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9 毫秒
1.
研究发达经济体——美国、欧盟和日本货币政策对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外部冲击效应,运用具有随机波动的SV-TVP-VAR模型构建以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指标、利率和汇率(美元、欧元和日元)为变量的脉冲响应函数,分析其时变特征和响应机制。实证结果表明,美国、欧盟和日本的货币政策会对我国金融市场稳定造成不同程度的冲击,与我国形成的利差及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都会导致大量跨境资本流入我国,增加系统性金融风险发生的可能。因此,必须防范其他国家货币政策冲击所带来的风险,加强对跨境资本流动的监管,并健全金融监管体系,以维护金融稳定。  相似文献   

2.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双支柱”调控框架逐渐成为中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重要举措。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作为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指示剂,防范银行风险溢出已成为政策调控的重中之重,但“双支柱”调控框架如何影响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尚不明晰。因此,本文基于2010—2020年中国16家上市商业银行的微观数据,使用分位数回归的CoVaR方法度量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研究“双支柱”调控框架对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的有效性和异质性影响。研究发现:基于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的“双支柱”调控框架能够抑制商业银行的系统性风险,而且该抑制作用表现出明显的异质性。从银行特征来看,“双支柱”调控对规模较大、资本充足率水平较高、盈利水平较低的银行的调控效果更显著;从经济周期来看,“双支柱”调控框架的有效性因经济周期具有明显不对称性,经济下行期政策效果明显高于上行期;从宏观政策工具类别来看,各类工具与货币政策配合结果不同,使用信贷类宏观审慎工具会使得“双支柱”调控的风险抑制作用失效。本文基于微观和宏观的异质性视角,为货币政策工具和宏观审慎政策工具协调搭配并实现经济稳定与金融稳定的双目标提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系统性金融风险是一种内生性风险,可能引发金融危机,可从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观察其演进机制。流动性风险是目前在时间维度传导较为显著的系统性金融风险潜在因素,是经济周期波动及金融体系风险相互反馈的结果,流动性风险集中体现在银行间市场或债券市场。在风险的空间演进渠道中,房地产泡沫、影子银行风险、地方债务问题、产能过剩或资产负债表风险及内外风险共振等风险因素值得重点关注和警惕。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是保障我国金融稳定的核心任务之一,需要调节全局框架和系统思维,继续强化金融降杠杆,审慎保障流动性相对稳定;以供求关系作为基本准则,建立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强化影子银行监管,建立健全资管领域统一监管框架;稳步推进地方债务市场化,重点防范国企和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以市场化改革缓释内外共振风险;重点深化金融监管协调,提高监管体系的统一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由于我国股票市场发展不成熟,在我国的货币政策框架内,股票市场价格的过度波动并未得到主动应对。随着我国股票市场的不断发展,其对货币政策及实体经济的影响将进一步扩大,单纯以稳定人民币币值的货币政策不足以调控经济健康发展,因此应把股票市场价格变动纳入到货币政策目标中来。  相似文献   

5.
以全球范围内44个国家及地区的数据为基础,文章系统考察了信贷扩张、股票市场价格波动在系统性银行危机中的作用和实现方式。文章研究表明:危机前宽松的货币政策与金融自由化是信贷扩张的深层次原因,而由于信贷扩张而引致其后资产价格剧烈波动是系统性银行危机爆发的直接诱因。基于此,文章提出宏观层面"逆周期"稳定金融市场的金融监管策略。  相似文献   

6.
基于分位数回归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宏观审慎监管框架下,对系统重要性银行的识别并对其提出更高监管要求是金融危机后的监管重点。文章选取代表不同类型的8家上市商业银行为样本银行,采用CoVaR模型和分位数回归技术对2007-2011年实体经济和金融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实证表明:从流动性方面看,资产规模较大的银行反而面临更高的流动性风险,其风险溢出效应更容易导致系统性风险的聚集,发生危机时对系统性风险贡献较大;在宏观经济周期逆转时,中小型银行相对大型银行更容易出现风险溢出效应导致系统性风险聚集;因此政策建议:银行业监管当局的监管重点在传统的资产规模庞大的银行,同时也要关注银行业务增长过快的中小银行,这些银行往往也是系统性风险聚集和金融危机爆发的始作俑者。  相似文献   

7.
基于我国72家商业银行2006-2013年面板数据,构建商业银行在资产和负债选择上的风险承担代理变量,运用GMM方法,检验我国货币政策的银行风险承担渠道的完整性。实证结果表明,我国货币政策的银行风险承担渠道整体上看是存在的,且受宏观经济和微观银行特征影响:一方面,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对银行风险承担的激励表现在资产选择行为上,而非负债选择行为;另一方面,银行资产风险承担上升会引起信贷投放增加,而负债风险承担增加会鼓励信贷投放减少。这意味着从金融稳定角度看,货币政策非中性。因此,我国在进行宏观审慎管理制度框架下的货币政策设计时,应当兼顾金融稳定目标。  相似文献   

