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 毫秒
1.
我国科技园区众多,将有限的创新资源优化配置到竞争力强的科技园区就显得尤为重要。选取了宏观环境、基础设施和管理运营3个方面,共13项竞争力因素作为评价科技园区竞争力的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和专家评分法对苏州、无锡地区的5家科技园区进行竞争力实证分析,为科学地评价科技园区竞争力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2.
创新作为中关村科技园区的基本属性,创新质量决定了中关村科技园区发展质量。科技园区促进区域产业集聚,集聚显著影响科技园区创新,但缺乏对“一区多园”创新质量的综合集聚效应研究。由此,建立中关村科技园区创新质量指标体系,在分析中关村科技园区3种集聚模式的基础上,建立集聚模式对创新质量影响的动态空间面板模型;以2006—2017年中关村科技园区等相关数据为基础,研究不同集聚模式与创新质量的时空效应并对其进行分解分析。结果表明,中关村科技园区创新质量呈现显著时间循环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各园区创新质量空间集聚存在高-高、低-低等模式并随着时间推移发生跃迁。所有园区受到正向显著的专业化集聚影响,大兴-亦庄园受到负向显著的多样化集聚影响,而房山园、密云园和延庆园受到的多样化集聚影响不显著,海淀园、朝阳园、大兴-亦庄园、东城园、西城园、通州园、门头沟园和顺义园受到市场竞争集聚效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针对福州市科技园区存在的问题,提出福州高新科技园应创新科技园区管理体制,以技术创新为核心,加速产、学、研合作一体化进程,优化资源配置,营造有利于自主创新的社会环境,促进政府管理创新,营造良好的园区发展环境,加强高端人才队伍建设,推动园区创新能力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创新驱动战略要求我国科技园区转型发展,强调园区的创新孵化功能。通过系统梳理科技园区功能演进的理论和实践历程,重新提炼了我国科技园区建设的核心功能、收益方式和可持续性要求,认为知识城市可以成为科技园区实现土地经营、产业集聚、创新孵化和社区服务4项功能融合的载体,并以深圳天安数码城为例,探讨了知识城市建设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5.
一、高科技园区发展有其自身规律性我国高科技园区已走过20年发展历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大多园区经济总量快速增长,创新创业资源积聚,高新技术产业已具备相当规模和竞争力,辐射带动效应日益显现,很多高新区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和自主创新能力提  相似文献   

6.
科技园区的创新链、价值链及创新支持体系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创新链的角度对科技园区的技术创新过程和知识转化过程进行了分析。以创新链为基础,结合科技园区的创新支持体系,提出科技园区价值链的概念,价值链代表了科技园区创新活动的价值属性,反映着创新过程中价值的转移和创造,并从基础支持、发展支持、环境支持和智力支持4个方面对科技园区的创新支持体系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7.
中国科技园区创新能力特征及其结构维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加强科技园区创新能力是促进和实现我国高技术成果商品化、产业化和国际化战略的关键步骤,本文在集成创新理论观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科技园区域创新能力的内涵特征及其结构维度,旨在为我国科技园区创新战略的制定和实施提供基础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8.
“拷贝硅谷”,能否成为中国高科技园区的发展之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知识经济是以高科技产业为支撑 ,并以高科技园区为依托的。发展知识经济必须重视高科技园区的建设。毗邻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硅谷创造了 2 0世纪高科技园区的奇迹 ,硅谷的成功能够拷贝吗 ?不少地区和国家都试图仿制硅谷 ,包括日本、英国、韩国……。本文拟探讨硅谷成功的原因 ,结合对我国高科技园区现状的分析 ,指出创建一个富有活力的高科技园区并不能仅仅将各种必要要素简单加总 ,而是需要合理的机制。  相似文献   

9.
全球科技园区正出现向第三代科技园区发展的动向。第三代科技园区是在继承前两代科技园区优点的基础上,顺应内外部环境的变革趋势,基于知识生态理念,以人才为引领、以创造力为核心,强调社区和城市融合,突出网络创新的新科技园区发展模式。通过比较分析认为,与第一代科技园突出科技推动,第二代科技园区强调市场拉动不同,第三代科技园区是在区域融合背景下进行创新发展的。以此为基础,从规划布局、人才发展、基础设施、知识生态、环境建设及政府角色等方面,对我国发展第三代科技园区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观察现实的基础上明确认为:高科技园区不仅是新的产业区,而且是新的创新区和新的科技文化社区,并且高科技园区空间属性的三重性不是独立的,而是相互交叉、相互重叠、相互作用,形成三重螺旋的空间构造。高科技园区空间属性的三重性给我国高新区发展的启示是:国家高新区在发展新阶段必须构建新型园区形态,而这种新型园区形态的重要形式就是建设科技新城。  相似文献   

