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4 毫秒
1.
“十二五”时期,我国西部区域处于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西部大开发战略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深化科技投入对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带动作用。在总结已有研究文献成果的基础上,建立了西部区域科技投入产出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并以DEA模型为主要分析工具对西部区域12个省、市、自治区的科技投入产出效率进行了局部和全局性的比照分析,最后,对西部区域科技产业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
为考察中国制造业技术进步情况,本文将中国26个制造业划分为高、中、低技术含量产业,并分析了各类产业的技术投入与产出绩效统计指标。分析结果表明,在技术投入方面中国制造业总体技术开发投入显著增加,高技术含量制造业的技术投入较其他产业明显占优,一些中低技术含量产业技术投入增长很快,表明有关产业已由单纯依靠劳动力成本竞争逐渐转向依靠技术进步进行市场竞争,但各产业普遍存在着人力投入增长速度落后于物力投入的情况。在技术产出方面,各制造产业的劳动生产率显著提高,高技术含量的产业相对其他产业更加突出,在产品创新方面高技术含量产业总体情况优于中等技术含量产业,后者又优于低技术含量产业,表明产品创新在高、中、低技术含量产业间的分布呈结构优化的趋势。不同产业对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产品创新两种市场竞争方式的侧重点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3.
区域卫生行业政府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首先对中国区域卫生行业政府投入差异进行统计检验.检验表明,东、中和西部地区政府投入规模差异明显,在人均投入水平上却没有明显差异,因此,投入规模应该作为区域卫生行业政府投入对其经济增长贡献分析的起点.在此基础上,本文构建卫生生产函数,并实证分析区域卫生行业政府投入对其经济增长的贡献.结果显示,区域卫生行业政府投入对经济增长影响显著,而且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中、西部地区较低的政府投入规模对于提高当地居民健康水平及缩小与东部地区经济的差距十分不利.最后,本文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本文把西部大开发看作是促进落后地区创新的政策组合,并以此为特定对象,利用双差分模型,以享有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地区以及与这些地区在地理位置上相邻或者在创新能力上相邻的地区为样本,研究了综合性的区域创新政策对当地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类似西部大开发这种综合性创新政策显著地改进了当地的创新能力,这说明地方政府在区域创新体系中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同时,对于落后地区来说,单纯注重FDI而忽视教育投入等都不利于当地的创新能力的提升。这些结论为未来区域经济政策的调整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西部大开发初期,西部经济发展的动力主要来自政府的投入和政策倾斜,而现阶段西部经济发展还能沿袭这一模式吗?本文通过对西部大开发阶段性特征的分析,并对西部地区金融生态环境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认为加强西部地区金融生态的建设,促进西部市场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是现阶段推进西部经济发展的重心,也是西部经济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  相似文献   

6.
中国城市酒店业效率的空间特征及优化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运用DEA模型,对中国城市尺度酒店业效率的空间特征以及优化对策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①中国城市酒店业综合效率总体处于一般水平,纯技术效率最优的城市多于综合效率最优和规模效率最优的城市,并且还揭示了纯技术效率是造成综合效率处于一般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②从区域特征来看,中国城市酒店业综合效率呈现出"东部高于东北,东北高于西部,西部高于中部"的空间格局,从分类特征来看,高效率类型、低效率类型和中间两种类型呈现出"两头小,中间大"空间分布格局。③中国城市酒店业投入产出指标普遍存在投入冗余和产出不足的现象,并指出可以通过大力引进新的技术,提高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调整要素投入结构和规模,提高要素的转化效率和推进资产重组等措施来综合提升中国城市酒店业的效率。  相似文献   

