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粮食经济研究》2006,(1):31-44
江苏在注重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同时,始终把粮食安全保障当作非常重要的工作来对待,也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但与此同时也出现了粮食安全工作被动、粮食产能保护不力、成本增长速度较快等问题。需要实行以“大粮食、小口粮、藏粮于市、藏粮于地、藏粮于库与藏粮于信”等为其主要内容的“大小藏”战略。 粮食安全是一个与人权、国家的稳定发展密切相关的基本问题,因此不管在怎样的情况下,江苏都必须始终把粮食安全都看作为勤政为民的基础工作常抓不懈。尤其要注重粮食安全规律的研究与运用、注重粮食安全的短期预警及对储备调控的有效支撑、注重粮食法制建设与依法行政、注重江苏粮食安全的产销区合作与地区统筹等。  相似文献   

2.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源头”。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保障粮食安全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高度关注种业发展问题,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解决好种子和耕地问题”,强调要“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立志打一场种业翻身仗。  相似文献   

3.
"三农"问题分而治之--从方法论的角度探究可操作性政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三农”问题难以解决的政策原因在于将三者交织和混淆 ,应分开解决。农业增长和粮食增产均不能解决农民增收 ,应以市场扩张和质量安全为目标重新确立农业发展战略 ,以确保粮食安全。农村问题分解后 ,与农业发展、城市化、行政体制改革等课题结合起来 ,通过制度创新统筹解决。农民问题通过农民转移与土地经营制度改革 ,“以土地换社保” ,按照“先富农民先进城、优质土地先流动”原则渐进式改革 ,随着现代化的推进逐步化解。  相似文献   

4.
粮食安全不仅是"三农"问题的核心问题,而且是发展国民经济与新农村建设的根本物质基础,也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解决粮食安全问题,必须跳出粮食安全看粮食安全,实施综合治理,把粮食安全纳入"三农"问题的整体视野之中,采取多方面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5.
民为国基,谷为民命。粮食事关国运民生,事关人类永续发展和前途命运。粮食安全不仅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也是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保障。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始终把解决人民吃饭问题作为治国安邦的首要任务。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保障粮食安全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提出了“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新粮食安全观,确立了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探索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粮食安全道路。  相似文献   

6.
山区粮食安全的主要问题是粮源不足、收入偏低、物流不畅、信息迟缓、库存趋“零”及市场发育不完善,以“三小”(小集市、小作坊、小商贩)经营为主,粮食加工企业不进山,加工品流通效率低,难以应急。从粮食安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出发,把完善保障制度建设和工作措施作为切入点,为进一步加强新时期我国山区粮食安全保障工作制度提供一些政策性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7.
从全局看,不论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构筑国家粮食安全的物质基础,还是“两减免,三补贴”,进一步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都得有“钱袋”作坚强后盾。从局部看,缺粮销区要确保吃饭这第一件大事无后顾之忧,更得精心筹划,科学运作,用“钱袋”为“米袋”保驾护航。有人曾对销区“饭碗饥饿症”,辩证施治开出了三剂“药方”:一保“肾”护胃,力求水稻生产把根留住;  相似文献   

8.
《中国粮食经济》2014,(7):15-16
湖北省是粮食生产、流通和消费大省.近年来,湖北省粮食局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保障粮食安全的决策部署,以“守住管好天下粮仓”为己任,以实施“粮安工程”为载体,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创新激活体制机制,着力夯实粮食安全保障基础,全力做好“好积粮”的文章.一、争取领导重视,把“粮安工程”上升为政府工程来实施  相似文献   

9.
“粮食安全”概念经过近30年的延伸和发展,应包括国家粮食安全、家庭粮食安全、粮食营养安全、可持续粮食安全。国家粮食安全,是上个世纪70年代中期,为奠定世界粮食安全的基础、促进以确保粮食供应为重点的各国粮食安全而提出来的。80年代开始,联合国粮农组织又强调,在国家拥有粮源、保障粮食充足供应的同时,还要保障“每一个家庭都有获得粮食的能力”。这样,粮食安全的概念出现了第一次延伸,  相似文献   

10.
<正>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先,“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捍卫的底线。丰城市作为江西省产粮大县,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重任在肩。为进一步巩固提升粮食生产综合能力,丰城通过用好三大平台、夯实三大基础、瞄准三大方向等一系列举措,在探索粮食产业发展的道路上努力打造“丰城模式”,实现稳住农业基本盘,确保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1.
这次《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是近些年来所发有关加强土地管理文件中覆盖面最广、规定最严格的一个重要文件。文件从执法、规划、补偿安置、节约利用与收益分配机制,到完善耕地保护责任制,共5款25条。《决定》也可以说是为了防止“三个暂停”结束后出现反弹而作出的硬性规定,对深入开展土地市场治理整顿、加强土地管理与完善宏观调控措施,具有重要指导作用。这次《决定》与以往相比,具有明显的四大特点。一是强调了土地征用审批的决策权。《决定》明确指出,土地征用的审批权在国务院和省。这就削减了县、乡、村干部在土地…  相似文献   

