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刘珊 《经济论坛》2006,(1):98-100
市场营销学于20世纪初首创于美国,在近一个世纪的发展历程中,市场营销学研究对象从流通领域拓展到生产过程及售后过程,并随着营销实践的变化,其内容不断充实,观念不断更新,体系日渐成熟。“现代营销学”之父菲利普·科特勒评价市场营销学已发展成为一门建立在经济学、行为科学、现代管理理论基础上的应用科学。时代的变迁,科学技术、经济的不断发展,使得市场营销学在其成长过程中经历诸多的创新发展,具体体现在营销观念创新、营销策略创新、营销手段创新三个方面。一、营销观念创新市场经营观念是指企业经营活动的指导思想,亦称为商业哲学(…  相似文献   

2.
西方零焦业发展特点与我国零售业营销创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方零售业发展到今天,具有新的零售业态不断涌现、突出规模效益、发展自有品牌、应用现代技术等特点,特别是注重零售业的市场营销创新,与此相反,我国零售业业态单一、效益低下、营销观念落后、营销手段陈旧,要使我国零售业在加入WTO后具有竞争力,零售企业必须从转变观念、发展新型零售业态、实行商业品牌创新、加强销售全过程服务入手,与顾客建立长期持久的营销关系,应用新技术加强零售业营销管理,使零售业在管理上向规范化、科技化发展。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不断的进步,人类精神文化素质不断的提高,对于高等学校的建设也在不断加强。自从上个世纪90年代末国家实施“211工程”、“985工程”以及高校进行扩招以来,高等学校的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其规模也逐渐扩大,不断的实现高校可持续发展。所以,我们应该深化高校资产管理改革,优化资源配置,不断改革创新,建设一个节约型校园。本文通过探讨创新机制在高校资产管理中的应用有关问题,加强对高校资产管理,在创新战略条件下不断创新发展,最终实现学校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高等学校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其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作用对于创建创新型国家和高校自身发展都具有积极意义。以高等学校获得国家科技奖励三大奖的成果数量为基础,运用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方法,分别对高等学校在知识创新系统、技术创新系统、知识传播系统和知识应用系统中的作用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高等学校在国家创新体系中发挥着重要的主体核心作用,且其影响力逐年增加。  相似文献   

5.
高等学校在信息时代不仅要进行教育创新,更要进行管理创新,从提高认识的基础上,在管理思想、管理组织、管理人员队伍及管理方式上进行创新。  相似文献   

6.
问责制起源于商业领域,后来被广泛运用于公共行政领域.随着教育民主化浪潮的推进,问责制也被逐渐引入教育管理体制中,在英美等国的高校管理中受到广泛的应用.当前我国高等学校在管理中都存在诸多问题,其中监督体制不完善,职责不明确,责任追究机制缺乏等问题突出.在我国高校管理中实行问责制对我国高校管理体制改革有很大的推进作用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高校行政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严清 《经济师》2009,(5):86-87
高等学校的行政管理质量,直接关系到高校的生存与发展。文章在分析目前我国高校行政管理运行状况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提高高校行政管理效率、推进行政管理改革与创新的途径,以实现高校行政管理效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8.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高校办学规模日益扩大,高等学校筹措资金渠道的日益多元化,资金管理任务也越来越重.随着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和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商业贿赂在高校也呈上升趋势,有效地运用各种方法对高校资金进行监督和管理显得越来越重要.  相似文献   

9.
思想政治教育是公共危机管理的重要方式和手段,在高校危机管理中具有预防危机、规范导向、整合资源、稳定局势、修复秩序等功能。创新高校危机管理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这既是新时期高校有效治理危机和维护校园和谐稳定的必然要求,也是推进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课题。高校危机管理中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应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组织动员、迅速反应的原则,并从强化师生主体地位、增强思想政治教育预防功能、推行思想政治教育网格化、改革思想政治教育方式路径等四个维度来展开。  相似文献   

10.
国际人力资源为我国科技进步和高校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已经成为高等学校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析了高校国际人力资源的结构和管理特点,指出了高校国际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阐述了高校国际人力资源管理的思想和方法,并对高校国际人力资源的跨文化管理模式做出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论文以华人社会中的社会学理论为基础,通过实证研究验证了"差序格局"现象在华人社会关系营销中的存在,即亲人关系所带来的关系结果最高,熟人关系次之,生人关系最差;需求法则对应亲密,人情法则对应恩惠,公平法则对应信用;同时,论文发现了从关系法则到关系呈现方式,再从关系呈现方式到关系结果的线性路径,厘清了三者之间的逻辑关系。研究结果明确地揭示出华人社会商业运营中"亲人"、"熟人"、"生人"之间等级明确的运行体系,不同的关系类型对应各自的关系法则,然后形成不同的关系呈现方式,并最终带来关系结果,即市场绩效的差异。"个人关系"导致"企业绩效"的运行机制也在一定程度上被窥探出来。  相似文献   

