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物流的流向来看,物流业涵盖以下三大领域:国际物流、区域物流和市域物流。任何城市或地区都会存在以上三种不同形式的物流,所不同的是各种物流所占比例、所处地位以及发展态势。不同的目标定位决定了城市物流业不同的发展方向、不同的发展重点以及不同的发展策略。因此对物流系统的正确定位在物流规划中处于龙头的地位,影响着整个物流规划的进行。本文从区域优势理论的角度分析城市的交通区位优势和经济区位优势,在此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城市物流系统的目标定位。  相似文献   

2.
当前,随着国际国内经济环境的变化、经济结构的调整,以及国家统筹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推进,地处中部地区的河南省,以其明显的区位优势迎来了承接国际和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的历史新机遇.承接来自国际和东部沿海地区的产业转移,也相应地成为发展河南经济社会的重要生长点. 河南承接产业转移的区位优势 中外经济发展的历史表明,区位优势是决定各地区间发展差异最主要的先天因素之一.在新一轮承接产业转移的激烈竞争中,相较中部其它省份,河南拥有明显的区位优势.  相似文献   

3.
北移与西进:台资的区位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90年代中期开始,台湾投资内地逐渐由广东、福建等地北移,向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推进。目前,台湾高科技产业将持续“西移”,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福建(海峡西岸繁荣带)仍将是台湾高科技产业投资的重点区域。台资在大陆地区间分布差距极大。地区间不均衡的原因及影响因素何在?区域如何在现有基础上吸引更多台资?探究台资的区位分布,研究三地区的区位优势具有重要价值。一、国际直接投资的区位理论模型国际直接投资区位理论中的成本学派认为:决定企业工业布局和经济活动的目标函数是生产成本极小化;市场学派认为:目标函数…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2001-2011年金砖四国及其主要FDI来源地的数据,利用系统广义矩估计,经验检验了金砖四国引进FDI的区位优势构成要素.研究结果表明:对于不同来源地的FDI,金砖四国的区位优势要素组合存在差异;对于来源于发达经济体的FDI而言,巴西的市场容量、自然资源和集聚因素,俄罗斯的自然资源、集聚因素,印度的劳动力成本、区域影响力和集聚因素,中国的市场容量扩张、自然资源、集聚因素和区域影响力是主要区位优势要素;对于来源于发展中经济体的FDI而言,巴西的技术水平和区域影响力,俄罗斯的劳动力成本、劳动力质量和区域影响力,印度的劳动力成本和区域影响力,中国的劳动力成本、技术水平、集聚因素和区域影响力是主要区位优势要素.  相似文献   

5.
《经济视角》2005,(6):32-34
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区域创新能力已日渐成为一个地区经济是否拥有国际竞争优势的决定性因素,也成为衡量区域经济参与者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区域创新能力是指一个地区将知识转化为新产品、新工艺、新服务的能力。由于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创新制约因素,如不同的价值观念、制度框架、消费习惯、产业专有因素,造成了区域创新体系的不同,也造成了各区域的创新能力有大有小。  相似文献   

6.
影响国家区域政策效果的因素包括地方政府执行力、国家政策对象、地方市场力量差异、外向型与内源型经济的有效结合程度等。解决中部地区实施国家政策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主要措施包括成立国家区域经济政策评估中心;发挥中部区位优势,弱化物质资源劣势;加快非公有经济发展,健全市场体系;加快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经济一体化进程等。  相似文献   

