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 毫秒
1.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了《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内容。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把林地承包到户,确立农民作为林地经营权人的主体地位,使农民真正拥有林地的经营权,林木的所有权及处置权和收益权,这是农村家庭承包制度从耕地向林地的拓展和延伸,是对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丰富和完善,是农村改革的又一里程碑,必将极大地调动亿万农民的积极性。本刊现全文刊登,供学习参考。  相似文献   

2.
“三权分置”背景下山西集体林权流转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阐述了集体林地三权分置的历史沿革,分析了三权分置下集体林地所有权、集体林地承包权、集体林地经营权等3项权利的法学关系及其权能和定位,探讨了山西省集体林权流转管理现状,为下一步研究集体林权改革中存在的林权流转问题、解决生产实践难题,提供了理论参考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中林地承包经营的几点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集体林地承包经营权及其70年承包期的确定是农村土地承包从耕地向林地的拓展和延伸,极大丰富和完善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从物权法理论和现行法层面来看,林木所有权可以抵押,而林地承包经营权还不能抵押,但此次改革给予了林地承包经营权抵押有力的政策支持,随着各方面条件的成熟,其抵押也将逐步放开.  相似文献   

4.
为加速森林资源的优化配置,将土地承包经营权分为承包权和经营权,经营权单独参与林地流转是完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方向。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国内外社会资本投融资山林经营至今的20多年正是我国市场经济快速发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不断深化的转型期,林地租赁经营普遍受到林地流转合同纠纷的长期困扰。文章以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工林经营企业为调研对象,分析人工林经营权合同纠纷的制度成因,从制度设计与实施机制方面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为集体林三权分置的制度完善提供研究依据。  相似文献   

5.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全面推进离不开规范合理的林权流转。而推行《林地经营权流转证》制度,既能促进林地流转,实现林地规范化、规模化经营;同时又能保障林地实际经营人在权属证明、林权抵押、采伐审批等方面的法律权益。  相似文献   

6.
福建林地可持续利用的制度方法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明晰所有权、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确保收益权等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成功做法;阐述选择福建林地可持续利用的制度环境必须有利于林地资源保护、林地资源质量提高、林地集约利用、理顺林地收益分配关系、保障制度效益最大化;指出福建林地可持续利用中承包期限与林权证有效期、林地利用与森林生态保护、林地流转价格、取消林业税费后的管理、限额采伐制度等五个应注意的问题;提出完善林地法律体系,规范政府管理行为,处理好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与森林资源保护的关系,落实林业经营权,推进使用权再次流转,建立长效管理制度,促进林地可持续利用等福建林地可持续利用应该完善和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中国集体林产权制度改革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历史产权制度研究方法,利用详实的历史数据与信息,系统地分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集体林产权制度改革每个重要时期的改革内容与进程以及集体林地林木流转制度演化历程,发现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集体林所有权和家庭经营的基因没有变,变的是集体林地承包经营权的实现形式;指出集体林产权制度变迁道路中的困惑;提出未来集体林产权制度的选择路径。  相似文献   

8.
恩施市在坚持家庭承包经营长久不变的基础上,就集体林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离"、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森林保险及公益林管理经营机制4个方面进行试验示范。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解决的办法,破解阻碍林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力争为全国林业综合改革提供范本。  相似文献   

9.
<正>2008年国家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将集体林地经营权和林木所有权落实到农户,确立农民经营主体地位,集体林已成为受法律保护的农民个人财产。由于明晰了产权、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保障收益权,成千上万个林农掀起开山造林热潮,激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信心和决心。但由于相关政策方面存在一些不相适应,特别是税收方面的政策的不明确和模糊,直接影响到林农现代化造林和进行生态资源建设的积极性。制定相适应的  相似文献   

10.
据新华社电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近日发布.<意见>指出,将用5年左右时间基本完成明晰产权、承包到户的改革任务.在坚持集体林地所有权不变的前提下,依法将林地承包经营权和林术所有权,通过家庭承包方式落实到本集体经济组织的农户,确立农民作为林地承包经营权人的主体地位.林她的承包期为70年,承包期满,可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继续承包.  相似文献   

