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速铁路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相关动车组检修设施布局规划亟需编制并配套建设。在分析济南铁路局既有动车组检修设施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结合济南铁路局管内线网规划预测近期?2020?年及远期?2030?年动车组配属数量及检修需求,依据检修设施选址原则,提出济南铁路局动车运用所、高级修基地及动车存车场规划建设方案,为高速铁路、城际铁路项目新建及改建动车检修设施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高速铁路网的日趋完善,高速列车开行数量的进一步增加,对高速铁路动车组检修资源布局提出新的要求。为合理优化动车组检修资源布局,提高动车组检修效率,在分析我国动车段和动车运用所管理模式及布局方案的基础上,将动车组检修资源布局优化问题转化为基于多基地车辆路径运用的基地选址问题,基于"备选运用所-运输需求-动车组运用"间的关联关系构建动车组运用检修接续网络,建立动车组检修资源布局优化模型。以某区域的铁路网为例,利用近远期规划优化动车组检修资源布局,验证模型有效性,为今后动车组检修资源布局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高速铁路新线的大规模建设与投入运营,原有的动车运用所布局和检修能力难以满足高速铁路路网的发展需求,因而有必要结合高速铁路网络规划,提前对新线条件下动车运用所布局进行优化。在分析新线建设对动车运用所布局影响的基础上,将动车组运用检修过程转化为一类有资源约束的多基地车辆路径问题(MD-VRP),构建多检修点的动车组运用检修优化模型,计算不同布局方案下动车组的运用情况,对新线条件下动车运用所的各布局方案进行比选。最后,以某区域的高速铁路网络为例,设计了2种运用所的布局方案,通过计算比较各方案近远期的动车组运用情况,给出该区域动车运用所的推荐布局方案。  相似文献   

4.
针对部分铁路枢纽存在的枢纽布局与城市发展及规划矛盾、铁路枢纽与衔接线路能力不协调、动车组检修和存放能力不足、铁路枢纽内各种轨道交通方式融合不足等问题,提出铁路枢纽发展对策,即合理布置铁路枢纽场站,客运作业分散化、编组作业集中化、物流中心差别化、"客内货外"层次化;着力打造城市综合交通枢纽,实现多种交通方式零换乘;深入贯彻点线能力协调理念,确保铁路枢纽内车站与线路、铁路枢纽与衔接线路能力的协调;适时修订动车组修程修制,按照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原则统筹配置动车组检修与维护设施。  相似文献   

5.
在动车运用所的洗车线、检修线等固定设备已定的前提下,合理安排动车组一级检修作业计划对提高动车运用所的检修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动车组由于长短编组不同,在检修时对双列位检修线的占用情况也不同。以同一列位在同一时间最多只能被1列动车组占用的时空相容性及动车组运用计划为约束条件,以最后1列动车组检修完成时间最小为目标,建立动车所一级检修作业计划优化模型,将问题转化为带特殊工艺约束的混合flow-shop调度问题,并采用自适应的遗传算法进行求解。最后以某动车运用所为例,验证模型和算法的可行性及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为加强鄂尔多斯铁路枢纽建设,提高鄂尔多斯与外界联系通道的运输能力,完善铁路枢纽内客运系统布局,基于鄂尔多斯铁路枢纽现状分析,结合城市现状规划和枢纽客运预测,从铁路枢纽内线路走向、铁路枢纽内客运站布局、枢纽内高速铁路车站选址3个方面,对鄂尔多斯铁路枢纽客运系统布局方案进行研究。经综合比选分析,分别采用沿既有铁路通道的中线引入方案、高速铁路"两站"格局方案及新设东胜北站。在此基础上,提出鄂尔多斯铁路枢纽内客运站建设方案,不断提高鄂尔多斯与外界联系通道的运输能力。  相似文献   

7.
动车组的运用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动车组运用计划的编制和实施。通过对现有动车组固定运用方式、不固定运用方式、周期性运用方式进行比较,针对我国客运专线动车检修地布局和区域调度所的规划与建设特点,提出一种新的动车组运用方式——簇式运用方式。动车组簇式运用方式可以更好地协调动车组周转计划和检修计划的编制,并有效地减少计划编制时的求解空间。  相似文献   

8.
适应现代物流理念的合肥铁路枢纽货运站布局规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输市场竞争的加剧,要求铁路货运业务必须向现代物流服务转变。结合合肥经济、交通发展现状及规划,提出了完善优化合肥铁路枢纽货运站布局、合肥综合性货运站搬迁的必要性,对物流化合肥铁路枢纽货运站选址的原则、方案及结果进行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9.
铁路物流基地选址及平面布局研究,对于控制工程投资、降低物流成本、提升物流服务功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根据《铁路物流基地布局规划及2015—2017年建设计划》,齐河为济南铁路枢纽内首批新建铁路物流基地之一。在分析济南铁路枢纽内既有货运设施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通过分析齐河铁路物流基地各项建设条件,提出3个选址方案及2个平面布局方案,经综合比选,推荐京福高速公路西侧选址方案及装卸场与园区站纵列式布置方案。  相似文献   

