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不同储藏温度下花生仁过氧化值和酸值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不同温度下储藏的花生仁油脂,研究其过氧化值和酸值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5℃+RH75%、28℃+RH75%和自然条件下储藏16个月的花生仁,其油脂过氧化值和酸值随储藏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加。其中在15℃+RH75%下,油脂过氧化值和酸值的升幅最小;在28℃+RH75%下,油脂酸值的升幅最大。15℃+RH75%的储藏条件适宜花生仁安全储存。  相似文献   

2.
采用称包法同时测定大豆中的水分、粗脂肪,样品经103±2℃干燥箱脱水,索氏抽提器抽提,时间8h,样品包失去的重量、脂肪瓶增加的重量即为样品粗脂肪含量。称包法、称瓶法测得的粗脂肪的含量与标准样品粗脂肪含量对照都在偏差允许范围内,称包法代替称瓶法测定粗脂肪含量,结果准确,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两种粮食脂肪酸提取方法最佳提取时间的研究,为不同种类的粮食测定脂肪酸值确定最佳提取时间,为粮食脂肪酸值测定提供多种前处理方法。选择3份同种类粮食的脂肪酸值梯度样品,在一定的提取条件下研究脂肪酸值随提取时间变化的规律。随着时间的增加,提取的脂肪酸也逐渐增加,当脂肪酸的分离提取达到充分状态时,脂肪酸的增加明显变缓,此时间即为最佳提取时间。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确定粮食脂肪酸最佳提取时间准确性好,不同提取方法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该方法具有广泛的适用性,为确定粮食脂肪酸最佳提取时间建立了试验方法,为粮食检验和科技工作者研究新型脂肪酸值前处理技术提供了验证方法。  相似文献   

4.
大豆粗脂肪含量测定中影响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大豆粗脂肪含量测定过程中各种可能影响到测定结果的因素进行比较与分析,总结出影响其测定结果的因素,以保证测定结果及数据的准确。  相似文献   

5.
超临界萃取技术是一种新型提取技术,具有快速高效、选择性好、条件温和、安全无污染等优点.介绍了超临界萃取技术在大豆开发与研究中的应用,如利用超临界流体萃取大豆磷脂、大豆胚芽油,从大豆油脱臭馏出物中制备维生素E以及用于大豆的脱臭等。  相似文献   

6.
从大豆乳清中提取寡糖日本开发出从生产大豆蛋白的滤液大豆乳清中提取出半乳寡糖技术.其主要成分为水苏糖23%、棉子糖7%。  相似文献   

7.
比较索氏抽提法、残余法、粗脂肪自动测定仪法、近红外法与粗脂肪自动测定仪残余法5种测定方法,检测油菜籽含油量的准确性与效率。研究不同条件下,粗脂肪自动测定仪残余法测定油菜籽含油的最佳条件,以达到简化操作、节省时间提高效率的目的。对2014年全国208份油菜籽样品测定,粗脂肪自动测定仪残余法检测油菜籽含油量结果与标准方法测定结果一致。粗脂肪测定仪残余法仪器条件为:加热功率90%、每个抽提管放入5个样品包、抽提时间5 h、淋洗时间0.5 h、溶剂回收15 min。完成一批样品处理,能达到单个样品提取时间11.5 min与国标法相比,为索氏抽提法时间的18.2%,残余法的54.5%,能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自动化程度高,具有较大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8.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对液体物料进行加热的热处理设备,特别是对马铃薯淀粉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含有蛋白质的废水进行加热处理提取蛋白质的热处理设备.该装置包括炉体、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炉体为封闭的装有导热液体的容器,在炉体内安装有加热装置、物料加热盘管和絮凝剂加热盘管,在炉体上固定有蛋白进液管和出液管,蛋白进液管和出液管分别与物料加热盘管的物料进液口和物料出液口相连。  相似文献   

