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农村劳动力转移是一项系统工程和长期任务,必须多方支持、多方参与。由于高职学院在农村劳动力转移中负有重要责任,具有其自身特点和优势,使其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中具有其它教育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前,山区农村教育的发展仍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本文通过对广东某山区农村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调查,具体分析了山区教育现状,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改革教育的建议,为促进山区农村教育的和谐发展献策。  相似文献   

3.
南京市农村人力资源状况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南京市农村人力资源素质相对较低,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不能满足需要,农村劳动力转移较缓慢。对策是提高农村基础教育质量,围绕市郊优势农业、制造业发展规划和城市服务业的发展开展职业技术教育,建立公平、统一的城乡人力资源市场,鼓励和扶持农民自主创业。  相似文献   

4.
滕超 《黑河学刊》2010,(6):13-14
黑龙江是人力资源大省,黑龙江省农村从业人员近一半为剩余劳动力,面临如何转移到其它产业的问题。职业技能培训对农村劳动力的择业能力、就业稳定性,以及就业后的工作状况和生活环境有较明显的正面影响,是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有效途径。本文分析了黑龙江省农村职业技能培训模式的状况和面临问题,并提出今后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曾令宏 《黑河学刊》2010,(8):159-160
农村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重中之重,提高农村教育质量的关键在于师资。师资培训作为提高在职教师的重要途径,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都很重视。但是,多年来,农村师资培训的效果并不理想。分析农村师资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增强农村师资培训实效性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6.
高职教育要充分利用自身教育教学资源优势,发挥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功能,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提供培训,提高他们的职业技能。本文从高职院校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战略意义及天津开展农民工培训的现状,提出高职院校开展“订单式“式农民工转移培训的途径及实践。  相似文献   

7.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持续转移潜藏着对教育的巨大需求,教育在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农民教育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农民教育政策缺失、农民教育内容缺失、农民教育资源缺乏以及农民教育方式陈旧。应进一步完善基础教育,提高劳动者整体科学文化素质;加强农民转移劳动力就业培训;开展农村实用型人才培训,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主体。  相似文献   

8.
方海文 《浙江经济》2007,(18):58-59
作为新农村建设主体的农民,其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新农村建设的成败。浙江省委、省政府早在2004年就提出实旌“千万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以提高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和就业竞争力,促进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增加农民收入。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深入,农民培训已成为省政府要突出抓好的十件实事之一。今年1月召开的全省农村工作会议强调,要“着力提升农村教育和农民技能培训水平,[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蒋群  黄振伟 《老区建设》2008,(21):45-46
江西省大余县是一个位于赣南的山区小县,农村人口占大多数,经济欠发达。如何使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民脱贫致富,是发展县域经济的重要问题,我们认为最好的办法就是使农民进城务工,狠抓劳务经济,狠抓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以达到促使农民彻底脱贫致富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运用2003年天津农村家户调查数据进行的实证分析表明农村劳动力市场的市场化程度很高,教育收益率已经超过10%的世界平均水平,各等级教育边际收益递减,符合一般经济规律。培训对劳动力人力资本积累具有显著正作用,而且部门之间技能差异显著,第三产业所需的劳动力技能显著高于第一、二产业。因此,要提高农民收入,刺激经济发展,就必须加强农村人力资本积累,强化对农村劳动力的培训,促进农村产业结构升级,并加大农村劳动力向第三产业转移的速度。  相似文献   

11.
袁静 《现代乡镇》2009,(9):40-42
农村富余劳动力培训对增加劳动者收入、增强其转移能力等方面有很大作用。劳动力转移培训模式的差异影响培训的方式和效果。本文通过比较五种主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模式:订单培洲模式、优势互补培洲模式、“立交桥”教育培训模式、项目培训模式和区域资源整合培训模式。分析其优势及适用情况,找出不同模式间的联系和差异,为政府、培训方在培训模式的选择和方法的运用上提供了很好的参考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2.
应用教育生态学方法,阐释教师远程培训系统的生态学内涵,建立教师远程培训系统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体系框架,以此分析西部农村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13.
红河州山区县域经济发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山区县域经济属于区域经济范畴,即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纽带,山区农村为腹地的区域经济。它既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又不同于国民经济,其主体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主题和方向是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是全国哈尼族和彝族的主要聚居区。“边疆、民族、山区、贫困”四位一体是红河州的主要特征,山区面积占总面积的85%。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改革发端于农村,农村改革开启了中华民族复兴的历程。回顾重庆农村改革30年的成就和经验,展望未来农村发展前景,对于我们进一步做好农村工作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其根本目的是要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要实现这一目的,最核心的就是要解决好农民的就业问题,而就业问题的关键是农村劳动力的有效转移。加强农村劳动力的教育培训,是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重要保证,即建立多元化的教育培训投入机制、立体化的教育培训运作机制、规范化的教育培训管理机制和制度化的培训绩效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16.
在农村教师的培训中,德育教师的培训跟不上时代的要求,已成为农村德育教师素质提高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存在着:领导部门忽视,培训工作观念落后,内容陈旧,方法单一,缺乏师资队伍和经费等现象。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先,要重视和加强农村德育教师培训工作。其次,要注重培训的观念更新及内容、方法的创新,提高农村德育教师的实际教学水平和研究能力。再次,政府机构应为农村德育教师的培训提供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17.
学校发展主要靠教师,关键在领导,重点是中层,应加强中层干部培养。本文以云阳县,J哮教务处主任培训为实践依据,从中层干部的分类培训、培训方案设计、培训内容优化、学员交流实践等方面论述如何做好农村中层干部培训,从而夯实区县农村教育中坚力量。  相似文献   

18.
制约西部山区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是多方面,但最主要的因素是农村生存环境条件恶劣、农业结构不合理、农业产业化滞后和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增加农村供给服务供给、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是西部山区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孙志飞 《理论观察》2009,(1):111-113
家庭是儿童生活和成长的基础环境,家庭教育在整个教育中具有其它教育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农村留守儿童生活在一个特殊的家庭环境中。家庭教育结构的不完整、家庭关系的疏松和教育观念偏差等问题都给农村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和教育带来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培育新型农民要求农村教育体系具备对应的模块。应努力构筑农村基础教育、农村职业教育和农民培训三大模块互为补充的农村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