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探讨逍遥丸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患者抗病毒治疗初期情绪障碍的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19年9月于沈阳市第六人民医院AIDS门诊进行治疗的HIV阳性患者3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50例。对照组仅进行抗病毒治疗和对症处置,观察组加用逍遥丸,治疗1个月,观察3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变化及CD4^+T淋巴细胞计数变化、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HAMA及HAMD评分优于对照组,CD4^+T淋巴细胞计数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失眠、腹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逍遥丸可以改善HIV感染患者抗病毒治疗初期的焦虑及抑郁状态,减少临床相关症状,进而间接提升CD4^+T淋巴细胞数。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自然杀伤细胞及B淋巴细胞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检测30例急性加重期及30例缓解期COPD患者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CD3+、CD3+CD4+、CD3+CD8+、CD4+/CD8+)、自然杀伤细胞(CD56+)、B淋巴细胞(CD19+)水平的变化,同时检测30例同期来院体检的正常人作为对照组。结果 COPD急性加重期组外周血CD3+、CD3+CD4+、CD4+/CD8+、自然杀伤和B淋巴细胞水平均比对照组要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PD缓解期组CD3+、CD3+CD4+、CD4+/CD8+、自然杀伤以及B淋巴细胞水平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PD患者缓解期组外周血CD3+、CD3+CD4+、CD4+/CD8+、自然杀伤以及B淋巴细胞水平均比急性加重期较高,但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OPD患者出现免疫功能紊乱,尤其在COPD急性发作期,细胞免疫功能明显下降,T细胞亚群失衡,同时自然杀伤细胞水平降低,这可能是COPD的发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鼻渊通窍颗粒联合西替利嗪对儿童过敏性鼻炎(肺经郁热型)的疗效及血清白细胞介素-8(IL-8)、C反应蛋白(CRP)与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8月至2020年7月大兴区妇幼保健院收治的过敏性鼻炎患儿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50例。试验组采用鼻渊通窍颗粒联合西替利嗪治疗,对照组予以西替利嗪。比较两组主要临床症状评分、治疗效果、血清IL-8、CRP、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水平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鼻痒、鼻塞、打喷嚏、流涕评分下降,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IL-8、CRP水平下降,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D3+、CD4+、CD8+、CD4...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肠易激综合征患者抑郁及焦虑程度与调节性T细胞的关系。方法以72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及36例同期体检的健康人员为研究对象,依据抑郁自评量表及焦虑自评量表的结果,将研究对象分为三组:36例伴有抑郁焦虑的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为观察组,36例不伴有抑郁焦虑的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为对照1组,36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2组;对所有研究对象的CD+4、CD+8、CD+4/CD+8等调节性T细胞进行检测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观察组研究对象的抑郁及焦虑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间的抑郁及焦虑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研究对象的CD+4水平和CD+4/CD+8值均低于两组对照组,而CD+8水平高于两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1组的CD+4水平和CD+4/CD+8值均低于对照2组,而CD+8水平高于对照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易激综合征患者抑郁及焦虑程度与调节性T细胞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可证实精神心理状态对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病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病毒性心肌炎迁延期患儿T淋巴细胞亚群、IL-2的变化。方法通过30例病毒性心肌炎迁延期患儿与同期30例健康儿童对比,观察VMC患儿迁延期T淋巴细胞亚群,IL-2的改变。结果 VMC组血清CD4、CD4/CD8、IL-2明显高于健康组。结论病毒性心肌炎迁延期患儿血清中亦存在自身免疫反应,对心肌具有损害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采用虚汗停颗粒治疗对其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2月至2021年12月苏州市中医医院收治的80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虚汗停颗粒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体液免疫指标IgA、IgM、IgG与细胞免疫指标CD3+、CD4+、CD8+、CD4+/CD8+,治疗有效率与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0.11%,高于对照组的77.50%(P<0.05);治疗后,两组IgA、IgM、IgG水平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D3+、CD4+、CD8+、CD4+/CD8+水平有所改变,但观察组变化幅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不良反...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前列腺癌和前列腺增生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在前列腺癌和前列腺增生中的频率分布,并探讨其与组织分化的关系,为临床诊断、治疗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青岛市第八人民医院泌尿外科就诊并手术的前列腺患者90例,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所有患者术前血清PSA水平,应用伊红-苏木素(HE)染色观察前列腺组织形态学的改变,利用多色流式分析术检测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频率。结果高分化组可见腺体大小和形态较不规则,可见核分裂相和深染核。中分化组可见腺体结构不完整,有公壁现象或融合成筛状。低分化组可见大量浸润生长的低分化细胞,腺体结构消失。各组之间血清PSA水平无显著性差别(P>0.05)。与前列腺增生组比较,前列腺癌组的血清PSA水平明显增高,差别有极显著意义(P<0.01)。前列腺癌患者外周血CD4+CD25+T细胞所占比例较前列腺增生患者明显升高,并且与组织分化程度密切相关。结论 PSA值与前列腺癌临床分期之间无相关性。前列腺癌患者外周血CD4+CD25+T细胞所占比例较前列腺增生患者明显升高,且与组织分化程度密切相关。前列腺癌患者体内CD4+CD25+T细胞比例上升可能是导致免疫抑制的原因之一,并可作为评价前列腺癌恶性程度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8.
