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随着成渝经济区获国务院批准,成渝两地经济加速融合,作为地处"成渝之心",同时进入"重庆1小时经济圈"和"成都1小时经济圈",可直接承接"双核辐射"的大足,要在2015年建成成渝经济区区域中心城市机遇空前,挑战更甚。要找准大足的差距,分析大足的优势,探寻大足构建区域中心城市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2.
长三角经济圈是中国最具活力的经济体,长三角16个主要城市经济发展规模、速度各有差异,如何有效的协调16个城市之间的互动作用是主要的.只有建立有差别的区域经济圈,才能明确各个城市的发展方向,才可以让长三角的经济上一个新台阶.  相似文献   

3.
以中国首次开通的动车组列车为分组依据,在估计城市生产率的基础上,采用双重差分法探讨了高速铁路改变既往地理距离的约束条件后,对城市生产率的影响作用。高速铁路提高了沿线城市的生产率,并且主要通过促进效率改进和技术进步两种途径造成影响。高速铁路对沿途城市生产率的促进作用在"1小时经济圈"内最为显著,对于"1小时经济圈"的构建和完善具有积极意义。此外,非特大城市相对于特大城市,无论在生产效率、技术改进还是技术进步水平方面对高速铁路的响应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4.
王锐 《经济论坛》2011,(5):121-123
"环首都经济圈"是国家、北京市、河北省"十二五"规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可以推动相关区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本文首先介绍"环首都经济圈"的概况,然后从辐射理论角度分析北京市与"环首都经济圈"的发展关系及比较优势,最后对"环首都经济圈"的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哈尔滨一小时经济圈空间范围的界定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点轴理论是都市经济圈建设的一个重要基础理论,它揭示了良好的交通条件是都市圈建设和发展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随着哈尔滨分别到齐齐哈尔、牡丹江、佳木斯的三条高铁的建成,区域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将大大促进哈尔滨一小时经济圈的形成和发展。本文通过对经济距离以及引力和场强的计算,界定了哈尔滨一小时经济圈的空间范围,并在此基础上就如何加快哈尔滨一小时经济圈的建设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6.
我国城市经济圈问题讨论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城市化的进程,我国已经形成了三个大的城市经济圈:长江三角洲经济圈(以下简称长三角)、珠江三角洲经济圈(以下简称珠三角)和京津环渤海经济圈(该经济圈是三大经济圈中表述最不统一、最混乱的经济圈,如华北经济圈、京津冀北经济圈、大北京经济圈等,以下简称环渤海)。这三大经济圈是我国国民经济重要的拉动力量,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的三个增长极。对于城市经济圈问题的研究,无疑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现将近年来关于城市经济圈问题的讨论做一综述,以期推动这一问题讨论的深入。  相似文献   

7.
《经济师》2017,(5)
汾河流域是山西省范围内重要的城镇集聚区,也是实现山西省"一核一圈三群"城镇化战略的核心区域。文章选取建国以来汾河流域城镇群演变为研究对象,采用城市首位度、城市规模分布的基尼系数和分形等方法对汾河流域城镇群的规模分布现状和演变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10年,汾河流域城镇群等级规模结构呈位序—规模分布;区域缺少特大城市和大城市,城镇规模等级不完整;城市规模空间分布不均匀,区域差异显著。建国以来,汾河流域城镇群规模分布发生明显变化,城市数量与规模快速扩张;城市首位度不断下降,城市规模结构由首位分布向位序—规模分布转变;城市规模分布的分维数不断减小,城市规模差异逐步增大,区域大中城市逐步发育,规模分布日趋集中。并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若干意见。  相似文献   

8.
巴宇昊  王亦彬 《时代经贸》2013,(20):202-204
本文主要阐述72000年与2010年的长三角城市群城市规模分布变化,其中包括“位序一规模”分布、首位分布和城市规模等级分布,并将这二年的城市规模分布进行了纵向比较及原因分析。  相似文献   

