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在对古典学派价值理论的批判继承基础上,在价值论中实现了革命变革。为了澄清对马克思价值论的误解,从与古典学派的对比中,可以看出马克思以下观点在发达商品经济范围内,使用价值和价值一起成为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完整的价值量规定对供求平衡的说明;价值形态理论揭示价值是物掩盖下的人与人的关系,不可能包含任何物质因素;价值规律作为按比例分配社会劳动的实现形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转化为按需要分配各种生产资源的实现形式。  相似文献   

2.
论劳动价值论在当代的运用和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为什么劳动价值理论要发展19世纪中期 ,马克思批判地继承古典学派的劳动价值论 ,创建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始创于英国的近代第一次产业革命 ,从 19世纪 4 0年代开始向欧洲发展 ,迅速波及整个世界 ,这是形成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条件 ,也是马克思创建科学的劳动价值论的客观条件。当时的科学技术已有一定程度的发展 ,所以马克思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一般科学劳动”对生产有重要作用等著名论断。但由于当时还处在以蒸汽机为标志的资本主义工业化的初期阶段 ,科学技术在生产中的应用也属于早期阶段。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导致了2 0世…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价值形态理论是其劳动价值论区别于古典学派劳动价值论的根本特征之一,也是其货币理论的基础。马克思价值形态理论的形成,前后经历了萌芽期:《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写作,发展期:《政治经济学批判》写作,深化期:《剩余价值理论》研究,接近完成期:《资本论》研究和完成期四个阶段;凝结了马克思毕生的精力和心血,奠定马克思《资本论》基础,贯穿了马克思经济学理论体系。科学地分析和论证马克思的价值形态理论的形成,有助于人们深刻认识和理解马克思经济学理论精髓。  相似文献   

4.
任何理论都有其历史继承性,马克思的主客体观也是对以往哲学的继承和批判。继承具有特别的意义,它能够使理论获得历史依据以及历史系统的支持。马克思的主客体观的历史继承性,体现在主客体概念、主客体统一观、感觉主体性三个方面,但必须承认马克思的继承是批判的继承。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了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中马克思对异化劳动这一重要概念的论述.马克思继承了黑格尔的观点,并以批判的方式发展了这一观点——对"异化"和"对象化"作了至关重要的区分.他指出劳动不总是导致自我实现的发生,在异化条件下,自我实现并不发生.马克思将异化劳动区分为四个方面进行阐述,深入分析了这一现象.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对资产阶级经济学的批判,特别是对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的批判,是他经济学理论研究生涯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以严肃的科学态度审视和评价了资产阶级经济学。马克思认为,只要经济学附着在资产阶级的皮上,那就只能在阶级斗争尚处于潜伏状态或仅仅表现为个别现象的时候,才能进行一定的科学研究,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便属于这个时期的经济学,因此,尚有一定的科学性。由于古典学派经济学家的阶级的局限性,其理论带有致命的缺陷,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便是由这些缺陷演变而来的。在阶级斗争尖锐化以后,便不再有自由的科学研究条件了,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开始大行其道。马克思指出,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不过是将资本主义生产当事人的动机、观念翻译成学理主义的语言。从各方面看,当代西方经济学也具有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的特征。  相似文献   

7.
<正> 马克思曾预言和期待的、区别于“资本的政治经济学”的是“劳动的政治经济学”。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科学登上历史舞台,是毫不掩饰地以致富为目的的,以国民财富为研究对象的。可以说古典学派在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上的功绩就在于确定了以国民财富为研究对象。不仅如此,他们进一步将国民财富即社会财富同天然财富相区分。马克思、恩格斯在谈关于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时,确实未沿用财富这个概念,但是不是他们否认以此作为研究对象呢?否。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经济学研究范式的创新是唯物辩证法的具体化,与他的批判有直接关系。他批判斯密双重观察法,发现其合理的和不合理的因素;批判李嘉图发展斯密外在观察法所犯强制抽象的错误;批判萨伊将斯密外在观察法庸俗化为表象法的错误。正是根据唯物辩证法,通过这种批判,他发现再现对象内在规定在社会表面上的颠倒表现,是再现资本的题中应有之义,从而科学地解决了内在研究与外化表现统一的难题,创立了全新的研究范式。  相似文献   

