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2010—2021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发行的公司债为样本,实证检验了自愿披露客户信息对债券违约风险的影响。研究发现,自愿披露客户信息产生的额外风险加剧了债券违约风险,这种影响在高专有成本和高融资约束的企业中表现更为显著,但企业发行的绿色债券并未受到影响。机制检验表明,经营风险增加和机构投资者持股降低是自愿披露客户信息影响债券违约风险的重要途径。研究表明,企业需要慎重考虑披露客户信息带来的风险,审慎制定信息披露策略。  相似文献   

2.
随着债券市场违约常态化,违约风险成为当前我国债券价格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影响因素。因此,研究债券发行主体及其实际控制人的财务指标和会计信息对违约风险的调整及债券价格的影响路径成为债券市场发展中的重要问题。通过对地方政府城市投资类债券发行数据和交易数据进行回归,对比不同债务主体背后债券定价差异后发现:以地方政府为背景的城投类企业发债时,其政府显性信息和隐性信息对债券定价均有重要影响;以投资性地方融资平台为债务主体的城投债,其获得的地方政府支持更大。进一步研究表明,衡量政府未来财务状况的隐性指标能较好地预测政府对债务主体的支持情况,并且政府依赖程度高的债券在后续二级市场中回报率较低。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融资需求、债务结构、融资成本、绿色声誉四个维度分析了新能源汽车企业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发行绿色债券的内部效应,并指出其在绿色债券发行中仍存在缺乏第三方认证、信息披露不全面、补充流动资金比例较高等问题,进而从绿色债券发行企业和政府部门两个角度对完善我国绿色债券发行机制、规范绿色债券市场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随着绿色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不断推进,绿色信息披露日益受到资本市场的关注和重视。本文拟从债券发行定价视角探讨债券绿色信息披露的经济后果。以2015~2020年A股上市公司发行的非绿色信用债为研究对象,利用Python软件对其债券募集说明书中披露的绿色项目文本信息进行识别和分类,并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不同类型的绿色项目信息披露对债券发行定价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其中,绿色“机会型”项目信息披露有助于降低债券发行定价,而绿色“监管型”项目信息披露将提高债券发行定价。作用机制检验表明:绿色“机会型”项目信息披露通过传递企业价值提升的积极信号降低了债券投资者要求的风险溢价,导致债券发行定价下降;绿色“监管型”项目信息披露则传递出企业违约风险增加的消极信号而导致债券投资者要求更高的风险溢价,进而提高债券发行定价。异质性分析发现,绿色“机会型”和“监管型”项目信息披露对债券发行定价的影响效应在不同产权性质、不同绿色创新能力以及是否属于重污染行业的企业中均存在异质性。  相似文献   

5.
光伏行业供求失衡,产能过剩,成为债券违约的"重灾区".本文介绍了超日太阳发行的"11超日债"违约全过程,对其因偿债能力不足,年收入下降、盈利能力差,盲目扩建、大肆海外投资,应收账款问题突出,内部控制存在缺陷导致违约展开了具体分析,并从企业层面提出防范债券违约风险,应在事前建立健全企业债务风险预警机制、加强应收账款内部控制、设立债券融资预算和偿债基金制度,事中自助协商修改债务条件、发挥企业债券担保机制的作用、建立企业债券保险制度,事后开发新市场区域、创新业务模式、开发新应用产品.  相似文献   

6.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与紧密联系,各国企业之间的竞争变得越来越多元化。这不仅促进了全球生产力的发展,而且还导致了一系列与环境污染、资源过度使用、生态失衡等有关的问题。随着资源状况变得更加严峻,我们需要在发展和环境之间取得平衡。绿色债券的出现恰逢其时,不仅可以拓宽房地产企业的融资渠道,还可以促进绿色产业的发展。采用事件研究法,分析具有代表性的房地产企业——正荣地产发行绿色债券融资产生的短期股价效应。结果显示,正荣地产发行绿色债券短期内对股价有显著的正股价效应。  相似文献   

