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3 毫秒
1.
根据我国的建筑节能规划,到2010年,全国新建建筑争取1/3以上达到绿色建筑和节能建筑的标准,同时,全国城镇建筑的总能耗可实现节能50%。到2020年,通过进一步推广绿色建筑和节能建筑,使全社会建筑的总能耗达到节能65%的总目标,相当于现阶段发达国家建筑能耗水平。  相似文献   

2.
节能建筑是在国家倡导节能社会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住宅的外墙、屋顶、门外窗是住宅建筑中能耗的重要方面.新兴的建筑材料,建筑节能技术,在围护结构施工对节能的作用极其重要.  相似文献   

3.
闫风寨 《城市建设》2010,(2):109-109
节能建筑是在国家倡导节能社会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住宅的外墙、屋顶、门外窗是住宅建筑中能耗的重要方面,新兴的建筑材料。建筑节能技术,在围护结构施工对节能的作用极其重要。  相似文献   

4.
在新世纪的今天楼房建筑不断发展,建筑屋顶绿化技术也不断地发展进步。发展建筑屋顶绿化技术对于建筑节能具有重要意义,在当今社会对于节能的认识已经上升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这是我们国家在新世纪的发展规划,在建筑设计中绿色节能问题中要按照循环经济理念,推进建筑清洁节能,从源头减少建筑废物的产生,控制和减少污染物排放,提高建筑资源利用的效率。  相似文献   

5.
选取福州市西湖公园林荫空间为样地,借助ENVImet软件,引入正交试验设计,探究植物群落特征对夏季林荫 空间微气候的影响。结果表明如下几方面。1)树木叶面积指 数在所有时段均对林荫空间的降温通风能力起主导作用,降湿 效应在早上时段主要受乔灌草比例影响,其余时段主要受树木 叶面积指数影响。2)树木叶面积指数、灌木层占比与林荫空 间的降温能力呈正相关,与降湿能力呈负相关;乔木植距与冠 幅比值略大于1:1时,降温效果最佳;空间的通风效果与树木 叶面积指数的关系受树冠高度影响;随着灌木层占比和种植密 度的升高,空间风速呈下降趋势。3)降温降湿通风效果最佳 的组合方案为:选择叶面积指数高(6.6)的树木,乔灌草比例 为3:1:1,种植密度为12m。最后,基于研究结果提出设计策 略,为城市公园规划设计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持和设计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南京垂直绿化对人体舒适度的影响,于降温 增湿效应较为明显的夏季对南京万荣立体绿化研发中心办公楼 垂直绿化进行研究,通过测量温度、湿度等客观环境数据,以 PMV-PPD作为人体舒适度评价指标,分析不同影响因子对温 湿度变化趋势及人体舒适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实施垂直绿化 的测量点外墙降温3.72℃,室内降温7.45℃;使用模块式垂 直绿化比网架式垂直绿化降温增湿效果更明显,而使用网架式 垂直绿化的室内外温差更大,温差可达4.18℃;研究区域内 木屋东北面墙体温度略高于西北面,办公楼东南面温度高于西 南面,且南向墙体温度整体较高;无垂直绿化建筑PMV>2、 PPD接近100%,而办公楼和木屋的PPD相对较低,人体舒适度 较为理想。表明垂直绿化具有显著降温增湿效应,在设计时可从 垂直绿化的形式和朝向等方面入手,从而提高人体舒适度。  相似文献   

7.
植物、水体等景观要素的置入可改善铁路客站广场微气候,但可能会影响广场的疏散能力,造成安全隐患。辨析了当前站前微气候优化与安全疏散的关系,基于人群疏散密度对微气候优化范围进行界定,提出兼顾疏散安全性和热舒适性的站前广场微气候优化方法。研究结果表明:1)高峰时段人群疏散模拟可用于划定适宜进行微气候优化的区域,在微气候优化域内进行微气候适应性设计改造不会降低广场整体疏散能力;2)绿化面积比例低,模拟高密度拥堵区面积少的Ⅰ类广场更适宜进行微气候优化以改善热舒适性;3)微气候优化设计应综合考虑降温景观要素、绿地布局、人群活动特征等多方面因素,以有效热舒适改善面积而非整体降温面积为改善目标,从而提升站前广场活动体验,促进站前广场向兼休闲、景观、防灾功能的城市广场转变。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探讨了屋面建筑节能设计的科学策略,从生态节能、采暖节能、绿色环保太阳能屋顶节能等方面论述了科学节能设计的创新优势及具体措施,对建筑行业深化改革、提高人性化设计水平、充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9.
暖通空调系统是现代建筑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暖通空调系统设计对投资、性能、能耗有着较大的影响.在能源紧缺的今天,在暖通空调系统设计中融入节能概念,不仅能够减少建筑整体的能耗费用,在绿色节能方面还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快速的提升,人们对生活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高的房屋品质需求,绿色屋顶的发展已经成为当下的流行趋势,屋顶采用绿色材料建设,不仅增加了屋顶的美观效果,而且更加实用,进一步满足人们对房屋居住的要求。传统的屋顶往往采用沥青浇筑,在冬季不容易起到保温效果,夏季的散热效果也较差,而在屋顶上种植绿色植物,就能够有效的避免沥青屋顶的不足之处。本文主要对绿色屋顶的节能效应及其景观价值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高彩娟 《城市建设》2010,(6):335-336
绿色建筑理论迅速发展,实践项目也越来越多。新建工程节能环保领先一步,旧建筑的绿色改造也有很好的发展前景。新旧建筑在绿色节能方面使用不同的策略,使之适用自身不同的特点,以期实现相同的节能目标。  相似文献   

