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本文探讨了企业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研发人员的激励问题,在此基础上尝试了将企业生命周期理论用于企业研发人员激励方案的设计。  相似文献   

2.
销售部门是企业组织结构中典型的收入中心,是企业最终能否成功的关键部门。本文以高科技制造企业为例,提出考核销售人员的关键业绩指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在激励报酬结构中的权重分配,分析销售人员的激励报酬构成,并对实施效果做出评析。  相似文献   

3.
企业激励是一个由多种相互作用的因素组成的复杂系统,企业要取得良好的激励效果,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本文构建了包括实施激励的主体、接受激励的客体、激励手段组合、激励力量、激励频度、社会比较、控制和反馈、激励强度及辅助系统等因素在内的激励模型。作者编制和发放了问卷,用主成分法对问卷结果进行因素分析,验证了以上激励模型的有效性;在因素分析的基础又进行回归分析,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各因素对激励强度的贡献程度由大到小分别为激励手段组合、激励力量、社会比较、辅助子系统和激励频度。总之,为了获得较好的激励效果,不同企业应采取不同的激励方式,同一企业针对不同的员工或同一员工的不同职业发展阶段也应采取不同的激励策略。  相似文献   

4.
对现代建筑企业分配制度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配制度是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它深刻影响着企业激励制度的创立,影响着企业的稳定和发展,影响着企业各级层人员的生存质量。文章在指出深化企业分配制度改革必要性的基础上,提出了深化企业分配制度改革的原则,同时也提出了建筑企业分配制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浅谈企业员工激励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查阅大量书籍及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运用所学激励理论采用理论联系实际、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针对企业的情况,从物质和精神方面对员工的激励机制进行了设计。通过对企业人员结构的分析和激励机制现状的描述,指出了在对企业激励机制设计的过程中,从薪酬激励方面研究了企业的物质激励机制的水平、吸引力与同行业相比,并阐明了要建立有实效性的可激励的企业内部激励体系。  相似文献   

6.
上市公司高管层股权激励绩效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采用实证研究和规范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以2000~2005年间已实施股权激励的深沪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选择财务指标作为绩效评价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计算出企业各年综合绩效评价值,采用管理层平均持股比例作为股权激励指标,运用计量经济模型进行回归分析,推导高管层持股与上市公司绩效的关系,并且将实证过程细化到不同持股比例区间、不同的股权结构上.为进一步分析二者的关系,对实施股权激励前后业绩进行比较,并且对已实施与未实施股权激励的企业绩效进行统计描述.  相似文献   

7.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思想正在对公共部门的人事管理方式提出挑战,在公共管理中越来越应用到企业管理的思想。在人员激励方面,企业管理已经作出了许多探索和成就,但公共部门的人员激励问题却未得到同样程度的重视。文章阐述了人员激励相关理论,分析公共部门人员激励与企业人员激励之间的区别,同时分析了公共部门人员激励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企业中销售管理激励问题为研究对象,讨论销售过程中销售人员的激励因素问题。通过对销售岗位与一般岗位差异性的分析,认为销售人员的激励管理有别于其他企业行政管理岗位。讨论了目前企业中销售人员激励的现状,提出了构建销售人员激励管理体制,以通过对激励行为的科学引导来实现对销售人员的有效管理,提高企业的绩效管理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薪酬激励制度是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制度,在现代企业管理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在对薪酬激励制度了解的基础上,分析其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并对薪酬激励制度的完善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文章分析了在国有企业多层委托—代理关系下,各利益主体的权责利关系和他们的收益与企业绩效的关联度,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多层代理的激励模型。  相似文献   

