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6 毫秒
1.
新产品开发是企业竞争优势培育的关键环节,而集成创新是新产品开发的主要形式,知识转化对集成创新具有内在促进作用。在新产品开发集成创新过程中,存在大量知识社会化、知识外显化、知识内隐化和知识组合化行为,可将对集成创新的激励转化为对知识转化的激励。知识转化视角下集成创新理论与实践仍处于探索阶段,存在较大拓展空间。  相似文献   

2.
为了满足企业对产品创新知识管理与设计支持的要求,提出了协同产品创新中的客户知识集成模式;定义了协同产品创新中的客户知识及客户知识库,并对基于协调理论的知识共享、协同产品创新中的客户知识引擎、基于客户知识集成的创新度评估等集成方法进行了研究;最后通过摩托车车架创新设计的实现,验证了协同产品创新过程中客户知识集成模式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黄蕾  钟质文 《经济问题》2023,(8):112-120
创新循环是知识流动与再创造的一种形式,在区域创新不平衡的现实下,为揭示创新循环的真实表现及特征,构建了区域内部知识转移和外部知识溢出相结合的理论框架,并对其内涵、形成机理、运行模式以及测度方法进行探讨。利用2009—2021年的省级数据对区域创新循环畅通度进行测度并分析其时空布局,发现区域创新循环畅通度呈现东、中、西部地区不断下降的情况,区域创新循环的四种运行模式的时空分布兼具持续性与动态周期性。最后针对区域创新循环畅通度与运行模式的区域差异问题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从知识跨越产学研各组织边界不断循环流动过程看,产学研协同创新过程基于各创新主体知识行为协同程度分为知识共享、知识创造和知识优势形成3个递进演化阶段。在此理论基础上,将动态能力引入产学研协同创新知识流动过程研究体系,构建动态能力影响产学研协同创新知识流动过程假设模型,对235个研究样本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在产学研协同创新知识流动过程中,知识共享显著正向影响知识创造和知识优势形成,而知识创造又显著正向影响知识优势形成;引入动态能力后发现,动态能力对知识共享和知识创造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动态能力对知识优势形成并不具备显著影响,但动态能力通过作用于创新主体间的知识共享与知识创造行为而间接影响知识优势形成。研究结论揭示了动态能力是知识优势形成的源动力。  相似文献   

5.
模仿创新和自主创新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但从知识角度进行的研究却较少。结合产品开发阶段和知识转化理论,对模仿创新和自主创新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模仿创新和自主创新在知识转化SECI过程阶段的区别,指出从模仿创新到自主创新的知识跨越过程:两轮驱动、三阶跃迁、4个转化,结合TCL企业案例进行了实证研究,对我国企业进行自主创新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产学研合作理论与实践工作的深化,产学研协同创新已成为提升国家自主创新能力的战略举措。将产学研协同创新过程界定为产学研各创新主体之间的知识流动过程,并将该过程分为知识共享、知识创造与知识优势形成3个阶段,由此建立了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知识流动SCA理论模型。通过分析产学研协同创新中知识流动的特性以及知识流动过程中的相关因素,探索产学研协同创新的过程本质。  相似文献   

7.
模仿创新和自主创新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但从知识角度进行的研究却较少。结合产品开发阶段和知识转化理论,对模仿创新和自主创新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模仿创新和自主创新在知识转化SECI过程阶段的区别,指出从模仿创新到自主创新的知识跨越过程:两轮驱动、三阶跃迁、4个转化,结合TCL企业案例进行了实证研究,对我国企业进行自主创新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从知识发酵机理看科技成果转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技成果转化的本质是知识创新。将科技成果转化的过程分为3个阶段,借助揭示知识创新机理的知识发酵模型的理论框架,对科技成果的转化过程进行透视,分析了科技成果转化中的知识发酵过程。在此基础上说明了科技成果转化的内在规律。  相似文献   

9.
虚拟科技创新团队内部知识流动能力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虚拟科技创新团队是一种新兴的组织形式,以创新性任务为纽带整合优势资源,能够跨越时间、地点和组织边界的障碍.知识流动是知识通过一定媒介和路径在知识主体间运动的过程,在知识流动的过程中实现了知识的共享和创造.知识的共享和流动是虚拟科技创新团队成功的关键,研究虚拟科技创新团队知识流动的影响因素,从而有针对性地促进其内部知识流动,对虚拟科技创新团队的运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界定了虚拟科技创新团队的概念,分析了其知识流动机制,指出虚拟科技创新团队的知识流动分为宏、微观两个层次,并在此基础上系统的研究了影响其内部知识流动能力的影响因素,提出了知识特性、主体因素、交互因素和情境因素四个维度,为提高虚拟科技创新团队的知识流动效率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10.
合作创新与知识创新皆是当前理论研究的热点之一,但将二者结合起来,用知识创新基本原理分析合作创新运作机理的研究并不多见。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合作创新的知识内涵,分析了知识创新过程要素与合作创新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合作创新知识螺旋模型,并指出了其运作机制。  相似文献   

11.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知识已成为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关键性资源,知识创新是企业形成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深入分析了知识创新的内涵,提出了知识势的新概念,运用模型对知识势加以阐述。以一个新的角度来理解知识创新过程,从而注重对势的营造、利用和控制,实现知识创新循环。  相似文献   

12.
以知识螺旋模型为基础,分析企业集群内生创新机理,包括集群内部个体间的知识扩散、个体内部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的相互作用产生知识创新过程,用以揭示集群创新的本质;进一步探讨了集群内生创新的影响机制,包括知识积累、融合的触发机制和动力机制、知识螺旋再开发的实施机制。  相似文献   

