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胡海燕  唐建新 《会计研究》2015,(3):79-86,95
本文研究国资委招标选聘审计师政策的实施效果。以2000年至2011年政府控股的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发现:首先,经国资委通过招标选聘的审计师审计后,公司财务重述的情况显著减少。其次,通过招标选聘审计师能降低审计收费。这表明通过招标选聘审计师总体上能得到"质优价廉"的审计服务。并且中央国资委实施招标选聘审计师的效果好于各级地方国资委。最后,进一步分析发现,中央国资委招标选聘审计师时,所选聘的会计师事务所规模比较大,而地方国资委选聘的审计师则更多是本地小事务所。本文研究表明,限制央企管理层影响审计师的招标选聘审计师政策,能够提高审计质量和降低审计费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2001-2013年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采用分位数回归方法,使用可操控性应计绝对值表示审计质量,考察审计费用与审计质量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审计费用和审计质量之间不是一直存在显著性的关系,当审计质量处于较低的分位数水平时,审计费用和审计质量无显著关系,随着审计质量分位数水平的提高,即审计质量的降低,审计费用对审计质量的影响逐渐显著,而且该影响表现出"马太效应":随着审计质量分位数水平提高,审计费用对审计质量的回归系数值越来越大。考虑审计师规模后,与非十大事务所相比,十大事务所表现出的对审计质量的敏感性更强,对较低的可操控性应计容忍度更低,说明十大的审计质量更高,其政策含义是事务所做强做大有助于提高审计质量。  相似文献   

