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高科技园区是我国创新人才培养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科技园区人才培养直接关系园区的竞争力提升及可持续发展。高科技园区人才培养的关键要素包括战略定位、人力资源管理、知识管理和组织学习4个方面,在此基础上探索以科技项目为平台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高科技园区人才培养问题提供新思路和系统性对策。  相似文献   

2.
针对福州市科技园区存在的问题,提出福州高新科技园应创新科技园区管理体制,以技术创新为核心,加速产、学、研合作一体化进程,优化资源配置,营造有利于自主创新的社会环境,促进政府管理创新,营造良好的园区发展环境,加强高端人才队伍建设,推动园区创新能力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观察现实的基础上明确认为:高科技园区不仅是新的产业区,而且是新的创新区和新的科技文化社区,并且高科技园区空间属性的三重性不是独立的,而是相互交叉、相互重叠、相互作用,形成三重螺旋的空间构造。高科技园区空间属性的三重性给我国高新区发展的启示是:国家高新区在发展新阶段必须构建新型园区形态,而这种新型园区形态的重要形式就是建设科技新城。  相似文献   

4.
物联网科技园区建设的项目管理模式及其前期开发战略,是涉及物联网经济、产业集群、产业升级、科技园区发展、建设技术经济与项目管理的综合性的研究课题。传统的产业园区理论主要从产业经营角度,分析一般科技园形成的经济动因和产业集群的发展模式,较少有专门研究物联网科技园区建设管理方面的论文。主要从项目管理的角度分析了物联网科技园区建设的管理运作模式及其前期开发的战略定位,并以广州家电业物联网科技园区为个案进行了分析。其相关探索对区域经济发展、物联网产业发展和科技园区建设管理的理论和实践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分析国内外对科技园区研究文献的基础上,明确了创新型园区建设必须形成高新区的创新要素空间集聚与协同效应.同时,提出加大投入力度、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和创新试点单位建设等政策建议,以期为河南省创新型科技园区建设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6.
基于地域邻近的我国高科技园区与高教园区共生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科技园区是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阵地,是加快推动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要载体。地域邻近的高科技园区与高教园区建立共生关系是推进双方快速发展的重要模式。在产学研合作相关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基于共生理论,从共生单元、共生界面和共生环境3个维度提出了高科技园区与高教园区共生关系的界面架构。  相似文献   

7.
吴声怡  邓燕雯  曹仁稳  李先 《技术经济》2006,25(10):61-67,97
从文化视野分析农业科技园区建设的文化瓶颈问题,并创新性地引入文化新理念—S生态观,即基于东方生态哲学及现代生态观之上的一种新的思想。形成基于S生态观指导下的园区创新文化:即生态发展观、生态价值观、生态资源观、生态科技观、整体发展观、生态美学观等,并以S生态观指导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指出政府部门应从六个方面指导园区进行生态建设;园区及其内驻企业主要从三个方面组织生产、经营、管理,并做好自己的行为规范。最后提出若干政策建议,为政府部门建设园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长三角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成效多维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参数估计、聚类分析等统计方法,构建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成效的多维评价(极化效应、扩散效应以及两者综合效应)体系,从空间分析视角考察园区地理布局与增长极效应的关系,估算增长极效应程度,并对长三角区域16个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的建设成效进行评价。结果发现:(1)长三角区域的农业科技园区总体极化效应系数高于临界值,在整体上很好地发挥了要素集聚作用;(2)浦东、常熟、南京等10家园区扩散效应显著,已逐步发挥创新能力辐射的功能;(3)园区形成增长极的过程伴随着内在的发生规律,增长极的形成过程就是逐步突破空间地理限制,跨区域发挥平台作用的过程。建议以增长极理论为指导促进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发展,为农业科技园区创造成为区域农业经济增长极的条件;短期聚焦国家级科技园区同层次间的极化效应,长期聚焦国家级园区向次级园区的扩散效应,充分利用国家支持科技创新政策,发挥以人才为核心的技术外溢等效益,实现美好乡村建设目标。  相似文献   

