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现代银行而言,电子银行业务的创新意味着促进银行经营模式和增长方式的转变。工商银行历来重视电子银行业务的发展,1999年,我行率先推出了95588电话银行。其后,我行又在国内率先推出企业网上银行、个人网上银行、手机银行、自助服务终端等电子银行产品体系。截止今年6月底,我行已累计发展个人网银客户1987万户,企业网银客户46.7万户,客户规模继续保持国内第一的领先位置。2005年,我行电子银行交易额达到了46.8万亿元,电子银行业务在我行业务中的占比已经达到了29.2%,同业占比达到了65%。  相似文献   

2.
《华南金融电脑》2007,15(3):46-46
新年伊始,工行北京市分行电子银行业务各项指标快速发展,喜获开门红。2007年以来,该行相继推出了以网银客户专属网上理财产品和电子速汇业务为代表的一系列专项促销活动,促进了电子银行业务的迅猛发展。截至2007年1月末,该行电子银行新增客户达到9.90万户,其中个人客户新增9.73万户,企业客户新增1637户;  相似文献   

3.
一、正视差距,找准症结,增强业务快速发展紧迫感 农行的电子银行业务始于2002年底,至今已有5个多年头,5年的时间让农行的电子银行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与自我发展的历史比发展可谓迅速。截至2008年6月底,农行开办的电子银行业务种类有网上银行、电子商务、电话银行、短信业务、手机银行五类,个人网上银行注册客户累计6.2万户,年均增长104%;  相似文献   

4.
宿州市农行坚持把推广电子银行业务作为维护和拓展客户,提高市场竞争能力的重要措施,以业务培训制度化、产品营销全员化、服务客户连续化、宣传形式多样化,推动了电子银行业务的快速发展。至2004年末,已发展网上银行企业客户103户。个人客户498户,电话银行企业客户59户,个人注册客户1007户,交易额达22.9亿元,各项指标均超额完成省分行下达的计划。  相似文献   

5.
自1999年8月建设银行推出电子银行业务以来,经过十余年发展,开发出了一系列电子银行产品,电子银行渠道日益完善,客户规模日益抄大。截至2010年末,个人网银客户5705万户,企业网银客户93万户,手机银行客户2244万户,电话银行客户7192万户,门户网站日均浏览量2000万次,电子银行与柜面交易量之比已超140%。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建设银行河南省南环支行从默默无闻到声名远扬。2007年~2009年三年间,实现中间业务收入1180万元,营销的主要中间业务产品,包括储蓄卡发卡8.67万多张,短信签约客户5.2万多户,个人网银1.5万多户,企业网银52户,手机银行1.5万多户,基金等理财产品12亿元,保险代理销售4500万元。特别是电子银行业务,2009年在13600个机构中脱颖而出,连续10个月居全国建行系统电子银行业务“351劳动竞赛”第一名;电子银行业务对柜面业务的替代分流率高达3000%!  相似文献   

7.
中国工商银行浙江省金华市义乌支行依托市场资源,把发展电子银行业务作为谋求可持续发展的一项战略性任务。2007年一季度,实现电子银行交易量163.24亿元,同比增幅50.2%,实现电子银行业务收入48.11万元,同比增幅98%,新增个人网上银行4446户,个人电话银行3837户,个人有证网银1739户,个人手机银行32户,企业网上银行39户。  相似文献   

8.
《中国金融电脑》2011,(1):94-94
数据显示,中国工商银行云南省分行目前通过电子银行渠道办理的业务量已经超过了柜台,客户分流率达到了70%。截至2010年9月30日,该行对公电子银行客户数4.8万户(企业网上银行用户),个人电子银行客户数227.8万户,2010年前三个季度电子银行交易额超过2万亿元,电子银行业务占比50.15%。  相似文献   

9.
《中国信用卡》2009,(12):80-80
2009年以来,工商银行电子银行业务继续保持健康快速增长的良好势头,实现了首季开门红。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工商银行个人网上银行和企业网上银行客户数量已达到6196万户和159万户,分别比年初新增了524万户和15.1万户。  相似文献   

