳务经济是提高全省农民收入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8.
提高农村教育水平可以提高农业生产率,加快农业经济结构的调整,促进剩余劳动力转移,加快农民向市民的转化,进而提高农民收入。文章在对农村教育水平与农民收入的关系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结合1988—2009年安徽省数据,分析了二者的动态关系。结果表明:教育水平与农民收入之间存在一定的因果关系和长期均衡关系,教育水平对农民收入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9.
人力资本视角下的农村反贫困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贫困问题既是经济问题,也是社会、文化和精神现象,而农村反贫困问题既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点问题,也是难点问题,是关系到我国社会和谐度和新农村建设成败的关键。文章从人力资本的视角分析了贫困的本质,论述了人力资本在反贫困中的作用机理,阐释了我国农村人力资本投资的现状,进而提出了基于人力资本视角的农村反贫困政策。  相似文献   

20.
随着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和农业收入的持续下降,农民迫切希望转向城镇和农村非农产业寻求增加收入的机会。近年来,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人数持续增加,而农村流动劳动力大多是在非正规就业部门就业,所以从非正规就业角度研究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是十分必要的。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非正规就业的现状以及非正规就业存在的问题,并据此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以促进农村转移劳动力的非正规就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