9.
中国许多高新科技园区及其周边地区的大学、科研机构等,都未成为高新科技园区创新的重要动力源.高新科技园区产学研合作互动的创新动力机制不健全,长远发展乏力.只有构建多元互动的区域创新系统,健全多元互动的激励机制,推进利益与风险共担的多元主体合作,完善多元互动的风险投资体系建设.不断优化园区创新动力机制,中国高新科技园区才能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通过分析隐含经验类知识的本质,认为隐含经验类知识在提高高科技园区创新能力上能起到重要作用,其中非正式交流是高科技园区传播隐含经验类知识的主要途径高科技园区要注意发展非正式交流来传播隐含经验类知识,提高园区中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1.
农业科技园区创新能力是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支撑,科学合理的农业科技园区创新能力评价模型建立有利于对我国农业科技园区创新能力进行评价.在综合学界研究成果、调研园区和访谈专家的基础上,笔者确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农业科技园区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基于网络分析法的综合评价模型计算评价体系中各级指标的权重,建立农业科技园区创新能力评价模型,利用评价模型对8家农业科技园区的创新能力进行测评.本文的研究结果有利于农业科技园区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明确自身在创新能力方面存在的优势、 劣势,通过针对性的措施进一步提高园区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2.
张江高科技园区开发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小龙表示,目前中国资本市场已经偏离实体经济运行轨迹,而高科技园区产业地产的稳健升值是中国经济步入长期健康轨道的重要动力,高科技产业园区房地产前景依旧灿烂。  相似文献   

13.
朱中群 《江南论坛》2021,(11):45-47
无锡高新区(新吴区)各科技创新创业园区,按照"六个一"(围绕一个特色产业、制定一个产业计划、建设一个专业园区、组建一家运营平台、设立一支发展基金、成立一个专业服务机构)专业化科技园区建设总要求,紧紧围绕高效益科技创新任务,加快推进科技招商、创新型企业引育和产业生态营造等工作,科技创新成效逐步显现.各科技创新创业园区以科技创新创业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通过提供研发经营场地、共享设施和多元化创业服务,有效降低企业的创业风险和成本,成为引育创新创业企业的首选之地.通过持续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营商环境,高新区着力将各科技孵化园区打造成"筑巢引凤"和吸引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的重要基地.近期,无锡新吴区人大常委会及有关工委在调研有关科技园区发展现状及面临机遇的基础上,提出了科技园区提质增效的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生物医药科技园区内建立和发展CRO的重要现实意义,对国内外CRO的发展状况进行了概述,并结合我国医药科技园区的发展情况及特点,分析了医药科技园区内建立和发展CRO的重要性.医药科技园区内建立和发展CRO有利于促进园区内新药研发水平的提高;有利于降低园区内新药研发的成本和费用:有利于加快发展我国的外包服务市场;有利于推动我国医药产业的国际化.  相似文献   

15.
徐月秋 《江南论坛》2007,(11):38-39
建设太湖新城科教产业园,打造成无锡设计名城的重要板块,是市、区战略决策的重大举措.对我们来说,要从城市郊区转为城市核心区,从农村干部出身转为现代管理人才,从农村乡镇传统管理模式转为管理现代化的高科技园区,从"小富即安"的观念转为可持续的跨越发展,变化之大,要求之高,确是一个极大的转折.对此,我们从园区组建起步开始,就坚持高标准严要求,解放思想,注重"四个强化",抓好各项工作,以不辜负领导的信任和群众的期望.  相似文献   

16.
周立斌 《经济论坛》2007,(10):32-35
秦皇岛北部工业区是秦皇岛市人民政府为适应新一轮经济结构调整需要,于2001年初新辟的重点工业园区.它地处秦皇岛市中心区北部,属于城市总体规划的一部分.目前,工业区已初具规模,初步规划出一个现代化物流中心和七个特色园区(玻璃工业园、中小型企业园、汽车工业园、高科技园区、生活园区、临港工业园区、农业产业园区).  相似文献   

17.
农业科技园区作为一种新的农业模式,不同区域特点、不同阶段的发展模式与运行机制对园区的生存与发展至关重要。本文通过对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现状的分析,总结出一些发展对策,以期对农业科技园区的建设和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创新驱动战略要求我国科技园区转型发展,强调园区的创新孵化功能。通过系统梳理科技园区功能演进的理论和实践历程,重新提炼了我国科技园区建设的核心功能、收益方式和可持续性要求,认为知识城市可以成为科技园区实现土地经营、产业集聚、创新孵化和社区服务4项功能融合的载体,并以深圳天安数码城为例,探讨了知识城市建设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9.
一、高科技园区发展有其自身规律性我国高科技园区已走过20年发展历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大多园区经济总量快速增长,创新创业资源积聚,高新技术产业已具备相当规模和竞争力,辐射带动效应日益显现,很多高新区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和自主创新能力提  相似文献   

20.
公路建设情况能够直接反应出国家的现代化水平,加强公路信息化建设的程度是提高我国综合竞争力的有效手段.公路信息系统作为实现公路信息化管理的基础部分,其设计的合理性、运行的稳定性都将影响到公路信息化管理的水平.目前,加快公路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能够有效实现公路管理的现代化、智能化、信息化发展.本文将针对云南临沧公路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情况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设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