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对创业型大学的褒贬不一给创业型大学建设和学术创业带来巨大阻力。从“价值—理性—行为”三维框架探索学术创业场域中存在彼此冲突的双重逻辑:知识生产的学术逻辑和知识应用的商业逻辑。同时,采用大学自我实现和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的逻辑对其进行有效整合,促进两个逻辑的价值融生,增强两个逻辑的通约性,促成两个逻辑的行动互洽。  相似文献   

2.
权力场域对学术研究不断裹挟,使高等教育组织、研究机构及教师个体自由生产场域遭受到权力等级符号的统摄与规训。在其规制下,期刊级别、论文等级、项目层次、职称等级等评价符号严重钳制高校或科研机构学术生产内在特性的发挥,使学术研究与权力场域在不断媾和条件下,呈现出另一种评价机理:权力等级符号拥有交换功能,可以充当一般等价物与学术进行等值兑换;权力场域对学术研究的内在捆绑,不断诱导学术研究与权力等级场域符号相匹配,激励学术人为得到相应学术资本而努力;在权力等级符号视域下,当真实性学术与虚假性学术出现悖论时,其场域胁迫着学术研究步入一种真假难辨的迷途之中。鉴于此,构建风清气正的学术研究氛围、规避权力场域对学术评价的桎梏、实施学术评价结构性管理机制以及提高学术人的内在自律性等是加强对大学学术场域惯习引导的必要举措。  相似文献   

3.
论现代大学内部组织特性及其柔性化管理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现代大学是以知识为操作材料、以学科为基本构架的学术性社会组织,高深知识的特征决定了大学组织是柔性化的组织,学术组织与科层组织的交叉决定了大学组织管理职能的糅合性,掌握高深知识的教师和学生决定了大学组织管理对象的“人本性”;现代大学组织柔性的基本内容包括人员、组织结构、大学文化和发展战略柔性。对于现代大学来说,坚持学术自由、坚持学术管理与行政管理相统一、以建立学习型组织为目标、实现“人性化”为标志的柔性管理,对于提高大学管理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大学作为知识的集散地,对人的精神世界改造和知识技能提升有着重要作用,其学术知识与生产力存在内在的密切关系。文章从三个角度揭示了高等教育通过知识渗透与转化对生产力的影响,分析了大学学术知识与潜在生产力、精神生产力的内在一致性,发现学术活动生产和创造知识成果,一方面满足人们的知识和精神需求,另一方面为物质生产服务。而大学学术活动的知识贡献和知识本身的生产率决定于学术生产的能力,这种能力在文中被称为学术生产力;其外在表现为人或物化的知识载体。  相似文献   

5.
在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下,科技合作是推动两岸科技融合发展和祖国统一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引入“知识场域”这一理论视角,构建基于结构性、关系性和实践性的两岸科技合作治理知识场域范式。从基本历程、空间特征、地区实践和共同叙事4个维度分析两岸科技合作治理的时空演进特征。讨论基础研究、专利合作与产业共通标准3类场景的实践效果,评估知识场域演化扰动因素。围绕两岸科技合作治理的内在规律和发展方向探讨现实挑战,对深化两岸科技融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基于知识生产模式转型视角,对研究型大学科研组织模式现状与危机进行阐释。结果发现,知识生产异质性及非等级化致使传统学术组织面临组织属性异化、系科发展桎梏、培养模式僵化等问题。为此,分类推进学科群建设,构建跨学科协同体系,建立多元评价与质量控制体系,是研究型大学融入国家创新战略、优化学科结构、推进科研组织模式创新的重要措施与保障。  相似文献   

7.
基于知识生产模式转型视角,对研究型大学科研组织模式现状与危机进行阐释。结果发现,知识生产异质性及非等级化致使传统学术组织面临组织属性异化、系科发展桎梏、培养模式僵化等问题。为此,分类推进学科群建设,构建跨学科协同体系,建立多元评价与质量控制体系,是研究型大学融入国家创新战略、优化学科结构、推进科研组织模式创新的重要措施与保障。  相似文献   