11.
创新人才培养力度不够是社会转型时期实现“十三五”规划、推行“人才+”模式的重要瓶颈。以全国享有创新型人才称号的群体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206位人才为样本,借助创新型高端人才培养项目,通过多角度问卷调查和多层次数据分析,发现“六重六轻”的人才培养问题。在调研基础上,结合人才培养现实,指出当前阶段人才培养中缺乏创新人才培养工作整体平台、创新人才服务机构和创新人才合作平台,缺乏战略性产业链专项人才工程,境外培养渠道少等困境。为此,提出树立“大人才”观念,成立创新人才服务中心和创新人才工程评测研究院,研发设计创新人才工作平台和管理、服务平台,完善培养经费申请、发放、使用和监督制度,设立战略新兴产业链创新人才工程项目,加强境外培训项目合作等建议。  相似文献   

12.
科技创新人才是结构转型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运用灰色系统GM(1,1)模型,对四川、陕西、上海三省市2017-2021年科技创新人才进行需求预测和比较分析。R语言求解结果表明,三地及高技术产业对科技创新人才的需求数量均呈稳步增长态势,但增速存在区域性差异,新的科技创新人才发展区域性非均衡态势将逐渐形成,区域性人才竞争将进一步加剧。加大科技创新人才培育力度,合理规范人才竞争应成为国家层面的人才政策;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优化人才生态环境、提高人才与产业匹配度既是优化人才资源配置效率的关键,也是区域性人才管理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3.
基于2005-2015年省际面板数据,构建超越对数随机前沿距离函数模型,借鉴产业区位熵思想,研究科技人才集聚对中国区域科技创新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科技创新效率存在区域差异,东部地区高于中部、西部、东北地区,西部最低;科技人才集聚规模和均衡度与区域科技创新效率显著正相关,强度与区域科技创新效率显著负相关。鉴于此,为提高区域科技创新效率、缩小区域差异,我国政府应全方位培育并吸引科技人才,合理引导科技人才流动、整合科技人才资源。  相似文献   

14.
韩鹏  高宇 《经济研究导刊》2014,(11):240-241
针对东部煤电化发展现状中人才短缺的现状,提出基于校企合作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问题研究。研究要建立在对煤电化人才需求的充分调研基础上,并围绕教学计划修订、实训基地建设、双师型师资培养、无缝持续性指导与管理的学习支持服务平台以及教学评价机制等环节,阐述培养模式的核心问题,为东部煤电化应用人才培养教学改革提供操作性强的指导。  相似文献   

15.
集聚和扩散是创新驱动下高新区的核心功能,对于高新区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首先,构建创新驱动、传导机制以及高新区功能三者关系的理论模型,由此提出研究假设;然后,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并选取115个国家高新区企业作为样本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①创新制度对高新区集聚功能的实现有正向影响,并且该影响通过创新型人才和金融共同发挥作用,即两者在实现路径上有完全中介效应;②创新环境正向影响高新区扩散功能的实现,且该影响主要通过创新型人才产生作用,即创新型人才在传导路径上有部分中介效应,而创新型金融的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6.
当前,流通业人才结构不合理、培训市场相对混乱无序等诸多问题,严重制约了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困此,提出建立和完善科学合理的流通人才培训体系、整合产学研资源培养各级各类流通应用型人才、创新流通业人才培养模式、关注流通业人才国际化等对策建议,旨在提升流通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水平。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湖南工业大学为例,积极探索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方式,将企业工作流程引入课堂,在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开展实践性教学,并打造"亲色时代"手绘坊大学生创业孵化园,搭建开放创新设计实验室,让学生参与企业项目实践,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符合企业人才需求的专业技能,为地方本科院校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起到了一定的推进作用,同时,提出进一步提升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自主创新创业能力的设想,以期为地方本科院校艺术设计专业获得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何爽 《经济研究导刊》2013,(16):106-108
随着艺术品市场快速发展,艺术品金融化趋势越来越明显,相关人才需求缺口加大。通过对当前中国艺术金融管理人才培养现状分析,初步提出探索艺术金融管理人才培养的对策,主要包括通过教育教学理念的创新,确立人才培养目标的准确定位,并探索多元化的创新性教学模式和方法,积极推进教师队伍结构优化与素质提高,进一步推进课程改革与创新,注重实践实训课程,以及建立健全多层次过程性的教学效果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9.
在黑龙江省东部煤电化基地建设中,煤炭企业人才缺乏的问题日益突出,其中,煤炭企业人才培养滞后、政府投入相对不足、煤炭行业的危险性是造成人才流失主要原因。要科学培养煤炭企业人才,政府应加大对煤炭院校的支持力度;煤炭院校也应积极开展校企合作,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同时,煤炭企业还要采用良好措施留住人才。  相似文献   

20.
杜佳 《经济研究导刊》2014,(31):189-191
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是提高高职会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以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会计专业为例,对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索,确立"校企共育、三环相扣、课证融通"的工学结合会计人才培养模式,通过重构高职会计专业核心课程体系等步骤培养高素质技能型高职会计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