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0 毫秒
1.
当学科身处学术共同体与科层制组织二维空间时,学科评价便游离于行政与学术的二维坐标体系,二维场域内学科评价语境、主体、目标、方向、逻辑、标准及方法具有显著差异。当前,中国式学科评价呈现出行政场域强势介入与学术场域日渐式微相互嵌套的格局,从而抑制着学科建设主体的能动性及学科建设实践的创新性。一流学科建设成效评价应符合学科组织根本特性及学科发展客观规律。因此,遵循学科动态性与综合性特征,构建成长性评价模型;创新过程管理,彰显“学科人”话语权;发挥第三方力量,弱化行政管控性成为一流学科建设评价制度设计的应然选择。  相似文献   

2.
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并存是高等学校中特有的现象,由于大学教师和行政工作者在价值和行为等方面的差别,在权力行使的过程常产生冲突,阻碍了学校的发展。但是问题在于这种权力分割是如何形成的,又会发生怎样的改变呢?从高等学校发展的历史过程来分析高等学校组织发展和权力分配的变化,并揭示其内在驱动力,从而指出这种二元权力分割的必然性,并试图寻求一种新的协调模式。  相似文献   

3.
大学教师目前在学术研究上受制于行政、科研、社会评价等多方面量化考核的约束,正在丧失作为学者从事学术研究所应有的独立性和自由性。在这种状况下,作为学者的大学教师从对学术研究的求真、求实、良知、责任转向于对功利性、评价性、实用性的依附。无论是从学术研究繁荣发展的条件上还是从学术研究自身所固有的规律性上,都应重塑大学教师独立的学术地位。  相似文献   

4.
学术期刊作为一种媒体,能传播学术信息,发表学术研究成果,在学术研究过程的上游与下游之间对研究主体起联接的中介作用。学术期刊是学者展现、交流与传播学术成果,支持学术创新的平台,学术不端行为在学术期刊中有集中表现。可见,学术期刊发表涉嫌学术不端的论文,将直接导致形象和信誉度的下滑,使期刊传播的学术信息失去原创性和权威性,最终会降低期刊的品牌影响力乃至失去公信力,在竞争中失去优势,甚至失去参与竞争的资格。[1]  相似文献   

5.
学术精神是“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表现在学术研究中即“为学术而学术”的原则。如何在现有社会经济环境下,重拾学术精神,提高学术创造力是学术界面临的一大难题。学术管理制度功利化,学术目的功利化,以及学术研究能力的弱化是当下学术精神缺失的主要致因,而扭转这一局面就需要从学术管理制度和教育制度的变革入手。  相似文献   

6.
旅游场域是东道主和游客双方围绕社会、文化和经济三类资本的效用最大化而在“惯习”的引导下进行权力置换行动的社会空间.旅游场域相关研究对旅游地影响之机理剖析和旅游社会关系疏解有直接的理论贡献和实践指导意义.从国内场域理论借用于旅游社会现象分析的论文之梳理入手,厘清旅游场域相关研究关注范畴与理论实证范式,得出旅游场域研究关注其概念界定、理论体系构建与旅游发展情境中的场域剖析三个方面的结论.而旅游场域作为实践社会学的基础性理论,亟待引发国内旅游发展趋向成熟后有关空间生产、旅游地影响、社区关系与游客行为方面更广泛的学术关注.  相似文献   

7.
学术自由是有限自由,是权力与责任的统一,要保障学术自由的繁荣和实现,需要建构学术自由的双重保险,即学术自律与学术他律。学术自律指使得学术自由在学术界内部得到保障,是保障学术自由繁荣的基础。学术他律指学术界以外的外部因素即政府以及社会意识形态对学术自由的限制。是保障学术自由真正实现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8.
对创业型大学的褒贬不一给创业型大学建设和学术创业带来巨大阻力。从“价值—理性—行为”三维框架探索学术创业场域中存在彼此冲突的双重逻辑:知识生产的学术逻辑和知识应用的商业逻辑。同时,采用大学自我实现和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的逻辑对其进行有效整合,促进两个逻辑的价值融生,增强两个逻辑的通约性,促成两个逻辑的行动互洽。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人才政策历经恢复调整、初步确立、转型完善、深化改革到全面建设等5个发展阶段。基于历史制度主义分析范式,探究我国科技人才政策变革逻辑与动力机制。结果显示,路径依赖是我国科技人才政策保持结构稳定性与内在连贯性的基本阐释工具,体现在回报递增效应、多主体协作效应和制度场域自我强化等方面;关键节点在政治逻辑作用下成为科技人才政策变革的原始驱动力,其本质是在保证政治属性不变的前提下建构以绩效为核心的强制性制度变迁。进一步,在借鉴发达国家成熟经验的基础上,构建以“缓冲器”式中介组织为核心的行政认同、市场协调和学术本位之间的合理张力,进而推进利益相关者群体利益协调与整合机制成为我国科技人才政策不断自我革新的有效治理路径。  相似文献   

10.
关于当前中国会计研究方法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珉  孙铮 《财经研究》2003,29(10):42-47
历经近10年的发展,实证会计研究正试图取代规范研究,成为会计学术研究的主流范式。然而,其间存在的问题,值得学术界予以重视。笔者就价值判断和事实判断、理论实证和经验实证、学术范式的国际化和本土化、会计学术界和实务界的研究分工,以及会计学术研究中的学术批评等五个方面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并针对部分应用实证研究方法发表的会计学术论文提出了批评性的评论。努力倡导会计学术研究q-的人文精神、严谨的科学态度、宽松的学术氛围。  相似文献   