7.
区域发展中地理势能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杨勤业  吴绍洪  陆大道 《经济地理》2003,23(4):441-444,456
从区域发展的各个主要相关要素,初步探讨区域发展的地理势能。把地理区域作为一个系统,当一个区域相对于其它区域在地理位置、区际差异、区域结构和环境质量等方面,所显示出发展的综合优势即是该区域在这一系统中的地理势能。这种地理势能的大小受自然环境基础的深刻影响,并可随着不同的历史阶段、科学技术的发展而转化。一个地区的地理位置对比优势的态势为地理位置势能。地理位置和区位在自然条件上的势能促使其获得政策上的势能,并直接影响到产业结构的形成。地域间环境条件、生态功能、产业优势的潜在影响力为地理区际势能,如各种环境条件以及这些条件合理匹配的所谓地理地带性规律,决定了传统的农业生产。区际的差异还体现在区域发展的历史过程上,历史悠久的区域往往具有较高的地理区际势能。区域自然环境结构对于区域发展优势的影响力为区域结构势能。环境质量势能是环境质量对于区域发展优势的态势。生态环境脆弱、土地退化、自然灾害、环境污染等,大大减弱了区域环境质量势能。地理势能遵循能量守恒定律,势能转化的动力来源于自然与社会两方面。  相似文献   

8.
桂、滇区位优势竞争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区位优势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大促进作用.本文首先对区位优势作了更为广义的理解,并从区位的经济地理优势和制度优势对广西、云南两地的区位优势进行了比较,认为两地应通过区位的制度优势与创新体系优势来整合区位优势,带动整体区位优势系统演化,实现区位优势向竞争优势转变,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9.
"区位商"分析法在地方优势产业选择中的运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孙畅  吴立力 《经济论坛》2006,(21):12-13
一、前言 所谓地方优势产业是指那些凭借该地区的特殊有利条件,能够相对于其他区域以更低廉的成本生产某种产品,并且在市场上获得较高市场占有率的产业部门。对于地方优势产业的判断和识别,可以根据既定产业产出的地区份额来判定该产业的优势区位或既定区域的优势产业。然而考虑到区域规模的差异性,直接进行市场占有率的比较会低估幅员较小区域的优势,因此利用相对份额来判断区域比较优势产业是较为合理、科学的方法,而区位商是计量这种相对份额的重要指标(郑备,2006)。  相似文献   

10.
江西省在中部地区甚至在全国范围都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要加快在中部地区崛起的步伐,江西必须充分合理地利用其区位优势。本文从分析江西特殊的区位优势着手,通过结合区域经济学的空间发展模式来提出经济发展的对策。比较全面的分析江西所处的区位优势,从点、线、面着手,利用增长极理论和梯度转移理论来分析其应采取的发展模式,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1.
基于产品空间理论,本文采用2000—2015年BACI数据和海关数据,检验了中国地区比较优势的演化模式,测算了不同时期、行业和地区的路径依赖强度,并探讨了不同因素对中国地区比较优势演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多数地区的比较优势演化呈路径依赖模式,生产篮子从原有比较优势产品向邻近产品逐步演进。分时期看,中国地区的路径依赖强度整体上呈下降趋势,但在金融危机期间有所回升;分行业看,劳动密集型行业的路径依赖强度较高,资本和技术密集型行业居中,自然资源类行业较低;分区域看,东部地区的路径依赖强度最高,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最低。影响因素方面,政府干预程度、创新水平、贸易开放度、出口技术复杂度、不相关产品多样化与路径依赖强度呈显著负相关,外商投资规模、相关产品多样化与路径依赖强度显著正相关。本文的研究为中国地区政府制定产业政策、优化出口结构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翁钢民  潘越  李凌雁 《经济地理》2019,39(4):207-215
景区区位条件是旅游空间行为规划的基础。针对当前主流测度模型中"非此即彼"问题,以"丝绸之路旅游带"为例,基于旅游资源、旅游市场、旅游交通、旅游服务四大特征指数构建景区区位优势度测度模型,引入D-S证据理论对景区区位优势等级进行评价,并系统探究其影响机理。结果显示:"丝绸之路旅游带"5A级景区区位优势等级体系呈现"结构破缺—重心偏离—波动显著"的特征;景区区位优势等级空间格局具有较高的交通指向性和中心性;不同区域景区区位优势等级差异明显,制约因子不同;景区区位优势等级空间分布受自然和人文因素共同影响,其中资源禀赋、地形地貌是内生因素,社会经济、交通条件是外部推动力。  相似文献   

