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与利息作为资本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形式一样,绝对地租也类似于土地所有权的特殊"利息"。使用土地不向土地所有者缴纳绝对地租,是违背土地所有权规律和价值规律的。绝对地租是级差地租的基础与平台载体。绝对地租的存在与农业资本有机构成的高低,并没有本质的必然的联系。绝对地租来源于利润平均化前的扣除。扣除的价值实体构成部分的不同,形成绝对地租Ⅰ和绝对地租Ⅱ。  相似文献   

2.
资本转嫁假说明确了成本的构成,以此设立相关参数,对商品的市场价值和市场价格展开进一步推理分析,拟构建出一个级地租模型,并从整体和局部角度分别对多级地租和单级地租的模型进行研究,通过三级地租特例考察,间接证明模型的部分合理性和现实意义。最后,通过对地租不等价交换实质等问题进行讨论,进一步加深级地租模型的理论深度,表达了对地租所代表的所有权法则的抨击和赞美。  相似文献   

3.
契约的首要内容是责权关系的界定,责权关系明确是企业存在的基础。资本租金是资本所有者让渡资本使用权的权利。企业收入在扣除包括资本租金等成本之后,可能赢利也可能亏损,企业的利润或亏损是雇主承担支付资本租金责任的权利。企业是集合责任而获得权利的法人,是以最后责任人为核心的契约集合。在土地资本和人力资本的契约关系上,契约约定土地租金和约定人力资本工资是两种不同的企业形式。货币资本和人力资本都可以雇佣对方或被对方雇佣,甚至,一个不为企业提供任何资本的局外人可以同时雇佣资本和劳动。  相似文献   

4.
关于地租推进型通货膨胀的价格传导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地租推进型通货膨胀是土地产品价格上涨推动的通货膨胀,是土地产品价值上升的结果,是土地产品价值实现的要求,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通货膨胀。不同类型的货币政策下,尽管地租推进型通货膨胀的价格传导机制是不同的,其基本内容都是剩余产品在初次分配中向土地所有者的倾斜。因此,地租推进型通货膨胀的治理,核心不在于消灭地租推进型通货膨胀本身,而在于缓解收入分配带来的社会阵痛。地租推进型通货膨胀在投机资本的影响下往往呈现复合式发展的特征。地租推进型通货膨胀研究的新视角,为政府宏观调控应对土地产品价格上涨提供了全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正如资本主义土地所有者凭借土地私有权获取地租,资本主义平台资本则通过对数据和数字劳动的占有与控制获取数字租金.劳动时间是价值增殖的源泉,尽可能多地将劳动者的自由时间转化为数字剩余劳动时间是平台资本攫取剩余价值的形成机制,由数字剩余劳动创造并被平台资本无偿占有的数字租金具有与地租相同的政治经济学意义.因此,打破平台资本基于时间的经济竞争逻辑、规范平台资本对数字租金的攫取行为是构建开放、安全、健康的平台生态系统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6.
正1.被遗忘的古典经济学家思想土地与资本的混淆对地租所征收的税无法转嫁,这是经济学中最古老的定理,至少可以追溯到约翰·洛克(John Locke,1692)。18世纪法国大革命发生之前(1776年,杜尔哥(Turgot)被解除财政部长职位),法国重农学派就认识到了这一定理。当时,他们力图改革法国的高压税制但以失败告终。上述定理系由如下事实推得:土地既无生产成本,也无供给成本。因此,地租是可供君主享有的免费盈余,是维持一个好政府运作的天然收入。此外,约翰·洛克  相似文献   

7.
工商业资本进入农业的路径选择:一个分析框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有文献对工商业资本进入农业的路径选择存在着认识分歧.本文认为,理论分歧源于商品契约与要素契约之间经济绩效的考量.本文在一个制度经济分析框架下对工商业资本不同路径选择下的契约绩效进行分析比较.研究认为,工商业资本规模是其最优契约形式选择的主要依据.对于小规模工商业资本,进入农业的最优路径选择是通过商品契约建立"公司+农户"的产业组织形式;而对于资本规模较大,特别是以高科技农业项目为投资领域的工商业资本,则适宜通过土地、劳动力等要素契约实现纵向一体化经营.这一结论否定了当前农业产业化领域众多研究所持的商品契约优于要素契约的观点,也为国家制订激励和引导政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略论绝对地租消失的经济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根据马克思的地租理论,资本主义绝对地租的源泉是农产品价值超过生产价格的余额,是农业劳动者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低于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是绝对地租产生的根本条件,而土地私有权的垄断则是产生绝对地租的原因。从绝对地租形成的条件和原因本身,就已经清楚地说明了绝对地租消失的原因和经济条件: (1)“凡是土地私有制(事实上或法律上)不存在的地方,就不支付绝对地租。” (2)“如果农业资本的平均构成等于或高于社会平均资本的构成,那末,上述意义上的绝对地租,……就会消失。”由于在资本主义私有制下,凡是土地都必须交付地租,否则便不能耕作,因此似乎可以认为只要土地私有权的垄断这个产生绝对地租的根本原因存在,绝对地租便不会消失。但是,  相似文献   

9.
<正> 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土地产权关系模糊,是我国农村深化改革的重要障碍。一、土地多权分离的基本含义土地生产资料权利可以分离是一个客观现象,马克思在很早以前就发现了这一点。他说:“在劳动地租、产品地租、货币地租(只是产品地租的转化形式)这一切地租形式上,支付地租的人都被假定是土地的实际耕作者和占有者。他们的无酬剩余劳动直接落入土地所有者手里。”在这里,收取地租的是土地的所有者,而交付地租的农民是土地的实际耕作者和占有者,占有和所有是有严格区别的。列宁也说过,在国有的  相似文献   