10.
《安徽农村金融》2007,(8):36-37
为促进欠发达地区电子银行业务发展,加快全行电子银行业务整体发展步伐,省分行电子银行处于6月11日至30日在安庆分行桐城市支行开展了为期20天的电子银行业务驻点营销活动。省、市、县三级行同心协力、密切配合,整个活动井然有序、热点不断,达到了预期效果。截止6月30日,桐城市支行新增法人网银客户17户,新增个人网银客户124户,[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电子银行业务是中国工商银行一个重要的优势业务。2006年,工行电子银行业务高速发展,荣获“中国最佳个人网上银行”“亚洲最挂投资管理企业网上银行”、“中国最佳呼叫中心”、“中国优秀银行网站第一名”、“最受用户信赖的银行网站”等多项桂冠。截至2007年6月末,工行个人网银客户突破3000万,全行电子银行业务占业务总量的比例达33.5%,较去年年底增长了3.4个百分点,这一系列成绩的背后,是工行电子银行人默默的奉献和无私的付出。作为工行电子银行业务的主要机构。中国工商银行电子银行中心及其成都分中心、上海分行电话银行中心分别承担了重要的职责。近日。本刊记者先后在京.蓉、沪三地对上述机构进行了采访。[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今年以来,荆州分行高度重视电子银行业务营销拓展,进一步转变营销理念,突出营销重点,创新营销方式,深挖营销潜力,在首季一举夺得全省市州行专业考核第一的基础上。业务营销继续保持高速强劲的发展态势。截至6月30日。全行新增电子银行个人证书33695户,新增手机银行32055户,电子银行企业证书新增599户,电子银行中间业务收入1959万元,工银信使新增26381户,完成总量均居全省地市州行第一。  相似文献   

13.
《安徽农村金融》2004,(8):24-25
电子银行业务作为金融机构的高端业务,直接体现了一个银行的综合竞争力,它不仅能给客户带来便利,更代表了银行业的发展趋势。我行充分认识到电子银行的重要意义和长远价值,根据总行的工作部署.做到认识到位、组织到位、制度到位,大力推动电子银行业务快速发展:截止今年6月底,全行网上银行企业客户480多家,个人客户1800多户,分别位于全国农行第12位和第13位。仅今年上半年,网上银行累计交易额30多亿元,交易  相似文献   

14.
工商银行河南省许昌分行把加快发展电子银行业务作为抢抓高端客户资源,拓展产品营销渠道,维护客户关系的重要纽带来抓,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精心组织,统一行动,全员营销,取得卓有成效的业绩,各项业务均超额完成省行下达的全年任务指标。据统计,截至去年底,新增企业网上银行647户,新增个人网上银行8937户,新增单位电话银行424户,新增手机银行(短信)1350户。  相似文献   

15.
铜陵市农行创新服务手段,提升服务层次,大力发展电子银行业务,网上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业务均实现了迅猛发展。截止6月30日,该行新增网上银行企业注册客户28户,完成省分行计划的70%;新增网上银行个人注册客户518户。完成省分行计划的94%;网银交易金额24亿元,完成省分行计划的73%;发展电话银行企业注册客户51家,完成95%;发展电话银行个人注册客户980户,完成省分行计划的84%。  相似文献   

16.
电子银行业务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给银行业带来巨大变革。当8年前有人在迷惘是否要发展电子银行业务,电子银行业务有多大前景的时候,很多人可能没有想到,现在贵州分行电子银行业务已发展到拥有注册客户超过300万户,2010年业务收入8535万元,2011年计划收入1.2亿元,全省注册客户数和业务收入以每年40%的增量递增。  相似文献   

17.
今年以来,在上级行党委的直接领导下,天长支行积极调整工作思路,始终将电子银行业务作为一项主要工作来抓.经过全行上下的共同努力,电子银行取得了明显成效。截止9月底,该行已开通网上银行企业客户75户.完成年度计划的417%;开通个人网银976户,完成年度任务的177%;电话银行个人客户557户,完成年度任务的101%;银信通1549户,完成年度任务91%;  相似文献   

18.
地处周总理故乡的工行江苏淮安分行把加快电子银行业务发展作为提升全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多措并举,实现了电子银行业务的跨越式发展。2006年,该行电子银行各项指标全面超额完成省行下达的经营计划,全年新增企网普及版183户,企网证书版152户,企业电话银行142户,分别完成年度计划的131%、138%和142%。  相似文献   

19.
今年以来,和县支行把电子银行业务的发展放在重要位置,全行上下加大宣传力度,全员积极营销,促使电子银行业务全线告捷。目截至11月末,该行电子银行业务的系列产品均超额完成上级行下达的工作计划,网上银行累计营销1128户,完成年度计划的220%,其中企业网银完成18户,个人网银1110户;  相似文献   

20.
截止今年3月底,滁州分行营销企业网银客户60户,完成省分行任务的150%,营销个人网银客户2030户,完成省分行任务的102%,营销电话银行客户5708户,完成省分行任务的300%,营销手机银行客户6862户,完成省分行任务的114%。电子银行业务发展步人了快车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