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在"双循环"经济发展导向下,提升资源配置效率是防范和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有效路径.本文利用2010-2018年中国省级层面经验数据,实证检验了地方政府债务对资本错配和劳动力错配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总体而言,地方政府债务显著加剧了资本错配,但是对劳动力错配的影响不显著.分地区的回归结果显示出东部地区地方政府债务水平的提升抑制了劳动力资源的空间错配,而西部地区地方政府债务水平的提升则加剧了资本要素的空间错配.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在资本配置过度地区,地方政府债务加剧了资本错配程度,在资本配置不足地区,地方政府债务抑制了资本错配程度.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于提升政府治理效能,促进要素合理空间分布和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由于比较优势与资源赋的差异,地方政府出台的产业政策可能不同于中央政府。文章基于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五年规划中产业政策的差异,检验地方官员的当地籍贯如何影响信贷资源配置。研究结果表明,当地方官员具有当地籍贯(任职地与籍贯地或出生地一致)时,受地方五年规划扶持但未受中央五年规划扶持的企业得到了更多的信贷资源。进一步研究发现,这一信贷资源配置倾向在当地特有行业中更加明显,并且地方官员的当地籍贯显著提升了信贷资源对企业业绩的促进作用。上述结果显示,当地籍贯为地方官员带来了地方性知识优势,有助于改善资源配置效率。文章拓展了宏观经济政策与微观企业行为领域的研究视角,对理解地方政府产业政策执行措施、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3.
基于时空异质性视角,依据省级面板数据,考量人口老龄化对技术创新的影响.结果显示:人口老龄化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呈时空异质性,由于存在多重效应叠加,在全国层面统计上不显著.中西部地区表现为抑制作用,东部地区表现出促进作用,且在考虑了阶段差异和空间因素后依然显著;人口老龄化对技术创新的边际影响表现出阶段异质性,在创新水平较低时影响不显著,但随着创新水平的提升逐步增强;老龄化的技术创新效应强度在不同维度下差异显著,在经济维度下作用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4.
政府补贴对企业生产效率的影响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选取全要素生产率作为衡量企业生产效率的指标数据,在微观层面上利用OP法来估算各个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通过将企业样本分为受补贴企业与非补贴企业两个组别,利用数据分析和实证分析来探究受补贴企业与非补贴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差异,以研究政府补贴是否提高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研究结果表明受补贴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显著高于非补贴企业,政府补贴对于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有正向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5.
李慧敏 《时代金融》2014,(12):61-62
本文利用我国东部11个省20个制造业行业的面板数据研究了地区产业集聚对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结果发现:在东部样本范围内,集聚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之间存在着一种非线性关系,当集聚水平低于某一临界值时,集聚水平的提高会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而当高于这一临界值时便会阻碍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  相似文献   

6.
运用 OP协方差法测算资源配置效率,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和城市统计数据,考量地方政府支出规模与当地制造业行业内资源配置效率的关系.结果显示:政府支出规模越大的地区,资源配置效率越低,政府支出规模对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存在地区异质性.  相似文献   

7.
选取我国2011—2020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运用SBM-GML模型和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实证分析,探索研究绿色金融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测算结果显示:绿色金融和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发展水平较高,但各地区绿色金融发展程度存在差异;我国2011—2020年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平均水平在1以上,处于有效水平,其中东部、中部两个地区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高于其他地区。实证回归结果显示:绿色金融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表明绿色金融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最后根据结果提出因地制宜设立绿色金融发展策略、加强技术创新能力提升技术应用水平、优化产业结构提升资源配置效率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文实证检验了政绩诉求——政府控制——边际社会性支出这样一条政府干预国有企业所产生经济后果的传导机制。研究发现:当地方政府在面临财政收入不足、国有经济面临的就业压力更大和经济增长缓慢时,地方政府往往会加大对国有企业的控制程度。尤其在面临就业压力时,会倾向于加强对员工规模大的企业的控制。随着地方政府对国有企业控制程度的加强,会导致国有企业发生更多的边际社会性支出,如非效率投资和冗员等。  相似文献   

