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丁丹华 《魅力中国》2011,(14):124-124
当今社会,随着民主的不断增量和民主范畴的不断扩大,社会公众的诉求不断增多,各种诉求的质量也不断提高,对政府的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政府责任问题成为学者普遍关注的焦点。在我国长期的实践中,由于体制和人为原因,使我国地方政府角色转化迟缓,导致政府责任体系与其角色定位不匹配,造成地方政府责任内容及责任方式存在严重不足。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及教育的发展,对教师职业道德提出了很多新要求。研究和探索这些新要求,对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提高教师队伍师德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建设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成为新时期教育发展的关键。教无德不立,德无教不续。师德建设历史地摆在了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位置。近日本刊记者就新时期师德建设有哪些内容?达到什么样的目标等问题,采访了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区教育体育局党委书记陈郑青。  相似文献   

3.
施秀金 《魅力中国》2013,(16):142-142,143
在新课程的形势下。教育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大的挑战,“教师示弱,学生逞强”是新课程理念下的一种教育策略,旨在给学生留下足够的自我感悟、自我表现、自我实现的空间,让学生的学习责任和自觉性在等待和鼓舞中被唤醒,让教育收获更多的欣喜。  相似文献   

4.
曹晶  汪维 《改革与开放》2021,(22):44-49
高校师德评价应以教师主体性作为评价的内在依据和出发点.当前高校师德评价中,教师主体性不足主要表现为师德评价的功利化遮蔽了教师的主体性、评价脱离教师具体生活情境、教师自我评价缺位、教师评价话语权缺失等.文章基于第四代评估理论,提出高校师德评价应弱化外在的工具性价值,强化个体发展的内在价值,回归教师现实生活,重视师德自我评价,完善师德评价的沟通协商机制,实现师德评价中教师主体性的回归.  相似文献   

5.
施秀金 《魅力中国》2013,(13):215-216
在新课程的形势下,教育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大的挑战,“教师示弱,学生逞强”是新课程理念下的一种教育策略,旨在给学生留下足够的自我感悟、自我表现、自我实现的空间,让学生的学〉-j责任和自觉性在等待和鼓舞中被唤醒,让教育收获更多的欣喜。  相似文献   

6.
道德自主与服从权威的矛盾所形成的责任困境,是行政人角色冲突的重要表现之一。传统集体主义的价值原则对行政人角色的责任困境的解脱有一定的制约作用:集体主义原则在逻辑上将集体预设为“善集体”,而在现实社会中,行政人会遭遇违背公共利益的“恶集体”;同时集体主义要求个人服从集体、个人目标服从集体目标,客观上会压抑和克制个体伦理自主性的自由发挥。要使公务员摆脱责任困境,有效的途径就是要使行政人从信奉狭隘的组织伦理向普遍伦理转换,把对“公共利益”的追求作为终极的价值诉求。  相似文献   

7.
加强对工科大学生工程伦理教育是现代工程教育的本质要求,是培养卓越工程师的内在需要.针对我国工科院校工程伦理教育普遍缺失的现状,文章论述了加强工程伦理教育的必要性、主要内容以及对策.  相似文献   

8.
杨明鑫 《发展》2008,(5):78-79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要实现教育发展的宏伟目标,推动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关键是要培养和造就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水平高、符合时代要求的德才兼备的教师队伍,而教师队伍建设的基础和核心是师德师风建设。  相似文献   

9.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教师素质是决定教育成败的最重要因素,而师德则又是教师素质中重中之重的内容。"以德治国"的重要思想,体现在教育战线上就是要加强师德建设。师德建设属意识形态范畴的问题,也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贯彻"以德治校"的精神,加强师德建设,既是时代提出的客观要求,也是教育发展的内在需要。一、师德在坚持以德治国方略中的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10.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而师德则是教师的灵魂。所谓师德,是教师在教育工作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它充分体现出教师特有的职业属性,包括职业理想、作风、态度、行为等。它是教师素质的核心。作为教师这一特殊的职业,直接担负着培养下—代健康成长的历史重任,所以,师德比其他职业道德有着更加强烈的典范性,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良教育工作的先决条件,是时代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一)益阳市旅游学校本着创一流工作,办一流学校的原则,通过几年努力拼搏,建成了一所“队伍强、质量高、校风好、环境美、设备齐”开放型的有特色的旅游专业学校。一个学校能否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人才,关键是教师。教师面貌决定学校的面貌。近几年来,学校加强了思想政治工作,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风尚好,业务水平高,群体意识强的教师队伍。1.开展师德教育,帮助教师树立良好的师德。教师作为精神文明的传播者,对师德应有更高的要求。因为师德不仅是教师的行为规范,而且是对学生的影响,用于教育学生的手段。提高教师的师德水平,不…  相似文献   