9.
采用国家标准中玉米脂肪酸值的测定方法,通过对测定样品的粉碎细度、提取滴定时间、测定环境温度、标准滴定液配制时间及滴定速度等因素的探讨,总结了在检测过程中影响玉米脂肪酸值测定结果的因素,以及测定时需要注意的事项,为玉米脂肪酸值的测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探讨建立等电位间隔-电位微量滴定法连续测定谷物中脂肪酸值和氨基酸态氮值的方法。试验结果得到该法对谷物脂肪酸值和氨基酸态氮值测定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5%和99.8%,日内RSD分别为0.6%~1.6%和0.8%~2.2%,日间RSD分别为1.8%和4.6%,测定务必日内完成,检出限分别为0.12 mg KOH/100g和0.16 mg N/100g,测定准确性较国标法更优。应用效果表明,本法具有不必每个样品的每次测定都进行繁琐操作工作的优点,且样品和试剂等测定耗材消耗量也显著减少,测定快速,节时省工,大大地降低了测定成本,效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1.
叶萍 《现代食品》2021,(6):174-176
本实验采用凯氏定氮法、直接干燥法、索氏抽提法及近红外分析仪对豆粕的粗蛋白质、水分、脂肪进行分析测定,旨在将传统检测方法与快速测定法进行对比,分析其测定误差,确定最优测定方法。试验结果表明,2种方法的测定结果差异不显著(p>0.05),均可用于豆粕测定;其中近红外分析仪测定可以节省试剂,减少实验经费,能快速、精准的出具数据,适合在一般饲料质量检测中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前测定蛋白质的方法和仪器很多,为了提高蛋白质含量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检测效率,依据GB/T 5511-2008《谷物和豆类氮含量测定和粗蛋白质含量计算凯氏法》要求,常用定氮仪来测定粮食中粗蛋白质含量。对此方法中化学试剂硫酸的选择及实际操作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李素玲  王建忠  周虎  魏涛 《现代食品》2020,2(4):105-107
采用物理压榨法制取大豆粉,以此大豆粉为原料,通过酸法改性制取大豆浓缩蛋白,旨在获得无溶剂残留的大豆浓缩蛋白。制得大豆浓缩蛋白的蛋白质含量≥65%、NSI≥70%、脂肪≤1.0%、保油性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4.
采用超声波辅助法,以石油醚为溶剂提取黑豆油。考察了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料液比和超声波功率对黑豆油提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提取黑豆油的优化工艺条件为:提取时间9rain,提取温度58℃,料液比1:9,超声功率110W,在此条件下,黑豆油得率达到83.83%。对黑豆油进行GC—MS分析可知,黑豆油的主要脂肪酸有棕榈酸19.24%、亚油酸46.28%、油酸18.62%和硬脂酸7.3%等,其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68.98%。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分别以大豆油、棉籽油为煎炸油,在180℃条件下对3种新疆特色食品馓子、牛肉丸、夹沙进行油炸.研究大豆油、棉籽油在煎炸过程中废弃指标酸价和总极性组分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油炸时间的延长,酸价和总极性组分均呈逐渐上升趋势;根据GB 2716—2018规定的煎炸油废弃指标限定值(总极性组分≥27%,酸价≥5 mg KOH/g),大豆油油炸馓子、牛肉丸和夹沙过程中废弃时间分别为56~64 h、64~72 h和48~56 h,棉籽油油炸馓子、牛肉丸和夹沙过程中废弃时间均为48~56 h;大豆油的煎炸稳定性强于棉籽油,更适合应用于上述3种食品的油炸生产.本研究为新疆特色食品油炸过程中煎炸油品质及废弃点判别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选用索式提取法和溶剂浸提法提取野菠萝果中的黄酮、多糖和多酚,并根据硝酸铝-亚硝酸钠比色法、苯酚硫酸法和福林-酚比色法测定其含量。采用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OH自由基清除能力进行抗氧化测定。结果表明,野菠萝果中多糖、黄酮和多酚的含量分别为2.30 mg·g-1、4.32 mg·g-1和1.28 mg·g-1,且均显示出较好的抗氧化活性。其中多糖DPPH自由基清除率和·OH自由基清除率的IC50分别为(0.010±0.288)mg·mL-1和(0.041±0.229)mg·mL-1,较低于黄酮和多酚DPPH自由基清除率和·OH自由基清除率的IC50值。说明野菠萝果的3种活性物质均有抗氧化活性且多糖是主要的抗氧化成分,这为深层次研究野菠萝果的综合利用及开发天然抗氧化剂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王雅雯 《现代食品》2022,28(2):127-129
虽然目前可通过过氧化值检测方法对食品中油脂的过氧化值进行测定,并根据测定值来准确判断油脂中过氧化物的含量,但相关检测方法在应用过程中仍存在较多问题和不足,影响了检测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本文阐述了食品中油脂的提取方法、食品中油脂的过氧化值检测方法及检测方法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优化过氧化值检测方法的应用策略,为食品中油脂过氧化值的测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本文采用HPLC-UV法测定百合中没食子酸的含量,研究发现4种提取溶液的提取效果依次为70%乙醇>水>乙醇>甲醇;4个百合种属中卷丹百合所含没食子酸含量最高,川百合和兰州百合次之,龙牙百合较低;6个大型百合产地所产百合中没食子酸的含量依次为:湖北恩施>江苏宜兴>四川江油>甘肃兰州>云南曲靖>江西宜春。结果表明,不同提取溶剂、不同产地、不同品种的百合中没食子酸的含量有一定差异,这可能与生长环境、土壤肥沃度及根系生长、产地海拔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9.
本实验通过罗维朋比色法与分光光度法对颜色深浅不一的一级大豆油样进行色泽定量检测,对两种方法在测定一级大豆油进行对比,分析了罗维朋比色法在测定原料成熟度差、透明度差、油色发青和发乌的大豆油时无法定量检测的局限性。结果表明,分光光度法在测定此类油脂色泽时更有优势,更适合油脂生产中的色泽监控。  相似文献   

20.
王振华 《现代食品》2020,(7):175-179
依据GB 5009.229-2016第二法冷溶剂自动电位滴定法,确定糕点中酸价测定的不确定度来源,建立不确定度评定方法,计算各分量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测得扩展不确定度为U=0.042 mg·g^-1。糕点酸价测定中测量重复性及样品的不均匀性是产生不确定度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