8.
《现代财经》2013,(11):33-44
影子银行通过房地产泡沫引起系统性金融风险,该机制包括信用生成、抵押品、资产替代和风险传染渠道。实证研究发现,在2003Ⅰ-2012Ⅳ期间内,影子银行在长期内导致房价显著上涨。在引入影子银行和构建金融压力指数的基础上,本文实证测度了中国的系统性金融风险。SVR模型表明,在引入相关内生变量后,房地产泡沫膨胀显著引起了系统性金融风险增加。为此,须强化影子银行监管,切断其信用过度扩张源头,创新其信用监管手段,完善该体系金融安全网建设,全面推进房地产综合调控。  相似文献   

9.
影子银行体系与商业银行密不可分,影子银行体系积累的风险会危及商业银行、 增加商业银行系统性金融风险.本文基于2007—2017年中国14家上市商业银行的微观数据,运用条件风险价值(CoVaR)法测算了商业银行系统性金融风险水平,研究了影子银行业务对商业银行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影响及其深层次根源,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究了货币政策对二者关系的调节效应.研究结果表明,首先,在全样本下,影子银行业务会显著增加商业银行系统性金融风险水平;通过将影子银行业务进一步分解为同业业务和委外投资业务两种成分,发现其委外投资业务是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直接和主要诱因,而同业业务的影响效应相对较小.其次,异质性分析显示,不同的银行类型和不同的公司治理效率下,影子银行业务对商业银行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影响效应存在差异.具体而言,对于规模较小和公司治理效率较差的商业银行,影子银行业务的不利影响更加明显,其中又以委外投资业务最为显著.最后,货币政策对影子银行业务与商业银行系统性金融风险之间的关系存在显著的逆向调节效应,且对委外投资业务的调节效应明显强于同业业务.本文的研究结论为强化影子银行的有效监管、促进金融体系去杠杆、防范和化解商业银行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政策制定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在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货币政策对中国主权债务风险和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中国的系统性金融风险在样本期间内有两次大幅度的跃升。系统性金融风险的上升跟全球金融危机的传染机制有关,但本国货币政策的影响也不容忽视。这两个原因对中国的主权债务风险也有影响。扩张性货币政策冲击显著加大了中国系统性金融风险但降低了主权债务风险,而对实体经济影响有限。本文的发现支持中国人民银行在全球金融风险较高的情况下,采取更加审慎的货币政策。  相似文献   

11.
12.
企业财务管理理念的变化及创新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与发展,使得企业在财务管理理念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同时也给企业财务管理目标、财务管理内容和财务关系三个方面赋予了新的内容,研究及挖掘其新质对企业财务管理有着整体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3.
在现代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前提下,内部人控制是委托代理关系中产生的一种内生现象,是产生内部人控制问题的必要条件。本指出了国有企业内部人控制问题的危害性,从其产生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两方面进行原因剖析,并提出了控制国有企业内部人控制问题的两种思路:一是雏持现有国有股权结构的改革,另一种是改变国有股权结构的改革。  相似文献   

14.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产业的国际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加入WTO以后,在实施"引进来"产业战略的基础上,对有条件的行业推行"走出去"的战略,使中国产业的国际化程度不断加深.但是,和"引进来"相比,中国产业"走出去"无论从规模上还是技术上都相差很远.正视中国的国际化程度,有利于准确定位中国的国际市场地位,从而正确制定中国全球化产业战略.  相似文献   

15.
张贯一 《经济经纬》2003,87(3):12-14
财产的专属性、投机行为妨碍了市场经济的正常运作,而人类的有限理性又限制了人们借助于完全合同来预防投机行为的发生,由此暴露了市场经济的局限性,即不能适用于垄断性的市场和信息不完全的市场。为了完善市场这个重要的交易形式,必须引入信誉机制来规范交易者行为。  相似文献   

16.
网络经济下规模经济的新特点与规模经济理论创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网络经济的到来,改变了企业追求规模经济的外部环境与条件,使得企业实现规模经济的方式发生了新变化,呈现出不同于工业经济时代的新特点:企业的规模扩张和收缩相互交织、大型与小型企业“双向协同”发展;显著的规模经济性与规模影响的弱化并存;生产的联结体经济和需求方规模经济日益凸显;范围经济与专业化经济并存。这些新的特点无疑对传统的规模经济理论提出了新的挑战,使人们对规模经济的本质、企业规模与企业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企业规模经济的类型和实现途径等问题有了新的认识。规模经济理论需要进一步创新和拓展。  相似文献   

17.
由于我国推行政府采购工作起步晚,缺乏实际经验,所以在具体的操作中出现了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为了使政府采购制度更好地发挥作用,我们必须为其营造一个健全、完善的市场环境,同时,为了进一步规范和制约采购行为,也必须建立健全相应的监督机制和法规体系等配套制度。  相似文献   

18.
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竞争优势已经从土地、资金转向企业拥有的知识、技能、经验,即企业的智力资本,在软件业,智力资本的地位尤为重要,本文的目的是探讨智力资本对软件企业的成长机制,认为顾客资本是整个智力资本的关键,智力资本的其他的维度通过顾客资本促进企业成长,而企业的过程资本则对智力资本与企业成长的关系具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9.
论河北省农业和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加入WTO后,农产品市场逐步开放,农业发展将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农业中的矛盾与城乡居民收入、消费、就业结构变动结合在一起,已成为制约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本通过对河北省农业和农村产业结构存在问题及产业结构调整面监障碍的分析,提出了新阶段河北省农业和农村产业结构高速的思路与措施。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