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行政垄断作为一种经济现象,在我国有着一定的滋生土壤。我国反行政垄断方面的法律还不够完善。行政性垄断应纳入反垄断法。在未来的反垄断法典中,应包含反行政垄断之内容,建立严格的行政性垄断法律责任制度,设立高度权威性和独立性的具有准司法机构性质的反垄断主管机构。  相似文献   

2.
应胜南 《中国外资》2008,(11):235-235
我国《反垄断法》已经正式颁布实施。作为转型经济国家,我国行政垄断的产生有其特有的特点。有效地规制行政垄断,是我国反垄断执法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拟对行政垄断产生的原因及治理的方法作一论述,以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我国反垄断执法体制现状及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娜 《金卡工程》2009,13(3):122-122
《反垄断法》正式实施后,我国的反垄断执法体制也确定下来,现行的反垄断执法体制包括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三大反垄断执法机构以及对行政垄断进行执法的行政机关的上级机关。这种执法模式是目前中国的最佳选择,同时也存在着很多不足。  相似文献   

4.
俄罗斯保护竞争法对行政垄断有专门定义,调整行政垄断主体范围广泛,有行政机关、立法机关等,行为种类有单个行政机关、行政机关之间及行政机关与经营者之间的行为,有作为也有不作为。俄罗斯反垄断署有立法、司法及行政执法权,能调查、审理并处罚行政垄断案件,且为行政垄断设置了民事、行政、刑事法律责任制度,规制行政垄断执法效率高、成本低。我国应重新界定行政垄断及其表现形式,调整行政垄断主体范围,完善行政主体法律责任,建立独立权威的执法机构,以实现《反垄断法》对行政垄断的有效规制。  相似文献   

5.
王哲  羌旭 《金卡工程》2010,14(9):181-181
随着《反垄断法》的出台,国家通过一系列的行政、立法手段,对我国垄断产业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本文在这样一个大背景,试图对反垄断的理论中的基本方法进行一个浅要的分析,也希望能为中国将来的反垄断规制提些建议。  相似文献   

6.
传统理论认为,垄断是缺乏效率的,对经济发展是不利的。其实,垄断只要适度,是有利于增强一国经济竞争力的,是有利于刺激企业经济效率的,是有利于增加消费者效用的,因此,不能笼统地反垄断。我国现阶段,行政性垄断程度高、经济性垄断程度低的状态下,对垄断应持以下态度:反独占性垄断,但不反竞争性垄断;反非理性垄断,但不反合理性垄断;反行政性垄断,但不反经济性垄断;反垄断行为,但不反垄断结构。  相似文献   

7.
欧美主要国家对金融反垄断没有清晰的定义,一般将其纳入国家反垄断整体框架。美国的反垄断判决由法院作出,而欧洲以行政机构的决策为主,具体执法安排取决于各国的反垄断模式以及形势的变化。当前,欧美主要国家经历了21世纪初十年的金融集中度不断上升和此后的国际金融危机,又正在面临数字金融的挑战,金融反垄断执法强度逐渐提升,金融监管机构与反垄断执法机构的分工协作成为新趋势。镜鉴欧美金融反垄断的实践,我国有必要尽快完善金融监管机构与反垄断执法机构的合作框架,而金融监管部门则亟须明确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等方面的相关专业标准,并将数据垄断及滥用等纳入金融监管范畴。  相似文献   

8.
特殊行业的经营者集中一方面有利于壮大企业规模,提高企业竞争力,但另一方面也必然对自由竞争造成限制与危害。然而在市场经济发展不充分的情况下,基于特殊行业的公益性,在行为主义的反垄断立法模式中,鼓励合理的企业合并,对经营者集中适用反垄断除外,有利于反垄断法律价值的统一和经济安全,而且有助于以集中破除行政垄断。  相似文献   