7.
欧永生 《经济师》2004,(3):117-117
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这一宏伟战略实际上包括四个子战略 :东部开发、西部开发、中部崛起和振兴东北。在市场经济的框架下 ,这一战略体系中的各个子战略之间存在着强烈的互补性。这种互补性在近年来提出的“西部开发”战略和“振兴东北”战略之间表现尤为突出。认识并把握这种互补性 ,对实现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我们从资源利用效果、废弃排放减量、循环再用特征、经济运行效果、生态环境效益等影响区域工业体系循环经济效果的重要方面入手,建立了一套在区域工业体系中推进循环经济效果的评价体系并从投入端、运行过程、输出端来衡量工业体系中的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特征。运用AHP法测算了各指标权重,对1999~2006年上海市工业推进循环经济的效果进行了度量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我们从资源利用效果、废弃排放减量、循环再用特征、经济运行效果、生态环境效益等影响区域工业体系循环经济效果的重要方面入手,建立了一套在区域工业体系中推进循环经济效果的评价体系并从投入端、运行过程、输出端来衡量工业体系中的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特征。运用AHP法测算了各指标权重,对1999~2006年上海市工业推进循环经济的效果进行了度量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许本忠  杨学津 《经济师》2001,(10):84-85
文章探讨了技术活动负效果的表现及特征 ,介绍了技术评价的基本特点和作用。在此基础上 ,分析了西部开发面临的严重问题 ,提出了在西部开发中必须依靠技术进步 ,同时必须对待用技术进行技术评价 ,谨慎进行技术选择 ,以保证西部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海峡西岸经济区城市群的定位及发展路径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尹晓波  侯祖兵 《经济地理》2006,26(3):473-477
城市群是区域经济快速增长的平台,根据美国经济地理学家诺瑟姆“S”型城市化发展道路,我国城市化已经进入加速发展阶段。文章通过西方城市经济学、区域经济学的区位理论,对海峡西岸经济城市群进行了比较研究,分析了经济区域城市化发展的主要特征和发展基础,提出城市化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金融发展对资本回报率的影响机理,并使用中国省际数据进行了实证验证,得出的主要结论有:中国的资本回报率由2008年之前的平稳期进入到大幅度下降期,但区域间趋同趋势明显;中国金融发展不足与发展过度问题并存,其对资本回报率的影响也因地区不同而出现了明显差异,在投资扩张系数较高的地区存在着“金融失效”现象,在投资扩张系数较低的地区存在着“金融诅咒”现象,在投资扩张系数居中的地区存在着“结构失调”现象;政府干预会加剧金融发展的不利影响,但该作用在不断减弱;资本积累对技术进步促进作用的缺失,是资本存量对资本回报率产生负向影响的重要原因;劳动力增强型技术进步不仅促进了资本回报率的提升,还延续了投资驱动型增长的时期;技术进步是中国资本回报率提升的重要动力。  相似文献   

13.
我国区域金融发展差异的比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修华 《经济地理》2007,27(2):183-186
通过运用金融相关比率、金融机构信贷比率、金融市场发展指标对我国东、中、西部的金融发展水平进行比较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东中西部的金融发展水平不仅表现出绝对差异,而且相对差异较大,中、西部地区落后于东部地区,且在信贷资金运用效率上中部劣势尤为突出。回归分析也证明了金融发展对我国区域经济增长有重要影响。因此,制定合理的金融政策有利于区域金融与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4.
粮食主产区农村经济发展态势及其政策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全国粮食主产区1980、1990、1996、2000和2008年县域数据,通过分析其农村经济发展的时空差异演进特征,对粮食主产区农村经济增长的政策影响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1980年以来粮食主产区农村经济增长区域差异整体趋于收敛,粮食主产区与非粮食主产区之间的差异在1980—1990年有所降低,1990年之后逐年增大,表现出粮食主产区农村经济的相对低谷性。1996—2008年,粮食主产区第一产业比重由38.6%降为19.9%,农业劳动力比重由73.4%减至57%,而乡村人口比重则由85.7%缓慢降至82.3%。粮食主产区总体发展缓慢的根源在于耕地保护制度、粮食生产约束等政策性限制对该区域发展权益的剥夺,而相关政策对于解决其农村发展深层次矛盾与问题存在局限性,未能处理好国家、地方政府、农户三者的利益关系,导致粮食主产区难以发挥农业产量高和质量优的比较优势和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后发优势,从而陷入增产不增收的恶性循环。  相似文献   