7.
伴随“走出去”程度的加深,中国跨国企业的东道国风险敞口越来越大,这将如何影响跨国企业的债务融资成本是值得探讨的重要问题。本文基于海外子公司的国家分布,利用国际国家风险指数(ICRG),刻画中国上市跨国企业的东道国风险暴露及其对公司债券发行信用利差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东道国风险上升将显著提高中国上市跨国企业发行债券时的信用利差,表明企业付出了更多融资成本以补偿债券投资者对企业海外业务高风险的担忧。从风险分拆来看,东道国政治、经济和金融风险上升都会在不同程度上显著提高信用利差。进一步研究表明,企业具有国有背景、海外经营经验丰富以及东道国与中国关系越“近”,越有助于调节东道国风险对债券发行利差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8.
基于2015—2019年发生实质性债券违约的上市公司数据,运用二元Probit回归模型,从风险承担水平角度研究大股东股权质押对上市公司债券违约风险的影响。研究发现:大股东股权质押率与债券违约风险显著正相关,风险承担水平在股权质押与债券违约之间发挥了中介作用,高股权质押率的企业通过对其风险承担水平的影响,增加债券违约风险。进一步研究产权性质和信息质量差异对股权质押与债券违约关系的影响,结果显示,在不同产权性质、不同程度信息质量组别中,股权质押比例对债券违约的正向影响均存在差异,且该正向作用在非国有企业、低信息质量组中更为强烈。  相似文献   

9.
一、我国债券违约事件的表现自2006年福禧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第一次信用风险事件后,监管部门一方面加大债券融资支持力度,完善债市体制制度建设;另一方面加强债券市场的风险管控力度,采用多元化手段对债券违约进行处置,推动债券市场规范化发展。我国发生的债券违约事件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债券到期时,债券发行人无法偿付本息;二是债券的信用等级大幅下降,从投资级别降到投机级别,导致市场密切关注。  相似文献   

10.
为探索不同融资环境下含票面利率调整权和回售权债券的行权逻辑和影响路径,挖掘与证实两者行权过程中发行人可能的违约风险信息价值,选择2014—2021年的信用债样本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首先,当融资环境由紧缩变为宽松时,债券发行人在行使票面利率调整权时越倾向于向下调整,且高信用评级比低信用评级债券的票面利率调整幅度更大。其次,当债券发行人调整债券票面利率后的超额利差越大,投资人越不会行使回售权。最后,在融资环境宽松时仍选择向上调整票面利率的债券更可能发生违约,这就证实了该行为的违约预警价值。研究结论将为债券发行人、投资人及监管者等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1.
发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是支持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防控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违约风险对于稳定区域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Z省为研究对象,运用修正的KMV模型对该省2021、2022年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的违约概率进行测算。结果表明:Z省专项债券的违约概率较低,专项债券风险处于可控范围内。但随着专项债券发行规模的不断扩大,偿债来源的逐渐紧缩,导致专项债券违约现象仍可能出现。为此,文章在测算出违约概率的基础上,进一步计算Z省当年的安全发债规模及未来年度可承担的专项债务规模,并基于此建立专项债券违约风险预警机制,试图为有效防控专项债券风险提供参考。研究结论对防范专项债券违约风险、健全专项债券市场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一、引言债券融资是指公司通过发行公司债券来筹集资金,而公司债券通常又称企业债券,是指公司依照法定程序发行、约定在一年以上期限内还本付息的有价证券。债券融资由于其自身特点,具有很多优势。相对权益融资来讲,债券融资的融资成本较低,主要体现在筹资费和节税效应上,有利于降低公司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同时对于股东来讲,发行公司债券也不会稀释其股权,有利于保持股东对公司的控制力。相对银行贷款来讲,融资成本也更低,主要体现在中介费和谈判成本上。另外,发行公司债券,企业可以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组织权力、专家权力、声誉权力、所有权权力四方面构建CFO综合权力指数,基于2008~2017年沪深A股数据,分析了CFO权力对企业债务违约概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CFO权力越大,企业债务违约概率越低,在控制内生性影响后,该结论仍然成立。进一步研究发现,具有较大权力的CFO通过降低业绩波动性和缓解融资约束来抑制企业发生债务违约。本文从CFO权力视角拓展了债务违约影响因素研究,对企业完善人力资源制度安排和降低债务违约风险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从违约风险的角度考察了影响供应商融资的主要因素,通过对2003-2009年251家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发现:决定企业信用水平的财务因素对供应商融资(应付账款比例、预付账款比例)具有显著的效应,且影响方向与理论预期相一致;决定企业投资者保护程度的制度因素对供应商融资(应付账款比例、预付账款比例)也具有显著的效应,影响方向与理论预期相一致.上述研究结果验证了理论预期:供应商会通过评估企业的信用水平和投资者保护程度,并依据企业的违约风险作出相应的销售信用政策,给予高违约风险的企业较严格的信用政策,给予低违约风险的企业较宽松的信用政策.  相似文献   