9.
吴灿燃 《经济研究导刊》2011,(14):166-170,195
经济全球化的相关进程促使世界各个大城市生化联结而成一个相对有机的体系,令城市产生新的经济活动特征和产业结构调整,并使城市的中枢地位与影响力变得更突出。"全球城市"的衍生是全球经济发展与全球化进程深化的结果。全球城市既是国际经济全球化的空间依托、区域经济集团的支撑点、各类"经济圈"的核心,也是国家实现与国外经济联系的桥梁和基地,故此对"全球城市"的形成及其发展进行研究便具有积极意义,也将对"全球化"现象具体作用于经济实体的过程提供一个独特的诠释视角。据此,尝试检视"全球城市"这一概念框架,继之指出香港正是全球化时代中的一个全球城市,并进而剖析香港城市衍生为"全球城市"的背后动力因素。  相似文献   

10.
中国城市的规模和空间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中国城市的规模等级体系 (一)城市的规模分布 对中国的城市规模分布,已有不少研究。例如利用哲夫通用城市规模分布公式(P_i=kR_i~(-q),P_i是城市人口规模,R_i是城市序号),运用1953、1963、1973、1978年的人口资料,对100个最大的城市进行回归分析(许学强,1982),得出我国城市规模呈大小序列分布,且序列与城市人口规模间的非线性相关十分显著的结论。现以1987年底的人口资料(见1988年《中国城市经济社会年鉴》),利用同一公式,对1987年全国所有382个建制市进行回归分析,所得的结果是:  相似文献   

11.
国外对环大城市环状空间功能地带的研究已落实到"生态项链"、"新城市圈"与"产业走廊"的规划。国内主要研究城市圈层结构方面,都还没有涉及到以提高城市(社会)生活质量的商娱场所"引力(区)圈"的研究。文章借鉴国外"兴趣引力区"与"存在主义"场所等概念,首次揭示中国大城市(西安)的"项链状"现代商娱场所引力圈的结构,并探讨其商娱场所(微)区位因素与布局区位模式。  相似文献   

12.
盛广耀 《经济地理》2007,27(6):946-951
利用第三、四和五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对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京津唐地区人口增长和空间分布的变化过程进行分析.研究表明,自1980年代以来,各城市密集区人口增长速度加快,人口规模不断扩大;空间分布变化幅度大,总的趋势是集中化、不均衡化;人口变动状况具有阶段性差异;外来人口的迁移流入是人口变动的主导因素.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城市密集区发展过程中的人口演化趋势以及人口变动规律,其结论是:城市密集区人口变动遵循逻辑斯蒂增长规律、波动推进规律、圈层扩散与等级扩散规律,人口增长将由高速到低速,人口分布将由集中化迈向相对地均衡化.  相似文献   

13.
试论都市圈概念及其界定标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都市圈作为经济、社会生活的新型空间组织形态,受到越来越多的中外学者的关注。然而,关于都市圈的概念和都市圈域范围如何界定,中外学者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本文试图综合国内外学者关于都市圈现象的研究和论述,给出一个都市圈涵义的较全面的表述,并归纳出都市圈“两大、两高、多通”三项定性原则,最后结合我国的国情,给出一个都市圈域界定的动态三阶段标准。  相似文献   

14.
具有时空压缩效应的高铁运营是否促进了城市群内的市场一体化?城市群经济协调会合作机制又是否打破了城市群内的市场分割?目前尚缺乏经验证据。本文利用2003—2015年长三角城市群34个地级市数据,采用空间面板杜宾模型(SDM)实证分析了高铁运营与经济协调会合作机制对于打破城市群内市场分割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长三角城市群内地市间“以邻为壑”的现象依旧存在,但高铁的运营与经济协调会显著降低了该地区市场分割水平。(2)高铁运营产生的时空压缩效应,使得城市群内市场一体化的影响范围不断扩大,并将边界延伸至2小时交通圈。(3)高铁运营对于其他城市市场分割的影响效果均大于对本地区市场分割的影响,而城市群内的经济协调会合作机制仅在相邻地市间发挥作用,对于非邻近地区的空间溢出效应相对有限。  相似文献   