13.
一、引言 产业集聚意味着一个地区的繁荣与兴起,产业逆集聚则可能导致一个地区的衰落.然而,产业集聚的兴起与衰落绝不是随机事件,除了大量偶然的随机因素之外,区位特有的个体效应如区域文化积淀、区位优势与区域政府作用对产业集聚的兴起与衰落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黄淮海平原地区交通优势度的空间格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区域特点修正后的交通优势度评价模型,借助GIS的空间分析、统计功能,以黄淮海平原地区311个评价单元为例,研究了该区域路网密度、交通设施邻近度、区位优势度和交通优势度空间布局。研究发现:黄淮海平原地区交通优势度总体呈偏正态分布,大部分地区交通优势度一般或偏低,优势度较高的地区有京津及其周边地区,以及以京津为核心辐射出的三条交通优势带。  相似文献   

15.
曾钫 《经济地理》2008,28(2):271-275
边境区域核心竞争力是区域经济竞争的优势表现,是自己区域所特有的,它在短时期内是不能被其他区域超越、模仿、学习的一种素质和能力。区位因素所形成的核心竞争力也是最不易重复,最具特色的竞争力,每个城市都应具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并且能以其区域竞争优势获得更大的生存和发展空间。文章以延边为例,重点分析它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所享有的自然资源、经济区位和政治区位,认为只有通过各种有效的开发、组织、利用,才能在社会经济的发展中转化为具有竞争力的现实优势。  相似文献   

16.
对外开放条件下我国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产业振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颖  杭年丰 《当代经济研究》2005,(9):62-66,F0003
由于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等原因,东北老工业基地在改革开放后发展缓慢,存在许多问题。但相对而言,东北老工业基地仍存在某些优势,如特殊的区位优势、比较优势、规模经济优势、潜在的产业集群优势等。为实现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需要采取重振装备制造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注重培育产业集群,加快对外开放等措施。  相似文献   

17.
近20年美国对外直接投资结构的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晓平  陆大道 《经济地理》2002,22(5):539-543
本文着重分析了20来美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行业结构和地区的特征和变化。研究表明,美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空间结构相对稳定,即以欧洲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为主;而行业结构变化明显,由以制造业为主转向以金融、保险和房地产业为主。对外直接投资的行业结构和地区结构是相互联系制约的,不同行业的比较优势与特定地区的区位优势相结合,才能产生投资效益。跨国公司对外投资区位的选择,是根据其投资战略并结合自身的竞争优势和东道国的区位优势,经过综合决策而确定的。  相似文献   

18.
本文应用因素定量化分析方法,对肥西县所辖三十一乡(镇)分别进行区分析,并检验其与经济发展的关联性,认识区位优势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以指导区域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采用综合的观点和动态分析方法探讨中国西部地区开发条件的优势、劣势及相互转化,对地理位置、矿产、土地、旅游资源、劳动力、市场、资本及制度等区位因素进行了客观、系统的评价。运用比较经济地理学的基本方法,对比分析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之间开发条件的差异,从而使东部地区的经验能科学地为西部地区所借鉴。在区位因素综合评价的基础上文章进一步提出了西部地区开发可采用的模式和政策。  相似文献   

20.
区位因素形成的外生比较优势与集聚因素形成的内生比较优势是共同决定产业集聚发展的重要因素。中心外围模型仅考虑了集聚因素对产业集聚的影响,本文则将区位因素也纳入该模型。结论表明,区位优势利于集聚的发生,对区位因素依赖大的产业具有更大的集聚倾向,但并非所有具有区位优势的地区都可以形成产业集聚,当集聚因素作用足够大时,失去区位优势的集聚仍可以维持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