3.
已有研究发现,公司债务风险越高,审计师收取的审计费用越高;然而,审计费用提高的原因可能是审计投入的增加,也可能是审计师收取客户公司的债务风险溢价。由于缺少审计投入的数据,已有研究无法回答审计师是否收取客户公司债务风险溢价的问题。本文以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运用我国独到的审计工时数据,就此展开相关问题研究。研究发现,在控制了审计投入之后,客户债务风险与审计费用显著正相关,表明审计师收取了客户公司的债务风险溢价。进一步研究表明,审计师对财务状况较差和治理较差的公司以及非国有企业收取更高的债务风险溢价,规模较小的会计师事务所收取的债务风险溢价高于规模较大的会计师事务所。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了信任这一非正式制度对上市公司在审计师选择和审计费用的影响.信任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信任是除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之外决定一个国家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一种主要社会资本.本文发现地区间信任度的差异导致了上市公司在审计师选择方面的不同和审计费用的不同.经实证结果验证与信任度低的地区相比,信任度高的地区的上市公司审计费用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2005-2021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探讨高管变更对审计费用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发生高管变更的上市公司,其审计费用更高,由忙碌程度高的审计师进行审计会进一步加强这一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上市公司发生高管变更会导致战略调整程度和审计投入的增加而使得审计费用增加;异质性检验表明,在公司规模较大的样本中,高管变更对审计费用的影响更为显著。研究结果为上市公司、审计师和相关部门关于公司高管变更审计与监管提供了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6.
界定溢价审计费用是否包含经济租金以及厘清其成因,对于溢价审计费用的有效管制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发现,我国资本市场溢价审计费用同时包含经济租金和成本,大部分是审计师相对于小客户的市场优势地位带来的经济租金,小部分来自成本性的审计师声誉溢价,并且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的声誉溢价显著高于国内其他大所.在排除规模经济性假说以及控制内生性问题之后,上述结果依然稳健.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了我国签字注册会计师强制轮换制度对审计质量的影响,并检验了影响制度效果的主要因素。研究发现,强制轮换制度总体上没有显著提高审计质量,其原因一是强制轮换制度执行中存在规避行为,导致审计师变更频繁和过渡审计师的出现,其对应审计质量较低;二是强制轮换制度实施后,新任审计师的平均专业胜任能力下降,导致审计质量下降。而具有原客户审计经验的审计师在被强制轮换后重新审计该客户的审计质量较高,这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上市公司审计质量的整体下滑。本文的发现对进一步完善签字注册会计师强制轮换制度有较好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我国2014-2021年在沪深A股上市的非国有公司为研究样本,考察了有限合伙协议架构对公司审计费用的影响,并基于审计风险的视角揭示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实际控制人使用有限合伙协议架构显著增加了上市公司审计费用,其作用机制在于有限合伙协议架构增加了实际控制人与中小股东的代理冲突、提高了经营风险,这增加了审计风险,进而导致公司审计费用增加。进一步研究发现,在内外部治理水平低、两权分离程度高、实际控制人担任经理人、客户集中度高、外部竞争更激烈的企业中,有限合伙协议架构对上市公司审计费用的正向影响更加显著。本文在理论上丰富了有限合伙协议架构的经济后果、控制权设计与审计费用等领域的相关文献,在实践上则为审计师、上市公司和监管机构更深刻地认识有限合伙协议架构的重要影响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9.
张鸣  田野  陈全 《会计研究》2012,(5):77-85,94
本文基于我国证券市场中审计师变更问题这一动态视角考察了制度环境对外部审计治理的影响。通过研究,我们发现:首先,在制度环境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上市公司频繁更换审计师的现象更严重;其次,在制度环境发展相对较好的地区,上市公司更可能发生审计师升级变更,表明其对高质量审计服务的需求;第三,在制度环境发展较差的地区,由于诉讼风险和诉讼成本较低,继任审计师为了获得审计客户更容易发生变通审计意见的行为,说明审计师难以发挥其外部治理的功能进而弥补制度环境的缺陷。本文的研究发现说明制度环境同时影响审计需求和审计供给两方面的行为表现,并支持了制度环境与外部审计治理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审计师的风险管理行为是审计领域的重要课题。本文以2011-2021年A股上市公司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地区法治化程度对审计师风险管理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当事务所面对高风险客户时,在法治化程度高的地区更容易提高发表非标准审计意见、加大审计费用及抑制客户方盈余管理的概率,从而体现风险管理的行为。新《证券法》的实施,可能因相关数据不充分和法律实施的滞后性,并没有使得二者之间的关系更加显著。进一步分析发现,对行业竞争程度激烈的企业客户,审计师更容易作出风险管理行为;对非国有企业客户,审计师往往作出风险管理行为更为谨慎。研究结论为地区法治化程度与审计师作出风险管理行为之间的关系提供了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1.
审计回扣 审计质量与审计监管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审计回扣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由于缺乏法律赔偿机制 ,使机会成本转换成了事实上的利润 ,从而提供了较大的回扣空间。审计回扣是会计师事务所对政府干预审计定价的理性反应 ,有助于审计质量的维护。本文认为 ,取消政府限价或者允许明折明扣、限制或禁止经营多样化和加强法律赔偿机制建设 ,能有效解决审计回扣所暴露的审计监管问题。  相似文献   

12.
多客户审计、审计公司组织形式与审计失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建立审计质量的二次函数模型,分析了不同组织形式的审计公司在同时审计多个客户时,其审计报告的外部性对审计失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在有限合伙制和赔偿机制完善的前提下,随着客户数量的增多,审计公司的审计质量上升,发生审计失败的概率下降;2)赔偿额越高,审计公司的审计质量也越高,其审计失败的概率降低;3)有限合伙制是一种较好的组织形式;4)审计师的诚信度越高,审计公司审计失败的概率越低;5)审计市场集中度越高,整个审计市场的失败概率越低。由此,本文认为建立有限合伙制、实施赔偿机制、提高审计师的诚信度和审计市场的集中度是提高审计质量和降低审计失败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审计委员会治理与审计意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从审计委员会的存在性、独立性和勤勉程度三个方面,将审计委员会与审计师规模、异常审计收费、审计师变更等结合起来考虑,探讨审计委员会治理对上市公司年报审计意见类型以及不利审计意见改善和审计意见恶化的影响。研究表明,相对于审计委员会的存在性,审计委员会的独立性和勤勉程度对外部独立审计师审计判断及其所出具的审计意见的影响更为显著;在结合考虑审计师规模、审计收费、审计师变更等相关因素的前后均可以发现,在董事会中设立审计委员会并切实提高审计委员会的独立性和勤勉程度,不仅有助于提升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质量,而且亦有助于在一定程度上对管理层的审计意见购买行为进行有效的制衡。  相似文献   