甲状腺相关眼病(TAO)是成年人最常见眼眶病,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目前开始应用TAO这一名称,表示眼眶内炎性病变与甲状腺有关。可引起眼部红、肿、眼胀、眼睑退缩、上睑迟落、眼球突出、眼外肌功能障碍等多种临床表现。约28%的患者病情较严重,会引起限制性斜视、复视、暴露性角膜炎和视神经病变等[1-2]。本病与多种致病因素有关[3]。尽管基础和临床工作对该病都在积极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急性盆腔炎患者采用康妇消炎栓联合阿奇霉素序贯治疗对其免疫功能、炎症反应、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2年10月泰安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急性盆腔炎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予以阿奇霉素序贯治疗,观察组采用康妇消炎栓联合阿奇霉素序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C反应蛋(CRP)、干扰素γ(IFN-γ)]、免疫功能指标[CD4+、CD8+、CD4+/CD8+],记录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呕吐恶心、嗜睡、头晕)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IL-1β、CRP、IFN-γ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CD4+、CD8+、CD4+/CD8+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00%低于对照组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复发性生殖器疱疹的疗效及其免疫调节的作用。方法治疗组予以自拟扶正祛邪解毒汤同时给予阿昔洛韦片治疗。对照组给予阿昔洛韦片治疗,两组连服三周。治疗前、后分别检测免疫功能,然后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年复发次数。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治疗后T淋巴细胞CD4+细胞的百分比及CD4+/CD8+比值升高,CD8+细胞的百分比降低,且P<0.05,血清SIL-2R值降低,且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的上述指标无明显变化。随访1年,中西结合治疗组的年复发次数与对照组比较降低(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对复发性生殖器疱疹患者的免疫功能有调节作用,并能降低复发性生殖器疱疹的复发次数,对复发性生殖器疱疹具有明显的远期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血必净注射液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的影响,从而了解血必净用于辅助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随机或临床对照试验(CRT、CCT)文献,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5项研究纳入421例患者,Meta分析显示,血必净+乌司他丁+基础治疗组与乌司他丁+基础治疗组比较,腹痛缓解时间(WMD=-1.86,95%CI:-2.27~-1.45,P=0.00001)、血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WMD=-1.80,95%CI:-2.68~-0.93,P〈0.0001)、尿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WMD=-1.96,95%CI:-2.42~-1.50,P〈0.00001)、白细胞计数恢复正常时间(WMD=-2.49,95%CI:-3.56~-1.41,P〈0.00001)以及总有效率(RR=1.16,95%CI:1.07~1.25,P=0.0002)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血必净的治疗组能明显缩短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腹痛缓解时间、血(尿)淀粉酶以及白细胞计数恢复正常时间,且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丙泊酚复合利多卡因静脉麻醉在高血压患者结肠镜检查中的安全性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47例高血压患者的结肠镜检查资料,将其分为常规组、无痛组。无痛组静脉缓慢注射丙泊酚和利多卡因混合液,使患者入睡后进镜检查。监测并记录两组在检查前、检查中、检查后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及镜检时间。无痛组记录麻醉诱导时间、苏醒时间、计算力及提问对答恢复正常时间。结果无痛组全部到达检查终点,常规组有2例未达到回盲部;无痛组镜检时间明显低于常规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痛组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在检查中较检查前明显下降(P<0.05);常规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在检查中比检查前明显增高(P<0.05);两组检查结束后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均恢复至检查前水平;血氧饱和度在两组的各个检查中无明显变化。无痛组麻醉诱导时间为(1.9±0.6)min、清醒时间为(6±5)min,计算力及提问对答恢复正常时间为(6±5)min。结论应用丙泊酚复合利多卡因静脉麻醉对高血压患者进行无痛结肠镜检查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13.