15.
区域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构建灰色关联度模型实证分析发现:科技经费投入、科技活动人员投入对产业经济增长有显著作用。进行区域科技投入与产业经济关系聚类分析可把我国分为三类典型区域。对于第一类地区,科技经费投入,尤其是R&D经费对第三产业的投入效率更高,在该类地区应加大科技经费的投入;对于第三类地区,R&D人员全时当量对第一产业的投入效率更高,在该类地区应加大科技活动人员的投入。  相似文献   

16.
本文借鉴刘易斯二元经济发展模型和托达罗模型,构造了农村劳动力两阶段迁移理论模型,理论分析表明,农村劳动力返乡是理性选择,原因是其人力资本回报在欠发达地区要高于发达地区。随后,本文利用2007年5月调查获得的中西部70个县2353位返乡农村劳动力数据,利用改进后明瑟尔收入模型,比较这个群体在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人力资本回报率,验证了理论模型的分析结论。  相似文献   

17.
新技术的扩散总是涉及到时间和空间两个尺度,相当一部分技术扩散研究只研究时间这一尺度。相比而言,空间的扩散过程及机理的研究就困难得多,这不仅因为数据难以获得,而且因为在空间尺度上影响扩散的因素也相当复杂。文章利用文献计量方法获得有关GIS技术在中国教育科研机构的基本数据,为技术的时空扩散研究提供了难得的数据资源。该数据的特点在于同时具有时间和空间两维尺度。数据表明,无论是在时间还是在空间尺度上,技术的扩散都表现为经典的S型增长路径。在数据的基础上分析了影响GIS扩散的主要因素,包括地区文化教育和科研状况、地区经济发展以及地区信息与网络状况等。在此基础上,利用主体模型对时空扩散过程加以模拟,模拟的结果比较令人满意,表明对于影响因素的分析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18.
中国经济保持高速增长的同时也伴随着诸多的结构问题。本文以引进式技术进步方式为基本假设条件,对高速增长和结构不平衡等问题进行了系统论述。中国经济不平衡增长方式是在国际产业转移和国内技术引进背景下形成的,并且要保持高速经济增长就必须采取不平衡增长方式。在引进式技术进步方式下,高端部门对低端部门具有生产力和收入传递效应。在理论研究基础上,本文对高低端两部门的不平衡结构演变及结构演变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还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和国际环境的变化,原有经济增长方式难以维系,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才能使得中国经济向更为可持续的方向发展,而结构转变的核心在于技术进步方式的转变,只有自主创新替代技术引进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经济结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市场潜力与西部地区资源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曌  石敏俊 《经济地理》2008,28(6):1053-1058,1063
文章模拟了运输成本和市场规模变化情景下市场潜力指数的变化,模拟结果表明,大部分的西部省区在现阶段的运费水平之下,能够通过运输成本的降低有所受益。但是运输成本下降的空间十分有限,难以通过运输成本的降低根本的改善西部的市场通达性。因此现阶段,市场规模是造成东西部地区之间市场潜力差异的主要原因。西部大开发进程中,国家首先致力于改善西部的投资环境,进行了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但是运输成本降低在改善西部地区市场通达性的同时,也减小了西部资源东运的成本。西部地区市场规模狭小,东部地区强大的市场引力作用吸引了资源的东运和制造业的集聚,成为了阻碍西部地区资源开发的逆向作用力。要对抗东部沿海地区的强大集聚引力、实现西部地区的资源开发、促进西部地区的工业化进程,就必须改善西部地区的市场通达性。因此,在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西部开发应该更加重视扩大内需,增强市场引力作用。  相似文献   

20.
区域经济发展差距:新经济地理、要素流动与经济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主要表现为区域间差距的扩大,而非区域内部差距的扩大。这一现象的发生是多方面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新经济地理因素的影响下,具有区位优势的东部沿海地区吸引了中西部地区大量的生产要素进行跨区域流动,加上中央政府的政策导向作用,使得中国经济发展差距呈现出逐步扩大的趋势。因此,中央政府应该采取有力措施,以便在全国形成合理的区域分工,进而达到缩小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