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国际保障措施的来源国际保障措施(Safeguardmeasures)俗称WTO规则的“安全阀”,全称为“免受进口损害的保障措施”。源自于美国贸易法中的“逃避条款”(EscapeClause),并由美国推动,被关贸总协定第19条认可。而第19条在长期的适用过程中,逐渐显现出规定过于简单,不易操作的弊端,甚至被有些国家滥用成了一种非关税壁垒。为了防止保障措施的滥用和加强纪律,才有了1994年的《保障措施协定》。后经过多轮谈判形成了由《GATT1994》中的第19条与《保障措施协议》共同构成的WTO现行的保障制度,从而较完整的国际保障措施制度在WTO中得到…  相似文献   

2.
王翠 《商场现代化》2005,(34):24-25
一、国际保障措施的来源 国际保障措施(Safeguard measures)俗称WTO规则的"安全阀",全称为"免受进口损害的保障措施".源自于美国贸易法中的"逃避条款"(Escape Clause),并由美国推动,被关贸总协定第19条认可.而第19条在长期的适用过程中,逐渐显现出规定过于简单,不易操作的弊端,甚至被有些国家滥用成了一种非关税壁垒.为了防止保障措施的滥用和加强纪律,才有了1994年的<保障措施协定>.后经过多轮谈判形成了由中的第19条与<保障措施协议>共同构成的WTO现行的保障制度,从而较完整的国际保障措施制度在WTO中得到确立.  相似文献   

3.
保障措施被视为自由贸易的“安全阀”,根据GATT1994第19条和《保障措施协定》的规定,一个WTO成员采取保障措施,必须证明进口增长和严重损害或严重损害威胁之间存在因果关系(the Causal Link)。然而因果关系要从哪些要素上去分析?采用什么方法?程度如何?如何处理除进口增长之外的其它因素?[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不可预见的发展”见于GATT第19条第1款(a),但乌拉圭回合达成的《保障措施协定》却没有关于“不可预见的发展”的规定。WTO成立后,“不可预见的发展”是否还是实施保障措施的条件,在实施WTO保障措施中的地位如何,成为一个值得关注和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贺小勇 《国际贸易》2012,(11):53-57
WTO争端解决机构(DSB)在处理贸易争端过程中,面临的一个重大理论与现实难题是对WTO涵盖协定的解释问题。在涉及中国争端中,法律解释问题尤为重要。例如,在中国“汽车零部件案”(DS339)中有关关税与国内税的解释,在“出版物案”(DS363)中涉及TRIPS协定第61条的“商业规模”的解释,在中国诉美国“双反”措施案(DS379)中有关《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定》第19.3条中反补贴税应以“适当数额征收”的解释,均由法律解释直接决定案件的胜负。  相似文献   

6.
楚静 《商场现代化》2007,(9S):25-26
在“新贸易保护主义”的思潮下,作为WTO法定贸易救济手段之一的保障措施,正日渐为各国所“重视”并频频加以运用。然而,DSB专家组和上诉机构通过一系列的解释规则和实践,进一步确定了GATT第19条第1款中“不可预见的发展”是作为实施保障措施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无疑,专家组和上诉机构的报告业已形成事实上的先例,这在一定程度上将会遏制保障措施的滥用。  相似文献   

7.
世贸组织保障措施及其适用情况的法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关贸总协定第19条保障措施本应在世贸组织多边贸易体制中发挥独特的“安全阀”作用,但近年来,保障措施失去了实际适用的势头,反倾销措施则被频繁使用,大有取代之势。本文从保障措施的价值、功能入手,对这两个制度进行比较,探求反倾销取代保障措施的内在原因,并对如何鼓励保障措施的适用,遏制反倾销的滥用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食糖是我国重要的大宗农产品和战略物资之一,由于进口食糖数量激增给我国食糖产业造成了严重损害,2017年5月,商务部决定对配额外进口食糖征收保障措施关税。2018年10月,巴西就中国对进口食糖实施保障措施违反GATT 1994第19条及《保障措施协定》向世界贸易组织(WTO)争端解决机构提交了磋商请求(DS568案)。本文首先回顾了DS568案的背景,其次根据巴西对我国提起的诉讼,并结合以往保障措施争端案中专家组或上诉机构的裁决分析了DS568案存在的争议点,总结了我国食糖保障措施与WTO规则可能的相悖之处。基于研究结论,本文提出我国应积极参与国际规则的修改、完善国内的《保障措施条例》等启示,以期为今后更好地使用保障措施合理保护国内产业安全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9.
印度在其投诉中认为,其一,美国对其采取的临时保障措施违反了《纺织品与服装协议》第6条、第8条和第2条的规定;其二,美国对印度追溯适用保障措施违反了《纺织品与服装协议》第2条和GATT第13条。专家组在与双方进行多次会晤后,于1997年1月6日做出报告。  相似文献   

10.
一、“421条款”与“特殊保障措施”解读 “421条款”是美国国会依据《美国2000年中美正常贸易关系法案》在《美国1974年贸易法》中,遵从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议定书》第16条所规定的“特殊保障措施”补充内容,添加的一条针对中国产品的反进13激增条款。依据该条款,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的12年内,  相似文献   