12.
“责任心是安全之魂”,天辰化工公司把企业的责任心与员工的责任心有机结合,提出了“对国家财产高度负责、对员工健康高度负责、对经济增长高度负责、对区域环境高度负责”发展思路,本文阐述了该公司在推行“四个高度负责”,努力营造安全稳定的经济发展环境方面的做法与实效。  相似文献   

13.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中,目前存在着一些有代表性的“冷”“热”不均现象,本文对这些现象从理论上加以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释"陸"     
徐山 《中国农史》2004,23(3):15-17
本文分析了“陸”字的甲骨文形体,《说文》“陸,高平地”的释义为“陸”一词的本义所在。“陸”一词在甲骨文形体表现时,在“大陸也。山无石者”义的部件“阜”的基础上,加上收获的麦子积在庐舍中且形体上下重叠的情景,实际上透露出这样两方面的事实:其一,麦子可以在该“陸”之地种植;其二,人们可以在该“陸”之地居住。而“陸”字右边上下重叠状,说明了收获的麦子积在庐舍中的情景在“陸”之地是多见的。  相似文献   

15.
土地整理项目的实施工程,容易成为滋生腐败的“问题工程”。因为几乎每项工程都涉及大量资金的拨付使用,以及大小分工程的发包、承建等,稍有不慎,就会出问题。山东省单县政府及有关部门立足于土地整理项目实施的每一个具体环节,层层把关,关关设“卡”,使全县土地整理廉政建设抓出了成效,其经验可供各地借鉴。  相似文献   

16.
《物权法》视野下的《土地管理法》修改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研究目的:<物权法>施行后,<土地管理法>修改的必要性、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研究方法:历史研究法、规范分析法、实证分析法.研究结论:<物权法>是以不动产(其中主要是土地)为核心构建起来的规则体系,其施行无疑会对同样以土地为调整对象的<土地管理法>造成重大影响.<土地管理法>的修改应秉承公法与私法合一的理念,厘清法律中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公权主体和私权主体地位,分别修改和完善相关规则,全面贯彻<物权法>的规定.  相似文献   

17.
文章指称的“征地”主要限定在土地权属的永久性变更,即国家利用公权力,为公共利益需要,依法将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转为国家所有并给与补偿的行为,也称国家征收。探讨征地制度的伦理定位是制度建设的思想基础,也是实践理性的边界。近年来我国征地问题上之所以矛盾频发越演越烈,一个重要因素是征地制度中的伦理定位偏差,催生了征地中的非理性和非合理化行为,直接挑战了主流良心、社会公理和国家目标。21世纪是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的加速期,必然对土地有较大的需求。因此,探讨征地的当代伦理和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要求的征地伦理定位,是土地管理法制建设的理性基础。  相似文献   

18.
牛贯杰 《中国农史》2004,23(1):73-80
中国传统社会中,保甲制度是国家政权对基层社会实行有效控制和管理的手段,而团练源于保甲。通过对团练组织、功能等方面发展流变的历史考察,可以看到,随着基层社会自身系统发展的趋于成熟,团练逐渐从幕后走到前台,其作用日益突出。清中后期,团练势力的崛起,使国家政权与基层社会之间的关系发生错位。  相似文献   

19.
句容市位于江苏南部,处于上海经济区和南京都市圈的核心圈层,是国务院最早公布的对外开放地区之一,也是古城南京的东南门户,素有“金陵御花园”之美誉。就在这美丽的“御花园”内,不久前,一块近1500亩、被荒芜达十年之久的闲置土地历经千回百折被成功收回,在当地一时传为佳话。那么,这块闲置土地究竟经历了怎样的历程?收回它到底有什么曲折?3月中旬,记者来到了句容,且听本刊记者为你细说从头。话还得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说起。1993年10月,香港金富发有限公司经批准设立外资企业“江苏有富远东度假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有富公司)。1994年4…  相似文献   

20.
我国现代渔业发展的“十一五”回顾与“十二五”展望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2011年是我国加快推进现代渔业建设的承前启后之年,需要加强对我国渔业发展进行回顾总结和前瞻性研究。本文从渔业的供求关系、产业结构、发展方式、产业地位和制度创新等方面探讨了“十一五”时期我国现代渔业发展的主要特征,分析了“十二五”时期渔业发展具有强农惠农政策、国家食物安全重视、国内外市场多样化需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综合国力提升等有利条件,也必须面对资源环境刚性约束增强、水产品质量安全保障基础不牢、渔业支撑保障体系建设滞后和渔业基本经营制度不完善等制约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十二五”时期我国现代渔业发展的基本任务是:要确保渔业生态、水产品质量和渔业生产的安全,构建水产养殖业、增殖渔业、捕捞业、水产品加工流通业、休闲渔业等五大产业体系,强化渔业设施装备、科技创新与推广、资源环境保护、渔业安全保障、渔政队伍等五大支撑保障体系,提高渔业规模化、标准化、组织化、信息化、产业化的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