10.
虚拟R&D组织是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研发组织的新形式。分析了虚拟R&D组织特殊的契约特征以及与此相关的关键问题,并试图从契约经济学视角出发,利用权力结构理论解决不完全契约的治理问题。通过对虚拟R&D组织产权构成和组织剩余的分析阐述,最终得出结论:物质资本所有者、人力资本所有者和知识资本所有者应该共同进入产权结构,并根据组织中的权力配置,对经济剩余、社会剩余以及知识剩余享有相应的所有权和控制权。  相似文献   

11.
《经济师》2016,(2)
在传统的经济学思想中,劳动契约表现为简单的劳动力需求模型,雇主需要做出的管理决策只有有限的几个。因此建立在古典契约思想上的劳动契约的执行是存在第三方强制或者契约是自我执行的。但是实际上劳动契约的本质是第二方执行契约,即为了保护资本要素所有者的利益,资本方便会利用劳动契约短期化及随意解雇来降低劳动力成本。如今人力资本在实践和理论上都日益受到重视,从而人力资本的所有者能够参与分享企业的剩余,而且在历史的发展中和理论逻辑上也证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12.
杨运杰 《经济管理》2007,(12):14-20
知识型企业作为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的一个合作契约,是一个不完全的契约。在知识型企业中人力资本所有者与物质资本所有者均有可能出现“道德风险”,因而如何设计出一套方案能够同时激励人力资本所有者和物质资本所有者进行资产专用性投资便显得十分重要。从证券设计的角度来看,可转换证券可成为知识型企业的最优融资契约,它非常适合对人力资本所有者和物质资本所有者进行激励,它能够有效地平衡人力资本所有者和物质资本所有者对未来的投资期望。  相似文献   

13.
虚拟R&D组织是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研发组织的新形式。分析了虚拟R&D组织特殊的契约特征以及与此相关的关键问题,并试图从契约经济学视角出发,利用权力结构理论解决不完全契约的治理问题。通过对虚拟R&D组织产权构成和组织剩余的分析阐述,最终得出结论:物质资本所有者、人力资本所有者和知识资本所有者应该共同进入产权结构,并根据组织中的权力配置,对经济剩余、社会剩余以及知识剩余享有相应的所有权和控制权。  相似文献   

14.
土地有偿使用的理论基础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地租理论奠定的。马克思、恩格斯的地租理论明确告诉我们;无产阶级掌握政权后,国家依然是土地的所有者。“消灭土地私有制并不要求消灭地租,而是要把地租——虽然是用发展过的形式——转交  相似文献   

15.
地租之我见     
董晓红 《经济论坛》1996,(11):19-20
地租之我见董晓红我国人多地少,土地浪费却十分严重,其根源在于地租理论上的缺陷。本文拟重新解释地租及其公式,并针对西方经济学的地租学说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研究地租,需首先搞清土地租赁双方的经济关系。土地租赁主客体双方具有供给与需求的双重属性。土地所有者...  相似文献   

16.
论知识型企业的性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了知识型企业的涵义和特征,澄清了在知识型企业上的误解,从知识型企业人力资本的产权特征和知识型企业异质性得出了知识性企业的合约性质,即知识型企业是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的一个合作契约,是一个不完全的契约.因此,其所有权安排是物质资本所有者与人力资本所有者都应该拥有企业的所有权,而企业所有权的分配状况则主要取决于人力资本所有者与物质资本所有者的谈判力对比.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经济学认为,剩余价值是生产过程中工人创造出来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价值。劳动力新创造的价值超过价值的这一部分,在资本市场中进一步分割为利润、利息和地租等资产性收入。这一观点可以做进一步推理:如果工人自由地选择任意消费品,并且资本家根据最优化行为对所有资产进行投资,并不改变马克思的结论。同时,资本家利润最大化行为使得个别资本家总是按照其资本禀赋在社会总资本中所占比例获取剩余价值。因此,新古典一般均衡的分析技术可以被纳入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理论框架内。  相似文献   

18.
建筑地段地租与农业地租既有相同的规律,也有其自身的特点,其最大的特点在于建筑地段地租是对土地空间的利用,而不是土壤的利用;建筑地段级差地租不仅存在受地段地理位置、资本连续投资影响的级差地租Ⅰ和级差地租Ⅱ,而且存在受地基地权等决定的可利用空间高度和深度影响的空间级差地租,即级差地租Ⅲ.空间级差地租产生于可利用空间高度和深度带来的个别资本利润率与一般资本利润率差额的转化;其根源于土地所有权(包括空间权)的存在和垄断.空间级差地租曲线呈倒V曲线.  相似文献   

19.
城市土地管理:"三权分离"与收益分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原玉廷 《经济问题》2005,3(1):21-23
实行城市土地管理体制“三权分离”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的地租理论。按照所有者、经营者和使用者各自的权利和责任取得相应的土地收入。绝对地租归中央人民政府,级差地租(垄断地租)归地方人民政府,平均利润归城市土地的实际使用者。实行“三权分离”的城市土地管理体制,可以使城市土地所有权进一步明确,产权关系进一步清晰,有利于国家土地所有权的人格化。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的地租理论及对我国若干农业问题认识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克思的地租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全面剖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内容,马克思的地租理论对于我们研究现代经济条件下土地制度的变革,土地(即农业资本)的投入,土地税费政策的制度等,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