9.
谢欣  魏彧  李鸥 《财政科学》2024,(1):62-73
本文基于手工收集的2010—2019年我国122个城市商业银行样本,从信贷供给侧角度研究地方财政压力是否有助于提升城市商业银行贷款质量。研究表明,地方财政压力与城市商业银行贷款质量呈现出显著的非线性关系;城市商业银行信贷投放与地方政府中长期发展规划一致度较高时,地方财政压力显著提升城市商业银行贷款质量。实证证据反映出地方财政压力下,政府对信贷资源配置影响具有前瞻性,引导信贷资源配置在具有较好发展前景的产业,更好发挥“有形之手”调控作用。因此,随着政府治理体系的完善,适度财政压力能够更好调动地方政府善治兴业积极性,促进城市商业银行贷款质量的提升,从而有利于金融系统稳定和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生产要素内部配置结构调整对边际产出弹性影响为基础,建立包含生产要素内部配置结构的科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对中国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效率进行实证分析。主要结论有:区域外商投资工业企业比例的增加能提升资本和劳动力边际产出弹性;区域内资工业企业比例的增加能提升劳动力边际产出弹性;政府科技资助与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效率之间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提高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效率需要政府科技资助形成一定规模;劳动者素质提高对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效率产生积极影响。政策建议是:继续加大对外开放力度,优化区域生产要素配置结构;扩大政府科技资助规模,优化政府科技资助结构;有效引导高素质人才流动。  相似文献   

11.
政府信息公开是提高政府透明度及行政效率的重要制度安排,深刻影响政府资源配置效率与应用绩效.以我国2011-2015年 A股民营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企业注册地政府信息公开质量对企业财政补贴可获性及补贴绩效的影响,结果显示:政府信息公开程度越高的地区,民营企业通过政治关系获取财政补贴现象得以有效抑制,财政补贴配置效率和财政补贴的使用绩效更高.  相似文献   

12.
Using panel data from 242 cities in China, we examine the impact of government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R&D) spending on corporate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We find that listed firms located in cities with higher government R&D expenditures are more innovative than firms in other cities. Further, the positive effect of government R&D spending depends on fiscal instruments and factor allocation. Through subsidies and tax incentives, government R&D spending enhances firm innovation by alleviating financing constraints, improving employee creativity and ensuring efficient operations. We demonstrate that subsidies are more effective than taxes in spurring corporate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We also show that the impact of government R&D spending is stronger for state-owned and high-tech enterprises than for other enterprises. Overall, our findings suggest that government R&D spending can substantially improve corporate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through fiscal instruments.  相似文献   

13.
基于2015-2018年816家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通过Logit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研究政府事前创新补贴和事后创新补贴对企业技术跨越的影响.结果表明:政府事前补贴和事后补贴对企业技术跨越有显著的促进效应,且存在企业性质和地区的异质性.政府事前补贴的企业技术跨越效应不存在信号传递机制路径和企业"寻租"路径,政府事后补贴可通过企业研发支出的增加,促进企业技术跨越.  相似文献   

14.
采用2015—2019年中小板上市企业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政府补助对中小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并基于融资结构视角,进一步应用动态面板门槛模型研究发现:政府补助能够显著促进企业研发投入,且由于财务冗余以及资金使用偏好等因素的存在,该影响表现出滞后性与门槛异质性特点。当内源融资水平低于或等于0.353、债权融资水平与股权融资水平分别处于20.938—30.728、-0.357—14.489区间时,补助效果最佳。据此提出完善监督机制、优化补助政策、加大资本市场改革力度等提高政府补助使用效率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5.
This paper examines who receives government subsidies when a firm faces delisting risk and how subsidies affect such a firm's performance in China. It focuses on the accounting‐based delisting rule issued in 1998 that relies heavily on the profitability of firms. Using the probit model, this study finds that subsidies are less likely to be granted to a firm that has a higher risk of being delisted than a healthy firm, but are more likely to be granted to such a firm if it is state‐owned. It is also found that having a political connection increases a firm's chance of receiving subsidies, but such an effect disappears when a firm faces a delisting risk. In assessing the impact of a subsidy on firm performance, this study shows that a subsidy increases a firm's valuation and profitability for firms at delisting risk.  相似文献   