11.
集体林地使用制度改革与资源市场化配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集体林地使用制度改革的反复与曲折,与过分强调集体林地的具体经营方式紧密相关。集体林地使用制度的突出问题之一在于弱市场化配置,因此集体林地使用制度改革不应简单地在集体山林的分户经营、股份合作制或其他经营方式之间进行选择,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是构建有利于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提高集体林地资源配置效率的制度。强化集体林地资源的市场化配置可以从四个方面入手,一是以集体林地租赁经营逐步取代无偿承包制;二是推行集体林地使用权的招标出让和拍卖出让;三是培育以林地使用权流转为核心的林业要素市场;四是以产权为纽带,促进集体林地使用权与社会资本的结合。  相似文献   

12.
湖南省浏阳市是湖南省重点林区,从2007年开始试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全面明晰了林权。近年来,以农村改革试验示范区建设为平台,不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采取"三权分离"、完善林业市场要素、培育新型林业经营主体等改革措施,进一步放活林地经营权,为林业发展夯实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在保持集体林地所有权不变的情况下,确立经营主体,明晰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建立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多种经营形式并存、责权利相统一的经营体制。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甘肃省平凉市泾川县集体林业综合改革试验示范区的基本情况和主要做法。开展集体林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离",着力破解林业规模化经营程度不高的问题;建立健全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立完善金融支持制度,构建以森林经营方案为基础的科学管理体系,着力破解生态公益林抚育采伐更新缓慢的问题;建立林权流转机制和制度,着力破解生态公益林流转机制不活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充分肯定并集中概括了浙江省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政策与制度创新。浙江省全省年林业产值超过4000亿元,用占全国2%的林地产出了占全国8%的林业产值,实现了由资源小省向产业大省的跨越,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做出了最好的诠释,要求各地认真学习借鉴浙江等地的典型经验。强调要从推进林业改革、推动林业发展、提高林产品供给能力、促进农民就业增收和提升林业经营水平方面,充分认识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重大意义。指出当前全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已经进入新的阶段,并明确提出了下一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主要任务。包括探索推行集体林地三权分置,积极推进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吸引各种资本进入林业,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推进绿色富民产业发展,加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抓好改革试验示范区建设等7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正>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作为当前农村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落实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已经成了改革的基本方向和着力点。建立好保障机制、服务机制、激励机制将有利于探索"三权"分置有效实现。保障机制落实集体所有权。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的落实需由区级农业、国土、林业等各相关部门共同参与,  相似文献   

17.
辽宁省自2005年启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以来,全面推进以明晰产权、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确保收益权为主要内容的林业产权制度改革,目前,全省主体改革完成确权面积7871万亩,参改农户434万户,涉及参改人数1523万人,林权制度改革是继我国农村土地改革后的又一重要改革。林地作为生产资料分到广大农户手中后,农民有迫  相似文献   

18.
探索建立农地"三权分置"的运行机制和实现方式是当前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重要任务。必须系统性地进行"三权分置"的制度设计:第一,通过界定"农民集体"性质、建立新型集体经济组织并探索"土地股份制"、"土地混合股份制"等实现方式落实土地所有权;第二,通过建立农地的集体永佃制、界定"农民"性质、建立集体成员身份进入退出机制并探索承包权市场化退出等途径稳定承包权;第三,通过赋予土地经营权完整的物权权能、创新生息性经营权资本化、尽快放开借贷型经营权资本化、逐步放开要素型经营权资本化以及积极探索金融型经营权资本化等途径放活经营权。  相似文献   

19.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中林农权益保护研究——以山东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赋予林农林地承包经营权、林木所有权、处置权和收益权,文章围绕上述权利在对山东省进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介绍了山东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中林农权益保护的现状,深入分析了集体林改中林农权益保护的问题及其原因,提出了完善林农权益保护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农民争先恐后领取林权证 2003年4月,福建省全面启动以“明确集体林木所有权和林地使用权,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确保收益权”为主要内容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一些学者认为由于林改后集体经济受到了冲击,动摇了村民自治的经济基础,因此客观上降低了村民参与民主自治的积极性。然而我们经过调研,认为这种观点并不符合林区农村普遍的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