8.
大学学术生态危机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当下知识生产模式的转型。一方面知识生产的社会弥散加剧了大学内部对资源配置的竞争;另一方面科学和社会的边界日益模糊,政治和商业利益胁迫了大学自主的知识生产。维护大学学术生态平衡,既需要大学自身的学术力量,更需要政府积极的政策干预。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大学经费来源变迁的现实考察,分析科学知识的生产与应用从线性模型向巴斯德象限模型的转变,是大学知识生产变革的逻辑渊源。学术主导型知识生产已不能完全适应制度环境的需要。大学作为创业知识的供给方,与作为需求方的社会各主体之间对创业知识的质量存在张力。大学知识生产的变革应平衡供求关系,连接知识的生产与需求,融合基础理论与专业应用研究,整合政府、产业界与大学关系,实现在继承基础上的变革与创新。  相似文献   

10.
科技政策智库是指以科技政策领域重大问题为研究方向,以科技政策咨询人员为骨干,运用知识、信息与经验,识别科技政策咨询需求,进行调研、分析、研究与判断,通过搭建合作研究平台和业务支撑网络,提供咨询服务的研究结构。科技政策智库具有4个基本特征:独特性、服务性、综合性、成长性。科技政策咨询服务能力建立在一定基础资源(人力资源、数据资源、技术资源、组织管理、组织文化)上,由基础资源要素支撑咨询服务运作,科技政策咨询服务通过咨询过程完成。市场竞合、知识集成、项目组织、学术传播构成了一条完整的咨询服务链条,组成了科技政策咨询服务的过程要素。科技政策咨询服务能力由咨询过程要素和基础资源要素共同构成。  相似文献   

11.
旅游场域是东道主和游客双方围绕社会、文化和经济三类资本的效用最大化而在“惯习”的引导下进行权力置换行动的社会空间.旅游场域相关研究对旅游地影响之机理剖析和旅游社会关系疏解有直接的理论贡献和实践指导意义.从国内场域理论借用于旅游社会现象分析的论文之梳理入手,厘清旅游场域相关研究关注范畴与理论实证范式,得出旅游场域研究关注其概念界定、理论体系构建与旅游发展情境中的场域剖析三个方面的结论.而旅游场域作为实践社会学的基础性理论,亟待引发国内旅游发展趋向成熟后有关空间生产、旅游地影响、社区关系与游客行为方面更广泛的学术关注.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大学经费来源变迁的现实考察,分析科学知识的生产与应用从线性模型向巴斯德象限模型的转变,是大学知识生产变革的逻辑渊源。学术主导型知识生产已不能完全适应制度环境的需要。大学作为创业知识的供给方,与作为需求方的社会各主体之间对创业知识的质量存在张力。大学知识生产的变革应平衡供求关系,连接知识的生产与需求,融合基础理论与专业应用研究,整合政府、产业界与大学关系,实现在继承基础上的变革与创新。  相似文献   

13.
公园城市理念是生态文明时代人居环境建设的重要价值位序,实现公园城市生态价值转化是践行这一理念的关键抓手,其本质是通过科学合理配置生态资源、社会资本等发展要素,实现生态经济价值、人文价值和治理价值的多维整合与裂变,是一个综合性概念与系统性工程。研究结果表明,公园城市生态价值转化模式与结果的形成发展受到资源禀赋、行为主体及相关制度的多重影响,并进一步通过构建自然场域、人民场域、经济场域和文化场域等不同类别的价值转化场域,分析了可能的导向模式和推进策略。  相似文献   

14.
<正>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徐州矿务集团、中国矿业大学、江苏大学、西安科技大学等单位共同主办,定于2007年10月下旬于南京召开"西部能源资源开发利用战略学术研讨会"。会议由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具体承办。诚挚邀请和殷切欢迎全国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从事能源经济与相关领域的教学、科研、生产的专家学者、企业管理人员积极参加会议。  相似文献   