9.
流动现代性是后现代性预言家鲍曼对当代社会特征的学术概括。从流动现代性出发,鲍曼不仅具体分析了固态现代性与流动现代性条件下劳动与资本的不同关系,而且分析了当代社会劳动与资本地位的显性差异——资本的自由流动而劳动的不确定性,并认为全球化的一切后果皆由"流动性"引起。鲍曼的这种做法恰好是马克思劳动批判立场在后现代批判中展开,他自觉地将自己的劳动关系批判与马克思劳动关系批判联系起来,并延续了马克思劳动关系批判的思想。  相似文献   

10.
凯恩斯的经济危机理论有其合理的成分,但其中的错误也是显而易见的。凯恩斯对萨伊定律的批判,只不过是在重复马克思对萨伊定律方法论的批判。如果我们暂时不去追究凯恩斯是否对马克思的抄袭,而单就否定萨伊定律这一角度来看,我们不能说马克思批判了萨伊定律,而凯恩斯就没有批判萨伊定律。但是,凯恩斯承袭了斯密教条,因而不可能科学地说明资本主义经济的总量关系。凯恩斯将一条曲线辩护性地描述为独立的总需求曲线和总供给曲线,并杜撰了三大心理规律用以说明资本主义有效需求不足以及由此造成失业和经济危机,所有这些都是不科学的。凯恩斯既没有找到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病因,也没有理性地开出救治资本主义的良方。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的贫困治理理论源于他对现实问题的观察与思考,源于他对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19世纪法国及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中贫困治理思想的批判性继承和吸收.以此为基础,本文提出了一个"制度—生产力—个体"分析框架总结了马克思贫困治理理论的主要内容.马克思的贫困治理理论是中国特色贫困治理实践的指导思想.在中国特色贫...  相似文献   

12.
劳动价值论的继承、求索和发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00年以来,有些学者错解、曲解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否定和批驳马克思劳动价值论,造成理论上的混乱。比起生产要素价值论、供求价值论、效用价值论和边际效用价值论,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是科学的理论,但它需要发展和创新。对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既要继承与坚持,又要发展与创新。当前理论界对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问题认识上存在三方面的非科学观点:一是毫无理论与事实根据地任意错解、曲解马克思的有关观点和理论体系,搬用早被马克思批判过的庸俗经济学的观点来否定和批判劳动价值论。二是由于理论素养和思想方法方面的问题,对劳动价值论进行无理批判。三是本本主义地、句句是真理式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不赞同离开物质生产劳动领域讨论劳动价值问题,并用大批判的语言反对拓宽劳动价值论的范围。对待这些问题,要认真面对并予以澄清。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经济学界长期争论最多的问题之一。在争论中出现和存在着许多错误的观点。要解决争论和错误,必须运用正确的研究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方法,既要重视研究马克思的唯物史观,也要重视研究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体系,还要重视研究马克思对古典学派劳动价值理论的革新。要有能力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进行正确的研究,则须具有较好的政治经济学专业研究的理论基础,还须确认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完全科学的理论体系,并且要对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进行长期而认真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自由贸易议题不仅是马克思关注国民经济学的问题起点,而且也是他对资本主义制度展开总体性批判的一个关键线索.始于对斯密古典自由主义的科学驳斥,马克思对资本主义自由贸易展开四重哲学批判:在经济哲学层面,自由贸易只是便于资本在更大范围内增殖的自由;在道德哲学层面,自由贸易只是剥削工人的权力空间化的自由;在法哲学层面,自由贸易只是强国支配弱国从而奠定"中心-外围"帝国格局的自由;在政治哲学层面,自由贸易又客观上加速社会革命的发生和新社会的到来,这也成为资本主义自由贸易历史负效应中的"积极因素".在保护主义明显抬头、多边主义遭遇困境的当下,马克思这种批判蕴含着鲜明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5.
许光伟 《经济纵横》2012,(11):28-36
西方经济学的生产要素理论是资产阶级辩护性经济学的微观构图,运用的方法论技术是解释学,目的是循环论证其物象化的总认识预设。马克思经济学的生产要素理论是方法论和认识论的辩证结合,达成的是历史构图。因此,消解生产要素平面分析技术线路的规划是通过批判性与建构性的整合,形成以方法论批判为切口,以认识论批判为接入,以理论、方法论的整体建构为归结和总的出路的实践性进路。具体而言,马克思经济学生产要素理论构图于历史生产和劳动二重性的"认识"连接中,酝酿于劳动的社会本体论的规划中,实践路线是:劳动——生产要素——资本。这是将科学作为历史基层工作者进行实践规划的结果,从而也是构图本身与方法论实践活动合一的认识产物。  相似文献   