11.
高职高专学生是大学生中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其学生管理工作复杂。为了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达到自我管理的目的,本文提出将管理激励理论运用到学生管理工作中,根据高职高专学生的特点,运用不同的激励手段达到学生自我管理的目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郭子娟 《价值工程》2010,29(17):51-51
把员工的动机引向企业目标,合理设定员工的激励目标,介绍了几个典型的激励案例,并探讨其对企业管理的启示,最后,总结了对员工激励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吴艳利 《价值工程》2014,(30):174-175
事业单位作为具有公益性的社会服务机构,为我国的现代化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而在计划经济所带来的长期影响下,事业单位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所取得的进展相对缓慢,特别是在人才激励方面的理论研究与实践都相对缺乏。本文以提高我国事业单位人才激励工作有效性为出发点,从激励机制的构建理念、薪酬福利机制的构建以及沟通激励机制和激励技巧的丰富等方面对我国事业单位激励机制的构建策略做出了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14.
魏振香  李南 《价值工程》2010,29(25):66-67
《孙子兵法》是人类智慧的宝库,当中很多军事思想都闪烁着人员激励的光芒。本文对《孙子兵法》当中的激励思想进行了深层挖掘,并针对家族式企业自身固有的具有我国浓厚传统文化色彩的员工激励模式进行了分析研究,旨在建立一套适合我国传统理念和行为特点的人员激励模式,给企业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5.
在现代管理中,人力资源被认为是最宝贵的财富之一,对事业单位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员工激励是推动事业单位参与社会管理、提高服务质量的关键,薪酬管理是员工激励中的有效手段。论文结合河北省粮食和救灾物资储备中心的管理实践,阐述了薪酬管理与员工激励之间的关系,分析了薪酬管理对员工激励的作用以及存在的不足,提出了改进措施,以期为存在相似问题的企事业单位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实验研究的方法,研究了货币激励与团队氛围对知识型员工绩效的影响,并分析了内部动机在上述两组关系中的影响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从货币激励的角度来看,货币激励并不一定会提高知识型员工的绩效,和固定工资相比,与绩效挂钩的薪酬有时反而不利于工作业绩的提高。从团队氛围角度来看,被试者感受到的团队氛围越浓厚,越有利于带来更高的绩效。进一步研究发现,任务绩效会随内部动机的提高而提高,并且,货币激励与团队氛围均会通过影响内部动机进而影响任务绩效。因此,当货币激励对知识型员工绩效产生负效应时,可以通过营造较好的团队氛围提高员工的内部动机进而提高其绩效水平,这为提高员工绩效提供了除货币激励外一种新的方法途径。  相似文献   

17.
我国的独立董事制度还很不成熟,有效的激励机制还未形成。笔者试图通过构造模型,分析独立董事参与公司治理的激励因素,说明独立董事参与公司治理的动机与理论中所描绘的不同,不同的价值目标取向是产生差异的重要原因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投资决策是决定公司价值创造的重要因素之一,作为公司价值和经济增长的源泉,必然也受到管理层动机的影响。由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所导致的代理问题会影响高管人员的投资决策,导致公司过度投资或投资不足。由于投资对经理人兼具私人收益与私人成本,股权激励作为解决代理问题的一种长期激励方式,可能改变上述成本与收益的对比,其设计、实施是否合理会直接影响高管人员的行为,进而影响公司的投资行为。本文以光明乳业为例,分析股权激励如何影响国有上市公司的投资行为,并给出对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9.

The purpose of the paper is to explore how an individualized incentive system could increase professors’ motivation to contribute to the university’s mission to become entrepreneurial in transition countries. The paper proposes a conceptual analysis that draws on the principal-agent problem to examine incentives that may stimulate institutional change. It considers the framework of a university becoming entrepreneurial and assumes that the principal is dean while the agent is a professor. It contributes to the national innovation system literature by providing new insights about the institutional change in transition countries. The contribution is threefold: it distinguishes between an ordinary and an entrepreneurial university, it explains relationship between micro and meso levels in the process of institutional change towards entrepreneurial university, it refines knowledge on individualized incentive system acting as a motivation for professors to contribute to university becoming entrepreneurial. The paper challenges studies that dismiss the micro level role of human agency in institutional change. The conceptual arguments have important managerial implications for all public and private institu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