15.
当学科身处学术共同体与科层制组织二维空间时,学科评价便游离于行政与学术的二维坐标体系,二维场域内学科评价语境、主体、目标、方向、逻辑、标准及方法具有显著差异。当前,中国式学科评价呈现出行政场域强势介入与学术场域日渐式微相互嵌套的格局,从而抑制着学科建设主体的能动性及学科建设实践的创新性。一流学科建设成效评价应符合学科组织根本特性及学科发展客观规律。因此,遵循学科动态性与综合性特征,构建成长性评价模型;创新过程管理,彰显"学科人"话语权;发挥第三方力量,弱化行政管控性成为一流学科建设评价制度设计的应然选择。  相似文献   

16.
研究型大学创建与其内设学术组织建设是一个高度协同的过程。我国大学内设学术组织按其发展轨迹可分为基本构架期、起步发展期和高速发展与高度分化期,各发展期的内设学术组织具有共性特点。通过对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和华中农业大学内设学术组织的典型案例分析,进一步印证了研究型大学内设学术组织的共性特点,并对这5所大学内设学术组织的个性特点进行了比较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研究型大学内设学术组织创新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7.
论组织智能与知识型企业的构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知识经济是以智力、技能资源为主要依托,用知识和信息创造财富的经济,它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基础上的经济形态(OECD,1996)。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已经取代了工业经济以资本为战略资源的地位,成为经济增长、社会发展以及企业成长的关键性资源。知识经济社会的基础是成千上万的具有知识经济特征的企业,知识型企业是知识经济得以实现的载体,主要依靠智力资源的开发与投入,通过知识的生产、传播和应用来获取经济效益的微观经济组织,这些知识型企业的成功主要取决于企业对知识的获取、应用以及组织智能的提高。一、组织智能的…  相似文献   

18.
知识增值视角的学术生产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鉴于学术活动与知识之间的内在逻辑,学术生产力是指大学通过学术活动对知识增值的贡献及其能力,并终将表现为相关学术主体的知识总量水平的变化。在知识增值的视角下,以知识增量幅度和最终知识总量水平为维度,可以发现学术生产力的九种(I~IX)典型的发展情形。一般来说,较高的学术生产力意味着较强的知识增值能力、较高的最终知识总量水平;大学将积极寻求Ⅵ、Ⅷ、Ⅸ型。为此,大学应秉持动态理念,优化学术主体期初的知识储备、营造期间的知识协同环境、重视知识增值的动态过程,致力于实现较高的学术生产力。  相似文献   

19.
当学科身处学术共同体与科层制组织二维空间时,学科评价便游离于行政与学术的二维坐标体系,二维场域内学科评价语境、主体、目标、方向、逻辑、标准及方法具有显著差异。当前,中国式学科评价呈现出行政场域强势介入与学术场域日渐式微相互嵌套的格局,从而抑制着学科建设主体的能动性及学科建设实践的创新性。一流学科建设成效评价应符合学科组织根本特性及学科发展客观规律。因此,遵循学科动态性与综合性特征,构建成长性评价模型;创新过程管理,彰显“学科人”话语权;发挥第三方力量,弱化行政管控性成为一流学科建设评价制度设计的应然选择。  相似文献   

20.
在农民环境抗争中,如何证明自身遭遇到的污染以及污染受害是个重要问题,它将关系到农民维护自身环境权益的程度.从目前的情况看,农民在此过程中受到知识与权力的限制.“审判性真理”是福柯知识/权力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它与真实性的界定密切相关.随着现代国家控制能力的加强以及政治经济渗透性的深入,“审判性真理”逐渐从依赖个体感官的“目击者证明”转为“监控”.在农民环境抗争的语境中,“审判性真理”表现为对人和自然进行客观化的那些知识手段,它们限制了农民对污染以及污染受害的证明.法律场域中的环境诉讼恰恰是观察和分析这种“审判性真理”的有效场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