15.
以2006—2021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探讨了企业首次发行债券如何影响企业的创新水平。研究发现,企业首次公开发行债券能够显著提升企业的创新水平。机制分析结果表明,企业发行债券通过建立替代性融资渠道缓解融资约束,延长整体债务期限,提高信息披露水平这三个路径来提升企业创新水平。进一步研究发现,在控制了企业后续发债行为后,公开发行债券与企业创新的关系仍然存在;相比于公司债,企业首次发行债券种类为中期票据和企业债时,企业创新水平提升更显著;企业首次发行债券时,债券信用评级越高、发行利率越低,对于企业创新水平的提升越显著。研究结论丰富了债券市场经济后果的研究,也为企业创新发展和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来自债券市场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缓解微观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对于降低实体经济运营风险和金融系统风险具有重要意义。银行业竞争理论上可以通过缓解信贷融资约束来降低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的程度。基于手工收集的商业银行金融许可证的数据构造省级层面的银行竞争程度指标,分析并检验银行竞争对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的潜在影响、作用机理及经济后果。研究发现:(1)银行竞争程度提高有助于降低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的程度;(2)银行业竞争降低投融资期限错配的作用机理在于缓解企业融资约束;(3)银行业竞争有助于降低投融资期限错配对企业业绩的不利影响。研究结论表明,推进金融机构市场结构改革有利于改善信贷市场资源配置效率,缓解微观企业“短贷长投”困局,从而有助于降低微观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潜藏的债务违约风险对企业自身、上下游实体以及金融系统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7.
文章在我国出台绿色信贷政策的制度背景下,以紫金矿业为例,分析企业环境表现与债务融资的关系.研究发现,紫金矿业不良的环境记录只在绿色信贷政策出台初期影响其债务融资,可能的原因在于绿色信贷政策的执行和污染事件的处罚使紫金矿业积极实行大范围整改,加强了环保建设力度,主动降低了自身环境风险.  相似文献   

18.
运用非金融上市公司的实证数据,研究了债券融资对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理论分析表明:上市公司通过债券融资提高了信息披露水平,从而缓解了信息不对称,同时发行债券为其提供了更多的现金流,两方面的结合可以缓解其面临的融资约束,实证结果支持了这一结论。进一步将样本公司划分为高信息不对称组和低信息不对称组,实证结果显示:债券融资对高信息不对称组的融资约束缓解作用显著大于低信息不对称组。  相似文献   

19.
以沪深两市2012—2019年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实证分析战略差异度对债务融资成本的影响,并从内部资本市场角度探索其对战略差异度与债务融资成本关系的调节作用,探寻战略差异度引致的内外部融资矛盾的解决渠道。实证结果显示:战略差异度大会显著提高企业债务融资成本;内部资本市场活跃程度高可以降低企业债务融资成本,且内部资本市场能显著减弱战略差异度引致的债务融资成本增大的不利影响。据此提出当战略差异使企业生产经营的不确定性增大、债务融资成本上升时,企业可以选择构建内部资本市场,并提高其活跃程度,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融资约束,降低债务融资成本。  相似文献   

20.
刘健 《中外企业家》2013,(3S):19-20
企业融资是指企业根据自身生产经营现状、资金运用情况,由未来经营与发展策略的需要,利用内部资金融资或向企业的投资者及债权人筹集所需资金的一种经济活动,是指一种以企业为主体的融通资金。目前,市场上企业融资方式(即企业融资的渠道)可以分为两类:债务性融资和权益性融资。债务性融资包括银行贷款、发行债券和应付票据、应付账款等;向其他投资者出售公司的所有权,即用所有者的权益来交换资金,称为权益融资。也可分为内源性融资,银行借款融资,债券融资,租赁融资,通过企业上市募集资金,建立信用联盟实行信用互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