16.
本文基于中国地方政府不同程度上参与区域创新系统建设的事实特征,以城市作为考察单元,并使用包含专利价值的创新指数反映区域创新能力,在因果分析框架下从财政投入强度和财政支出结构的双重视角系统评估政府创新偏好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效果。研究发现:在中国情境下,政府创新偏好与区域创新能力之间表现出稳健的正向关系,这种正向影响在因果分析框架下仍然成立。异质性分析表明:就政府创新偏好对区域创新能力的作用效果而言,东部和中部区域作用效果比西部区域更为明显;大城市作用效果比中小城市水平略低。随着区域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政府创新偏好对增强区域创新能力的重要性不断凸显。最后,本文还证实扩大对外开放水平、促进人力资本积累以及改善制度环境有助于充分释放政府创新偏好的技术创新效应。  相似文献   

17.
姜军  江轩宇  伊志宏 《金融研究》2020,476(2):128-146
本文结合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及股权质押频繁的现实背景,利用2006—2015年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探讨控股股东的股权质押行为是否以及如何对企业的创新效率产生影响。研究表明,控股股东的股权质押行为会显著降低企业的创新效率。进一步地研究发现:(1)当第二类代理问题越严重,或质押风险越大时,控股股东股权质押行为抑制企业创新效率的作用越明显,表明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伴随的掏空效应及短视效应,是导致二者负向关系的重要原因;(2)掏空效应和短视效应在影响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企业创新效率的关系上存在显著的替代效应;(3)研发投入强度下降时,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企业创新效率产生的负面效应更强。本文的研究不仅丰富了企业创新效率影响因素及控股股东股权质押经济后果的相关文献,对于规范控股股东股权质押行为,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也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8.
Abstract

In this article, we estimate the effect of China’s regional financial development on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TFP) growth using large provincial panel data for the years 1990 to 2009. Using the nonparametric stochastic frontier data envelopment approach, we analyze how financial development is related to efficiency improvement and technological progress, the two components of TFP. The study shows that Chinese financial development plays a significant role in promoting TFP growth via technological progress rather than efficiency change. The faster the financial development takes place, the better it could correct the mismatch of resource allocation, thus promoting TFP growth. The results imply that China needs to both further optimize the allocation of financial resources and perfect the regional financial system.  相似文献   

19.
基于2012-2018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实证分析统一框架下金融科技、科技金融与区域研发创新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金融科技和科技金融对区域研发创新效率提升有促进作用,其中金融科技通过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的中介作用影响区域研发创新,科技金融通过资本回报率影响区域创新研发;金融科技的提升作用更侧重于研发产出和成果转化阶段,并随着创新流程的深入不断上升,而科技金融更聚焦于研发投入,并在研发产出阶段展现了一定抑制作用;金融科技和科技金融的交互效应对全国和东部地区的创新发展具有积极影响,而对中、西地区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20.
政府R&D资助与企业技术创新——基于效率视角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应用1998~2007年中国大中型工业企业分行业面板数据,采用柯布-道格拉斯(C-D)生产函数形式的随机前沿模型,基于效率的视角,实证考察了政府R&D资助等因素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政府R&D资助对提升企业的技术创新效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企业自身R&D投入的提高有利于其吸收和利用政府的R&D资助,但企业规模和产权类型对政府R&D资助效果的影响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