12.
市场导向对企业绩效影响的研究已成为近几年来的热门话题之一。但是质量导向与市场导向的关系的研究较少。虽然两者被视为是提高企业绩效的两种互补的经营理念。本文以110家中国企业为样本,通过验证性因子分析,研究市场导向、质量导向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市场导向与质量导向呈显著正相关,且市场导向能够积极地提升企业绩效;质量导向需要市场驱动来提升质量改进努力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前,国际商务专业面临着培养目标定位不准、设置体系不合理、实践教学环节少等问题。根据二本院校的资源禀赋特征以及国际商务专业与国际贸易专业的区隔,二本院校应以"企业走向世界"以及走向世界后的"跨国经营管理"为主线构建课程体系;平衡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实践教学模块之间的衔接;加强国内外交流和合作,建立与社会沟通的多维度通畅渠道;坚持产学合作,实现校企深度融合,重视国际商务综合模拟实验室的建设,以培养更适合社会需要的国际商务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14.
我国企业集团的演进及组建模式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姚俊  蓝海林 《经济经纬》2006,8(1):82-85
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没有企业集团这种组织形式,企业集团的出现是我国经济和工业改革的结果。至今,企业集团这种组织形式在我国不过20多年的历史。我国企业集团的发展历程可分为三个阶段:改革前的企业组织、企业集团的产生阶段、企业集团的发展阶段。根据政府和企业在集团组建过程中的作用,我国企业集团组建大致有三种方式:政府主导型、政府-企业联合改建型、企业主导型。  相似文献   

15.
服务外包被认为是继加工贸易之后,中国产业经济结构与国际经济体系对接的重要方式。但通过对服务外包的市场容量、生产要素属性、产业组织属性等方面的分析,以及对现代服务业的结构透视,本文认为服务外包是一种产业组织方式的革新,并不能自然地延续加工贸易曾经创造的奇迹。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从商业生态系统的视角研究营销理论的变革,商业生态系统已成为一种趋势,传统的营销理论基于静态、单个企业内部能力,强调企业内部与外部环境的匹配,已无法适应商业生态系统的发展趋势。商业生态系统所代表的动态、不确定和复杂的环境,要求企业基于"商业生态系统"思考问题,共生营销理论提供了一个生态学的视角,营销的范围将突破企业内部的边界、行业的边界、企业价值链或联合企业的界限,而着眼于与企业有共同命运的利益共同体。企业首先需要确定的是企业是决定加入某个或某几个商业生态系统,还是创建一个新的商业生态系统,并将自己视为商业生态系统中的一员,考虑自身营销行为与整个商业生态系统的匹配,然后以生态位分离的思想选择自己应承担的角色,基于系统成员共享的思想下制定产品价值开发与定价策略,最终实现与系统内其他成员的协同进化。  相似文献   

17.
战略营销的理论内涵及在我国的应用问题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焦晓波 《技术经济》2006,25(5):71-73
战略营销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市场营销学科中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它是适应企业外部环境变化的结果。战略营销是市场竞争的必然选择。与传统的战术营销相比,战略营销更注重营销活动的整体性和全局性以及长期效果,注重经营环境分析和竞争导向,强调营销组合和要素的整合。我国多数企业没有以长期发展的战略思想作指导,其经营活动缺乏长远的战略规划。竞争的压力要求我国企业必须用战略营销理论来指导企业的经营实践。  相似文献   

18.
优先发展重工业的非均衡发展战略决定了统购统销是中国工业化资本积累的主要方式。寻找保证工业化资本积累的组织制度供给,成为建国后我国农业集体化运动的主题,也是其不断加速前进的巨大驱动力。集体化组织形式从合作社到人民公社的加速演进,使得工业化资本积累最终获得有力的组织制度供给而得以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9.
Technology transfer in United States universities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role of offices of technology transfer (OTT) in 12 U.S. universities in 1998 in commercializing research results in the form of patents, licenses, and start-ups of new companies. We study the organization and place of OTTs within the university structure, the process of technology transfer, and the staffing and funding of the office. Data were collected through a mail questionnaire followed up through telephone interviews. We also conducted a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data for 170 U.S. universities, hospitals, and research institutes for the period 1991–1996. Our findings suggest that technology transfer from universities to the commercial sector needs to be understood in its broader context. The primary purpose of a technology transfer program is for the university to assist its researchers in disseminating research results for the public good. Success in this endeavor is only partially reflected in income generated for the university or the number of business start-ups. The degree of success depends not only on the nature of the interface between the university and the business community but also on the receptivity in the surrounding community as well as the culture, organization, and incentives within the universities themselves.  相似文献   

20.
邓超  张元 《时代经贸》2007,5(4X):142-143,146
随着银行业开放步伐的加快和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积极推进,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着经营发展战略的转型。零售业务以其利润高、风险小的特点逐渐成为商业银行新的支柱型业务。引入先进的营销理念,大力发展零售业务已成为商业银行谋求生存和发展的根本途径。本文结合银行零售业务和关系营销各自的特点,就在零售业务领域引入关系营销的必要性及实施策略进行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