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谚语作为民族文化的瑰宝,有着浓郁的民族特征和文化特色。汉英谚语在语言特点方面有着惊人的相似。同时,汉英谚语在生存环境、宗教信仰、生活习惯、道德观念等方面也表现出显著的文化差异。本文对汉英谚语进行深入剖析,以期更好地为学习汉英两种语言服务。  相似文献   

2.
习语是一个民族语言的精华,深受本民族文化的影响和塑造,同时又反映文化。由于不同的地理、人文风俗和文化渊源,汉英两种语言尤其是习语在文化背景和语法结构上存在着很大差异。因此在翻译习语时,要建立"文化语言观",既考虑语言,又考虑文化,并从研究文化差异入手去研究习语互译,力图把原文中的文化内涵在译文中加以体现。  相似文献   

3.
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知识,把握汉英语言的文化差异,语言学习者就能够得体地用英语兰行交际。对一些汉英语言现象进行对比,从自然环境、生产劳动、社会交往、宗教信仰、成语典故、思维方式都可以看到汉英语言的微观文化差异。英语的普及,掌握汉英语言的文化差异,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4.
汉英语言孕育于两种不同的文化土壤中,各有其独特的"内蕴形式"。数字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语言,可以折射出众多的文化层面。本文运用对比语言学的研究方法,比较两种语言中数字文化在数量夸张和数字喜忌两方面的文化差异,旨在发掘英汉数字的个性文化。  相似文献   

5.
语言记载并传承着文化,是文化的载体。语言包括词汇、句子、段落、篇章。其中词汇是语言的基础。在大量的词汇当中,颜色词又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虽然人类对于颜色词在任认知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共性,但是由于受不同的社会文化熏陶,汉英民族对同一个颜色词所传递的信息,代表的意义还是存在着很多的差异的,这也是汉英不同的文化差异的一种体现。文章主要通过颜色词"绿"在古汉语、现代汉语,以及英语中所表示的不同意义,使读者对英汉文化差异有些认识。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析了汉英文化差异在语言学各个层次上的表现,分别对汉英语言中语音、词汇、句法,段落及语用不同点进行对照。通过对部分在校大学生语言学习的调查,论述文化因素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7.
习语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同时也是一种文化现象。通过对汉英文化的类型,汉英习语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民族心理进行跨文化对比分析,揭示了汉英民族在语言表达方式和文化上的差异,有助于提高语言学习的质量。  相似文献   

8.
汉英文化差异与汉英翻译信息障碍有其自身的关系,翻译的任务必须包括弥补或衔接汉英双语在翻译中出现的文化差异,只有克服文化差异,实现文化意象对接和信息连通的翻译,才是有效的翻译.译者的双语文化知识在其成功的翻译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9.
彭宁红 《湖南商学院学报》2004,11(2):109-110,119
汉民族与英民族由于地理、历史、文化、人文的不同,思维方式也不同。思维方式的不同决定了语言结构特点的不同。本文通过比较汉英两种语言结构的特点,概述了汉英两种语言结构在汉英民族各自思维上的反映。  相似文献   

10.
由于汉英文化存在着截然不同的传统和风俗习惯,人们思维模式、价值取向、行为规范、语言习惯等都有很大的差别,许多日常行为在两种语言的交际活动中也存在明显的文化差异。本文 比分析汉英文化,指出语言只有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下及语境中被正确使用,才能体现出它们的交际价值,这对我们的日常交际、英语教学及语言研究有极大的启示和帮助。  相似文献   

11.
江泽民政治文明建设思想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最大贡献和特点就在于准确把握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内在的三层关系:一是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的关系;二是这三者的有机统一与政治文明的关系;三是政治文明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从而科学地揭示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规律。大大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2.
要知道,并不是每一个点子都能变成金子的.在与人的交谈和讨论中,在独自沉思的过程中,在认真细致的阅读中,都有可能在脑海里突涌出无数个想法和创意.但这些想法和创意仅存在脑海里是不够的,不把它贯彻执行下去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就像一个人在梦中神游万里,醒来时却发现自己不过是一直躺在床上做梦而已.……  相似文献   

13.
税收是政府收入的最主要来源,其主导地位不容超越.目前,我国出现的税收"缺位"与收费"越位"现象,带来了诸多不良后果,必须清费立税,实行费改税.  相似文献   

14.
一、城市哲学的文化资本意义"今天已经哲学过了吗"?听起来,这句话的语法结构似乎有些不合理。但是,其意涵之深刻却可以告诉人们一个"城市哲学"文化资本意义,以及这个城市"哲学家小路"  相似文献   

15.
从“文化”到“文化生产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是作为与经济、政治相并列的三大形态之一而存在的,并反映和反作用于人类经济活动和政治活动,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深层支撑。发展文化生产力是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6.
“意在笔先”“意随笔生”与“主题先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意在笔先”、“意随笔生”与“主题先行”三个命题的含义及联系进行了探讨,从而全面地认识写作实践中主题的确立。  相似文献   

17.
对“武装思想”和“指导实践”这两个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求得全面清晰的认识 ,是学习好、贯彻好、落实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题中应有之义 ,是在武装思想和指导实践两方面都取得新的成效的前提和保证。  相似文献   

18.
19.
易堂九子是明末清初重要的士人群体。他们的文法理论构成其文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唐宋派和桐城派相比,易堂九子的文法理论具有形而上色彩,这与明末清初的历史语境密切相关。他们主张由规矩到神明,既是易代之际立言的法则,又针对有明一代的模拟文风,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初期,由于缺乏建设资金,我国用各种优惠政策吸引外资以加快经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但近些年来,在利用外资促进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外资流入与国内储蓄"双溢出"现象日益突出,这似乎与传统的利用外资"双缺口"理论相悖,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本文分析论述了我国引进外资从"双缺口"到"双溢出"的变化过程及原因,并论述了在"双溢出"情况下应该如何引进外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