16.
从现代哲学的视角看,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具有丰富的制度批判思想。马克思企图通过这种制度批判来实现他的真正的理想和追求,即人的解放。而该著中马克思把制度批判与人的解放初始链接起来。这也使马克思从此走上历史唯物主义道路,并成为其全部理论的线索、立场和诉求。  相似文献   

17.
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共同富裕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把实现共同富裕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因而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的重要论述成为新时代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实践的指导思想。马克思共同富裕思想是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重要论述的重要理论来源,马克思在诸多经典著作中都阐述了共同富裕思想,而这一思想较为集中地体现在《哥达纲领批判》中。通过对《哥达纲领批判》进行文本解读,梳理《哥达纲领批判》中马克思共同富裕思想的地位、内涵、必然性、实现条件等内容,充分理解《哥达纲领批判》中马克思的共同富裕思想,有助于充分理解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的重要论述,理解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的重要论述就是对马克思共同富裕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增强新时代推进共同富裕建设的理论自觉和实践自觉。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经济学的基础,均衡价值论是新古典学派主流价值理论,两者既有相通性和互补性,又存在本质区别。明晰两者的理论界域,正确处理坚持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精髓思想与借鉴和吸收均衡价值论科学成分之间的逻辑关系,探索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与均衡价值论两者的相关性,有利于发展和创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经济学理论体系是将经济学研究的 “两条道路”, 即将研究过程和叙述过程有机统合起来运用科学的抽象力构建的。政治经济学批判, 既包含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批判, 也包含对资本主义经济学史的批判。马克思对逻辑方式与历史方式有机统一方法的运用, 始终是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这一现实的社会主体的统摄内加以使用的。理解马克思的这一方法, 必须将其与研究方法与叙述方法的辩证统一结合起来。在整个理论体系的构建过程中, 并不是要求逻辑与历史的严格一致, 而是对作为社会主体的历史发展进程进行事后的逻辑分析。马克思在思维行程的第一阶段 (研究过程) , 从资本主义最发达的形式抽象出最一般的规定——商品一般后, 以此为叙述起点, 最后又在思维行程的进一步发展中再现了资本商品这一思维总体 (叙述过程) 。将马克思所运用的逻辑与历史有机统一的方法理解为 “逻辑的开端与历史的源起相对应” 是对马克思的误读, 而将其归于恩格斯对马克思方法的错解同样是对恩格斯的误读。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对于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斯密和李嘉图的认识与批判,是其政治经济学的批判性理论起点,而之后对于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者尤其是对于蒲鲁东的批判,乃是其在一般方法论上将归纳法和演绎法融合在一起的连接点。马克思认为,资产阶级经济学的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即古典经济学和庸俗经济学。古典经济学是资产阶级处于上升时期的经济理论,而庸俗经济学则是资产阶级从革命走向保守的经济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