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文在理论诠释地方政府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的传导机制下,通过建立地方政府支出与农村居民消费支出之间的个体固定效应变截距模型,运用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1998~2007年的经验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地方政府财政支农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具有显著的挤入效应,而转移性支出与农村居民消费的相关程度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地方政府财政支出可划分为投资性支出、消费性支出和福利性支出.通过构建适合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特征的理论模型,运用1995-2009年省际面板数据,实证检验地方政府财政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结果显示:政府投资性支出和福利性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具有正向促进作用,政府消费性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则具有负向抑制作用.因此,政府应该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来促进农村居民消费的增长.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广义最小二乘法对财政农业支出与农村居民消费的关系进行了经验性探讨。结果表明:财政用于农业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有拉动效用,其中,支农支出和农业基本建设支出对消费有明显促进作用,但未发现农业科研和农村救济费对消费有影响。笔者结合财政支农资金总量及结构变动趋势,认为建立财政用于农业支出的长效投资机制,倾向于农业生产性投资的支出结构,是刺激农村消费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财政支农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可能为正也可能为负。本文利用VAR方法对财政支农不同部分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1)从长期来看,支援农村生产支出和农林水利气象事业费、农业科技三项费的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产生了“挤入效应”,而农村基本建设支出和农村救济费对农村居民消费产生了“挤出效应”。(2)从冲击大小来看,事业费对农村居民消费的贡献最大,农业科技三项费用次之,农村救济费第三,农村基本建设支出最小。最后提出扩大农村居民消费的政策建议是:增大财政支农力度,农村财政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应保持稳定增长;优化财政农业支出结构,加大事业费和科技费在财政支农支出中的比重;财政支农支出通过支持农业生产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能间接地增加农村居民收入,从而带动消费增长。所以应利用财政支农功能带动农民收入的增加。  相似文献   

5.
文章在对我国农村居民收入构成进行分解的基础上,利用协整等计量工具时影响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的各种因素进行了量化分析,并由此对照我国政府为应对世界经济危机而出台的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分析经济刺激计划中各项具体政策措施在促进农村消费方面的作用.实证分析和政策分析的结果表明:(1)当前对农村居民消费具有显著影响的因素主要是农村居民经营性收入、工资性收入及国家财政农村救济费支出;(2)已出台的经济刺激计划,既有消费价格补贴等短期措施,也有旨在提高农村居民收入、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优化农村消费环境的长期性政策,时于促进农村消费具有很强的针对性;(3)未来促进农村居民消费仍需继续着眼于各种长期性政策.国家在加大财政支农力度时,应注重提高农林水事业费以外的支农支出比重;(4)县域经济是启动农村消费的关键.未来的政策着力点可以考虑将启动农村消费与发展县域经济、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相结合.  相似文献   

6.
我国财政支农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代彦  赵海 《技术经济》2009,28(7):51-56
本文的计量研究发现:学者呼吁、三农代表呼声和财政总支出增加对财政支农支出的增加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人均粮食产量的提升和农村-城市居民收入差距的缩小则对财政支农支出的增加有显著的负面影响;这些因素能够解释财政支农支出变化率的83%。与1988年相比,2006年学者对增加财政支农支出的呼吁强度和三农代表的呼声都在降低,这影响了财政支农支出的增加。  相似文献   

7.
杨琦 《财经科学》2014,(11):120-129
本文利用方法对财政支农不同部分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1生产性的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产生了"挤入效应",而非生产性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产生了"挤出效应";生产性支出对农民消费的冲击为正,非生产性支出对农民消费冲击主要为负。从冲击的贡献来看,前者的贡献率大于后者。2从短期来看,农村居民消费支出与生产性支农支出构成了双向的Granger原因;非生产性支农支出成为农村居民消费的Granger原因,而农村居民消费不能成为非生产性支农支出的Granger原因。对模型施加短期约束条件,生产性支农支出对农民消费有一个正的较大的同期效应。  相似文献   

8.
财政支农是国家对农业投入的一个重要渠道,一直以来,我国不断加大了财政支农的力度,旨在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文章通过对1990-2010年农村居民的人均财政支农支出和人均纯收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得出:国家财政支农支出对农民收入增长有重大影响,我国应继续加大财政支农支出、优化财政支农支出结构从而促进农民收入增加.  相似文献   

9.
方鸿 《经济与管理》2010,24(7):51-54
从规模、结构与效率三个方面对我国东西部地区地方政府财政支农支出状况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东部地区地方政府的农业财政支出的绝度规模总体上要大于西部地区,增长稳定性也好于西部地区;东部地区财政支农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要低于西部地区,但其财政支农力度要略大于西部地区;2003年以前西部地区地方政府农业财政支出结构的合理性和效率都不如东部,但2003年以后西部地区地方政府支农资金的效率超过了东部地区。  相似文献   

10.
陈灿煌 《技术经济》2009,28(12):76-79
本文在C-D生产函数的框架下,利用1980—2005年我国政府财政支农支出和农业GDP的相关数据,对财政支农支出的总量和结构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政府财政支农支出总量对农业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效应,即财政支农支出总量每增长1个百分点,农业GDP将增长0.3087个百分点;目前我国财政支农支出与农业经济增长之间存在一定的结构性偏差。因此,政府应在增加财政支农支出总量的同时,不断优化财政支农支出结构,以提高农业经济增长效率。  相似文献   

11.
中国最优财政支农支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三农"问题的重要性和特殊性,政府不断增加财政支农支出是必然选择.但是,政府财政支农支出不能无限增加,必须确定其最优规模和结构,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既要不断加大财政支农生产性支出,也要增加财政支农非生产性支出,提高基层财政公共服务能力,提供更多有利于农业生产和农民身心健康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  相似文献   

12.
利用1978~2010年间四川财政支农和第一产业相关数据,运用协整检验理论及误差修正模型,分析了四川财政支农支出对第一产业的增长效应。研究结果显示,四川财政支农支出相对于第一产业GDP增长弹性系数为0.784。财政支农支出结构中对四川第一产业增长效应高低次序依次为:支援农村生产最高,农林水利气象等部门事业费次之,科技投入及农业基本建设支出最差。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利用时变参数(TVP)模型考查了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政府支出对居民消费影响水平的变化。结果显示,三十年来,我国政府支出对居民消费一直都存在着促进效应,但影响水平却经历了一个倒V型的变化;对城市居民消费的促进效应强于对农村消费的促进效应,且在两者之间的差距还在不断扩大;用于基本建设方面的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有一定的促进效应,政府行政与事业经费支出对消费具有挤出效应,而用于改善民生的支出对消费一直都保持着较高的促进效应。  相似文献   

14.
郑尚植 《经济前沿》2012,3(2):82-88
基于1997-2009年省级面板数据,分别从总量和结构两个角度对财政支出与居民消费的关系进行了经验分析。结果表明:第一,从总量角度出发,地方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具有挤入作用,说明财政支出的规模较为合理;第二,从结构角度出发,地方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具有较大的挤出作用,说明财政支出的结构严重扭曲;第三,各类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产生了不同效应,经济建设支出、民生支出和行政管理支出对居民消费具有挤出效应,科技支出与财政支农支出对居民消费具有挤入效应。  相似文献   

15.
浅谈财政支农政策的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财政支农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措施之一,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加快农村小康社会建设的一个重要举措,也是对建立中国财政运行新模式的一个重要定位。现阶段中国财政支农应调整支农政策,着重加强对农村义务教育、医疗卫生和基础设施等领域的投入,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