应用耐信量表临床诊断胃食管反流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采用耐信量表临床诊断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可行性。方法:出现上消化道反酸、烧心等症状初诊患者,先行耐信量表(RDQ)测定,8分以上者均行C13呼气试验查幽门螺杆菌(HP)、胃镜检查、给予耐信抑酸降阶梯治疗或清菌基础上的降阶梯治疗;14周后再行RDQ测定,并随访6个月以上,同时比较各种方法的效价。结果:118例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95:1,平均年龄41.7岁。RDQ分值≥8分且〈12分者为32例,占27.1%;RDQ分值≥12分者86例,占72.9%,最高29分,平均19.08分。表现为烧心的频度和程度都高于其它症状。当RDQ分值≥12分为GERD时,其内镜诊断为RE且HP为阳性的几率为56.98%。而当RDQ分值≥8分且〈12分时,内镜下无RE表现、HP为阴性的可能性为37.50%。86例患者经16周抑酸降阶梯或清菌基础上的抑酸降阶梯治疗后,复测的RDQ分值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如采用RDQ,则接受系统清菌治疗总费用为1336元(与传统治疗组每例1636元比较,P〈0.05),无需接受系统清菌治疗者为1036元(传统组每例1336元,P〈0.05),与传统诊疗方法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结论:利用RDQ分值初诊GERD有一定可行性,较传统内镜方法可明显降低医疗费用。当设定RDQ分值≥12分为GERD时,其中56.98%患者表现为反流性食管炎和幽门螺杆菌感染;当RDQ分值〈12分时,内镜下无RE表现且HP为阴性的可能性为37.50%。  相似文献   

14.
HPLC测定小儿七星茶冲剂中槲皮素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小儿七星茶冲剂中槲皮素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小儿七星茶冲剂中槲皮素的含量。迪马C-18柱(4.6×250mm,5μm),以甲醇-0.4%磷酸(50:50,PH3.0)为流动相,柱温为室温,流速为1mLmin-1,检测波长为360nm。结果槲皮素在0.009024μg~0.054144μg范围内与其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98,n=6),平均回收率为93.91%(RSD=0.91%)。结论该测定方法精密度高,重现性好,可用于小儿七星茶冲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5.
在细胞生物学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改革方面作了一些探讨,主要采取了下列措施:(1)把课程的全部内容都制成教学课件;(2)建立新型的教学关系,尽力提供让学生表现的机会;(3)实验课引入研究性学习环节,培养学生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4)布置作业和考试命题方式的改革。这些措施达到了预期效果,得到学生好评。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制备医用小型猪骨的浸出性异种蛋白,检测和分析其皮质和松质混合骨(以下简称混合骨)与单纯皮质骨(以下简称皮质骨)浸出性异种蛋白刺激和诱导人淋巴细胞增殖的应答反应。方法应用化学和物理学方法制备获得医用小型猪混合骨与皮质骨粉,以定量RPMI-1640搅拌和浸泡4℃72h后高速离心获取上清液且进行蛋白定量检测;随即应用CCK-8方法检测和分析混合骨与皮质骨浸出性异种蛋白刺激和诱导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的差异性;以及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培养上清中四种细胞因子表达的异同。结果 CCK-8实验结果表明:CCK-8实验未见混合骨与皮质骨浸出性异种蛋白具有刺激和诱导人淋巴细胞增殖的应答反应的统计学差异;而应用ELISA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对人淋巴细胞培养上清中IFN-r、IL-1、IL-10和TNF-a的检测结果提示:与对照组相比,经工艺处理后小型猪骨组的四种炎症相关因子均较处理前组具有统计学的显著性差异(P〈0.05),而皮质骨组较混合骨组其炎症相关因子的表达同样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本实验结果提示,应用已建立的小型猪骨加工工艺可有效处理和抑制异种蛋白对人淋巴细胞增殖的刺激和诱导作用,表明小型猪混合骨与皮质骨其异种蛋白的抗原性存在一定的差异;本小型猪骨加工工艺和免疫原性的检测和分析系统的建立为医用性异种骨的使用提供了理论与实验数据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应用螺内酯治疗老年高血压并发舒张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基础治疗前提下,配合应用螺内酯治疗观察组的84例高血压并发舒张性心力衰竭老年患者;并与基础治疗的76例对照组患者治疗后心脏指标等进行对比。结果治疗后,测量患者6min步行结果,两组患者步行距离均长于治疗前,患者运动耐受性提高,观察组治疗后步行结果为(542±56)m,显著大于对照组(434±45)m,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EPFV、APFV、EPFV/APFV、DT值明显改善,患者血浆内脑尿钠肽、醛固酮、肾素及血管紧张素Ⅱ水平均下降,其中脑尿钠肽下降幅度最大,与对照组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尿剂螺内酯可有效提升伴有DHF的高血压老年患者运动耐受能力,具有改善心脏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硫唑嘌呤联合小剂量曲安西龙治疗老年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CITP)的疗效,并观察其不良反应。方法 56例非重症的老年CITP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给予口服硫唑嘌呤1.5mg/kg/d及曲安西龙片20mg/d治疗,对照组仅口服强的松1mg/kg/d治疗。结果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总有效率(79.3%)高于对照组(51.9%),治疗组血小板均值高于对照组。结论硫唑嘌呤联合小剂量曲安西龙治疗老年性CITP有效率高,毒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