11.
在WTO多边贸易体制中,保障措施被视为具有“安全阀”的作用。由于实施方可以对进口产品实施单边限制措施从而干涉其他成员的合法贸易,所以受到WTO各成员方的青睐。相反,根据《中国入世议定书》规定,任何成员都有权对大批涌入的中国产品施行特保措施,条件却比《WTO保障措施协定》下的要求更宽松。本文认为应对特保机制与WTO保障机制进行区别研究,以寻求如何有效应对来自其他成员的保障措施或特殊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2.
在"新贸易保护主义"的思潮下,作为WTO法定贸易救济手段之一的保障措施,正日渐为各国所"重视"并频频加以运用。然而,DSB专家组和上诉机构通过一系列的解释规则和实践,进一步确定了GATT第19条第1款中"不可预见的发展"是作为实施保障措施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无疑,专家组和上诉机构的报告业已形成事实上的先例,这在一定程度上将会遏制保障措施的滥用。  相似文献   

13.
<正>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世议定书》第十六条,即“特定产品过渡性保障机制”(以下简称“特保条款”),规定“如原产于中国的产品在进口至任何 WTO 成员领土时,其增长的数量或所依据的条件对生产同类产品或直接竞争产品的国内产品的国内生产者造成或威胁造成市场扰乱,则受影响的 WTO 成员可请求中国进行磋商,以期寻求双方满意的解决办法,包括受影响的成员是否根据《保障措施协定》  相似文献   

14.
楚静 《商场现代化》2007,(25):25-26
在"新贸易保护主义"的思潮下,作为WTO法定贸易救济手段之一的保障措施,正日渐为各国所"重视"并频频加以运用。然而,DSB专家组和上诉机构通过一系列的解释规则和实践,进一步确定了GATT第19条第1款中"不可预见的发展"是作为实施保障措施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无疑,专家组和上诉机构的报告业已形成事实上的先例,这在一定程度上将会遏制保障措施的滥用。  相似文献   

15.
跨越五年之痒--从案例看《反倾销协定》中的日落复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虑到反倾销措施在本质上是一项对进口方产业的贸易救济措施,为防止WTO成员的反倾销措施无限期存在造成对自由贸易的背离,乌拉圭回合谈判期间,经过激烈讨论,《反倾销协定》最终在第11.3款纳入了“日落复审”(sunset review)的规定。  相似文献   

16.
程虎 《对外经贸实务》2003,(12):32-33,37
保障措施作为多边贸易体制下的一种主要贸易救济手段,被各成员方广泛采用.GATT1994第19条和世界贸易组织保障措施协议也对此作了规定.  相似文献   

17.
“出口限制安排”属于被《GATT》和《保障措施协议》明确禁止的“灰色区域”。2005年6月19日中国制订了《纺织品出口临时管理办法(暂行)》并于2005年9月22日制订了《纺织品出口临时管理办法》取代了《纺织品出口临时管理办法(暂行)》。这两个《办法》是中美、中欧2005年纺织品贸易摩擦谈判的产物,其中主要规定了怎样对这两个国家和地区实行纺织品出口限制。此种“出口限制安排”是对《保障措施协议》基本条款的背离,但其是否属于《协议》第11条第1款(c)项所允许的例外情形,则要视双方协议的达成是否符合《加入工作组报告》第242段所确定的程序规则,本文对其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8.
在《〈解读〉(一)》(《WTO经济导刊》2011年第2期)中,笔者简要介绍了美国商务部长骆家辉建议加强执行美国贸易救济法的14项措施中的第1-4项,并分别作了简要评论。在过去几个月时间里,商务部陆续公布了一些政策修改,  相似文献   

19.
欧盟对华特定产品过渡性保障措施(TPSSM)法规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欧盟对华特定产品过渡性保障措施法规(以下简称“《特保法规》”)的产生及背景我国加入WTO时签署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加入议定书》(以下简称《议定书》)中的第16条规定:其他WTO成员可以依据此条在2013年12月11日之前针对中国产品实行“特定产品过渡性保障机制”(以下简称“特保机制”,包括保障措施和防止贸易转移措施两项内容)。《中国加入工作组报告书》(以下简称《工作组报告》)的第245至第250段对《议定书》中的第16条作了更为详细的补充。根据此条,美国、印度、加拿大和韩国等主要WTO成员均在其国内法中引入了此特保机制。相对而言,欧盟在把此特保机制引入国内法方面启动较晚。2002年6月,欧委会向欧盟部长理事会提交了将此特保机制引入欧盟法规体系的法案。经过几轮修改,2003年3月8日,欧盟在其《官方公报》上公布了欧盟理事会第427/2003号法规(以下简称为“《特保法规》”),修改了关于欧盟从某些第三国进口规则的欧共体理事会第519/94号法规,正式把此特保机制纳入欧盟法规体系。二、欧盟对中国采取保障措施时法律依据的演变在欧共体大市场建成后,欧共体于1994年3月颁布了理事会第519/94号法规,对来自某些特...  相似文献   

20.
一、日本保障措施法律制度的基本内容 日本的保障措施制度体系是在1949年《外汇及外贸管理法》、1961年《海关关税法》第9条、1961年《关于紧急关税的政令》、1994年《关于产品进口增加时的紧急措施的规程》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它一直沿用至今,由两套体系构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