9.
谭浩俊 《金融博览》2014,(18):22-23
虽然《反垄断法》早在2008年就已经正式颁布,但是,这部被称做市场利剑的法律在中国的经济社会生活中并没有得到有效运用,从行政垄断到商业垄断,从产品垄断到价格垄断,很多领域都有垄断的影子.垄断的结果,毫无疑问是消费者最受伤. 反垄断利剑在挥舞 应当说,近两年来,在社会各方面的强烈呼吁下,有关方面也开始有所行动,对某些反响过大的领域挥起了反垄断之剑.尽管如此,对市场活动中出现的垄断现象,似乎并没有产生多大影响,具有垄断条件的行业、企业仍然通过不同方式,进行着市场、产品、价格等方面的垄断,不仅给广大消费者利益带来严重伤害,对良好市场秩序的建立也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朱睿 《中国证券期货》2013,(7X):321-321
反垄断是指当一个公司的营销呈现垄断或有垄断趋势的时候,国家政府或国际组织的一种干预手段。在19世纪末期世界经济的发展进入了垄断资本主义时期,反垄断就成为了各国规制的对象,各国均采取严厉的立法来进行反垄断的法律规制。加入WTO后中国在反垄断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本文主要讨论了中国在反垄断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和遇到的挑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论入世后外资并购的反垄断控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与新建式投资方式相比,我国学术界对外资并购的研究显得相当被动与滞后,有关法律规定也极不健全。本文所关注的是入世后外资并购可能带来的垄断效应,在辩证分析的基础上,从立法、行政、司法三方面提出了较为系统、有针对性的反垄断调整、控制对策。  相似文献   

12.
近期,部分专家学者热议外国种子在我国市场上逐步形成垄断,并提出了对其开展反垄断调查的建议。但在我国现行机制下,开展外国种子反垄断执法还存在一定难点,应引起相关部门的关注。  相似文献   

13.
周程 《国际融资》2005,(2):28-32
当人们对于自由竞争无比崇尚之时,垄断便成了一无是处的魔鬼。于是好事者就不顾后果地打倒一切,反垄断成了产业界和学界的时尚。一阵亢奋之后,我们突然发现反垄断的结果是越反越垄断。究竟垄断是什么?怎样反垄断?带着这些问题本刊记者采访了垄断问题专家、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MBA中心主任戚聿东教授  相似文献   

14.
包雪英 《中国外资》2014,(6):136-137
本文以我国的垄断现状为切入点,结合我国反垄断政策的演变,探讨了自然垄断行业部分环节引入竞争机制的原因和现阶段我国在垄断行业网络外环节引入竞争机制可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许多学者在研究和探讨反垄断的经济理论基础时,往往选择西方经济学的竞争理论而忽视马克思主义的垄断理论。而实际上,马克思主义的垄断理论作为反垄断的经济理论基础更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16.
外资并购作为国际直接投资的主要方式,一方面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却带来垄断问题。如何在反垄断规制中更好地运用国民待遇原则和维护国家利益原则是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从实质标准、程序要求、制裁与执行等方面论述了规制外资并购反垄断的基本策略,并结合入世后的现状,提出了我国现行对外资并购的反垄断规定中所存在的不足及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17.
郑秋文 《金卡工程》2010,14(10):176-177
近年来,外资并购中国企业成为外商在华投资的主要方式。外资并购产生了垄断的倾向。于是,关于外资并购反垄断审查与国家安全审查的讨论日益激烈。本文通过对外资并购的现状、发展趋势及反垄断规制进行剖析,总结外资并购反垄断工作对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意义,进而提出完善我国外资并购制度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在经济全球化的当下,各种生产要素在世界范围内流动,顺应时代的发展,跨国公司林立。而在这其中不少跨国公司凭借其强大的资本,在某方面的技术优势,占据的市场份额,在一个产业或者市场上形成垄断。这时国家政府或国际组织会颁布《反垄断法》对企业垄断行为的干预措施。我国在2008年8月才正式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2014年我国的反垄断执法正处在6年以来的高峰期,多个行业开展反垄断调查。  相似文献   

19.
在经济全球化的当下,各种生产要素在世界范围内流动,顺应时代的发展,跨国公司林立.而在这其中不少跨国公司凭借其强大的资本,在某方面的技术优势,占据的市场份额,在一个产业或者市场上形成垄断.这时国家政府或国际组织会颁布《反垄断法》对企业垄断行为的干预措施.我国在2008年8月才正式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2014年我国的反垄断执法正处在6年以来的高峰期,多个行业开展反垄断调查.  相似文献   

20.
张雅娟 《金卡工程》2009,13(3):10-11
1980年10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开展和保护社会主义竞争的暂行规定》中首次提出了反垄断,特别是反对行政垄断。1994年5月,"反垄断法起草小组"成立,《反垄断法》曾先后列入第八届、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立法规划。2006年6月7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草案)》。2006年12月,第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劳动合同法、突发事件应对法、行政强制法、禁毒法、反垄断法等法律草案初审,2007年分别安排二审、三审。对其中条件成熟的,争取年内通过。2007年5月9日,我国反垄断法草案起草者之一、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经济法研究室主任王晓晔透露说:"全国人大常委会已开始审议反垄断法草案,我国反垄断法的出台已指日可待。"2007年8月30日下午,被誉为"市场经济宪法"的《反垄断法》获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高票通过,并明确从2008年8月1日起施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