10.
合理规划铁路枢纽对提高城市交通网络效率、缓解城市交通压力、营造安全可靠的客货运输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在分析杭州铁路枢纽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既有客运站布局不合理、跨江通道能力有待提高、现有动车检修设施与整备能力不足等问题,进而从跨江通道能力得到强化、客运站布局按主要方向分工、货运设施集中专业化等方面分析杭州铁路枢纽总图规划的特点,并提出不断发展完善铁路枢纽总图规划、坚持"以人为本、服务运输"理念、建设一体化综合交通枢纽、充分利用铁路土地资源等策略,以促进国家铁路网的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11.
肯尼亚内马铁路二期引入基苏木后,将与既有米轨铁路共同形成基苏木铁路枢纽,形成基苏木铁路枢纽内各铁路系统功能分工布局。基于基苏木铁路枢纽构成,结合既有米轨铁路现状、城市功能规划及客货运量分析,提出基苏木铁路枢纽客货分设方案和客货合设方案,经比选推荐采用客货分设方案;同时,提出港区支线接入基苏木北站南侧接轨和北侧接轨方案,经比选推荐采用南侧接轨方案。基苏木铁路枢纽分工布局符合基苏木城市功能和规划,有利于形成基苏木地区的综合交通枢纽。  相似文献   

12.
随着武汉铁路枢纽路网构架进一步扩充,客运系统运能紧张、过江通道能力不足,为解决路网结构缺陷、提升武汉城市群城际铁路断头线的路网功能,阐述武汉铁路枢纽与衔接客运铁路布局既有现状,为应对武汉铁路枢纽客运作业量及过江运量的增长,补强客运系统及过江通道能力,对武汉铁路枢纽客运系统布局与分工提出3个规划方案,经综合比选分析,采用新建新汉阳站和天河北站并将客运系统调整为"四主两辅"方案。研究结论能够满足高品质出行服务需求,对武汉铁路枢纽客运系统布局与分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促进关中城市群城际铁路建设,实现城际铁路与国有铁路互联互通,可以提升西安对外交通枢纽的地位。在阐述西安南环城际铁路的基础上,为实现西安铁路枢纽内城际客运系统的布局合理,提出西安南环城际铁路沿城市规划边缘方案(方案Ⅰ)、沿西部大道—航天大道方案(方案Ⅱ) 2个引入方案,推荐采用方案Ⅰ。在此基础上研究引入西安东站方案,推荐采用引入西安东站西渝高速场方案,实现西安南环城际铁路与西安铁路枢纽高速铁路的互联互通。  相似文献   

14.
建设京津冀环渤海轨道交通“一小时经济圈”对于实现京津冀经济一体化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城市规划及北京市城市交通特点,借鉴国际轨道交通特别是市郊铁路建设运营的经验,明确交通经济圈分层结构,提出在发展完善地铁网和高铁网的基础上,因地制宜,近远结合,充分利用既有铁路资源,建设S1至S7数条市郊铁路,并通过综合客运交通枢纽形成“三张网”有机联系,实现综合运能最大化的设想。  相似文献   

15.
贾磊 《铁道运输与经济》2021,(2):110-117,130
合理确定兰州铁路枢纽布局有助于完善西北地区铁路网络,促进兰州—西宁城市群发展,提升欧亚大陆桥互联互通能力,发挥兰州地区的桥头堡作用。阐述兰州铁路枢纽现状,指出枢纽内客运站分工及货运设施功能存在问题,提出枢纽发展规划;研究提出兰州铁路枢纽总图方案,包括干支线、疏解线及联络线工程方案与总图方案设计。研究结果表明,兰州将形成衔接11条铁路干线,南客北货的大型环状枢纽格局,更好地支撑西北地区核心路网运输。  相似文献   

16.
随着城市快速发展和旅客运输服务品质的提升,高速铁路综合客运枢纽已经成为我国综合客运枢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分析高速铁路综合客运枢纽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针对综合客运枢纽协同管理较为薄弱、协同管理服务水平有待突破、协同管理机构有待健全等问题,从规划建设协同、运营管理信息协同、管理机构协同等方面提出高速铁路综合客运枢纽协同管理对策,为高速铁路综合客运枢纽提升服务品质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7.
突出功能定位,发挥路网互联互通作用,是高速铁路互联互通方案研究的关键。在阐述石衡沧港城际铁路互联互通现状的基础上,针对石衡沧港城际铁路客流特点和功能定位,分析石衡沧港城际铁路石家庄铁路枢纽、衡水铁路枢纽、沧州铁路枢纽和黄骅铁路枢纽等互联互通主要节点枢纽,通过衡水、沧州和黄骅铁路枢纽比选方案分析,提出石衡沧港城际铁路在通道中的枢纽方案,为区域连接线、城际铁路在方案互联互通作用提供研究支撑。  相似文献   

18.
随着高铁建设的发展,国内以铁路为主的综合性交通枢纽建成带来了示范效应,各地围绕铁路客站开展了综合交通枢纽的规划设计。回顾广州南站综合交通枢纽的规划设计及建设情况.从城市空间一体化层面,对铁路综合交通枢纽建设过程中铁路与城市相关单位在统一规划、协同设计、工作流程和建设管理等方面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