12.
我国建筑业资源的消耗水平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控制建筑产品资源消耗对于保护环境、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受可交易排污许可制度的启发,探讨了可交易证书机制在绿色建筑规制中的应用可行性,从绿色建筑的节水、节能、节材、节地等方面入手,设计了绿色建筑产品相关可交易证书体系;并根据建筑产品开发建设的特点,设计了绿色建筑产品相关可交易证书规制政策,讨论了影响绿色建筑产品相关可交易证书机制的四个核心环节,认为只要标准设定、审核认证、证书交易与监督惩罚四个核心环节合理而有效,即可确保可交易证书机制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3.
比利时生态税措施在应对气候变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刺激经济和促进绿色就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介绍并分析了比利时生态税的三大目标,以及劳动税向能源税转移、发展节能型建筑、废除煤炭优惠税、鼓励低能耗交通、支持低能耗企业等多项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4.
运用非参数SML生产率指数模型,测算了1994—2014年中国35个工业行业的基于绿色增长的技术进步,并采用面板模型对按能耗与碳排放分组的行业分别进行能耗强度和CO_2排放强度回归。结果表明:生产前沿的科技创新是推动中国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主动力,前沿科技创新的节能降耗绩效最高,纯技术效率的CO_2减排绩效最高;技术进步的节能降耗效应与CO_2减排效应具有非对称性,技术进步的CO_2减排绩效大于其节能降耗绩效;能源消费结构调整的CO_2减排绩效大于其节能降耗绩效。  相似文献   

15.
城市绿地的自身特征和周围环境的景观格局可影响 其冷岛效应。以上海市中心城区68个面积大于1hm2 的绿地为 研究对象,探讨绿地内外部的环境景观格局配置对其冷岛效应 的影响,并得到以下结论:为增强一定面积绿地的冷岛效应, 可通过提高绿地边界形态的复杂度、提高绿地内外部环境中水 体斑块的面积、降低不透水面斑块面积或分散布置绿地内外部 环境中的不透水面景观等措施来实现。探究了环境景观格局要 素对绿地冷岛效应的影响,弥补当前相关研究的空缺,这对提 升有限土地空间内的绿地冷岛效应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当前的房地产住宅市场上绿色建筑与普通建筑的价格并没有明显的区分,主要原因是市场规范度不够。对绿色建筑需求端实施经济激励政策可以达到规范市场、推动绿色建筑发展的目的。建立了政府和消费者群体之间的非对称博弈模型,并根据演化博弈论的方法,对其相互作用时的策略选择行为进行分析,然后对双方分别提出了最优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传统古镇特有的空间布局及构成与其局部环境 小气候有着直接的关联。为探究古镇环境小气候与空间特征之 关系,以嵩口为例,选取包含嵩口的滨水景观、宗祠庭院、古 镇街巷、古厝民居等代表性景观的2条主要游览路径,对路径 上不同空间特征景观节点的空气温度、相对湿度、风速等小气 候要素进行数据测量与搜集,计算其人体舒适度指数,并进行 对比、分析,以此探索古镇环境小气候影响的环境物理规律。 结果表明:环镇大樟溪对局部环境具有明显降温、增湿作用, 溪步道通风情况优于坡面及人工驳岸;建筑遮阴、街巷尺度、 朝向、植被与材质运用是影响街巷小气候的空间要素;而空间 开敞程度和植被造成的太阳辐射差异对庭院及小广场的小气候 环境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8.
使用清洁能源进行供暖,对关中地区治污减霾、改善能源结构具有积极的意义,但关于关中地区清洁能源供暖经济效益的研究鲜有报道。根据关中地区的供暖需求,论文制定了煤改电、煤改气和浅层地热能三种清洁能源供暖方案,构建了办公建筑、商业建筑和居住建筑三类典型模型,计算了这三类模型使用煤改电、煤改气和浅层地热能方案的投资、成本、净现值、内部收益率及投资回收期。浅层地热能方案净现值最大,盈利总量最大,其次为煤改电方案,最后为煤改气方案。煤改电方案内部收益率最高,煤改气方案最低,但对比差额投资内部收益率,浅层地热能供暖方案优于煤改电方案,煤改电方案优于煤改气方案。根据模型参数,评价了不同方案的污染物排放量和节能性,浅层地热能方案节能性最优,煤改电次之,煤改气较差。论文旨在为推动陕西省清洁能源事业的科学、有序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印浩  田贵良  钱晓燕 《技术经济》2019,38(11):109-116
本文构建了一个两部门DSGE模型,同时考虑了创新扩散的一般规律(“S型扩散”)与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扩散的独特作用(节能作用和减排作用)。基于人口老龄化的预测,模拟随着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扩散的波动,经济系统所做出的响应。结果表明:经济变量对于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扩散的波动呈现出不同的响应路径,其中资本存量的响应具有滞后性;资本报酬率为首的相关经济变量对于正向冲击的响应出现了“翘尾效应”。最后,本文给出了稳定、正向引导市场预期和在资本市场采取预调机制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Identifying the key factors that influence commercial buildings’ decision to obtain voluntary green certificates is essential to building sustainability enhancement. Using commercial buildings in the state of New York, multinomial logit and nested logit models demonstrate that there is a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mmercial buildings (such as square footage, lot size, and years built) and green certification. More interestingly, if a commercial building is occupied by its owner, likelihood of green certification is actually smaller. This finding not only confirms that ongoing energy savings are heavily discounted when deciding whether to incur the upfront cost of green certification, but also suggests that the rental premium enjoyed by green buildings is likely greater in terms of present value than the expected operating cost savings. Another explanation could be that investor owners must operate in a competitive market for tenants while owner-occupiers do not operate in that competitive market, so they do not need to obtain green certificates to attract tenants. Consequently for policymakers, building owners that plan to rent out their commercial property space should be the early targets to promote green certific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