15.
论"经营城市"的必然性及其风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营城市是将城市各种资源视为有经济价值的商品,按照价值规律要求进行市场化运筹,以扩大城市发展所需的资金来源.经营城市客观上容易扩张城市建设规模,产生大量的财政赤字和过度负债,形成经营风险.而为弥补建设资金缺口所采取的土地、市政基础设施和城市无形资产等的经营,又进一步扩大了风险波及范围.  相似文献   

16.
利用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城市青年状况调查"数据,使用多项式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对城市青年的地域通婚圈作了研究。人口迁移流动经历对城市未婚青年意愿通婚圈和初婚青年现实通婚圈的扩大都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城市独生子女的通婚圈明显比非独生子女小,但通婚圈不会因兄弟姐妹数量的增加而扩大。从通婚圈角度看,"二孩生育"政策应该成为我国生育政策的最终归宿。  相似文献   

17.
陈鹏 《开放时代》2009,(4):126-139
作为一种新兴的社会现象,业主维权的兴起是中国城市化进程中住房商品化改革的结构性产物。在某种程度上,业主维权已经构成了当代中国城市居民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并引起了政府和学界的极大关注。本文首先从学理层面深入探讨了“业主维权”的概念内涵,然后对现有文献中有关业主维权研究的各种理论视角进行述评,最后根据笔者的研究经验提出业主维权研究的进一步议程或许可以纳入“公民的形成”、“中产阶级的形成”和“社会的形成”三个框架之中。  相似文献   

18.
城市公园的可达性评估除了基于交通(距离、时间、 成本)的可达性外,视觉可达性、心理可达性也是度量居民对 公园服务获得感的重要内容。从交通可达性、视觉可达性和心 理可达性3个维度,构建可达性评价模型和计算方法。选取重 庆市3个城市综合公园作为不同发展时期的代表,对距离公园 边界1km区域内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早期到发展期, 3个维度的可达性均明显增加;至成熟期,交通可达性趋于稳 定,视觉可达性下降,心理可达性持续增加。在空间分布上, 交通可达性和心理可达性呈现随距离增加而衰减的趋势,视觉 可达性在不同方位上差异显著;综合可达性由早期的“同心 圆”模式分布逐渐演变为“偏向”式聚集,在某些方位上呈现 跳跃式分布。多维可达性的动态评估能有效挖掘城市公园的潜 在服务功能和价值,客观评估城市公园布局的公平性和居民 对公园的可获得性,让更多的人包括弱势群体能够共享环境 福利,为城市公园周边地区的规划建设和旧城更新提供科学 依据。  相似文献   

19.
判断和比较一定区域内各城市用地规模的合理性,并确定其空间分布,为制定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战略提供重要依据和参考.文章以哈尔滨市周边10个市县为研究区域,从经济、社会和生态3个方面构建城市用地规模合理性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对2006年各市县用地规模的合理性进行定量计算和修正.结果表明:在经济、社会和生态相协调的总目标限定下,哈尔滨市周边市县用地规模合理性空间分布存在一定的差异.双城市、巴彦县用地规模的合理性较好,木兰县、通河县、延寿县用地规模的合理性较差,宾县、依兰县、方正县、尚志市、五常市的用地规模不合理.在对各市县的评价结果进行比较后提出了加强用地规模合理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研究公园开放的内涵区别于管理开放的研究视角, 依据城市空间密度变化和市民步行需求变化,从城市步行空间 视角,反思通过管理手段开放的收费公园在空间状态上并未真 正开放的现实问题,问题的出现在于收费管理模式引致的空间 模式滞后。以公园城市为理念指导、开放街区化为技术路径, 鉴别城市中心公园在城市步行网络中现有状态与应承角色之间 的差异。多尺度比较传统公园模式与“开放街区”尺度的不协 调性,理清传统公园空间模式向开放公园空间模式的转变途 径,提出以外部城市空间步行肌理重塑内部公园交通,构建公 园空间开放度评价体系(PSOA法)量化开放程度,以期定量描 述空间的开放状态,改善并解决空间的开放问题,更好地应对 城市中心地区的空间变化需求,服务城市步行体系,实现以人 为本的公园空间和管理的双重开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