14.
以中国2005年以来发生的14起会计师事务所合并案为例,通过大样本的经验研究方法探讨了会计师事务所的合并对审计收费的影响。研究发现,总体来看,会计师事务所合并后审计收费有显著提高;但分组研究发现,只在小客户市场上,会计师事务所合并后审计收费有了显著的提高。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在大客户市场上,之所以事务所合并对审计收费的影响无显著的影响,是因为会计师事务所在合并后尽管议价能力有了较大的提升,但同时规模效率也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相似文献   

15.
审计委员会特征与审计收费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005~2007年在沪深两市交易所A股上市的361家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审计委员会特征对审计收费影响以考察审计委员会的治理效率。实证发现审计委员会独立性与审计收费负相关,审计委员会专业性和活跃性与审计收费正相关,表明审计委员会特征对审计委员会降低外部审计控制风险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进而对审计委员会的治理效率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我国审计体系依据审计主体的不同,划分包括国家审计、内部审计和注册会计师审计三种审计力量。三大审计主体之间既有区别也有联系。三者之间的区别即工作目标、工作依据不同。三者之间的联系主要体现在国家审计对内部审计、注册会计师审计具有领导作用;内部审计以及注册会计师审计应接受国家审计机关的监督和指导,以便促进三种审计力量的有效相互配合,更好的服务于国家治理。为推动我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实现,进一步加强三大审计主体之间的协调与贯通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7.
实务中,我国部分上市公司年报审计费用采取事前确定方式,也就是在审计工作开展之前的董事会上确定。事前确定审计费用的动机何在,会产生什么样的审计后果?已有国内外文献尚缺乏这方面的研究。本文以2008~2017年全部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通过实证考察审计费用事前确定方式对异常审计费用以及审计质量的影响发现:基于低价揽客或折价维持客户的经济动因,事前确定的审计费用显著偏低。进一步研究表明,在事前确定审计费用方式下,客户的审计质量更低。本文研究丰富和拓展了审计费用及审计质量决定因素的相关文献,同时也为监管机构规范审计费用确定方式提供了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8.
审计收费是影响审计质量的重要因素,两者在一定程度上是正相关的。规范审计市场、促进审计收费的合理化和提高审计质量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的配合。综合整治的措施应包括加强股东对聘请注册会计师的影响;建立信用机制,辨别审计质量;健全法律体系,加大执业风险;加强监管力度,防治无序竞争。  相似文献   

19.
In the context of austerity-inspired reforms to public audit in England we investigate the extent to which audit firms mitigate management bias in public sector financial reports. A substantial body of literature finds that both public and not-for-profit managers manage ‘earnings’ to report small surpluses close to zero by managing deficits upwards and surpluses downwards. Under agency theory, auditors acting in the interests of their principal(s) would tend to reverse this bias. We exploit privileged access to pre-audit financial statements in the setting of the English National Health Service (NHS) to investigate the impact of audit adjustments on the pre-audit financial statements of English NHS Foundation Trusts over the period 2010–2011 to 2014–2015. We find evidence that auditors act to reverse management bias in the case of Trusts with a pre-audit deficit, but find no evidence that this is the case for Trusts with a pre-audit surplus. In the case of Trusts in surplus, these findings are consistent with auditors’ interests being aligned with management, rather than principals.  相似文献   

20.
民间审计执业环境决定着审计质量的优劣,而审计质量是民间审计赖以生存的生命线,直接关系到民间审计的兴衰成败。脱钩改制后的民间审计组织当务之急是改善治理审计执业环境,其中,重中之重是建立质量控制体系,实行质量控制,完善法制建设。强化职业道德教育和个人业务能力的培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