13.
金融产品创新是商业银行保持竞争优势、顺利实现转型、参与国际竞争的必要条件。本文在对知识创造过程、金融产品创新影响因素以及知识管理技术等相关研究进行系统梳理,选择Nonaka的SECI知识创造模型作为重要理论基础,探索知识创造过程和知识管理系统对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能力的影响机制,分析了知识创造过程中的社会化、外化综合化和内化四个维度在商业银行中的具体活动和特征,通过影响银行的流程和业务行为,从而对金融产品创新能力提升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系统分析商业银行中知识管理系统对知识创造过程上述四个维度有直接的支撑作用,同时会利用知识创造过程会间接的影响金融创新能力提升。另外,知识管理系统也会对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能力有直接的支撑作用,从知识管理视角分析完善商业银行产品创新理论,为商业银行创新能力提升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4.
在知识经济与大数据智库联耦时代,我国正经历第四波“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浪潮,深挖创新驱动的影响因素与过程效应,是培育打造高水平科研创新团队的重中之重。以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科研团队为研究对象,基于知识螺旋与网络权力视角,针对我国16个省市高新技术制造领域的256家孵化企业开展实地考察和问卷调研,采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证分析,检验网络镶嵌(关系镶嵌与结构镶嵌)—知识螺旋/网络权力—创新驱动的逻辑路径和影响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网络镶嵌(关系镶嵌与结构镶嵌)显著正向影响创新驱动和知识螺旋;知识螺旋显著正向影响创新驱动,同时在网络镶嵌(关系镶嵌与结构镶嵌)对创新驱动的影响路径中发挥中介效应;网络权力正向调节知识螺旋的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15.
The aim of this study is to explore the mediating role of innovation components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knowledge management processes and performance. The research questions were investigated through questionnaires with top-level managers of a firm operating in the Turkish telecommunication industry.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indicated that knowledge management processes affect all innovation components. In addition to the direct effects of the knowledge management process on firm performance, marketing, product and process innovation are mediators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knowledge management process and performance. Finally, this research sheds light on how firms can manage their knowledge to gain a competitive advantage based on innovation.  相似文献   

16.
利用形式概念分析方法构建出产品创新知识配置的概念格模型,以Chrome吧获取浏览器产品开发信息和知识配置过程为例,基于虚拟社区取得用户需求知识,并结合1996-2013年国内浏览器相关专利数据,建立了基于虚拟社区用户需求知识的浏览器创新知识配置模型。  相似文献   

17.
知识管理与企业技术创新协同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管理以技术的不断更新为进程,由一系列系统的方法和手段支撑技术创新工作。技术创新深化知识管理的内涵,同时也促进知识管理系统的进化和发展。研究知识管理与技术创新的关系,对于企业如何发挥知识管理的作用,完善技术创新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两者协同互动的角度,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揭示知识管理与技术创新的协同关系模式。以模型为基础,分别研究知识管理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导向作用以及技术创新对知识管理的正反馈作用。研究表明,知识管理与技术创新是企业核心能力形成的管理手段与创新行为,通过企业的学习机制相互融合与影响。因此,企业应结合技术创新的规律,形成系统的知识管理模式,并利用创新体系的反馈机制提高知识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8.
在全球化、信息化和知识化时代,创新成为了知识工作非结构化部分的重要组成内容,也是知识工作生产率的关键内涵之一。对创造与创新的概念进行比较与分析,进而对创新活动的本质和内涵进行界定。在梳理国内外创造与创新过程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结合知识分类,从阶段性与知识转化的视角提出了企业内知识创新活动的过程模型(IR-SI-SD模型)。该模型为知识创新活动不同阶段内信息技术资源的有效配置提供依据,促进创新过程中关键成果的结构化转化,最终提高知识创新的效率。  相似文献   

19.
随着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的进一步发展,企业只有加速产品升级与创新,才能在行业市场中保持持久的竞争力.IT行业作为高科技的领头羊,其产品开发过程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注重研发团队的过程管理,对于确保研发项目的投入有效性运行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分析国内外对于研发团队绩效管理文献的基础上,重点研究IT研发团队的特征及其团队过程绩效影响因素,分析了集成能力、知识管理和团队沟通协作对团队过程绩效的影响机理,在此基础上构建IT新产品研发团队过程绩效评价模型,并基于粗糙集和TOPSIS对ZW公司进行案例分析,利用粗糙集不可分辨关系删除评价体系中的冗余指标,确定指标权重,并将TOPSIS用于该公司研发团队过程绩效评价排序中,得出相应结论.  相似文献   

20.
创新评价是创新领域研究的一个热点领域,其对企业创新投资决策及管理活动意义重大.以2000-2010年创新评价为篇名的文献为研究对象,运用共词分析方法进行高词频分析、多维尺度分析和知识图谱分析,从定量和定性两个角度去综合研究创新评价的研究热点,指出“模型”、“体系”、“方法”、“技术”等属于创新评价研究的重点领域,并结合典型文献研究分析创新评价的发展趋势,指出知识创新评价问题也日益成为创新评价的一个新兴领域.知识创新评价可以借用技术创新评价研究的模型、体系和方法,但要对其内涵及边界进行准确界定,否则容易混淆相关概念,导致知识创新评价研究与其他创新评价交叉在一起,从而无法真正推动知识创新评价研究的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