12.
杜京原 《魅力中国》2010,(3):198-199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教师素质,重在师德。而师德师风建设的核心应该是提高教师的素质。师德师风是一个学校改革和发展的原动力之一,是学校办学实力和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是学校办学质量和效益的竞争力所在。学校发展以教师为本。教师素质以师德为先。师德师风决定着一个学校的学风和校风,决定着学校的精神风貌和人文风格;因此,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人心所向,众望所归,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3.
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素质对策浅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面推进中小学素质教育,对教师的思想观念、知识结构和教育教学能力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更新教育理念,改进教学方法,抓好师德建设,建立教师培训、评估、研究体系,是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素质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4.
我们在对教师的角色定位和素质要求的时候,都是从整个教育学的范畴来定义的。这种定义的最终结果是其并不适用于所有学科的教师定位。我们可以根据教育要素中的教师同学生和教育影响的联系来诠释教师的自我定位.同样的.我们也可以根据不同学科的特性来区别定义教师自我定位。而语文学科的特性就体现在其性质和功能上,那么我们就可以从语文学科的性质、功能上来定义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角色的自我定位和素质的自我要求。  相似文献   

15.
行政决策公正:构建和谐社会的诉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正是和谐社会的价值取向和伦理基石,而行政决策公正是和谐社会公正的重要内容和诉求。文章立足于和谐社会的公正性要求,分析了我国行政决策中存在的影响其公正性的问题,并提出了提高我国行政决策公正性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郭阿红 《魅力中国》2010,(31):76-77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大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化艺术的教育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艺术教育则更侧重了创作意识的培养,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各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家长们普遍选择了让孩子接受艺术教育的熏陶,让学生从小就具有强烈自我的审美意识以及培养发散性的思维能力,其中学习琵琶的学生人数呈上升趋势,而学生年龄也越来越小。时代的发展与教育方式、方法的变动息息相关,个性审美及思维方式在不断变化和延伸,这给我们不同年龄段的教师在教学中提出了新的思考及要求。  相似文献   

17.
高明军 《魅力中国》2013,(10):221-221
教育、教师是个永远也说不完的话题,但一所学校教师队伍的优劣,素质的高低,却是支撑这个学校不断前进的基础和给力点!是学校管理的活水和源泉。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培训为本;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既是提升教师综合素质的要求,更是学校创特色、跨台阶、上层次的必由之路。如何抓好教师培训?我以为校本教研就是有效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8.
灾后重建需要反思,反思比简单地重建更有意义。地震中的“范美忠“与“严蓉“现象,对我们理解师德的含义提供了鲜活素材与新的思路,即师德的基本要求是尊重和保护学生的生命,教师自身的生命质量也需要引起关注和保护,师德的核心是教师良心,师德的内在规定是坚定的教育信念和教育理想,能超越时空的师生关系是衡量师德的重要标尺,在复杂的现代社会中师德需要智慧的滋养。  相似文献   

19.
“学生为本”是教师专业的前提条件,是“以人为本”在教育领域的具体体现,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保证。“学生为本”的师德观要求教师尊重和关爱学生,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建立民主平等、共同发展的师生关系。教师应更新理念,转变角色;适应形势,转变行为。  相似文献   

20.
对高校师德缺失现象的冷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燕琳 《发展》2009,(11):59-60
师德作为教师的职业道德,一直以来备受社会的关注。高校是广大知识型人才步人社会的最后一站,高校教师的职业素养将会影响到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在社会转型和市场经济环境下,社会对其在道德意识水平和道德行为规范上有更高、更严格的期望和要求。“学高为师,身正为范”,遗憾的是高校师德缺失现象令人堪忧,使我们认识到教师生存状态和道德状态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