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电子商务专业带头在高职学院实行"导师制"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了电子商务专业方面的创新人才,提升了学生的就业质量。本文分析了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实行导师制的背景,总结了电子商务专业"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探索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于兰 《价值工程》2010,29(31):20-21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探索是目前高职教育改革发展的关键性问题。本文以近几年宁夏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讨为例,从办学思路、教学过程、双师素质等方面对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行探讨,用以培养旅游专业学生职业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3.
从目前中职学生职业能力欠缺,学校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的现实情况进行分析,提出构建了基于职业能力的"三个一"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构建"三个一"人才模式的构建的方法途及实践。本文创新点在于提出了"三个一"人才培养模式,以"一双巧技手、一身好素质、一颗细巧心"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4.
李荆州  张永学 《价值工程》2014,(29):266-267
社会与企业对高职学生提出了更高的素质要求,"8233"的人才培养模式结合高职院校相关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力递进的特点,符合技能型的人才的培养目标,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本文以黄河交通学院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为例,对"8233"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  相似文献   

5.
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的生命线。针对高职营销专业的人才培养情况,重庆财经职业学院市场营销专业进行了校企合作的教学改革,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积极探索了"2+3"定单培养模式,实现了学生、学校和企业"三赢",不仅创新教学模式和管理,而且培养的学生具有较强的竞争实力,取得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6.
于兰 《价值工程》2010,29(29):179-180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探索是目前高职旅游教育改革发展的关键性问题。本文以近几年宁夏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讨为例,从培养目标定位、旅游管理专业设置、旅游管理课程模式构建、教学内容和教学设计、培养途径模式等几方面对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行探讨,用以培养旅游专业学生职业素质、职业能力、职业技能为目标、以校内模拟实验室为基础、校企合作办学为重点、与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相结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7.
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校企合作办学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基本方向。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这是国家对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部署,也是高职教育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必然要求。文章以漯河食品职业学院校企合作的硕果之一——京东班为例探讨高职学生职业素养与就业能力培养,是一次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努力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政策指导下的实践总结。事实说明,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对高职学生职业素养与就业能力培养有着现实和长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随着旅游业的迅猛发展,旅游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高职旅游管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已成为各个院校共同面临的问题。本文分析了2+1人才培养模式下"课证结合"的内涵与特征,并以鹰潭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对旅游管理专业"课证结合"的教学模式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9.
本文阐述了目前高职毕业生职业能力与企业人才需求的差距,指出了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模式改革的紧迫性,一定程度上摆脱了课程设置、专业局限,提出了以构建校企产教融合平台作为前提的多领域分层培养模式,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提升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实现学生入企就业"软着陆"。  相似文献   

10.
张翠花 《价值工程》2011,30(8):255-256
高职教育要培养社会需要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而人才培养模式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培养质量,为此我们进行了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改革实践中我们根据物流企业对物流管理人才的需求,与企业深度合作,创新了物流管理专业"职教融合,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颇具工学结合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本文介绍了我们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面的成功经验,对于我国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改革有较强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1.
课程衔接是中高职教育衔接的实质与核心,是实现中高职层次化职业能力培养的基础和依托。文章针对中高职课程衔接中出现的人才培养目标层次不清、专业课程内容重复严重等主要问题,基于国际贸易实务专业就业岗位群,以能力为本位,在充分分析了该专业中高职人才的培养目标后,在分层次职业能力培养的基础上构建了层次化、模块化中高职课程衔接体系。  相似文献   

12.
教育部在关于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文件中指出,高等职业院校要主动适应于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以就业为导向确定办学目标,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这一培养目标落实到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就是要注重学生的职业能力的培养。高职会计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现状如何?怎样进行职业能力的培养?本文以高职教师的视角对高职会计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不断优化,为社会培养了大量应用性人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也随着社会的人才需求发生了较大变化,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院校,十分重视社会人才需求的变化.重视会计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以及个人素质的培养,成为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新特点.重视社会人才需求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影响,是优化高职教育的重要手段.本文以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需求与培养研究为主题,展开了较为深入的探讨与分析,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和启发.  相似文献   

14.
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本文结合新时期对高职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依据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理论,设计了"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通过职业素质、专业能力、实践能力三个方面的重点培养和有机结合,形成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5.
客观面对"就业鸿沟"问题,重新思考区域经济发展环境下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定位与要求,积极探求适合高职教育特点的教育方式,进一步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培养高职院校人才职业素质,需要社会、企业和学校三方的力量共同打造。  相似文献   

16.
高职院校适应社会发展需要针对学生就业目标岗位群所需职业能力探索和改进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随着人才测评技术引入以及在企业招聘和职业规划方面的广泛应用,本文基于在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培养过程中引入人才测评技术的实践,尝试研究在高职院校中如何在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中引入人才测评技术全面提升和改进该专业学生的职业膏争力.  相似文献   

17.
李娜  付卉 《河北企业》2013,(1):60-61
<正>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实质上是在特定时期依据一定的质量标准对高职教育能否满足其主体需要及其程度作出的价值判断。随着时代与社会的高速发展,当前高职教育管理的核心理念,已由原来的"教师为主,学生为辅"转变为如今的"以职业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这也是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的基本要求。与此相适应,高职院校的秘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也转变为培养适合于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的应用型文秘人才,这就打破了传统高校人才培养中以知识传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能力的培养成为了高职文秘专业教育的核心。人才培养定位的迁移打破了过去高职院校的传统教学模式,相应使得人才  相似文献   

18.
尹学英  范一鸣 《价值工程》2011,30(5):233-234
高职院校贯彻双证书制度,有利于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体现以"就业为导向"的技能型人才培养思路,增强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推行高职数控专业双证书制度,需要进一步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和学生实训基地建设,调整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把职业资格证书的要求纳入到教学计划中去。  相似文献   

19.
冯钟宁  李波波 《价值工程》2011,30(10):221-222
广西高职院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是各所学校为适应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解决当前专业与社会供给所相关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缺乏的现象,而进行设置的经济与管理型双向培养的战略。广西高职院校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必须是产学研相结合,"坚持以社会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大众化职业教育的发展道路。做到培养广西高职院校教育经济与管理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人才培养定量、定性、定位地进行着。为发展广西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而努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道路,为中国创新教育而出谋划策。  相似文献   

20.
《价值工程》2016,(8):173-175
项目以黑龙江科技大学采矿工程专业12级为主体,进行分析研究,针对采矿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人才定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实践教学、毕业设计环节存在的问题,为充分利用"校-企"、"校-校"教育资源,分别创建了"社会需求+校企协同"人才定位与意识形态培养模式、"就业导向+平台模块"课程体系与运行模式、"虚拟仿真+轮岗挂职"实践教学模式、"专业交互+协同创新"毕业设计管理与指导模式,解决了采矿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实施过程中人才需求定位与意识培养、课程体系动态优化、实践能力与协同创新意识培养环节所遇到的难题,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探索出了一个有效实施途径。通过四年的实践与探索,学生的专业认知感、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得到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