11.
从高阶理论出发,结合注意力基础观和资源基础观,围绕CEO学术经历对企业绿色创新水平的驱动效应及其具体作用机制进行深入研究。结果表明,与不具备学术经历的CEO相比,具备学术经历的CEO能够显著提高企业绿色创新水平;当CEO在学术经历中取得较高职称、具有工科背景、任职于高层次学术机构时,这种效应更加显著;公司所在地较高的社会信任水平、儒家文化氛围能够增强CEO学术经历对企业绿色创新水平的提升效应。中介效应检验发现,具有学术经历的CEO能够在企业绿色创新中发挥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双重作用,并通过提高环境注意力,促进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提高企业绿色创新水平。结论可为企业从高管选聘视角提高绿色创新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分析虚拟学术社区促进科研合作形成的内在机理,顺应新时代科研合作发展需要,对于了解科研人员合作心理和探索互联网情境下促进科研合作的路径十分有益。以小木虫和人大经济论坛中的资深科研人员为研究对象,采用深度访谈收集数据,运用扎根理论进行程序化编码并构建理论模型,揭示促进科研合作形成因素和作用路径。结果发现,社区吸引力是外部驱动因素,求助型互动和研讨型互动是社区互动因素,体验感提升是内部驱动因素;外部驱动因素既可以直接促进科研合作形成,也可以通过依次影响社区互动因素和内部驱动因素间接促进科研合作形成。  相似文献   

13.
学术不端行为处理机制是美国顶尖大学尊重学术创新、捍卫学术诚信的重要保障。通过对美国四所顶尖大学处理学术不端行为政策和实践的分析,发现美国顶尖大学学术不端行为处理机制由处理依据、处理主体、处理程序和监督救济构成,在制度保障、组织支持、过程保障和理念引领方面具有以下特征:提供制度规章,确保有章可循;职责分工明确,兼顾专业性和自主性;注重程序规范,保障审理及时严密;坚持以人为本,注重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美国顶尖大学学术不端行为处理机制对我国高校完善学术诚信体系建设具有重要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4.
首先辨析了学科、学科规范及相关概念的内涵,明确了学科形成的判断标准。采取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研究主体和载体进行了分析,并定性研究了知识管理学科体系、方法与研究范式等。研究证明,知识管理学科已经存在。  相似文献   

15.
参与产学研合作对我国大学主体目标的实现(良好学术绩效的取得)是否有帮助?该议题的相关研究仍然较为缺乏。以参与产学研合作的我国研究型大学科研团队为研究对象,通过理论推演、实证分析等方法研究其与产业界所建立的3类合作关系(学术交流型、学术参与型以及学术商业化型)对学术绩效的影响,发现不同类型产学研合作关系对学术绩效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学术交流型合作关系对学术绩效没有显著影响,学术参与型合作关系对学术绩效有正向影响,但是学术商业化型合作关系对学术绩效有负向影响。研究结论对我国研究型大学妥善处理与产业界的合作关系,从而提升自身学术绩效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我国在40余年的科研诚信建设过程中,“自律”与“他律”建设均存在不足,两者没有形成有效协同。为加强科研诚信建设,更好地发挥科研诚信系统的整体协同效应,需要运用协同学理论,对我国科研诚信建设系统进行分析,探求系统内部协同机理,促使科研诚信“他律”和“自律”在合作过程中产生协同效应,并通过优化科研诚信建设子系统各要素,加强系统与环境之间的合作,发挥科研诚信建设系统的最优协同效应,进而构建我国科研诚信建设全方位协同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17.
利用扎根理论方法对中国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的10位教师进行案例访谈,收集各高校科研人才考核评价标准,形成详细完整的资料,运用Nvivo12软件进行开放式编码、主轴编码和选择性编码,提取相关概念和范畴。在前期编码基础上,引入复杂系统管理思想,构建包括基本职业素养、教育教学能力、教研科研能力、技术研发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的高校科研人才能力分析框架。研究可以更好地激发科研人才创新活力,为促进高校科研人才能力提升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一种制度安排,科技成果评价往往凝聚着对知识生产规律及其社会功能的理性认识和价值判断。随着科学及其所处环境的改变,在科学系统内部,知识生产方式出现重大变革,在时间维度上呈现出从学科知识生产主导转向社会知识生产主导的趋势,且在共时性上呈现多种知识生产模式并存的特征;在空间上则显示出从学术空间到社会空间的重大变化,知识的价值边界被极大拓展。知识生产在时空维度上转变形成的一系列外在推力要求改变当前科技成果评价范式:在价值取向上指向社会效益综合标准;在评价机制上趋向利益相关者卷入的立体评价;评价的重点指向创新—服务贡献度;在评价对象上,要求将以信息通信技术为载体的新科技成果表征形式纳入到评价中。  相似文献   

19.
非共识研究是从事兼具不确定性和创新性且在初期评审专家难以对项目达成一致意见的研究行为或活动。从非共识研究视角探索高校原始创新能力提升的制约因素及其应对策略,可为中国高校破解原始创新问题提供思路。研究发现,非共识研究与高校原始创新能力提升具有紧密联系,其在开辟新的理论疆域、推动原创成果生产、营造包容型创新环境等方面为高校原始创新能力提升提供了可能。然而,在实践过程中,非共识研究在评价环境、干预行为、学术司法、多元参与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制约着高校原始创新能力提升。因此,在非共识研究视角下,高校原始创新能力提升可以从创新包容的评价机制、构建科学的干预模式、建立开放的申诉程序以及拓展多元支持体系等方面进行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