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试论国有企业改革进展缓慢的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的国有企业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离改革目标要求还存在着较大差距;原因在于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造中国有资产控制权配置和行使的复杂化,经营管理者选择机制不完善以及外部改革不配套等延缓了国有企业改革进程;因此,必须采取系统化履行战略来解决上述问题。  相似文献   

2.
<正> 在当今国有企业进行公司化改造过程中,如何尽快建立起经营者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是关系国有企业改革成败的关键问题.本文依据西方企业理论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理论分析,并结合我国实际提出了建立经营者激励和约束机制的目标模式.一、建立经营者的有效激励和约束机制是国有企业改革成功的关键国有企业改革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这是目前被广泛认同的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思路.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公司制,但仅仅依靠公司制的组织形式,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国有企业效率不高的问题,公司化改造是国有企业提高效率的必要条件,并非充分条件.有人认为国有资产经营效益不高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五大”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是:加速国有企业改革。尽管改革形式多种多样,但建立以股份制为主体的现代公司制,这是改造国有企业不可逆转的必然趋势。充分认识建立现代公司制的必然性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认清什么是现代公司制的内涵、目标、架构,研究防止“穿新鞋,走老路”的战略对策,这对加速国有企业改革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国有企业改革的有益探索在于实行公司制,这已在理论和实践中得到证实。尤其是在近几年发展较为迅速,显示出了旺盛的生命力。但在公司制改造中仍存在许多难点问题:关于产权界定问题、政企职能彻底分开问题、国有企业公司内部管理问题、股票证券市场环境中存在的问题等。只有通过对以上问题的解决,才能为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造创造良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5.
论《公司法》对推进国有企业公司化改革的作用王斌义当前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企业改革,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行公司制。1993年12月29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为国有企业实行公司制改革提供了法律依据和法律保障。一、《公...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地指出:“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现代企业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国有企业实行公司制,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有益探索”。这些规定,十分清楚地揭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现代企业制度与公司制、公司法三者之间的必然、内在的联系。我们认真地学习和领会《决定》的精神,深刻认识到,实行公司制,贯彻公司法,对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我国新一轮国有企业改革,已经从过去长期实行的以放权、让利为主的局部改革进入了一个以所有制结构调整和产权制度改革为主的制度创新阶段。为此,国有企业进一步改革的策略主要有两种选择:一是对国有企业实施战略性调整;二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  相似文献   

8.
国有企业的改革在朝着公司制改造的方向迈进的过程中 ,并没有取得预想的成功 ,究其原因 ,在于公司的治理结构存在严重的问题和缺陷。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应形成股东会、董事会、经理层和监事会的分权及权力的制衡关系。对照发现 ,国有企业改制后治理结构不完善、不规范 ,导致权力的滥用和失衡。只有重新规范公司治理结构 ,形成权力的制衡关系 ,国有企业的改制才能取得最终的成功。  相似文献   

9.
股份制改造、集团化改造以及相应的一系列资产重组不过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手段而并非终极目标。管理重组在国有企业改革目标实现中的效用:重塑重组后国有企业的目标、组织机构、运行机制与体系;选拔适合于市场运作要求的管理人才,再造管理与工作流程。现阶段改制后国有企业管理重组的内容:改变心智模式;共塑共同远景;建立全新规则;实施组织创新;再造工作流程;选择领先产业。  相似文献   

10.
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其核心是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然而,现行公司制企业中,由于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致使企业经营机制没有根本转变。国有企业改革当务之急是明晰、规范市场经济企业产权,建立国有资产管理机构,确立“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的有效制约机制,完善内在制约机制和激励机制,调整好公司制企业法人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11.
鉴于目前我国许多国有企业集团是在原国有大型企业的基础上组建或进行公司制改造的,同时兼并和联合了部分国有中小型企业而成为其独资子公司,但绝大部分未按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进行彻底改造,其实质与过去的工厂制没什么区别,与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相差甚远,针对此弊端,提出对国有企业集团独资子公司设置资本运营部门,对其进行公司制改造,完善其法人制度、法人治理结构和法人财产制度,改革内部分配方案,依法管理,使独资子公司按照集团的经营目标独立运作,达到利润最大化。  相似文献   

12.
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相一致的国有国营企业制度存在着许多弊端。改革开放后,国有企业经历了放权让利与承包制、股份制等改革。20世纪90年代以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成为国有企业制度建设的目标。之后,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革不断深化,企业的机制、体制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现代企业制度初步建立。需要指出的是,构建中国特色的现代混合产权制度仍需要长期探索,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的完善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重振国企的不二选择:制度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有企业经过近20年的改革,历经放权让利、承包经营和股份制三个阶段,虽使一些企业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造就了一批实力厚雄的国有大企业或企业集团,但改革的基本目标还远没有实现,大多数国有企业仍陷困境.因此,解决长期计划经济体制积淀的问题和深层次矛盾,就是解决国企脱困的根本出路.实行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和企业组织结构创新不失为治本之策.因此,今后国有企业改革应按着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重点在公司制改造、战略改组以及转换机制等方面取得新突破.   ……  相似文献   

14.
国有企业进行规范化公司制改造,必须严格按照《公司法》有关规定操作和办理。文章论述了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涉及《公司法》的主要法律问题和应该注意处理的若干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5.
福建省国有企业的公司制改革已初见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分析改革中存在的问题,总结改革的经验,提高认识,研究加快改革的对策,对进一步全面推进我省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革,完善公有制实现形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的制度创新。在国有企业转机制制实践中新旧制度并存引发矛盾重重,国有企业内部在改制的许多问题上认识模糊,急需进一步依法规范深化改革。本文就目前国企改制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依法规范公司制改革,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制问题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7.
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结构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公司的治理结构的确立、规范及有效运转是我国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革实践中的重点和难点  相似文献   

18.
国务院副总理朱基同志说:1995年的改革重点是搞好国有企业。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兼国家体改委主任李铁映强调,1995年要把改革的重点转换到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的国有企业上来。著名经济学家、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总体设计组负责人吴敬琏指出:1995年改革将以国有企业改革为重点,推进相对落后的金融体制改章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财税和外汇体制改造。一、,95企改的总体任务国家体改委副主任洪虎同志将1995车企改总体任务概括为: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主动打好基础,积极创造条件,努力构建框架。要采取切实措…  相似文献   

19.
国有企业经营目标具有双重性,即盈利目标和社会目标。二者之间存在矛盾,由此引发了一系列难题。改革过程中要明确国有企业的主要目标,分类进行国有企业改革。  相似文献   

20.
债转股是国有企业走出困境的重要途径,但它如果不与改善国有企业治理结构结合起来,就会弱化国有企业的约束力,债转股改革就会前功尽弃。构建债转股后国有企业的治理结构关键是对其进行公司化改造,建立起包括资产管理公司在内的所有股东形成的股东大会与董事会之间的信任委托关系及董事会与经理人员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